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電影《圓夢巨人》觀后感
導語:圓夢巨人這個電影情節其實很簡單,源自于1982年的童話故事,故事只做了微小的改動。故事并不恢弘,甚至不那么驚心動魄。下面是觀后感,歡迎參考:
篇一:童話電影《圓夢巨人》觀后感
精湛的特效令《圓夢巨人》不枉為一部迪士尼為孩子勾勒的純真之夢,但對于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從成片來看,其固然維系了自己一貫的執導風格,技術層面上的無可挑剔驚艷依舊,卻怎奈敗于了這其故事自身的平乏低幼,使電影所能感染到的只有孩子。
同《愛麗絲夢游仙境2》一樣,這是一部非常美輪美奐的作品,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所賦予這個童話的則是更為出色的制作,無論從年代背景還是細微的人物面部表情,《圓夢巨人》都帶有著鮮明的“斯皮爾伯格”標準,但同樣如若說《愛麗絲夢游仙境2》敗于了怪誕,《圓夢巨人》則輸在了平庸,斯皮爾伯格在畫質上盡善盡美的同時,卻忽視了故事才是一部電影最好的奠基。
在電影打造的這乍看斑斕的奇幻世界里,其笑點從頭至尾能令人映像稍顯深刻的只是那三只柯基犬,劇情的拖沓冗長又匱乏高潮,對于曾有著《ET》般同為兒童作品的斯皮爾伯格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這或許是原本小說的桎梏,也可能是斯皮爾伯格太過專注于了感觀視覺從而忽視了對劇情上的創新改編,但不得不說猶如看了一場豪華版《天線寶寶》般的不對等,成為了電影難掩的尷尬。
《圓夢巨人》的低幼,并非單只源于斯皮爾伯格的執導,個人所見如若換一個導演或許會拍的比現在還要糟糕,這部作品最大的偏差在于希望令觀眾在電影中找尋到童真的美好,卻并沒有告訴觀眾尋覓童真的脈絡,電影在巨人國之后劇情上的信馬由韁,非但沒有突顯斯皮爾伯格所打造的夢幻世界,反只是讓這個故事變的尤為荒誕低幼,誠然原著是一個美好的睡前故事,但改編卻并未能以合適的創新轉化為光影的藝術。
無論是原本的童話,還是電影的改編,都只能算差強人意,而即便是斯皮爾伯格也未能用何般天馬行空的奇想,將二者有效的銜接于一,那老氣橫秋的頹勢,使電影雖有著純真的美好,卻并沒能用電影演繹出一場動人于心的童話。
篇二;童話電影《圓夢巨人》觀后感
對于一部童話的價值來說,不僅在于其為孩子所勾勒出的一片美好未來,還在于其所營造出的“烏托邦”式的臆想世界,兩點在某種程度上的對等之于孩子便有著強大的“洗 腦”功力,且不說童話本身對現實世界的.紛紛擾擾進行了一番是非顛倒,將孩子關在一個美好的夢境里也正是大人想要做到的。電影《圓夢巨人》便是一個“牢籠”,劇情植根于對孩子成長的保護,主打未來的人生將會是光鮮靚麗的“成人哲理”,這種畫餅充饑式的兒童雞湯深深受到孩子喜愛和追捧。
就影片而言,前半部分的劇情顯得過于冗長和乏力,好心眼巨人和蘇菲這兩個人設的存在并沒有太多的張力,又加之影片年齡層定位的塌陷,使電影《圓夢巨人》僅僅能達到的是一部及其低幼化的兒童童話。無論是事態的開端也好,還是后續發展也罷,都沒有對其有著清晰的交代,而“成人童話”的美夢也成為了破滅之事,對于成人觀眾這一群體來說,影片就好似一部瘋瘋癲癲的鬧劇,怎樣欣賞都是一種對于自身生命的不負責任,除了煎熬便再無其他。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作為好萊塢的高產大戶,每年經其手中的作品不在少數,對于商業片的把控更是拿手好戲,多次獲得各大電影獎項的資歷奠定了其在好萊塢中不可動搖的地位。可無論何者終將架不住的是歲月流逝,斯皮爾伯格也不例外,《圓夢巨人》作為其新的力作,即使有著思想性和商業元素的高度結合,但模板化的故事已然使得影片整體被高度架空,其不為過的“電影織夢者”的稱號,這次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拋開黯淡的劇情,精湛的特效成功的撐起了整部電影。無論是逼真的毛發渲染,還是完美的面部表情捕捉,《圓夢巨人》可謂是將世界上最頂尖的cg技術呈現在了觀眾的面前,雖然有著不走心的劇情,但豐富的視覺效果成功的為影片扳回了分數。在這個特效品質優劣不均衡的年代里,鮮能看到如電影《圓夢巨人》這般的誠意,而同為以巨人題材作為主題的影片《巨人捕手杰克》,后者相較于前者在觀影體驗上也不知降低了多少檔次。
誠然影片的鏡頭和畫面,與老鄉《愛麗絲夢游仙境》系列電影有著極大的相似度,除了都有著歷史質感的畫風之外,美輪美奐的景物特寫也是二者異曲同工之處。但是如若將之進行全方位的比較,個別瑕疵之處隨即高低立顯,“愛麗絲之夢”毀在了嬌柔做作的特立獨行上,而斯皮爾伯格的“巨人之夢”則毀在了內在的丟失和空洞,且縱觀特效強勁的商業片歷史來看,僅僅有著華麗的外表終將會導致作品面臨撲街的危險。
而影片中與英女王共進早餐這一設定,總的來說是一處表達較為切合人意的情節,作為結尾處的發力點,顯然斯皮爾伯格將所有戲劇化的元素都融入了其中,力求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合家歡笑料,雖然依舊沒有給予巨人太多的喜劇表現,但柯基犬和政府官員卻成了最搶眼的熒幕形象。誠然這一處天馬行空的形象情節,成功的給孩子增添了太多的夢想可能性,可童話終歸是童話,只能當做一時的精神食糧,未必能伴之成長。
《圓夢巨人》作為一部書改的童話電影,只注重低幼化的敘事和夢幻般的視覺效果,而不去將文字表達出的力量加以調和進去,使得影片看起來更多像一出西方式的過家家鬧劇。單薄的人設,斷層的劇情,斯皮爾伯格的大師水準也不知去向,縱然影片說的天花亂墜,如夢如幻,也不能改變這一俗套的結局,并且大篇幅的書寫“英國夢”更加劇了影片內在的虛無。既然作為童話,其體裁本應符合大眾的胃口,無論是年長還是年輕,各個年齡段的元素都應該考慮在內,可不顧一切的彰顯一個兒童睡前故事,最終給觀眾的感覺只是自我欣賞和賣弄而已。
【童話電影《圓夢巨人》觀后感】相關文章:
圓夢巨人電影觀后感4篇03-11
《圓夢巨人》觀后感05-26
圓夢巨人觀后感05-14
圓夢巨人觀后感14篇04-20
電影觀后感【熱】03-15
電影《袁隆平》觀后感03-11
電影刮痧觀后感03-10
電影1921觀后感03-03
電影超越觀后感03-20
電影搜索觀后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