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二則」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1
《三傻大鬧寶萊塢》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蘭徹、來俱、 主要展示了三位普通印度學生的成長故事。男主角蘭徹是電影的核心角色,他出身貧賤,但天賦過人,在機械學上有極高的天賦,但蘭徹的人格魅力才是這個角色成功的關鍵。 其中有一段是我印象深刻:那是一節機械理論可,當老師問學生什么是機械時,蘭徹在笑,老師便讓他回答,他說機械就是一切省時、省力的東西,比如拉鏈啊等,他說了很多,但是卻比書本上的好理解,但老師并不買賬說:“如果他想及格的話最好按照書上的背”。然后老師又叫了一位同學,這位同學將書上的概念很熟練的背了下來,老師相當滿意,然后由于蘭徹對老師說:“我也只不過是獎復雜的東西簡單化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他便被清出了教室,最經典的是回來后他以牙還牙,給老師上了一課,用很長的一句話說了一樣東西:“書”。老師說:“那你為什么不簡單點說呢”?他說:“剛試了,沒用”。這樣讓人感到了他的機智,也讓人反思為什么只有按書上的說才算是對,才能及格,才能算得上是好學生?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當一個同學由于壓力,選擇自殺后。蘭徹找到了校長毅然提出了他對學校教育的一些意見,他認為學校應該對真真意義上的成功給一個正確的定義,名次是不代表什么的,他不滿意這種填鴨式和等級式的教育制度 ,結果他遭到了校長的慘罵……他也曾成績墊底,也曾拿過第一,但這對他來說都是虛的,他最看重的活學活用,片中就有很多關于他對知識的活學活用來反抗或是來救人的場面。片中蘭徹達斯有一個招牌動作——用右手砸砸左胸小聲告訴自己“一切順利”——因為有時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們的安慰來使它變得堅強!蘭徹主張讓人們干自己喜歡干的事情反對逼迫式的學習方式,通過蘭徹在片中的表現總是讓人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思。
從這部片反思,來看看中國的教育制度:中國的應試教育, 難道還要繼續?教育越改越牛,分數無比重要,90后各類“門”事件層出不窮,這就是教育體系的悲哀,或者,也將是我們民族的悲哀!我們需要的人才呢?“錢學森之問”就是對中國教育的一種質疑!我們 已經經歷高考,我們已沒有那份沖勁。我們干著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事情,但試問:“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不一定在找自己喜歡干的事情, 而更多的是在向穩定的高收入走去,我們不可能是開國功臣,可能由于社會的“規矩”和“潛規則”,我們 碌碌無為一生即可。也許真的是這樣:物質越來越豐盛,精神越來越空虛,枷鎖一重又一重。兒時的夢想越來越遠,活著就像行尸走肉。
最后,這部電影觸及到了一些社會現實,就是在學生自殺后蘭徹找校長談話的那次所影射出來的:包括印度的高自殺率、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會分工的單一和就業選擇的匱乏。印度所面對的這些社會問題和中國頗有交集,這也是為什么我這個也曾深切體會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升學壓力的中國觀眾會頗感共鳴。片中最后還有一個場景也是讓人很感動:當蘭徹幫莫納接生了孩子后,一直對蘭徹深惡痛絕的校長“病毒”在暴雨積水中語重心長地勸戒他“你不可能總是對的”。這也是兩方面的改變,校長變了,蘭徹也會更加穩重。影片最后以大團圓結局……(雖然早知道會是這樣,但還是很高興)
希望大家都看看,思考思考……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2
