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古詩詞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教學中,通過古詩詞的融合,能讓小學生感悟到祖國的人文特點。新課標實施以來,小學語文教師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在分析學生心理特點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朗讀教學法、想象教學法等模式的應用指導小學生古詩詞學習,下面筆者結合教學經驗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古人抒情表意使用的工具—詩歌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不僅古代詩歌極具特點和價值,現代的詩歌也同樣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和價值。所以,詩歌的教授也不容忽視。詩歌比較靈活,而且由于它的時代性使得它更加不容易被人讀懂,所以要想深入學習理解詩歌,還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教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切實掌握古詩詞的真正內涵,從而使我國燦爛的古詩詞得以延續。
1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情感美
教師需要利用情景帶領學生走入作者的世界與心境,去理解并體會作者彼時的內心,而后在了解了所有作者的內心世界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詩歌,從而有了興趣,也有了成績。情是詩歌第一要素,無情則無詩。但是傳統的小學詩詞教學模式,平淡而死板,這也是詩歌情感被忽略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師在教授詩歌的過程中,應該多注意詩歌情感的表達,況且詩歌涉及的情感比較廣泛,包括親情、友情、愛國之情等等,這也更加需要教師能夠將詩歌的情感分享給大家。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情景,讓學生深入其中,并真正體會詩歌的情感美、意境美。例如,家喻戶曉的詩歌《憫農》,反映了農民辛勤勞作的場景。這首詩通過描述農民伯伯的艱辛來抒發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憐憫以及對糧食的珍惜之情。教師在教授這首詩時,可以讓小學生自己動手去種菜,這樣學生在勞累的過程中便會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辛苦,從而體會到作者所想要表達的真正情感。再例如,《一去二三里》這首用數字組成的詩,教師在教授時,可以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解出來,為學生設計一個現實的詩中情景,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內心的喜悅。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作畫,將詩中情景以畫作出,從而讓學生在自己創立的情景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并收獲理解詩歌、自己學習詩歌的能力。
2運用朗讀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內涵美
朗讀是學生了解詩歌,學習詩歌的方法之一,對于語文這類文科更加應該重視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學到知識。語文教材中的詩歌都是百里挑一的,這些優秀的詩歌中每一個字都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才使用的,它是作者情感和心境的載體,學生如果能通過閱讀,了解每一個字的真正含義和作用,那么,學生便可以學習很多語法知識,也可以了解詩歌真正的內涵。不同的詩歌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內容代表著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甚至內容中的每處詞句都是在為詩歌的主題做鋪墊。所以在讀的過程中應該在不同的內容處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讀:在詩歌的重點處重讀,在內容的矛盾處讀等,從而讓學生掌握不同語句的情感以及內涵。例如,《石灰吟》這首詩,教師在讓學生朗讀時要多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文章的情感,多讓學生自己想象并體會課文中作者的心境及情感,此即石灰經過了千錘百煉才出深山,且不懼怕烈火焚身的精神。石灰作為古代賢者經常自比的對象,其具有清白、高潔的寓意,學習中指導學生也要從情感的高度來明確自身成長的目標。此外,教師可以在朗讀的同時提問學生,讓學生各抒己見,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還能活躍課堂的氣氛,也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為進一步教學提供基礎。讓學生自己閱讀也是從教師自己行動到師生互動的一個過程,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3運用想象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藝術美
學習古詩,人文是基礎,關鍵在進入詩境,以詩人的聯想,讓學生形成豐富的想象,從而讓他們對詩的內涵有準確的把握,也可以讓他們體會詩歌之中真正的'藝術美。古詩詞鑒賞會涉及眾多的藝術表現方法,教師出于應付考試的角度,往往將考題中的詩歌鑒賞等同于知識灌輸,讓學生一味的做題,導致這本該愜意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苦不堪言,甚至使學生表現出冷淡與排斥的態度,所以這死板教條的教學方式該被拋到九霄云外。而詩歌大多為古代所生,所以學生若想深入理解,需要聯想到當時的社會及人文背景,且古代詩歌大多會有很多類意象,再加上各種形狀,色彩的搭配,想象能力確實是理解好詩歌的一大必備素質。例如:教師在講解《天凈沙秋思》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先為學生放映一些詩中展現的圖片畫面,讓學生對詩中景物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學生有了更直觀的體會后,再引導學生掌握內容,會提高課堂效率。而教師在講解山水詩詞期間,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壯美秀麗的自然風光,以此來引導學生對新詩歌進行想象,如《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教師可以自己制作ppt,將自由飛翔的白鷺,桃花盛開的江岸,水中肥美的鱖魚展現出來,從而讓學生對詩中內容有所了解,并以此激發起學生對詩歌的想象,從而讓學生能更深入的學習詩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美妙的旋律響起,李叔同彼時的心境是如何的低沉。詩詞作為我國文學藝術的一種,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詩詞在學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語文能力的培養,文化素養的形成等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此時學生們對現代詩詞的印象并不美好,無法感受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意圖。所以,在此現狀下,為提高我國高中語文現代詩詞的教學質量,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教師要更加重視對詩詞的教授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145-146.
[2]吳裔春.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認識[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2010,(20):60-61.
[3]王璐.以語文為工具,品味中國詩詞文化之美———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為例[J].讀書文摘,2016,(7):107-108.
[4]郝靚,韋星夢.走向生命關懷的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神州(中旬刊),2016,(2):67-68.
【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寫作教學之人文教育探究教育論文12-18
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的論文12-15
中學語文寫作叛逆心理研究論文10-17
淺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的應用研究的論文12-15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論文10-11
語文古詩詞解析02-23
小學教育專業就業期望論文08-02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究論文12-20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式論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