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
《速度與激情7》(Fast & Furious 7)是環球影業出品的一部賽車題材動作片,是《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7部,由溫子仁執導,范·迪塞爾、保羅·沃克、杰森·斯坦森、米歇爾·羅德里格茲、道恩·強森等主演,于2015年4月3日在美國上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歡迎閱讀。
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一)
他是這部成功商業大片的靈魂。
一夜之間一部神片似乎已經誕生,至少《速度與激情7》在內地院線創造的奇跡,稱得上是這個季節影迷們最高強度的興奮點了。
算上零點午夜場的話,《速激7》的首日內地放映場次超過9.32萬場,人次超988萬,票房逼近4億元大關,這幾項數字均打破了此前紀錄。去年7月《變形金剛4》曾創下的2.23億首日紀錄,最終《變4》的票房接近20億元。而《速激7》的首日票房也并非影迷的一時頭腦發熱,第一輪口碑也在持續飆升,有人表示要再刷一遍已經不是新鮮事。所以,如果按照以往的首日票房來推算,已經沒有人再敢輕易預測《速激7》的最終成績了。
這既是時代大環境創造的奇跡,也是針對單一作品影迷給予的一種回報。
如果事后來分析《速激7》的票房、口碑雙豐收,一定會有很多理由,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應該是全片通過圍繞回歸家庭來敘事,極大地烘托了布萊恩這個配角的靈魂性,也就是這一次導演溫子仁用急速的畫面和溫暖的愛意,來極大地滿足了觀眾對于保羅·沃克的緬懷之情。
編導在片尾用了好萊塢商業電影罕見的十分鐘,來跟影迷一起專門向故去的保羅·沃克致敬。這種奢侈的告別,不但擊中了那些長達十幾年的“速激”迷內心中柔軟的部分,也將一種靠極致速度來挑戰人們視覺的商業大片向溫情脈脈的敘事靠攏。從商品的屬性來說,這是編導強化保羅·沃克對本系列作品貢獻的一種肯定,也是極好地破解了商業密碼后的一種聰明選擇。如果在《速激7》的企劃書中要找到一個幾乎沒有破綻和百利無一害的賣點的話,難道不應該是激起大家對保羅·沃克的懷念和濃烈的愛嗎?從電影的敘事角度來說,片尾的超長十分鐘告別,雖然有悖于傳統的好萊塢商業片敘事,但對于一部兩個小時的不斷飆升的速度、械斗、槍戰大戲來說,有這么一個溫情的結尾并不是壞事,甚至還起到讓觀眾回復平靜、回味片中震撼場面的作用。
從人的審美系統簡單來說,經過前面持續的震撼性轟炸后,會從生理上對接下來的舒緩溫情容易產生好感,這種反差性的審美在音樂、小說中也比比皆是。比如歷史上有名的重金屬樂隊,在一張酣暢淋漓的專輯中通常會有一首抒情氣質為主的歌曲,而這首歌會很輕易就成為樂迷們津津樂道的細節。譬如GunsN’R oses在1991年的專輯《Use Your Illusion Ii》中簡單卻也柔情萬種地釋放的那首《Don’tCry》,還有唐朝樂隊的首張專輯中的那首《月夢》,都是是樂迷心目中的經典名曲,這種萬花叢中一點綠的反差容易引起格外的注意力一點也不奇怪。至于愛倫·坡、安吉拉·卡特這種怪誕作家筆下的那些充滿詭異精怪的故事,常常含有一些溫情和濃烈愛意的細節,就更是常見了。
如果說《速激7》是一部終將成為傳奇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商業大片的話,那么已經離我們而去的保羅·沃克就是這樁傳奇中始終閃爍全程的`那顆唯一明星,他是這部成功商業大片的靈魂。
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二)
《速度與激情7》是一部眼下票房大賣,兼具視聽沖擊和追憶情懷的作品。中國內地市場更是以堪比北美的成績讓人為之驚嘆。從某種角度來看,保羅沃克的離去成就了這部作品。
