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詩詞的作文集合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詞的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詩詞的作文 篇1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歷史長河中,這些描繪祖國大江大河的詩詞絕句,承載著國人的鄉愁。然而,這些國人心靈睡過的地方正拉響警報,一些風景正在消失:全國十大水系水質一半污染;31個大型淡水湖泊水質17個污染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這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因為古典詩詞的優美,也因為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大多數中國人都能背誦一兩首古詩詞,而相當一部分的古詩詞描寫的都是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壯麗,讓人讀來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渴盼。可是等我們真的有錢有閑,或者是因為其他一些什么原因到了當初那些古詩詞所描繪過的地方就會發現,現實情境帶給我們的不是如畫美景的陶醉,不是雄偉江山的震撼,而是因為環境破壞,物是人非所帶來的遺憾與憂慮。
這顯然不僅僅是因為古人藝術創作的夸張,更不是古人對今人的一種欺騙,而是古人眼里的江山和今人眼里的風景,已經不能簡單地劃上等號,原因就在于我們對自然資源的無限攫取,對生態環境的肆意破壞讓曾經的如畫江山變得面目全非。詩里江山今不在的遺憾,也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代表委員紛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現身說法,呼吁關注生態安全,關注環境保護。
鄉愁是最近幾年的一個熱詞,而古典詩詞里所描繪的青山秀水,恰恰正是我們的鄉愁所在。當從前清澈的小溪因為污染變成了一條臭水溝;當從前秀麗的山巒因為水泥廠就地取材而變得滿目瘡痍,我們的鄉愁將何處安放?退一步說,鄉愁是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現實點說就是不能當飯吃,但的問題是生態環境的破壞,水源土壤的污染,自然資源的匱乏,已經快到了讓我們無飯可吃的地步。我們可以放棄看風景的權利,可以犧牲閑情逸致,但我們卻不能喝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糧食,更不用說一些環境問題可以直接導致我們患上各種疾病、絕癥了。
詩里江山今不在影響到的不僅僅是我們鄉愁的安放,而是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生存。因此,不管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還是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份美麗的環境遺產,讓他們還能有機會一邊吟誦古人詩詞里的如畫江山,一邊游覽現實中的絕美風景,我們都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值得欣慰的是,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成為絕大多數人的普遍共識,而隨著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的頒布實施,法律和政府層面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也空前加大。也許只有當我們真正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做好了平衡,只有當我們面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做到了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我們才能留住和喚回古詩詞的如畫江山,讓詩里江山如詩般流傳。
古詩詞的作文 篇2
古代詩詞是我從兒時起就學習的內容,它不僅言簡意賅,朗朗上口,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給予我們有益的啟迪。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代文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的一首富含哲理的山水詩。蘇軾不僅寫出了山水的美輪美奐,還寫出了更深一層意思: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待就會有不同的結果。記得小學一年級時我不小心弄壞了朋友昊昊的飛機模型,當時因為接受不了昊昊的責怪,我和他吵了一架,不歡而散。回家后媽媽給我講道理時就提到了這首詩,讓我冷靜下來,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如果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弄壞了,可能也會十分生氣而大發脾氣。于是我主動找他和解,后來不但很好的解決了問題,而且我們還成為了更加要好的朋友。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游子吟》。這首詩讓我明白父母對孩子無私而偉大的愛和孩子要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讓我聯想到我的媽媽在勞累了一天之后還要急急地趕回家給我做可口的飯菜,為了讓我營養均衡,媽媽想盡辦法給我制作色香味美健康營養的各種美食,每天晚上媽媽還要耐心地輔導我學習。在母親節到來的時候,我會用自己的零用錢給媽媽買一些小禮物報答媽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的辛苦和詩人對農民深深的同情。我小的時候,吃飯常把米粒剩在碗里,爸爸叫我吃干凈不要浪費,我卻不以為然。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講到了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從播種到收獲要經過多少道工序,他們是如何在烈日酷暑下勞作的,從那以后我才知道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是那么來之不易,而我居然還浪費糧食,太不應該了。從那以后我吃飯時會把每一粒米都吃干凈,爸爸媽媽為我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
古詩詞中蘊含著做事的智慧,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古詩詞真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古詩詞的作文 篇3
最近,我愛上了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每期我都會準時觀看。節目里,來自五湖四海的參賽選手與百人團進行詩詞比拼,帶動全民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百人團里,有和我們一樣大的小學生,也有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還有參加工作的叔叔阿姨,甚至還有外國人和五六十歲的爺爺奶奶。我想,這大概就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吧,能吸引這么多人參與其中。
節目中,詩詞的美妙和趣味吸引著我,古人的智慧和學識也感染著我,使我愛上了古詩詞,愛上了中華文化。
于是,我讓爸爸媽媽給我買了許多關于古詩詞的書籍,在如饑似渴的誦讀中,我感受到了古人對萬事萬物的看法,也讀懂了他們在詩詞中表達的不同情感。每逢空閑之時,我都會躲在自己的書房中高聲吟誦,體會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鄉之情,品味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濃濃親情,領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情感,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了千百年前的過去,在和詩人、詞人們進行一場心靈的聚會,這是多么奇妙的旅程!
