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經典古詩詞

時間:2024-09-23 17:25:06 古詩詞 我要投稿

經典古詩詞(優選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古詩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古詩詞(優選15篇)

經典古詩詞1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宋代〕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填一曲新詞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才能回來?

  花兒總要凋落讓人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里徘徊留戀。

  注釋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

  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

  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

  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

  徘徊:來回走。

經典古詩詞2

  1.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4.山林不能給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王符《潛夫論》

  5.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三俠五義》

  6.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王禹偁《村行》

  7.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8.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白《藥》

  9.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列子》

  10.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1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13.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1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15.沉舟側畔千帆過,并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6.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17.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18.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戰國策》

  19.黃河遠上白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2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經典古詩詞3

  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驚風:突然被風吹動。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白羽:箭桿后部的白色羽毛,這里指箭。

  沒:陷入,這里是鉆進的意思。

  石棱:石頭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塞下曲》屬于唐樂府,出自漢樂府的《出塞》《入塞》,一般寫軍旅生活和邊塞風光。唐朝寫過《塞下曲》的詩人不少,最著名的有三位。一位是李白,寫過《塞下曲》六首,都是五言律詩,我們最熟悉的,應當是“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和“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這兩首。還有一位是王昌齡,寫過四首《塞下曲》,我們比較熟悉的是“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以及“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這兩首,也是五言律詩。

  再有就是盧綸,也寫過六首《塞下曲》,只不過他這六首不是五言律詩,而是五言絕句。他也有兩首最著名,一首是我們要講的這個第二首,還有一首,是《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既然三位詩人都寫過塞下曲,我們為什么不選更加有名的李白或者王昌齡,一定要選盧綸呢?

  首先,李白和王昌齡都是盛唐詩人,大家本來關注就多,而盧綸是大歷十才子之一,是中唐詩人,大家了解相對少,理應多說幾句;其次,一般人都認為,中唐詩作柔弱,但是,盧綸這幾首《塞下曲》,卻寫得音調鏗鏘,骨氣昂揚,有盛唐風采,即使放在盛唐也算好詩;最后,李白和王昌齡的《塞下曲》都是五言律詩,而盧綸的《塞下曲》卻是五言絕句。其實五言絕句最不好寫,為什么呢?一共四句話,二十個字,按照古人的說法是“離首即尾,離尾即首”,剛開了頭,就到結尾,回旋余地小,很難寫好。可是,盧綸這六首詩,卻寫得精彩紛呈,真正做到了小而能大,促而能緩,值得好好品味。所以我們不選李白,不選王昌齡,就選盧綸。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那可能還有人會說,既然《塞下曲》有六首,為什么不選別的,單選這一首呢?因為這一首還是改寫的范文。我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寫作文都有改寫課,把記敘文改成議論文,把說明文改成記敘文,或者把長篇改成短篇,等等,個人認為,沒有哪一篇范文能比盧綸這首改寫得更好。為什么這么說?要知道,這首詩可不是從一般的素材改寫過來,而是改寫《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的一小段,講漢朝飛將軍李廣射虎的故事。《史記》的原文是這么寫的:“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眾所周知,《史記》的文字最見功力,既言簡意賅,又栩栩如生,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把“無韻之離騷”改成“有韻之絕句”,這個難度可想而知。但是,盧綸做到了。怎么做的呢?

  先看前兩句:“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十個字,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件,還有氛圍。時間在哪里?在第一句的“暗”字上,也在第二句的`“夜”字上。這不是晨曦微露,更不是艷陽高照,而是天色已晚,四處一片漆黑。地點在哪兒?在“林”字上。這個地方,既不是肅穆的宮廷,也不是熱鬧的街巷,而是茂密的樹林。山高林密,本身就給人幽暗之感,何況又是在暗沉沉的夜里!人物在哪兒?在“將軍”兩個字上。月黑風高之夜,誰會出現在密林之中呢?不是趕路的客商,也不是醉醺醺的流浪漢,原來是外出打獵的將軍,正要回營。