系列作品一般拍到五部開外,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很難站得住腳。畢竟商業片市場洗牌太快,而且純動作片隨著施瓦辛格和史泰龍等人垂垂老矣已成夕陽紅。因此《速度與激情》一貫“飆車加動作”雙管齊下的做法值得稱道,這也是“速激”系列的殺手锏。深諳其道的導演林詣彬是這個系列火遍全球的功臣,他從第三部開始指導該片,并確立了自己的風格。此后速激系列就口碑漸起,第五部更是一舉風靡全球,成為A級別的大制作。片尾亡命里約熱內盧街頭的狂飆更是讓無數影迷百看不厭。此番第七次狂飆演員陣容不變,范迪塞爾,巨石強森和米歇爾羅德里格斯仍是我們的心頭好,但導演卻換成了指導過《電鋸驚魂》等片的溫子仁。他接過林詣彬的槍后,開始與原班人馬一起“以牙還牙”。值得注意的是,被國內影迷戲稱為“郭達老師”的動作紅星杰森斯坦森的加入是大殺器,至少讓影片從動作場面上不輸任何好萊塢一線大片。
那么問題來了:《速激7》為何能如此火爆呢?這第七次的銀幕狂飆無外乎依靠兩招取勝:瘋狂飆車和催淚追憶。首先,作為一部好萊塢大制作,也是工業模式的范本,必須從場面上超越想象。因此本片的三板斧式視聽沖擊,是真正配得上“瘋狂”二字的。前所未見的飆車,源于更高更快更強的大段視聽轟炸!中段的山路追擊是全片高潮,阿布扎比的高樓騰躍是強力興奮劑,片尾的城市追蹤是故態復萌。除此之外,如若僅僅是過癮,并不能引發觀眾熱議成為社會現象,并帶來票房狂潮的。于是乎片尾保羅借助CGI技術合成的“告別”,讓這三分鐘的挽歌今年最傷感的銀幕記憶。這樣一來,最易被親情打動的國內觀眾們瞬間被戳中淚點,保羅的“家人”,讓每座城市的影院無眠。這種大片走溫情路線獲得成功的例子近年來還有一例,就是去年諾蘭的神作《星際穿越》。其也是在內地口碑和市場反響都要勝于北美。看似無心插柳的溫情主題,卻被國內觀眾所喜愛的,也值得華語電影人反思。
作為續集,好萊塢一半做法就是加大加大再加大,最好成為巨無霸。這部影片的場面也是如此,最典型就是片中“汽車跳傘”段落。豐富想象力配合大膽的實拍,讓這個片段從空中速降——車隊追擊——懸崖騰躍步步驚心,高潮迭起。期間劇組摧毀了奔馳的G Class 系列等各類車型,揮金如土。更值得一提的是,托尼賈作為反派上陣與保羅對戰。車外槍火對射,車內拳腳相加。這種齊頭并進的打法類似格里菲斯營救升級版,在《速激6》片尾飛機起飛時也用過。上一部是讓范迪塞爾和米歇爾羅德里格斯各自對戰敵人。此番則是保羅對戰拳霸。打得精彩不說,最終保羅的縱身一躍更是令人窒息般精彩。
但是導演風格永遠是雙刃劍,舉個例子說明: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定然不會忘記那輛“紅色小車”——萊肯超跑!這款全世界只有七輛阿聯酋本土“超跑”上演了阿布扎比高樓飛躍后,卻使得影片整體風格偏向漫畫和超級英雄片。不僅僅人物打不死和摔不死那么簡單,那個夕陽下萊肯超跑伴著爆炸飛躍兩棟高樓間的唯美畫面將“不真實感”放大到了極致。因為林詣彬指導該系列時,“速激”除去飆車,很多場景追殺與被追殺者之間的緊張感做得很足,這也是動作片的法寶之一(最好的例子是《終結者2》)。并且車輛的應用非常多元。但縱觀這部打不死的“速激7”,影片中的緊張感被炫酷的視聽所代替,很多場面一上來就是漫畫對決般正面兩車對撞,直接、粗暴但稍顯莽撞。溫子仁某種程度上只抓住了這個系列的“形”,沒有抓住該系列的“神”,比起林詣彬顯然棋差一招,就連最終的洛杉磯夜間追擊也不算特別抓人,至少緊張感和節奏上比之前作都有欠缺。當然兩個人的文戲都無法免俗,只能靠黑哥們的冷笑話生硬串聯起動作場面。
但縱然如此,影片依舊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值得回味的片段。比如那個讓人不忍心與之告別的結尾。斯人已去,傷感彌漫,無法言說。對于一部商業片而言,其能夠被觀眾記住往往是因某些不能復制的元素。保羅的車子淡出畫面,你我的思緒仍剪不斷。當系列電影不斷的拍攝,不斷的積累觀眾群后,仍然能用精良的制作讓一部續集達到及格的水準線且有看點,還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哪怕《速度與激情7》有再多俗套的文戲,再多夸張與炫技,但是片中每個角色已如家人:他和她和他們都很熟悉,被銘記,藏心底,成追憶。
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三)
《速度與激情7》的大熱并不讓人意外,即便它之后能創造再多的票房紀錄,也都是預料之中的。這個賽車系列,已經成為當下最有生命力,以及最與票房能力的電影系列之一。而該片主演保羅·沃克的意外離世,則讓第七部“速度與激情”有了更多的紀念意義。
