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觀看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
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廣播電視臺選取藍天野等20位優秀共產黨員為拍攝對象,聯合制作了電視系列片《為你而歌》。下面是CN人才網為大家整理的2017觀看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歡迎參考~
篇一:2017觀看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
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業,這就是我觀看《為你而歌》后最深刻的感想。
張進來一位普通的農村干部,在深山溝里帶領村民治富,遠近聞名,成效顯著。
李銀環一個特教老師,愛事業,愛崗位,愛孩子,愿把一生奉獻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讓板結的土地長出綠草,開出鮮花,結出碩果。
董學法一個普通的外來務工人員,有著不平凡的作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互助友愛。
劉永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認可,用辛勤勞動的汗水為住戶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展現著新時期一個平凡的基層共產黨員的風采。
他們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們在為自己的理想辛勤耕耘,他們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了黨。他們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感染著我,只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做到像他們那樣,也只有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像他們那樣忘我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新。才能像他們那樣在面臨困難和危險的時候,要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奮不顧身,挺身而出。在物質利益面前,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公私分明,克已奉公,方便讓給群眾,困難留給自己。
我作為一名林業工作者,做就要做出名堂,做出味道。我決心以英雄模范為榜樣,樹立甘愿吃虧、不怕吃苦、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生觀、價值觀。時刻牢記林業工作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時刻把林業工作與我區的生態建設緊密聯系起來,樹立生態立區的觀念。
作為書記我更要虛心向模范人物學習,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充實自己,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真心實意地想著群眾,認真聽取群眾意見,虛心接受群眾的批評和監督,處處關心群眾疾苦,切實為群眾謀利益,甘心情愿地做群眾的知心朋友。
在平凡的崗位可以有不平凡的業績,平凡的人可以有不平凡貢獻。在林業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我要以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的條件要求自己,不動搖自己的信念,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篇二:2017觀看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
8月8日18:10我觀看了《為你而歌》第三集橡膠之“道”——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張立群。看后,我被張教授堅韌不拔地追求目標,孜孜不倦的誨人精神深深感動。
張立群教授是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優秀科技創新帶頭人。北京市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備及成型加工”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納米材料制備與應用科學”實驗室副主任。在這一串串耀眼的光環背后,張教授更看重的是他教書育人的工作崗位,潛心研究的科研項目。
潛心研究,執著追求夢想。我國是橡膠品的消耗大國,橡膠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在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國每年消耗生橡膠達400萬噸,居世界第一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觀后感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觀后感。但橡膠生產能力卻只有50萬噸,缺口350萬噸。橡膠還存在著回收利用難、對環境危害大的問題。然而張立群教授懷揣著“早日讓中國的橡膠科學技術領跑世界”的夢想,不斷探索創新。2006年他第一個提出納米概念在橡膠領域的應用。現在這項技術已應用于生產。
2012年4月,美國化工協會橡膠分會為了表彰張立群教授在橡膠領域多個方面的貢獻,把斯巴克·托馬斯獎頒發給張教授,同年,日本化工學會為了表彰張立群教授在橡膠領域的貢獻,頒發給張教授亞洲研究獎。這是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唯一一個在此領域有突出貢獻的中國科學家。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和銳意進取、鍥而不舍的精神,張教授帶領的團隊獲得了40多個發明專利。主持完成多個國家級、省級科研項。表現出科學研究的敏銳性和嚴謹性。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正是憑借著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張立群教授成為業內著名的專家、國內外同行中的佼佼者。