  那事件又在哪兒呢?在“引弓”兩個字上。所謂引弓,就是開弓射箭。暗夜里,密林中,將軍為什么忽然開弓射箭呢?因為“草驚風”。想象一下,月黑之夜,將軍在密林中穿行,忽然間,一陣風來,草叢搖晃,露出一個模糊的影子,仿佛什么東西伏在那里,這會是什么東西?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老虎。古代生態環境好,山林中往往有老虎,而老虎作為百獸之王,又慣于在夜間出沒。俗話說:“云從龍,風從虎。”“林暗草驚風”,不正是老虎出現的信號嗎?饒是身經百戰的將軍,也暗暗吃了一驚。可是,將軍畢竟是將軍,無論何時都不會亂了方寸,只聽“嗖”的一聲,箭鏃已經射向草叢。這就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短短十個字,要氣氛有氣氛,要故事有故事,是不是緊張激烈,虎虎生威,有如大片的開場鏡頭?寫得真精彩。回過頭來再看,《史記》原文是怎么寫的呢?“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一比之下,就知道詩人改寫的精彩之處了吧?原文之中,并沒有說明李廣射虎的時間和地點,但是,到了詩中,這兩個因素就分外突出了,山高林密,月黑風高,草叢俯仰,一下子氣氛就緊張起來,這才能誘發出將軍的一箭,也才能凸顯出將軍的鎮定和勇猛。

  箭射出去了,接下來呢?看后兩句:“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等到第二天早晨,將軍記掛著昨晚那次驚魂事件,也想看看自己那支箭到底有沒有射中老虎,于是又回到原地尋找,這才吃驚地發現,哪里有什么老虎,只是一塊大石頭臥在草叢之中。那箭呢?一支白羽箭,直插在巨石的棱角之中,不僅僅是箭頭,而且整個箭身都深深地插了進去,外面只露出箭尾的羽毛。

  這兩句詩,和前兩句一樣精彩。精彩在哪里?第一在“平明”,第二在“石棱”。所謂“平明”,就是天亮。如果說暗夜造成了神秘,進而造成了誤會,那么,“平明”就意味著清晰,也意味著揭曉。昨天夜里,那幽暗陰森的環境制造出太多的緊張感,也讓將軍放出了那一箭;那么天亮之后呢,一切都清晰起來,謎底也隨之揭曉:將軍那箭,射中了嗎?射中了,但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虛驚一場,這是多大的誤會呀。看到這個場景,將軍也會哈哈大笑吧。前兩句緊張,后兩句松弛,前兩句驚,后兩句喜。一緊一松,一驚一喜,這樣巨大的反差和對比,正是平明才能造成的效果。

  那石棱精彩在哪里呢?所謂“石棱”,既不是石縫,也不是石面,而是巨石尖尖的棱角,這根本不是射箭的地方,將軍卻能把箭射進去,而且射得那么深,只剩下箭尾的白羽毛露在外面,這是何等的神力啊。想想看,將軍這一箭固然是射錯了,但是,如果真的是老虎,又會如何?如果換成敵人,又會如何呢?詩人什么也沒說,但是,看到這里,誰心里都會涌起無限的欽佩和信任。有這樣的將軍在,邊疆就沒事了!一首絕句,戛然而止,但是余音裊裊,回味悠長。寫得既剛健又蘊藉,真是妙不可言。

  《史記》原文是怎么寫的呢?“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跟詩相比,有什么差別?第一,按照原文,應該是隨后就發現箭射在了石頭上,而不是第二天早晨。第二,是射中了石頭,而不是石棱。第三,李廣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接著又去射,卻再也射不進去。兩相對比,詩人為什么要改動這三處呢?第一處和第二處,無非是想增加這件事的戲劇性,讓將軍的形象更鮮明。那第三處為什么要刪掉?因為這個事情,對詩而言,是無用信息。想想看,《史記》原文為什么會寫這一筆?可能因為事實正是如此,也可能是在渲染這件事的不可思議,如有神助。

  《塞下曲》為什么要刪去這一筆呢?恰恰是想說,這不是不可思議的奇跡,而是將軍的真本事。有真本事的將軍,才是我們心目中的真將軍。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你這樣比,是不是意味著《史記》寫得不如《塞下曲》好呢?絕不是這個意思。史家有史筆,詩家有詩筆。所謂史筆,就是實事求是,不夸張,不渲染,力求形象準確,反映事實。而所謂詩筆,恰恰是要夸張渲染,力求形象鮮明,高于事實。《史記》原文有原文的妙處,盧綸改寫有盧綸的妙處,不能相互替代。

  但是,無論如何,作為改寫,這首《塞下曲》還是相當精彩的。本來,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字,而原文卻有三十三個字,這個改寫,應該是做減法。可是,詩人并沒有一味地減信息,而是有增有減,或者說,該增則增,該減則減。這樣一來,一位盤馬彎弓、為國柱石的將軍形象才能躍然紙上,栩栩如生。這正如鄭板橋寫的那副對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盧綸號稱大歷十才子之首,從這首詩看來,真是實至名歸。

