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題材電影《阿凡達》觀后感
【第一篇】
趕了一個大晚,在《阿凡達》快要謝幕之際,目睹了這一“里程碑”似的電影作品。雖然傳說中的終極感受均在意料之中,但是可圈可點,可評可述之處著實不少。一些想法,想述諸大家,以步名人后塵。
知識不能拯救世界,在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永遠不是知識本身,而是人性的光輝。科學家又能怎樣?最多給海軍陸戰隊員打一個下手。在整個劇情中,主角杰克是一個海軍陸戰隊隊員,正是他善良、勇氣以及智慧(不是知識),打動了土著,并成功的領導該星球的所有生物對抗了武力強大的人類的進攻。在現實社會,大多數父母都認為,學習成績是唯一能代表孩子的能力,以及穩健的未來幸福。學習成績好,才會有出路。
暴力必將會導致對抗。父母之于孩子就是君主,就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在統治中,暴力成為一種主旋律,則一定會有反抗產生。這種反抗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消極對抗。當孩子評估當前無法對抗家長的語言暴行和行為暴行時,會故意按期望相反的目標去做。當孩子長大了,受夠了,就是暴力對抗,以牙還牙,如影片所述。結局不是自殺,就是殺死父母。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永遠失去了對抗的信心和能力,印證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而這兩種結果,相信都不是家長所愿意看到的。
要改變別人,首先要與對方共情。從人類的阿凡達計劃,到后來杰克潛入土著的潛伏行動,都是有目的的與對方產生共情,然后再言其它。有意思的是,該星球龐大無比的神經元系統以及生物之間的共情能力,產生了無窮的力量,使他們有機會在杰克的領導下最終戰勝侵略,重獲新生。在生活中,孩子還處于學習生活技能及學習技能的階段,他們有很多不足之處是需要我們去幫助。而這種幫助,一定是建基于共情的前提。如果我們不能走進孩子的心里,我們對孩子的指導如何進行下去?舉一個簡單例子,如果我們的上司總是在埋怨,指責我們的工作做的很糟糕,責任心很差,你還有什么心思把事情做好?恐怕拍屁股走人,然后再罵幾句娘,是你最佳的選擇。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不可能罵娘,也不可能走人,但是他們可以把事情搞的更糟,或者讓自己毀滅,讓管理者來承擔語言暴力的后果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貪婪的人性是造成生命走向毀滅的唯一原因。無論是現在人們對于科技產品的依賴,還是對于物質需求的無限欲望,都會導致人的幸福感不斷下降,然后再依賴更多的物質刺激來滿足“弱小的心靈需求”。對于我們生活的地球環境如此,對于孩子成績的索取何償不是如此。孩子的能力有限,代表孩子能提供的,讓家長滿意的資源有限。如果家長無限制的向孩子索取這種“學習成績”的資源,必將使孩子的生命之泉枯竭,最終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人。
精神力量的存在。影片中的圣母之樹,代表生命的一種信仰。而愛、感恩是這種信仰巨大力量的存在方式。有如一種氣場的存在,在信仰的照耀下,我們自身的能量能夠影響到與我們有關的任何事物。這其實代表了家庭生活環境中,和諧的生活氛圍這種氣場對于孩子的影響之深遠,遠超過我們對他們的教誨作用。作為父母,閃現的人性光輝能夠照耀孩子成長之路,讓孩子走的更穩健,更有勇氣,更遠。劉姥姥在一篇博文的評論中說到,給孩子遠大的目標,給孩子富足的精神需求,所取得的成績遠大于對于成績和目標的索取。這就是信仰的作用,精神的力量之所在。
【第二篇】
今天看了《阿凡達》,所以決定繼續寫我的觀后感,呵呵,今天看到媒體報道,非常多的人在排隊買電影片,尤其是男青年,這不難理解,排隊的大凡都是男青年,另外,阿凡達是一部偉大的.勵志題材電影,如果說它融合了《宮崎駿》《星球大戰》系列,那么,說它融合了《阿甘正傳》就一點都不過混,你看那位男主角就知道,那么多男青年排隊買票是有原因的:
首先,阿凡達是一位身殘志堅的男青年,從他的姓氏來看,他就很有可能是阿甘的同母異父弟弟,雖然他的父親是誰,從史書上麻油找到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該哥們跟阿甘一樣不幸,患有嚴重的腿疾,這使得阿凡達的內心世界反而比之同齡人更加的豐富和具有想象力,對于幸福生活也格外憧憬和期待 ing,身體殘疾的阿凡達一旦獲得了“克隆”的身體,其長期埋藏在心底的求知欲即刻爆發,為什么阿凡達能夠這么快就學會潘多拉星球的生存技能?為什么他能夠在格斗中勝出?為什么他能夠降服飛龍乃至霸王飛龍?
本片給人的提示是,首先需要有一顆極其不安分的悸動的心,想要這個,更想要哪個,想當英雄,也同時抱得美人,阿凡達給我們的提示是:不要把時間和精力再浪費在網游上面,不需要玩second life,在現實生活中,你的悸動的心靈能夠帶來更真切的回報;我反復提到,我尤其喜歡片中駕馭霸王飛龍的片斷,雖然影片沒有正面描述,但讓這個環節更能長遠地留在我的腦海快搜當他駕龍飛行,那種沛然無御的王者之風,好生令人艷慕,但稍早時候,他還是一個遭到種族淘汰的棄兒。現實中,這種故事屢屢上演,這里給人的思考是:如果你想要得到這么多,除了悸動的心靈,還要讓自己背負強烈的使命感,使命感,是催人奮進的力量,如果沒有拯救種族的使命感,不可能去做那樣的危險舉動。
最后談談本片的第三個,也是最隱秘的勵志含義,不容易被人發覺:虛懷若谷,二次騰飛,這個讓我想起史玉柱的巨人集團故事,片中,阿凡達受過美國特種兵訓練,然而這些訓練,在一個全新的星球上要么陌生,有些經驗更是危險的,而阿凡達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他對新鮮事物嬰兒一般的純真和饑渴,能夠放下所有早期的技能,從頭開始,那怕是快被不明物種咬死之前,還是對這個物種充滿了敬畏和好奇,不像其它地球人,希望以一己之思維模式和經驗,去覆蓋新的星球,在思維方式,價值觀,溝通方式層面,充分融入潘多拉星球的氛圍,這種人,著實可怕,也最為生猛,確實是我輩應該認真學習之楷模。
【勵志題材電影《阿凡達》觀后感】相關文章:
《阿凡達》觀后感05-13
《阿凡達》觀后感8篇04-09
《阿凡達》觀后感5篇03-30
《阿凡達》觀后感匯編15篇03-29
《阿凡達》觀后感(集合15篇)03-27
電影阿凡達觀后感(10篇)03-18
電影阿凡達觀后感10篇03-18
阿凡達的經典臺詞12-22
電影阿凡達觀后感通用10篇03-18
阿凡達觀看心得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