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古詩詞鑒賞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思》古詩詞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思》古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層城 一作:秦城)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
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譯文翻譯
鶯歌燕語預報了臨近新年,馬邑龍堆是幾千里的疆邊。
家住京城比鄰著漢室宮苑,心隨明月飛到邊陲的胡天。
織錦回文訴說思念的長恨,樓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獨眠。
請問你主帥車騎將軍竇憲,何時班師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釋解釋
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縣,漢時曾與匈奴爭奪此城。龍堆:白龍堆得簡稱,指沙漠。
層城:因京城分內外兩層,故稱。
苑:這里指行宮。
機中句,竇滔為苻堅秦州刺史,后謫龍沙,其妻蘇蕙能文,頗思滔,乃織錦為回文旋圖詩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縱橫反覆,皆成文意。論:表露,傾吐。
為問兩句:后漢竇憲為車騎將軍,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銘,刻石而還。元戎:猶主將。返旆:猶班師。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
詩文賞析
這首詩題為《春思》,大意是寫一位出征軍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對丈夫夢繞魂牽的思念,以及對反侵略戰爭早日勝利的盼望。盛唐是社會相對安定的時期,但邊境戰爭卻并未停息。前方將士與家鄉親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詩人們吟詠的重要主題。這一類詩作總的來說具有較為深刻的社會意義,內容也較為充實。由于富有真情實感.其中不乏千古傳涌的佳作。
首聯“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對比鮮明,動人心弦。“鶯啼燕語”,這是和平寧靜的象征;新年佳節,這是親人團聚的時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遙遠的邊關,從征的親人卻不能享受這寧靜,無法得到這溫情。上句“鶯啼燕語”四字,寫得色彩濃麗,生意盎然。使下句“馬邑龍堆”,更顯得沉郁悲壯。詩人好似信筆而下,但震撼力卻很強。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帶來歡樂;溫柔鄉里,最易惹動離情。“家住秦城鄰漢苑”,秦城指咸陽,漢苑指長安。詩中的女主人公雖然目睹京畿的繁華與和平,卻是“心隨明月到胡天”,早巳飛到丈夫的身邊。關河萬里,能隔斷人的形體,卻隔不斷心靈的呼喚,而作為心靈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萬方的明月了。
為了寄托無窮的思念,女主人公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仿照古人故事,為遠方的夫君織一幅錦字回文詩。回文詩循環可讀,無始無終,思婦的離恨也纏綿不盡,地久天長。“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上句一個“論”字。下句一個“笑”字,都是擬人化的'寫法。錦字回文詩的內容。無非離情別恨。錦字詩有多長,恨便有多長,錦字詩無窮,恨也無窮。樓上花枝本無情,然而在詩人眼中。那花團錦簇的樣子,很像是在嘲笑獨眠之人。
詩的結尾筆鋒一轉,提出一個意義深遠的問題:“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不問別人而問元戎,因為他是軍中主帥:你什么時候才能得勝班師,勒石而還?女主人公對親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摯的,然而她也深明大義。她當然懂得,只有徹底戰勝了敵人,才會有不光自己,同時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離散家庭的重新團聚。就這樣,詩中女主人公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統一起來,賦予了這首詩以比較積極的社會意義。
《春思》古詩詞鑒賞2
《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思》譯文
燕地小草剛像絲絨一般柔軟纖細,秦地的桑葉早已茂密得壓彎了樹枝。
當你懷念家園盼望歸家之日時,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腸百結。
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要吹進羅帳激起我的愁思呢?
《春思》注釋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帶,此泛指北部邊地,征夫所在之處。
秦桑:秦地的桑樹。秦,指陜西省一帶,此指思婦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遲生于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懷歸:想家。
妾:古代婦女自稱。此處為思婦自指。
羅幃:絲織的簾帳。
《春思》賞析
此詩寫一位出征軍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對丈夫夢繞魂牽的思念,以及對戰爭早日勝利的盼望,表現思婦的思邊之苦及其對愛情的堅貞。全詩言辭樸實無華,情景交融,神骨氣味高雅渾然,富有民歌特色。
李白有相當數量的詩作描摹思婦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篇。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春”字往往語帶雙關。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詩題“春思”之“春”,就包含著這樣兩層意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開頭兩句是說,燕地小草像碧絲般青綠,秦地的桑樹已經葉翠枝綠。
開頭兩句,可以視作“興”。詩中的興句一般就眼前所見,信手拈起,這兩句卻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的春天景物起興,頗為別致。“燕草如碧絲”當是出于思婦的懸想;“秦桑低綠枝”,才是思婦所目睹。把目力達不到的遠景和眼前的近景配置在一幅畫面上,并且都從思婦一邊寫出,在邏輯上說,似乎有點乖礙,但從寫情的角度來看,卻是可通的。試想:仲春時節,桑葉繁茂,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歸來;她根據自己平素和丈夫的恩愛相處,料想遠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見到碧絲般的春草,也必然會產生思歸的念頭。見春草而思歸,詩人巧妙的把握了思婦復雜的感情活動,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象和懷疑和眼前的真景結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所以不僅起到了一般興句所能起的烘托情感的作用,而且還把思婦對于丈夫的真摯的感情和他們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系傳寫出來,這是一般興句不容易做到的。兩外這兩句還運用了諧聲雙關。“絲”諧“思”,“枝”諧“知”,這恰和下文思歸和斷腸相關合,增強了詩句的音樂美和含蓄美。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三、四句是說,當你懷念家園盼歸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腸百結。
三、四兩句直接承接興句的理路而來,故仍從兩地著筆。丈夫及春懷歸,按理說,詩中的女主人公應該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斷腸”承之,這又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聯系上面的興句細細體會,就會發現,這樣寫,對表現思婦的感情又進了一層。元代蕭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評述道:“燕北地寒,生草遲。當秦地柔桑低綠之時,燕草方生,興其夫方萌懷歸之志,猶燕草之方生,妾則思君之久,猶秦桑之已低綠也。”這一評述,揭示了興句與所用之詞之間的微妙的關系。詩中看似與理不合之處,正是感情最為濃密的所在。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末兩句是說,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吹進羅帳激我愁思?
詩中的最后兩句,詩人捕捉了思婦在春風吹入閨房,掀動羅帳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動,表現了她對行役屯戍未歸的丈夫的殷殷思念之情。從藝術上說,這兩句讓多情的思婦對著無情的春風發話,又仿佛是無理的,但用來表現獨守春閨的特定環境中的思婦的情態,又令人感到真實可信。春風撩人,春思纏綿,申斥春風,是為了表達孤眠獨宿的少婦對丈夫的思情。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無理而妙是古典詩歌中一個常見的藝術特征。從李白的這首詩中不難看出,所謂無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違背常理、常情的描寫中,反而更深刻的表現了各種復雜的感情。
【《春思》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靜夜思》鑒賞02-16
古詩詞鑒賞《天凈沙·春》02-02
《春望》古詩詞鑒賞01-23
天凈沙·春古詩詞鑒賞02-17
如何鑒賞古詩詞春望05-13
春思二首古詩詞02-14
《諫太宗十思疏》古詩詞鑒賞02-13
《春中田園作》古詩詞原文及鑒賞11-18
《春行即興詩詞》古詩詞鑒賞01-28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古詩詞鑒賞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