經典古詩詞4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宋代〕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艷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為我報知全城百姓,使隨我出獵,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白,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今山東諸城。

  老夫:作者自稱,時年三十八歲。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

  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掠過。

  千騎: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節: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

  持節: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漢時郡名,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

  會:定將。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滿月:圓月。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隱指西夏。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經典古詩詞5

  1、南鄉子其四(唐代-歐陽炯)

  洞口誰家,木蘭船系木蘭花。

  紅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風相對語。

  2、南陵五松山別荀七(唐代-李白)

  君即潁(yǐng)水荀(xún),何慚許郡(jùn)賓。

  相逢太史奏,應是聚寶人。

  玉隱且在石,蘭枯還見春。

  俄(é)成萬里別,立德貴清真。

  3、洛下送奚三還揚州(唐代-孟浩然)

  水國無邊際,舟行共使風。

  羨君從此去,朝夕見鄉中。

  予亦離家久,南歸恨不同。

  音書若有問,江上會相逢。

  4、送當涂趙少府赴長蘆(唐代-李白)

  我來揚都市,送客回輕舠(dāo)。

  因夸楚太子,便觀廣陵濤。

  仙尉趙家玉,英風凌四豪。

  維舟至長蘆,目送煙云高。

  搖扇對酒樓,持袂把蟹螯(áo)。

  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長謠。

  5、從軍行(唐代-陳羽)

  海畔(pàn)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6、幽州夜飲(唐代-張說)

  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mù)心?

  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jiā)音。

  不作邊城將,誰知恩遇深!

  7、阿房宮賦(唐代-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乎一作:不知其;西東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有不見者一作:有不得見者)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zī)銖(zhū),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lín)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8、贈項斯(唐代-楊敬之)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shàn),到處逢人說項斯。

  9、聚蚊謠(唐代-劉禹錫)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

  嘈然歘(xū)起初駭聽,殷(yǐn)殷若自南山來。

  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聰者惑。

  露華滴瀝月上天,利觜(zī)迎人看不得。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

  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wò)潛匡床。

  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10、寓言二首(唐代-賈至)

  春草紛碧色,佳人曠無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嘆息良會晚,如何桃李時。懷君晴川上,佇立夏云滋。

  凜凜秋閨夕,綺羅早知寒。玉砧調鳴杵,始搗機中紈。

  憶昨別離日,桐花覆井欄。今來思君時,白露盈階漙.

  聞有關河信,欲寄雙玉盤。玉以委貞心,盤以薦嘉餐。

  嗟君在萬里,使妾衣帶寬。

  11、送無可上人(唐代-賈島)

  圭(guī)峰霽(jì)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zhǔ)尾同離寺,蛩(qióng)鳴暫別親。

  獨行潭(tán)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12、登柳州峨山(唐代-柳宗元)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yōu)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róng)州。

  13、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唐代-張九齡)

  宗臣事有征,廟算在休兵。

  天與三臺座,人當萬里城。

  朔南方偃(yǎn)革,河右暫揚旌(jīng)。

  寵錫從仙禁,光華出漢京。

  山川勤遠略,原隰(xí)軫(zhěn)皇情。

  為奏薰(xūn)琴唱,仍題寶劍名。

  聞風六郡(jùn)伏,計日五戎平。

  山甫歸應疾,留侯功復成。

  歌鐘旋可望,衽(rèn)席豈難行。

  四牡何時入,吾君憶履聲。

  14、賦得沙際路送從叔象(唐代-韋應物)

  獨樹沙邊人跡稀,欲行愁遠暮鐘時。

  野泉幾處侵應盡,不遇山僧知問誰。

  15、田園樂七首·其七(唐代-王維)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chōng)。

  16、八月十五夜玩月(唐代-棲白)

  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hán)娟(juān)。

  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

  清光凝有露,皓(hào)魄(pò)爽無煙。

  自古人皆望,年來又一年。

  17、桂州臘夜(唐代-戎昱)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shē)。

  雪聲偏傍(bàng)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lòu),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piào)騎,辛苦向天涯。

  18、春日山中對雪有作(唐代-杜荀鶴)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fēi)霏漠漠散還凝(níng)。

  嶺梅謝后重妝蕊(ruǐ),巖水鋪來卻結冰。

  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dǐng)候吟僧(sēng)。

  好將膏雨同功力,松徑莓苔(tái)又一層。

  19、春中田園作(唐代-王維)

