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低谷,那里隨時都吹著凜冽的寒風,這漫長而冰凍的冬天,正板著臉,似乎隨時都會憤怒地將你一口吃掉!
你是否因此而絕望了呢?
影片中的“放牛班”正是走在寒冬里的一群孩子。他們似乎生性就是這么頑劣——四處惹事生非、弄傷老師、偷拿老師的東西、私下貶低老師、抽煙……一切被列為差生的行為,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似乎已無藥可救了。
一個音樂代課老師的出現卻成了孩子們的一劑特效藥。他不僅寬恕孩子們的調皮,還把這些處在“池塘之底”的孩子們當作自己的兒子,用愛來教育他們。他不顧那個沒有人情味的校長對他的厭惡、警告和鄙視,義無反顧地組建了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教孩子們走出低谷、走進春天,浮上水面。
他成功了,但他也為此而失業了。盡管校長也因為懲罰嚴茍無理而失業,但這位“小”代課老師也未能回到孩子們的身邊……
誰說差生永遠只能是差生?誰說池底的水不能浮上水面?誰說一時的嚴寒會伴隨你一生?那只不過是你沒有努力罷了。若你滿懷希望,不斷向前,春天怎會不到來呢?
而我們在面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時,又該怎么做呢?是哀嘆著“他們無藥可救!”“完全沒有希望!”“要讓他們變得優秀?別開玩笑了!”……還是像那個代課老師那樣,用愛與希望來告訴孩子,告訴他們其實他們沒有那么差,其實他們是可以成為優生的,是能從池底浮起的'。
或許,我們應該好好地想一想,怎么走出冬天,怎么讓別人走出冬天。我們應該像“放牛班”的孩子那樣來到春天里,像那個代課老師那樣,做“放牛班”的春天。冬天總是會過去的,那時,會有一束溫暖的春光將你引出人生的低谷……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
沒有華麗的服飾,沒有驚天動地,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就足以震撼人心。
那是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實為“少管所”,那里有讓人頭疼的孩子,冷酷的校長,死板的教師,嚴厲的制度,一切都是那么陰森。教師以殘忍的方式對待學生,學生便以破壞行為進行報復。可這一切竟在馬修——一個平凡的失敗音樂家的到來而被改變。他對學校“一犯錯就處罰”的制度深惡痛絕,他絕不相信這些孩子真的無藥可救。當他發現這些孩子有唱“歪歌”的天賦時,順水推舟組建了合唱團;他發現一位叫莫翰奇的孩子擁有驚人的歌唱天賦,建議莫翰奇的母親將他送入音樂學院,最終造就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馬修對所有人包括叛逆至極的孟丹都有一顆包容的心,這不得不使人為之感動。
在這部法國電影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這個畫面:馬修被解雇離開學校時,滿地的紙飛機上寫滿了孩子們的祝福和思念,馬修露出了幸福滿足的笑容。在這個瞬間,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溢出了眼眶,我突然感覺: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十惡不赦的,是沒有優點只有缺點的。在生活中,能遇上向馬修這樣老師的`概率不及十萬分之一,每個人都有潛力,關鍵在于挖掘的方式,老師不能就成績而一概而論。就好比莫翰奇,一個令家長失望至極的叛逆少年。他的歌唱天賦被馬修充分挖掘,最終成就自己。同時我也被音樂的力量所震撼,竟可以讓這群任性,叛逆的孩子乖乖被馴服,這無疑彰顯了藝術的巨大影響力。
觀看這部影片,我不禁為刻薄,勢利的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能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無需華麗的語言,也無需跌宕起伏的情節,即使再平凡的人也能創造出不一樣的精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
坦白,這部劇第一眼吸引到我的是劇照,上面的放牛班呈現出其樂融融的樣子,每一個人都嘴角漾著笑,很溫馨很溫馨。沒看劇之前我認為馬修老師是個高大威嚴的男人,然而馬修老師卻是矮小的法國男人,從劇照上看馬修老師還有點禿頂,他站在孩子旁邊,嘴角勾起,一副慈愛的樣子。這部劇總讓我有種想哭的沖動,《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純凈的電影,沒有絢麗奪目的容顏和特效,只有樸素流暢的故事讓人感動。
