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的戰爭》觀后感
《我的戰爭》選取抗美援朝“四大戰役”時期,以小人物的命運為視角,在殘酷的戰場上所發生的那些關于愛情、友情、親情的傳奇故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范文一】
66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歷經兩年零九個月,他們以舍生忘死的奮戰,向歷史證明、向世界宣告: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斗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66年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還記得嗎?還記得那些浴血中的革命英雄和氣壯山河的不屈贊歌嗎?由劉恒編劇、彭順執導,中影股份出品的電影《我的戰爭》于9月15日在全國上映。電影以現代視聽語言,再現那場戰爭的殘酷壯烈,深情致敬“最可愛的人”,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旗幟。本報記者對《我的戰爭》的編劇、知名作家劉恒進行了專訪。
電影是多方和多人參與的藝術,每一個參與者都會以自己的方式影響最終結果。最初預定的也不是香港導演,后者的參與為影片提供了許多新的因素。
歷史永遠會被后人評說,而且會在不同評說之中,不停地改變面貌,或者被豐富,或者被扭曲。歷史是一堆散沙,但沙里有金子,需要有心人去淘洗。我比較看重的是人類的犧牲精神,這是人類進化的基石,是逐步積累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影片著力的,就是這一點。
經常看到有人指點江山,說歷史中的這個不應該,那個應該;這個有價值,那個沒價值……說說而已。語言再重也是輕的,沉甸甸的歷史擺在那里,有泥污之暗,也有熱血之花,永遠可供后人憑吊和反思。《我的戰爭》是鞠躬致敬,姿勢或有瑕疵,心意是有溫度的。
所謂準備,是研究戰爭,研究戰爭中具體的人。那些經驗不可能親歷了,只能通過第二手、第N手的資料去分析,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心力投入。我沒有這個條件,必須馬上動手。能夠依賴的只有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世界觀了,我的從軍經歷和所受的教育提供了潛在的幫助,我的局限性恰恰也在這里,但是這并不妨礙我的真誠。
我感到最不可思議的,是志愿軍官兵一致的慷慨赴死的氣勢,這種罕見狀態震驚了全世界,至今仍有巨大影響。在100多年來的屈辱史中,這是民族氣質的一次逆轉和爆發。我想尋找答案,但是我不可能通過一個倉促寫就的劇本達到這個目的。我會繼續尋找。
【《我的戰爭》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戰爭的觀后感11-25
《我的戰爭》觀后感12篇11-09
《我的戰爭》觀后感(精選11篇)11-18
關于《我的戰爭》電影觀后感10-31
《我的戰爭》觀后感(通用25篇)11-22
電影我的戰爭觀后感(通用21篇)10-25
《鴉片戰爭》觀后感08-28
鴉片戰爭觀后感03-06
看戰爭電影的觀后感范文12-10
《甲午戰爭》觀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