  屋上春鳩(jiū)鳴,村邊杏花白。持斧(fǔ)伐遠揚,荷鋤(chú)覘(chān)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shāng)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20、思帝鄉·花花(唐代-溫庭筠)

  花花,滿枝紅似霞。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

  回面共人閑語,戰篦金鳳斜。惟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經典古詩詞6

  滿江紅·寫懷

  岳飛〔宋代〕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志一作:壯士;山缺一作:山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注釋

  怒發沖冠:氣得頭發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形容憤怒至極,冠是指帽子而不是頭發豎起。

  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舉動。

  三十功名塵與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過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戰、路途遙遠、披星戴月。

  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賀蘭山: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

  胡虜(lǔ):對女真貴族入侵者的蔑稱。

  朝天(闕):朝見皇帝。

  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經典古詩詞7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宋代〕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歸帆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衰草一作:芳草)

  譯文

  登山臨水,舉目望遠,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氣已變得颯爽清涼。奔騰千里的長江澄澈得好像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陽往來穿梭,西風起處,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飄揚。華麗的畫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鷺時而停歇時而飛起,這清麗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筆也難描畫。

  遙想當年,達官貴人爭著過豪華的生活,可嘆在朱雀門外結綺閣樓,六朝君主一個個地相繼敗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懷古,無不對歷代榮辱喟嘆感傷。六朝的風云變化全都隨著流水消逝,唯有江上的煙波與草上凝結的露珠常在。直到如今的商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后庭花》遺曲。

  注釋

  登臨送目:登山臨水,舉目望遠。

  故國:舊時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練:形容長江像一匹長長的白絹。語出謝I《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澄江,清澈的長江。練,白色的絹。

  如簇:這里指群峰好像叢聚在一起。簇,叢聚。

  去棹(zhào):往來的`船只。棹,劃船的一種工具,形似槳,也可引申為船。

  星河鷺(lù)起:白鷺從水中沙洲上飛起。長江中有白鷺洲(長江與秦淮河相匯之處的小洲)。星河,銀河,這里指長江。

  畫圖難足:用圖畫也難以完美地表現它。

  繁華競逐:(六朝的達官貴人)爭著過豪華的生活。競逐:競相仿效追逐。

  門外樓頭:指南朝陳亡國慘劇。語出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將,他已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南門)外,陳后主尚與他的寵妃張麗華于結綺閣上尋歡作樂。

  悲恨相續:指亡國悲劇連續發生。

  憑高:登高。這是說作者登上高處遠望。

  謾嗟榮辱:空嘆什么榮耀恥辱。這是作者的感嘆。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它們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遺曲:指歌曲《玉樹后庭花》,傳為陳后主所作。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后人認為是亡國之音。

經典古詩詞8

  1、卜算子·詠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驛外斷橋邊,孤獨開無主。已就是黃昏獨自恨,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可以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疲憊。

  3、《定風波》蘇軾

  莫聽到穿著林踢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害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4、《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敢過江東。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追憶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經典古詩詞9

  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陽飛去的雁群,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都難以入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只好默默地流淚。

  注釋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

  燕然未勒:指戰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征夫:出征的將士。

經典古詩詞10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宋代〕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一作:何時;又恐一作:惟/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長向一作:偏向)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通宵痛飲直至天明,大醉,趁興寫下這篇文章,同時抒發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

  像中秋佳節如此明月幾時能有?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高遙在上的宮闕,現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煙火暖人心腸。

  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可又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生本就有悲歡離合,月兒常有圓缺,(想要人團圓時月亮正好也圓滿)這樣的好事自古就難以兩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平安健康長壽,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賞明月。

  注釋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達旦:到天亮。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墻后的石臺。

  歸去:回去,這里指回到月宮里去。

  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不勝(shèng,舊時讀shēng):經受不住。

  勝:承擔、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

  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

  何事:為什么。

  此事:指人的“歡”“合”和月的“晴”“圓”。

  但:只。

  千里共嬋(chán)娟(juān):只希望兩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賞。

  嬋娟:指月亮。

經典古詩詞11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柳永〔宋代〕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凄緊一作:凄慘)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闌一作:欄)

  譯文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面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凄涼的霜風一陣緊似一陣,關山江河一片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高遙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著佳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思念著我,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會知道我,倚著欄桿,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釋

  瀟瀟:風雨之聲。

  一番洗清秋:一番風雨,洗出一個凄清的秋天。

  霜風凄緊:秋風凄涼緊迫。霜風,秋風。凄緊,一作“凄慘”。

  是處紅衰翠減:到處花草凋零。是處,到處。紅,翠,指代花草樹木。語出李商隱《贈荷花》詩:“翠減紅衰愁殺人。”

  苒(rǎn)苒:漸漸。

  渺邈:遙遠。

  淹留:久留。

  (yóng)望:抬頭遠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語出謝I《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爭:怎。

  恁(nèn):如此。凝愁:憂愁凝結不解。

經典古詩詞12

  1、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宋代〕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一作:守著窗兒)

  2、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3、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宋代〕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經典古詩詞13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宋代〕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人!