馬修老師是一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但是馬修老師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后來馬修到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那里孩子們的生活像是干旱的荒漠,毫無生機,除了循環的打鬧懲罰,簡直沒有一絲一毫的趣味。而馬修老師的出現,則是一束暖暖的光,投射在“池塘之底”,這所充滿難纏的問題少年的學校。當孩子們故意惡作劇,馬修老師沒有放任孩子們胡作非為,也沒有采用校長的方式,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讓孩子們聽話,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帶給這里的少年一份光,指引他們離開黑暗的角落,走向光明的世界。馬修老師試圖用音樂來喚醒孩子們,將他們分成不同聲部,教他們歌唱,讓孩子們的天籟之音趕走所有人心中的黑暗,馬修老師讓孩子們看到了,其實世界真的很美好。
到了《放牛班的春天》的.將近結尾之處,調皮頑劣的孩子們開始唱歌,孩子們的童心開始跳動,這里的少年開始生活,他們的未來將會很美好,也許孩子們將來會變成音樂老師,歌唱家,工程師,我相信,他們將會生活到各個地方,并活得熱烈而精彩。
最后,因為蒙丹縱火燒了學校,而慶幸的是馬修老師這天剛好領著孩子們離開了學校,當校長知道后,便怪罪馬修看管不周,讓馬修老師辭職。馬修老師不得不收拾行李離開,當馬修老師離開之時,寫滿了對馬修老師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紙飛機上歪歪扭扭的字跡充斥著孩子們對馬修的不舍與愛,在窗前飛舞著的小手向馬修告別,馬修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真的拯救了這群少年們,馬修老師帶著笑離開了這里。
這部劇帶給了我很多感動,就像看到了石縫中的向日葵所帶來的拼搏所感動,大合唱的部分看了又看,他們眼睛中閃動著春天。感謝有馬修老師這樣懂得發現時光之美的人,讓孩子們漂泊的心能在勞累的時候得到溫暖和陽光。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4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放蕩不羈,惹是生非,但他們仍有一顆天真善良的心;他們不學無術,調皮搗蛋,但他們仍有各自的閃光點,他們是“池塘畔底撫育院”的孩子們,他們是冬天里被冰封的幼苗。馬修老師的出現,如一抹春天的暖陽融化著孩子們的心。
馬修老師與院長是極反差的角色,院長對那些犯錯誤的孩子們是嚴厲的訓責和處罰,這反而更激起了叛逆少年的不服和反抗,他們制造各種機會讓老師們出丑甚至傷到老師,這是他們在包裹自己的心靈讓他人不會傷害自己。而馬修卻給予孩子們極大耐心與包容,安慰和鼓勵,他關心弱小的貝比諾;保護看似刀槍不入的孟丹;他發現莫翰奇的天賦,給他自信,給了他未來。馬修老師對每個孩子都充滿了希望,他說過。
永遠別說永遠,一切都有可能。
影片中的童聲歌曲是最扣人心弦的。馬修老師以音樂的魔力感化著孩子們,他不顧院長的反對組成合唱團,為孩子們作詞譜曲,教他們唱歌。他不為名利與金錢,讓院長剝奪自己的成就。他是用愛來感化每一顆幼小的心。影片中的歌曲就像春日的暖陽,沁人心脾,就像春日的`花香,撲人口鼻。
影片結尾,孩子們用紙飛機這種獨特的方式為馬修老師送行,暖人的畫面以孩子們的稚嫩與天真為主打,不加做作地讓觀眾內心泛起漣漪,不禁淚下。
無論是倒敘的拍攝方式,還是起伏的故事情節,或是感人的場景畫面,或是優美的童聲樂律都是這部影片吸引人的所在,讓人感覺身在春日的暖陽下普照一般。
每一顆心靈都是生動,善良的,也許只是蒙了一層煙土,也許只是受到過寒冬的打擊,給心靈一抹暖陽,春天就在身邊。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5
看了這部電影以后,我只體會到了愛與責任。那幫被關在學校里的還孩子們,或許由于缺乏愛或許由于過于溺愛而被送到那里。他們叛逆反抗情緒強烈,與所有管理他們的人為敵,整天調皮搗蛋,搞惡作劇。真的像放牛的孩子一樣自由散漫沒有任何紀律性和集體觀念。
那個校長和那個音樂老師就是兩個典型的對比,校長只顧個人利益和名利,而那個音樂老師卻一心為學生只想教好學生,用自己的愛和責任去感化那些學生讓他們發想自己的長處重新振作起來。或許真的是老師的愛心感動了孩子們,有原來和老師作對到最后于老師統一戰線共同對付可惡的校長,孩子們也唱出了最純真的聲音,當那美麗的聲音響徹藏從的時候,老師醉了,孩子們也醉了,所有的人都醉了,多么美妙的歌聲,像春天的甘露滋潤人的心田。孩子們是多么的純真,他們終于找回了自我,或會了屬于他們的天地。是愛挽救了他們,是責任挽回了他們,最后那勢力的.校長也得到了報應,這才是真正的蒼天有眼。