孜孜不倦,辛勤育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教學上,張立群崇尚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研究能力,作為北化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張立群無疑是學生們心目中的偶像。張教授二十幾年始終堅持給本科生講課,他所教授的《聚合力加工工程》這門課也是學校的最熱門課程。張教授說要對得起教師這個職業,教書育人是他的職責所在。張教授認為應當給年青人創造成長的機會,鍛煉年青人獨當一面的能力。青年教師劉力本科畢業后留在橡塑工程教研室工作,剛開始的幾年一直沒有申請到國家級的項目,科研工作沒有打開局面。張立群就和劉力合作進行稀土/橡膠復合材料的研究。在此項研究剛起步時,張立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幾乎每個實驗方案都參與討論。在逐步打開局面后,他就放手讓劉力獨立負責。經過8年的工作,劉力在該研究方向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在張教授的指導下,昔日的講師被破格提升為博導、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新型彈性體中心的主任。正所謂:學高人之師,身正人之范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觀后感讀后感、觀后感。
張教授常說 “我所取得的成績都是源于平時的勤奮,我每天比別人多工作三個小時,一年就比別人多工作三個月,十年就比別人多工作三年……”這就是張立群教授在時間上給自己算的一筆賬,也是他對自己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以及服務社會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的最好詮釋。
然而這位橡膠世界里的行者,卻始終沒有停步,而是續懷揣著當初的那個夢想,帶領他的團隊在講臺上授業解惑,在實驗室不懈探索。
張教授這種執著追求夢想,辛勤付出自己的一切,卻不求回報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黨員認真學習。我問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工作和生活中應當怎樣做?應當像張教授這樣,無論從事什么工作,無論在怎樣的工作環境下,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和挑戰,都應該堅定信心,勇往直前,銳意進取,不求名利和回報。只有這樣才無愧于“中共黨員”的稱號,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新時期的合格黨員。
篇三:2017觀看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
一個人的樸素,是因為他胸懷天下;
一個政黨的樸素,是因為他肩負江山。
“有一種人用生命在工作,工作是為了獲得生命綻放的感覺。”這是第1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路剛的生命感言。從《為你而歌》中看了他的故事,又上網搜尋了相關的資料,無論是百度中的名片,還是他個人的微博,這個1976年出生的年輕人身上,有一種不知疲倦的力量,讓我們深深震撼。似乎他的所有故事、所有光陰都是圍繞著工作展開的,在一個個項目的挑戰和人生的思考中,讓我們不僅看到了生命的綻放也感受到了這種綻放所形成的人格影響和蝴蝶效應。他以自己的工作熱情帶動著周圍的人,更以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在關注農民工,關注新型人員結構中以更高的站位承擔著培養人,改變人的生活方式的責任,讓我們在為他承擔的一個個地鐵項目喝彩中,也為他眾多的管理項目和創新意識喝彩。
一、用扎實的專業水平領導工作
1997年畢業的路剛作為國家一級項目經理,一級注冊建造師,鐵道部鐵路科技專家,北京建工集團直屬工程經理部項目經理。2004年12月,任建工集團地鐵10號線4標段工程,首次攻克了城市松散含水地層中復雜洞群淺埋暗挖施工技術、第一個創造性使用“鋪蓋法”并形成配套系統技術、第一次實現了超近距離穿越既有運營軌道交通零沉降的突破、第一次實現了側穿包鋼砼墩柱固結連續梁大型立交橋零沉降的突破;主持完成了中國南方富水地區第一座暗挖地鐵車站和中國第一座分離島式站臺地鐵車站……
扎實的專業是路剛不斷攀升的基礎,在北京日新月異的建設中,一個古老城市的底下血脈中,路剛以他執著的努力和不屈的精神,攻克一個個難題,推進了首都的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地下設計師。
二、用文化傳承的理念凝聚隊伍
初級的管理用人管人,中級的管理以制度管人,高水平的管理以文化感召人。在一次同學聚會中,路剛從建筑業的企業文化中得到啟發,
并從來自于市政、城建、中鐵、公路局、司法局、交通局;專業挺廣,橋梁、隧道、巖土、公路、房建,領域齊全的員工工作經驗中獲得靈感,通過“融合”, 打造了一支善于溝通、尊重、學習、創新、賦能、協作和發展的項目管理團隊。從2005年元月起的每周三下午,被確定為項目部的“學習日”。從第一個“學習日”起,更習慣于在施工一線指揮的項目管理人員們輪流拿起了教鞭,走上了講臺,開始進行本專業領域的講座,傳授自己的施工經驗。
在這樣的過程中,路剛呈現出以一種管理者的特質,以各部分資源的整合應用,呈現出多元視角,多維思路的創造性和包容的勇氣。始終將自己置身于學習當中,將知識作為一種生命滋養和工作基礎,在地鐵施工的各項挑戰中,綜合運用資源加以過濾、篩選,體現最優化,以集體的力量跨越一道道難題。
三、用尊重人性的態度建設團隊
“做事先做人”,是路剛一直遵循的原則。面對著來自不同管理部門的同事、承擔著不同任務的工人,路剛大膽提出了“一部兩制”的項目部管理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面對著農民工這個日漸龐大的隊伍,讓其在適應工作要求的過程中,逐漸適應都市生活,不僅關注農民工的衣食,更關注他們的生活。路剛購置數千本圖書設立圖書角、到聯合大學開辦農民工夜校方便工人學習,看到農民工業余生活單調,路剛又組織起合唱隊、乒乓球隊、組織露天電影進工地演出,豐富農民工業余生活……
尊重人性才能贏得人心。在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之后,只有給予其更加充分的尊重,才能更好地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同時,賦予它們恰當的知識和不斷改善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其擁有更好地生活品質,讓更多的生命伴隨著北京越來越綿延通達的地鐵環境在“工作中綻放”。
路剛在他實踐的摸索中,對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題。“胸懷天下、肩負江山”的胸懷和使命感,作為一名承擔著一定管理責任的黨員,應該自覺地以這些先進人物為榜樣,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有清晰的思路,奉獻的精神,以人為本的意識,把每一天的實際工作,當作生命的綻放,體現生命的價值。
【觀看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看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07-06
觀看《為你而歌》紀錄片觀后感06-30
觀看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范文07-06
2017觀看《為你而歌》紀錄片觀后感07-05
觀看為你而歌觀后感06-30
紀錄片《為你而歌》觀后感07-05
《為你而歌》紀錄片觀后感07-05
觀看為你而歌有感范文07-07
專題紀錄片為你而歌黨員觀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