古詩詞的作文 篇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走進古詩詞,我們可以跟著詩人去欣賞四季的美景。
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我們可以感受到那淅淅瀝瀝滋潤大地的春雨。夜晚時分,春雨紛紛,讓錦官城被美麗的花包圍;我們還可以在春天的早上聆聽到鳥兒的啼聲,去欣賞那東風剪出的嬌嫩柳葉,即使被擋在園外,也驚嘆出墻紅杏的美。
夏季,我們能看到農民們在正午時耕耘,一滴滴的汗水滴在地里,還可以感受那“首夏如清和,芳草亦未歇”。或是看那才露尖尖小角的荷葉與點水蜻蜓,在一個閑暇時聽那蛙聲一片。真是:“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請閉上眼睛想一想,一個人行走在楓林中,看那紅過的二月花的美麗楓葉。忽然,下起了雨,這是使人寧靜、使人懷想、使人思念的秋雨呀,這時,人們會感受到一種不同于春季或冬季的溫暖和舒。田野中,春天種出來的粟這時也飽滿起來,秋風驟,解落了秋葉。真盼望有一天,我去看看那湖天相接、水天一色的洞庭秋色。
冬季,我們能發現那梨花一樣純潔美麗的雪,也可以看到梅花凌寒獨自開放。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踩著雪玩耍的人,也可以看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盛景。
在古詩詞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四季的美景,還可以享受詩中鄉情,詩中友情。“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是落葉歸根的夙愿;“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是對親人的牽掛;“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對家鄉的眷戀。朋友分別之時,送上“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祝福,好友很久不見,我們可以學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當我們畢業的時候,也可以唱出“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一卷詩詞,一縷書香,一份古韻。走進古詩詞,就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古詩詞里的四季如畫,古詩詞里的鄉情讓人回味無窮,古詩詞里的友情讓人難以忘懷,古詩詞里有流連忘返的美景。
古詩詞的作文 篇5
詩人與酒仿佛是古代的一種情懷,詩人常以酒相伴,時而知足常樂,時而悲天憫人,好不詩情畫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在飲酒后,寧靜幽遠,在采菊時,見到南山,引得后人口口相傳。“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陶淵明的另一詩,把與友人相伴,與美酒相伴,與歡樂相伴,與田園相伴的溫暖躍然紙上。這是陶淵明的酒,酒中有生命的情懷。
李白夜間喝醉,寫下“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沒人做伴,連月色也有幾分憂愁,孤獨從中淡出!李白便想象:“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影子在詩中活過來,與李白品酒。這份灑脫中帶幾分悲涼。這——是李白的酒,酒里有李白的孤獨與狂傲。
李清照在北宋全盛時飲酒,無比歡樂地寫道“誤入藕花深處”。乘船醉酒,與夫君相視一笑。幸福在詩人心中綻放,這是李清照的酒,酒里有濃稠和幸福。
古詩中的酒,或甜,或苦,或喜,或悲。詩詞歌賦,是中國文化的根基,而酒,更是使詩人們蕩氣回腸,有了生活的希望。詩、酒、人,在歷史長卷中,是最美麗的那一幅畫卷。
古詩詞的作文 篇6
中國古詩詞篇什眾多,閃爍著先哲們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藝術
情懷。尤其是這些詩篇所表現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以及對自然環境的關愛之情更是難 能可貴。在國人日益重視環境保護的今天,以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眼光來賞析這些詩詞中 的生態意境,有著特別的意義。
留戀春光,鐘情綠色。中國古詩詞中對春光綠色的留戀、贊美可謂比比皆是。唐人賀知 章的《詠柳》便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一篇:"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 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萬物復蘇、綠葉滿眼的春天景色。詩篇著 墨不多,卻清麗淡雅,曲盡其妙。韓愈在《晚春》中寫道:"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 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首詩描寫的是晚春的景象,詩人沒有將更多 的筆墨放到描摹自然景物上,只是攫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草樹、楊花、榆莢,通過對比來昭 示春天即將離去。在詩中,花草樹木仿佛也有了靈性,知道明媚的春光即將離去,便以姹紫 嫣紅的繁花來留住春天。而相貌普通的.楊花、榆莢沒有絢麗的色彩,只能如白雪般漫天飛舞。 作者渴望留住春天以及留戀春光的心情躍然紙上。中國古詩詞中吟誦春天綠色的詩句還不勝 枚舉。如辛棄疾在《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白居易在《江南好》 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均以鮮麗細膩的筆觸描摹了一幅幅原生態的 綠色春景。春天孕育著希望,綠色象征著生命。對"春"和"綠"的向往不正是我們如今環 境保護所倡導、所追求的生態家園嗎?