從校長對老師說的那話中,也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跟確切的說是對音樂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想說我選這音樂教育專業我不后悔,我覺得當老師難,當音樂教師更難。需要更多的責任與愛,我們不是學監,我們是園丁我們是成就夢想的工程師,我們是用心工作的職業者。沒有誰可以蔑視我們,因為愛讓我們始作俑者,因為愛讓我們甘于奉獻。我們是音樂教師不是學監,我無悔。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6
20xx年3月16日星期五。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寫了:故事的開始寫了一位著名的音樂指揮家皮埃爾·莫朗琦,因為他的母親去世了,他便回到了法國,并參加了他母親的葬禮,在他的家里,他曾經的朋友貝比諾給他看了,他們以前小學的合影照片,并給他了一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的'回憶著自己的童年……
他們的老師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畔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兒童,并且有些問題。到任后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的手法管治這批有問題的少年,體罰在這里便是家常便飯,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教孩子們學習音樂,并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
他便開始叫孩子們音樂,大多數孩子都能很好的學會,但是皮埃爾·莫安琦這名學生卻怎么也學不好,他雖然嗓音很好,但卻十分調皮,但是克萊門特最后終于把全部的孩子都教好后,校長因為不贊同他的做法,便把他開除了,在走的那一天,一名學生跟著他一起走了。
觀后感想:克萊門特采用了與校長不同的懲罰方式,并寬容了許都犯錯的學生,讓他們知道了自己的錯誤,而不像校長那樣關禁閉,體罰,以及打人。他還教會了孩子們唱歌,并且在教育局來檢查表揚的時候說這是校長的主意。最后,校長都被表揚了,還要他走,他也毫無怨言的走了,他很寬容和大度。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7
它沒有國際大片的華麗場面,沒有動作大片的華麗的打斗,沒有科幻大片曲折新穎的故事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感動萬千,并深深愛上了它,它就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馬修老師了,影片的一開頭,是由一個叫佩皮諾的人執行遺囑而引起了,之后,關于“池塘之底”的回憶噴涌而出。
確定自己人生走到最低點的馬修,來到一個類似于監獄一樣的學校。那里有一群幾乎被放棄的孩子,他們或頑皮或暴戾或自閉,以與老師為敵為樂。學校里還有一位善于體罰的校長哈森,還有一間專門關學生禁閉的教室。在這里學生受到體罰是件很平常的事,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他們沒有感受到過愛,校長暴戾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教會孩子愛,相反地,這里的教育加深了孩子們對這個冷漠社會的絕望。除了馬修老師之外,沒有人相信這里的孩子能變好,能變得優秀,包括他們自己。
富有責任感和愛心的馬修老師來到這所學校之后,開始了他艱難的教學生涯。影片中馬修老師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顆善良的心,他始終相信孩子們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面對孩子們的搗亂,他始終用寬容和理解的態度來處理。面對嚴厲并善于體罰的校長,馬修選擇了站在孩子一邊,給孩子更多的愛與理解。學校原來的學監因為孩子的搗蛋而受傷,馬修老師并沒有像校長一樣直接關孩子禁閉,而是讓他去照顧受傷的老師作為懲罰,從而喚醒了孩子原本善良的內心。