在先有好友強力推薦,后有自己親身慕名觀看,我的心隨著這部印度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而跌宕起伏。時而為影片呈現的諷刺笑點狂笑不已,時而為影片營造的悲情氣氛落淚不已,時而為影片無聲的提問而沉思。一部長達3個多小時的喜劇電影,帶給我無盡的思考——教育該以怎樣的.面目對待一個個鮮活的、未來有無限發展可能的生命。
這部影片用3個多小時的光影故事描畫了一幅五彩斑斕的人性畫卷。三位青春不羈、勇于思考的大學生與一位古板傲慢冷漠綽號為“病毒”的學院院長,展開了一系列的斗爭。
斗爭中有黑色的幽默,有痛楚的眼淚,有無奈的長嘆。病毒院長所代表的威嚴不容置疑、不容侵犯的教育制度,成為鉗制思想解放、心靈自由、個性發展的罪魁禍首。那位因喜歡創造發明而拖延撰寫呆板論文時間的喬伊,被院長冷漠的態度逼得懸梁自盡。那位因不愿出賣同窗而被院長逼迫跳樓摔成重傷的拉杜;那三位因表達心靈真實情感的傻瓜——蘭徹、拉杜、法爾漢,被暴跳如雷的院長勒令退學。
一個院長,僅是一種功利去人性化教育制度的代言人。可悲的是就連院長唯一的愛子也因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而在父親院長提出的做工程師的逼迫下自殺。
作為一個已有11年從教經歷的教育人,我從未想過一種現實功利去人性化地教育制度,竟能讓人走投無路,舍去父母給予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簡直是殺人不見血的刀。就連學富五斗的院長也認定學生及兒子的慶生純屬個人的自殺行為,與教育無關。但當他從兒子自殺前留下一封遺書中,他才讀懂一直相當文學家的兒子是被自己一步步推上做工程師的懸崖邊,并推下萬劫不復的深淵。
悲矣!教育中的生命背負家長功利的希望,學校功利的希望。那些小生命在功利教育下被鞭笞,要循規蹈矩,不能越雷池半步;被灌輸“學習是為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為了住洋房、開好車”的功利觀念。學習成了致富工具,而不是充實大腦、快樂心靈的營養。
片中那位在標準功利化教育制度制造出來的查爾圖,并未在10年后因自己顯赫的社會地位、優厚的生活享受,贏得與追求學習快樂、服務他人的同窗蘭徹的打賭比賽——蘭徹10年后成為享譽世界的擁有400項發明專利權的科學家。同時,蘭徹卻拒絕被功利世俗化,他深居在天藍水清人和的大山之中,創辦學校。一所以享受學習快樂,放飛快樂心靈的學校。這所學校飄揚著人性的大旗。
10年前那個血氣方剛的“十年后看誰比誰強”的打賭,被蘭徹與查爾圖人生境界的落差,比出了勝負。一時之功利,必換取一世之痛悔。功利的教育制度與人性的教育制度也在影片尾聲決出雌雄。古板冷漠的院長將象征最高榮譽的“太空筆”傳給了蘭徹,院長懷抱新生的孫兒不再期望他將來做工程師,只希望他能健康快樂的做自己。
從影片回到現實,不管我們傻與不傻,教育都在日復一日、不折不扣的進行。不管每年在“高壓鍋”里備受重壓的生命選擇輕生解脫是多是少,教育都在進行。誰能螳臂當車,誰能蚍蜉撼大樹?印度電影工作者以周星馳無厘頭般的鬼馬風格,扮演了一回堂吉訶德單槍匹馬挑戰大風車的好戲。勇于自嘲的人,終歸是有前途、有希望的人。
傻如三傻,聽從內心的人性聲音,追尋人生快樂夢想。不傻如查爾圖,聽從功利教育的塑造,追尋物質刺激的享受。
你在傻或不傻間,會做何選擇?
影片最后一句由蘭徹道出的話幫你選擇:追求卓越,成功就會跟在你的身后跑。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相關文章: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08-30
觀看《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04-16
《三傻大鬧寶萊塢》經典爆笑臺詞01-29
《三傻大鬧寶萊塢》經典臺詞05-29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02-05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02-05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精選01-21
“三傻大鬧寶萊塢” 觀后感08-24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