2013年11月30日,“速度與激情”系列男星保羅·沃克因車禍意外去世,這一消息迅速震驚網絡,也成為當年好萊塢最讓人痛心的消息之一。他的去世,也讓原計劃2014年上映的《速度與激情7》延后重拍,并改在今年才得以與觀眾見面。對很多“速激”系列的粉絲來說,《速度與激情7》已遠不僅是一部賽車動作片那么簡單,它更像一個標志,一次對于回憶的悼念,以此告別陪伴了我們這么多年的保羅。
所以,恐怕很多觀眾都很難以非常客觀的標準去評價這部電影。尤其是影片結尾,當角色們一一與保羅告別,那首“See You Again”響起的時候,想必很多人已控制不住,眼淚一路流不停。這也成為展示電影魔力的一種方式,你會發現,那個在大銀幕上活生生的人,那個經歷各種風險與追擊都得以幸存的人,實際上已經離開我們了,永遠的離開了。即便,他在大銀幕中仍是那么生龍活虎。
如果我們暫時忘記告別保羅·沃克這件事,僅從影片質量來評定《速度與激情7》,這部電影其實還是很多遺憾的。大概是火爆有余,速度不足。拍得很拼命,卻在調度觀眾激情方面,總是差一口氣。整體看,這部還是略強過上一部《速度與激情6》,卻遠遜于《速度與激情5》。新接手“速度與激情”系列的導演溫子仁,首次執導大制作影片,也盡可能在火爆上下足功夫,各種撞擊與槍戰,多次飛車跳崖,甚至汽車跳傘,飛車穿越高樓等等驚心動魄的設定,在燒錢能力上,本片還是頗努力、頗用心的。只不過,溫子仁在賽車場面的駕馭似乎比之前的林詣彬還是差些火候,《速度與激情7》并沒有在速度上玩什么花樣,甚至都沒有太多速度的場面。而在在前幾部,卻是林詣彬的拿手好戲。而在“速度與激情”系列中,因速度帶來的激情對決,始終是這個系列的靈魂,是眾多觀眾為之癡迷多年的重要原因。失去了這一點,難免讓人有些遺憾。
《速度與激情7》大概有三點讓人非常難忘,其一是各種造價不菲的豪車,這已經成為本系列的標志,各種名車、豪車頻頻亮相,其中尤以全球限量7部的萊恩超跑為甚。而且,為了突出懷舊味,本次的《速度與激情7》還帶來了大量的懷舊車型,比如69年的雪佛蘭、70年的道奇等等,這些復古車型,應該會讓很多車迷激動吧。其二是打不死的小強,無論是主角還是反派,都展示出極強的生命力,無論是槍打、炮轟,汽車對撞,各種飛躍,都可以毫發無傷,堅持活到最后。其頑強的生命力與超高的幸運值,也實在讓人感嘆。而最大的亮點,當然還有赫赫有名的“光頭黨”,從最開始的主角范·迪塞爾,到第五部加入的巨石強森,以及本季的新反派杰森·斯坦森,光頭硬漢已經成為這個系列的代名詞,這些硬漢,以及他們代表的街頭文化,也成為這個系列的靈魂。
“速度與激情”系列始終代表著非主流文化,它區別于白人主導的大片文化,更多關注的是有色人種,并以他們最愛的街頭音樂以及街頭文化為重要元素。就像之前的報道,《速度與激情7》系列在北美上映,票房大賣的同時,絕大多數的觀眾卻都是有色人種。包括白人男主角保羅·沃克,也逐漸被范·迪塞爾替代,成為第二男主角。而在將來,更將成為范·迪塞爾一個人的獨角戲了。
在影片上映之前,我們曾預想了很多種與保羅·沃克告別的方式。卻不得不承認,溫子仁與主創們設計的這種告別,是最溫馨,也是最得體的。并沒有非常悲慘,也沒有刻意煽情,無論現實中的保羅是何種遭遇,電影中的布萊恩卻是個完美的大結局,將與妻兒一路幸福的生活下去。
結尾的飆車與回憶的蒙太奇段落,也讓電影將我們帶回曾有的美好回憶當中,去憶起曾經保羅·沃克的時刻。這一對兄弟,也終于在最后段落分道揚鑣,從此各行各路了……
最終還是要別了,保羅!
【《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相關文章:
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02-28
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201502-28
2015最新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02-28
電影《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201502-28
《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2篇01-30
速度與激情7觀后感4篇11-16
速度與激情8觀后感01-25
《速度與激情6》觀后感01-25
電影《速度與激情》觀后感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