與馬修老師相比,我們是何等的幸福!我們接觸的孩子善良,活潑,可愛。然而人無完人,誰能保證自己不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作為班主任,我往往會為了孩子們無意中的“搗蛋”而大動肝火,控制不住地發一頓脾氣,使得孩子們靜若寒蟬。然而靜下來想想,這樣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只是暫時的壓制,而不是真正的改變。孩子們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做的不對,而且他們并不知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么樣的,那又要他們如何改變,從何改變呢?
馬修老師的教育方式給了我很好的啟示,孩子們做每一件事肯定會有自己的原因,我們只有真正地站到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們為什么這樣做,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孩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愛去教育我們的孩子,用溫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用愛心和寬容去包容學生,相信終有一天我們也會像馬修老師一樣收到孩子們寫滿真摯祝福的“紙飛機”!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8
“六一”那天,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視作品,我感觸頗多。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到一個收留“問題少年”的學校當學監。馬修用自己的善良和寬恕感化了這般放蕩不羈的男孩,并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由于他為人正直,最終被殘忍、勢力的校長哈森開除。在臨出門的時候,那些男孩用委婉動聽的歌聲和一架又一架載滿感恩的紙飛機來為他送別。
這部電影令我感動的'是馬修在得知是勒蓋萊克在馬克森斯大叔的門上做了手腳,沒有把他交給校長處理,而是懲罰他去照顧因他惡作劇而受傷的馬克森斯到康復為止。誰知馬克森斯的病情突然惡化,勒蓋萊克十分后悔,經馬修的一番教育,他的心門打開了......
馬修就是這樣,用自己偉大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了一個又一個內心孤獨的孩子。不只如此,他還用自己的方式使這群男孩們團結起來,誰能想到,這群問題少年竟能唱出天籟之音,這與馬修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事實上,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馬修這樣的好老師,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無私奉獻著,凈化著我們的心靈。我也要做一個像馬修這樣——正直善良、無私寬容的人,用自己的行動與愛心幫助著別人。
我會把這部電影推薦給更多人,希望馬修精神能夠感染更多的人,學習馬修的高尚情操,這樣,生活會更美好,更和諧!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9
又一個新學年即將到來,又有一批老師要半路接班,接班老師最大的愿望,恐怕是希望接一個好班,而所謂的好班,一是學生成績好,二是班級紀律好,班里少幾個刺頭,那就是燒高香了。可我們所謂的刺頭,無非是比較自由散漫,不太聽話而已。跟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學生相比,他們要算是優秀學生了吧。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早有耳聞,上個月在教師成長學院學習時,導師播放了馬修剛來到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個片段。原任老師只因沒收了一名學生的香煙,便被該學生用剪刀刺傷胳膊,縫了十針。麥神父只因罰一名學生打破壁磚,這名學生就故意設計,扎傷了麥神父的眼睛,并且差點要了他的性命。這里會是一群怎樣的問題學生等著馬修去面對?不禁讓人憂心忡忡。馬修第一次去教室上課,很遠就聽到的是教室里震天動地的吵鬧聲;隔著教室門上的玻璃,看到的是學生站在桌子上瘋鬧的場景;進到教室,教具人體骨架的嘴里叼著香煙;馬修不熟悉教室地面環境,走上講臺時被絆了一跤,手里的包摔了出去,所有的學生不懷好意地哄堂大笑,然后把馬修的包當玩具爭搶投擲。這樣的吵鬧把校長引來了,面對校長要對學生的懲罰,馬修卻說“沒什么”,自己正要讓帶頭扔自己包的葛賀克去黑板上做題,而他自己正在維持紀律。這得需要多高的修養呀!