  注釋

  醉里:醉酒之中。

  挑燈:撥動燈火,點燈。看劍:查看寶劍。準備上戰場殺敵的形象。說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

  八百里:指牛,這里泛指酒食。《世說新語·汰侈》篇:“王君夫(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王武子(濟)語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賭卿牛,以千萬對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卻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韓愈《元和圣德詩》:“萬牛臠炙,萬甕行酒。”蘇軾《約公擇飲是日大風》詩:“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云友議》卷下《雜嘲戲》條載李日新《題仙娥驛》詩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陳(yàng)(duī)古(rěn)頭。更有臺中牛肉炙,尚盤數臠紫光隆!

  麾:軍旗。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樂器。

  翻:演奏。

  塞外聲:指悲壯粗狂的軍樂。

  沙場:戰場

  點兵:檢閱軍隊。

  馬作的盧(dílú)飛快: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作,像…一樣;的.盧,馬名。一種額部有白色斑點性烈的快馬。相傳劉備曾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

  作:像,如。

  霹靂(pīlì):特別響的雷聲,比喻拉弓時弓弦響如驚雷。

  了(liǎo)卻:了結,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復中原之事。.

  贏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憐:可惜。

經典古詩詞14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宋代〕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一作:守著窗兒)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秋天總是忽然變暖,又轉寒冷,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擋得住傍晚的寒風緊吹?一行大雁從頭頂上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當年為我傳遞書信的舊日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唯獨我因憂傷而憔悴瘦損,如今有誰可以摘取?孤獨地守著窗前,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那雨聲還是點點滴滴。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注釋

  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

  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將息:舊時方言,休養調理之意。

  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損:表示程度極高。

  堪:可。

  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經典古詩詞15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陸游〔宋代〕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譯文

  回想當年為了建功立業馳騁萬里,單槍匹馬奔赴邊境戍守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一醒不知身在何處?唯有曾穿過的貂裘,已積滿灰塵變得又暗又舊。

  胡人還未消滅,自己的雙鬢卻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憂國的眼淚白白地流淌。誰能料我這一生,心始終在前線抗敵,人卻老死在滄洲!

  注釋

  訴衷情:詞牌名。

  萬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

  戍(shù):守邊。

  梁州:治所在南鄭。陸游著作中,稱其參加四川宣撫使幕府所在地,常雜用以上地名。

  關河:關塞、河流。一說指潼關黃河之所在。此處泛指漢中前線險要的地方。夢斷:夢醒。

  塵暗舊貂裘:貂皮裘上落滿灰塵,顏色為之暗淡。這里借用蘇秦典故,說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負。

  胡:古泛稱西北各族為胡,亦指來自彼方之物。南宋詞中多指金人。此處指金入侵者。

  鬢:鬢發。秋:秋霜,比喻年老鬢白。

  天山:在中國西北部,是漢唐時的邊疆。這里代指南宋與金國相持的西北前線。

  滄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來泛指隱士居住之地。這里是指作者位于鏡湖之濱的家鄉。

【經典古詩詞】相關文章:

經典的古詩詞12-01

經典古詩詞11-17

經典古詩詞11-23

古詩詞06-09

經典的古詩詞05-14

經典古詩詞[經典]05-15

【精選】經典古詩詞10-08

描寫秋天的古詩詞_古詩詞短句09-16

形容雨的古詩詞_形容夜雨的古詩詞04-02

春天古詩詞02-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双辽市| 塘沽区| 萨迦县| 八宿县| 麻阳| 温州市| 虞城县| 瓮安县| 建水县| 泾阳县| 临泽县| 弥勒县| 济源市| 黄梅县| 汝南县| 乌海市| 文水县| 天柱县| 长沙市| 龙南县| 滁州市| 隆昌县| 郧西县| 融水| 那曲县| 兰州市| 惠来县| 建湖县| 娱乐| 乐至县| 青阳县| 黄大仙区| 贵南县| 扶绥县| 云霄县| 综艺| 寻乌县| 南华县| 定兴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