親近自然,吟詠山水。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凡中國古代詩詞的內容多半是 與自然山水有著密切關聯的。 唐代詩人王維在《桃源行》中寫道:"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 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讓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 卷。蘇軾在贊美西湖景色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中寫道:"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句就像一幅朦朧的山水畫,讀來讓人有一種美 不勝收的感覺。南宋大文豪朱熹在《活水亭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 影共徘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尤其是這后兩句,可謂意蘊深刻,其暗喻 我們姑且不論,單從字面上理解,其內容與我們如今強調的水源地保護幾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贊美生命,呵護生靈。古人開明的生態意識不僅僅表現在對青山綠水的贊譽與親近上, 還包含著對自然界各種動物的親昵與關愛之情。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寥寥幾句,即把枝頭 的鵲兒、鳴唱的知了以及稻田里的青蛙描述得鮮活而又靈動,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萬 物共生的和諧與活力。可以想見,作者如果沒有對自然界的細微觀察,筆下是難以流淌出如 此栩栩如生的文字的。而文字的形象描繪終究還是作者內心熱愛大自然情感的真實寫照。白 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亦十分活潑新鮮。這 兩句詩上句寫鶯,下句寫燕,正可謂鶯歌燕舞。一個"爭"字將初春時節鳥兒唧唧喳喳、爭 搶向陽高枝的情景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讀之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同時也更增強了我們 人類與自然界生靈萬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其實古人對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豈止是贊美。更 可貴的是提倡保護野生動物的態度和觀念。王建在《寄舊山僧》中"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戶 竿頭乞活魚"的詩句就鮮明地褒揚了憐愛動物、救助生命的行為。他的另一詩作《題金家竹 溪》中所說的"山頭鹿下長驚犬,池面魚行不怕人",提及的也是如何調整人與野生動物關 系的問題。
古詩詞的作文 篇7
古詩詞,中華民族的瑰寶,歷經千年歷史文化的沉淀流傳至今,歷史的詩人用古詩詞來表達所情所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友誼“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親情;“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鄉之情,但我更喜愛它的愛國情。
愛國之情是多么偉大,從古至今依舊如此,還記得南宋時期抗元英雄文天祥,奮勇抵抗元兵,在國家最危難之際,宋朝即將滅亡,大臣都紛紛逃跑,有的直接向元兵投降,而文天祥誓死報國,帶領著將士們在沙場上浴血奮戰,在過零丁洋時寫下一首千古佳作《過零丁洋》詩中的愛國之情無一不展現的淋漓盡致,特別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加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與愛國之情,讓我內心深深的受到感觸。
還記得屈原嗎?他的愛國情懷也無一不給我震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曾多次攜長劍走田夷,為王進諫,卻一次次被人排擠,眼看小人當道,報國無路,國家存亡危在旦夕,你依然挺胸,以自己的正義之軀做最后的賭注,汨羅江畔的那一抔沙土,兩行憂郁的足跡,見證著仰天長嘯的你,“滄浪之水清兮,滄浪之水濁兮”,你已隨著時間流逝,而你正義挺胸的精神永遠駐足在人們的心間,那片青青的竹葉寄托著對你的敬仰,你毅然跳入冰涼的水中,國家已亡,你不隨世人茍活,而讓湖水浸沒了你的軀體,彰顯了你愛國之情,你的愛國情懷已銘刻在我的心中。
古詩詞,是你讓我體會了古人的愛國情,讓我體會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少人羨慕你的才華,欣賞你的內蘊,你的情懷讓我激情澎湃,永生難忘!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集合7篇】相關文章: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集合九篇03-01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集合5篇03-01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集合五篇02-28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集合10篇02-28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集合八篇04-08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集合6篇02-27
關于古詩詞作文12-26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9篇07-28
關于古詩詞的作文六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