放牛班的春天,到底是什么意思?馬修將怎樣與這樣一群孩子相處?一直縈繞在心頭。今天下午終于有時間坐下來,靜靜地欣賞這部影片了。
這是一所監獄一般的學校,冷酷、殘暴的院長,面對學生的大小錯誤一律采用關禁閉、15天勞動處罰,在這里“犯錯——處罰——關禁閉”已經形成一條惡性循環鏈。在這條鏈上的學生,無可避免地成了一群不學無術、野蠻、冷漠的孩子,面對這群孩子,學院里所有人看到他們的`都是“邪惡”。而此時,一個鏡頭卻讓人倍感溫暖。
面對學生自編嘲笑自己的唱歌,馬修沒有惱怒,反而說學生唱得走調,并教學生唱。躺在床上,馬修思緒萬千:“這曲調一直在我腦海縈繞,他們唱得不好卻又非常愛唱,我甚至注意到幾個不錯的嗓音。難道他們真的無可救藥?我曾發誓永遠不再作曲。永遠別說永遠,凡是都有可能。”于是,馬修找到了一條改變孩子們的出路,他爬起來,開始給學生寫歌譜。他成立了合唱團,每晚教他們唱自己寫給學生歌。
貝比諾,那個孤兒,卻總在星期六等待爸爸來接他的小不點,一首歌也不會唱,沒關系,暫時任命你為合唱團團長助理;郭和頒,無論如何也唱不準音階,沒關系,授命你當樂譜架。莫翰奇,那個被貶為“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的孩子,有著那么好的音樂天賦,好,你是獨唱。后來,在馬修的幫助下,他走進了里昂的音樂學院,成長了知名指揮家,在世界音樂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個也不放棄,這就是馬修老師。
在馬修的影響下,除了院長外,這里所有的人都在變化著。但,善與惡從來都糾纏在一起。學校發生意外,馬修被迫離職,并且要求不許和孩子們告別。馬修無奈地走在離開的路上,但卻終于沒有失望,不斷有紙飛機從那個高墻的窗口飛出,如天降一般。看不見孩子們的臉,卻看見一群手在揮著。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貝比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后來又不忍心,他又折回來,發現貝比諾依然站在路隊等著,于是,就把他帶走了。
故事到此結束了,我卻久久不能從影片中走出來。“放牛班”?為什么是放牛班?查閱資料后才知道:放牛班就和我們的差生班一樣,因為老師對這些學生已經放棄了,學習成績不好又不能讓他們退學,于是就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在班里想干什么干什么,放牛不是讓牛自己想到哪吃草就到哪兒吃嗎?這種班級的管理方式就和放牛一樣,所以叫放牛班。就是這樣的放牛班,在馬修老師的引領下,他們迎來了百花盛開的春天。
不要說面對“放牛班”,就是面對班里那個別調皮的學生,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他們?看到他們調皮的表面現象時,有沒有用心分析這調皮背后的原因呢?我們又試過多少種方法改變他們呢?“凡是都有可能”,不拋棄,不放棄,才是為師之道啊!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0
“放飛孩子的夢想,讓他的身體到靈魂全都變成一個天使。”這是我在今天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后發出的感慨。同時,這部影片敘述的也正是一些問題少年脫胎換骨,直面人生的全部過程。
馬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因為生活的不如意,他的才華沒有辦法展示出來,所以淪落為了一名男子學校的代課老師。在那兒,馬修老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難纏的問題少年,他們整天干著偷竊、吸煙的勾當。而院長卻以極為暴力的手段管教著這班問題兒童,以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學校里是司空見慣。性格沉著冷靜的馬修老師嘗試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個現狀,他決定用音樂這把鑰匙來打開孩子們沉封已久的心靈。他在自己專用的樂譜上為孩子們創作了一首又一首歌曲,他希望一段旋律或者一個跳躍著的音符能喚回孩子心中久違的溫暖,能把他們從地獄中拯救出來。
馬修老師剛剛開始教學的.時候,進展得很不順利。其中最大的麻煩制造者就是皮埃爾——班上的一個小男生。皮埃爾擁有著天使的面孔和美妙的歌喉,但是卻有著一顆魔鬼的心:自私、冷酷無情。在馬修老師不厭其煩地挖掘、引導下,他的音樂天賦被充分地展示了出來,最后,他徹底地擺脫了那個邪惡的自己,成為了世界最著名的音樂家、指揮家。
