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通用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撰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通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通用1
唐山人在不斷的建設和不斷的發展。現在的唐山已經煥然一新的感覺。去年馮小剛導演來唐拍攝大型電影《唐山大地震》,根據《余震》這部小說改變的,講述了地震以后母親只能在自己孩子中選擇救姐姐和弟弟之間選擇一個人,媽媽選擇救了弟弟,然而姐姐奇跡般的活了讓解放軍救助了。感動的畫面,感動的故事。
今天唐山體育場舉辦萬人首演,這是第一次以唐山為主題拍攝的電影。也很榮幸今天馮小剛導演一起出現萬人首場現場。今天左諾沒有時間,所以就沒有去。很多朋友去現場一睹風采。故事很感動,很多人留下了淚水。演員都盡善盡美的演繹了這場電影。一切都是那么的感動,讓人不由得表達這自己的情感。我曾經問過我媽媽對于唐山大地震有什么要代表的。我媽媽回憶那段地震心里面都有恐懼,畢竟死亡的人數很多,父母都是經歷唐山大地震的人,用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我其中的恐懼,當時的無奈。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一切都是那么的震驚。也許唐山大地震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知道當時的'感受,也許唐山大地震太可怕了,可怕到不敢去回憶。
馮小剛導演第一拍攝以地震為題材的電影,他的嘗試給全世界展示了現在正在蓬勃發展的唐山,唐山現在不斷的建設,唐山的不斷發展給年輕的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機會,我相信唐山也會發展越來越好,展示給世界不一樣的唐山。曾經對唐山的認知,是有34年前的地震,然后現在展示給世人的是唐山不斷的強大。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通用2
2008年,唐山市政府為在地震中遇難的24萬同胞修建了罹念墻,墻上刻著他們的名字,籍以緬懷遇難同胞。
2010年,唐山大地震罹念墻前。一位華發老者對著罹念墻上兒子的名字喃喃自語:“過兩天我再來看你。”之后騎上自行車,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宋守述,65歲,冶金礦山機械廠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親、妹妹和兒子,兒子宋永杰年僅5歲。
《唐山大地震》這部影片,可以使每一位觀看它的的觀眾為之動容。地震時驚險的場景,地震后失去親人的人們悲痛的神態,離別數十年后再次重逢的場面,都無不觸動著人們的心弦。同時,它又揭示了這樣一條哲理: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最有意義的現在。
此外,作為一個唐山人,這部電影也讓我感覺十分親切......陡電廠的'煙囪,南湖公園,唐山百貨大樓,新華電影院,《讀者文摘》......以及那純正的唐山方言,都讓我產生很濃烈的親切感。
今天,我和媽媽去新華電影院看了一場很有意義的電影——《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由馮小剛導演,改編自小說《余震》,講述了唐山大地震后一個一家四口生離死別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唐山大地震》心得07-04
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08-19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5-26
[經典]《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2-26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6-12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6-13
2016唐山大地震40年感言全文07-18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11-27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熱門】01-16
【推薦】《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