馬修老師在學校目睹了院長的冷酷,還有其他老師的無情和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后,并沒有對這些孩子喪失信心,他不僅只看到了他們的缺點,更發現了他們的潛質,他不體罰學生,給他們反省、改正的機會,他像一個墜入凡間的天使,把問題少年心靈里的骯臟清掃得一干二凈,還他們原有的天真和純潔。現在我們的社會上不正是需要像馬修這樣的老師嗎?如今的獨生子女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寵愛與重重保護之中,所以他們的心靈都是非常的脆弱,經受不了任何來自外界的傷害。老師就是我們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我們遇到的是像院長那樣冷酷無情的老師,那我們的一生幾乎都要被毀了!我們都滿心期待著能遇到馬修這樣的好老師,能讓我們的身心都健康的好老師。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后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剛來到這個學校時,就看到一個孤兒——貝比諾。貝比諾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堅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會來接他。
馬修用自己執著的心,建立了合唱團,還發現了一個擁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與眾不同,這也讓他獲得了馬修的信任,馬修也讓他在合唱團中獨唱。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馬修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可最后被解雇了,但在他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曾今無惡不作、行為極差的那些學生,向他扔紙飛機,飛機上寫了學生對他的看法和告別,看到這里,我潸然淚下。
在這部電影中,校長受這所學校的制度和學生的行為所影響,常常虐待學生,但在后來,在馬修的'勸說下,他還嘗試著折紙飛機;還有一次,他被學生們用球擊中了頭,不但沒有去責罵學生們,反而和他們一起踢球,校長也逐漸變得善良了,但他還是太注重于名利,最后被上級開除了。
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個學監,而且他做的事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不管什么時候,馬修老師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的。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啟示: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應該看到學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教育,怎么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2
放牛班的春天講的是池塘底教養院中發生的種種感人故事,代課的馬修老師來到這所教養院,發現這里的`學生成天搗蛋,看似頑固不化,而院長也只會采用體罰學生,成天就是“犯錯,處罰,關禁閉”。而馬修老師企圖用音樂來改變他們,他費盡心機建立合唱團,用愛心,耐心感化了學生們。但貪慕虛榮的院長卻把這一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又因一場大火借機開除了馬修老師,馬修老師離開了,可他的方法改變了這里的學生,還影響了其他老師,徹底的改變了教養院。
其實仔細看看,就能發現影片處處都充滿著愛。在教養院中,原本是殘酷的,一切只用暴力解決,而馬修老師的到來,給這里帶來了愛,帶來了溫暖,也給學生帶來了希望。他用美妙的音樂去感化學生,讓他們看似黑暗的內心,經受音樂的洗禮,用與院長截然不同的人道化教育方法,讓這些孩子掃除內心的陰影,成長為活潑,陽光的孩子,馬修老師與院長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懂得教育不是用暴力,而是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用愛去引導他們成長。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3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它感人至深,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講述了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先生,他來到了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做學監,這所學校的學生都是“問題少年”,學校的校長哈森是一個殘忍而粗暴的人,他用“行動——反應”這一制度來管束著這些孩子。然而,馬修在校期間卻十分痛恨這個束縛孩子天性的制度,他用自己的善良和寬容感化了這些在別人眼中看似無可救藥的孩子們。他十分熱愛創作,他費盡心思把這些孩子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對他們進行教導,用音樂來凈化他們的心靈,最終,給這些孩子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電影最令我感動的一個場景是:當馬修先生不得不離開“池塘之底”的時候,那些可愛的孩子們用美妙的音樂來送別他,并且將自己對馬修先生的思念和祝福全部都寫在了紙飛機上,飛到馬修面前,使他留下了幸福的淚水。電影結束后,這個場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讓我感受到了愛的偉大。
馬修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化著這些內心孤獨的孩子們,即便是校長否定他,他仍然堅持讓愛來點燃希望,用心照亮前程。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是好是壞,不能僅僅從外表來看,只要內心純潔——就像那些看上去很調皮的“壞”孩子,實際上是十分善良的——沒有什么是改變不了的。(姚騫澤)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4
放牛班的春天是我接觸的第一部法國電影,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沒有和愛情公寓一樣的爆笑鏡頭,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卻讓人看了之后深受感動。
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孩子是一群不把老師放在眼里、調皮搗蛋的學生,學校的老師對這些孩子采取體罰、禁閉等處罰方式。而一名叫馬修的音樂老師,用愛心關懷他們。在偶然的機會中,他發現這些孩子喜愛音樂,于是他費盡心思組建了一個合唱團,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學會了欣賞美好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愛,激起了幼小心靈中對于美好未來的向往,最終給孩子們帶來了春天。
我覺得馬修是一位落魄、懷才不遇的'音樂家,作為一位老師,他是杰出的、成功的,因為他有一顆博愛的心,懂得平等地愛學生,知曉如何“教化”學生N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著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系,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這樣。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臺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
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腸——這就是老師對皮埃爾的評價。可是他靠驚人的歌喉唱出的歌確是天籟之音。
池塘畔底輔育院里的學生大多是頑皮的,不受管教的,所以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他們那副玩世不恭的樣子使他們養成了愛說謊,愛偷竊,愛搞惡作劇的習慣。
因為這樣,所以來了一位新的代課老師——馬修。
馬修——孩子們口中的光頭,卻是對孩子們最耐心的老師。他以寬容對待每個學生,第一節課他請孩子們在小紙片上寫下自己的姓名、年齡、理想的職業。這群早已聽從野性的'呼喚的孩子,他們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的靈魂,沒有晤對過自己的心靈。現在,馬修要他們重新拾起早時的夢想,重新撿回屬于自我的人格尊嚴,不知是晴天霹靂,還是久旱逢霖?大家都寫得出乎意料認真(除了佩皮諾),學生的答案真實生動而又可笑滑稽:消防員、牛仔、馴虎員、亡命徒、間諜、將軍、熱氣球駕駛員、戰士…… 可沒有人想當代課老師。盡管這些孩子行為乖戾,語言粗俗,但是內心深處其實更加脆弱柔軟。于是馬修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成立了合唱團,久而久之,連校長也如他們一般改變了態度。偶然間,他發現孩子們雖然不是很會唱,但他們都很愛唱。于是諄諄善誘的馬修把大家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對于皮埃爾,馬修也曾在日記中所述:“他自己感覺不到,可我卻確信無疑,他的嗓子是個奇跡,預示著一種異乎尋常的音色。”皮埃爾異乎尋常的音樂天分,在馬修的精心保護和培育下,常常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將美夢化為奇跡。同時他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微妙的感情,但這只是他自己的一廂情愿。最終他是因為失火事件惹怒了校長而離開了學院并帶走了佩皮諾。
令我印象較深的應該算是佩皮諾總說的一句話——我在等星期六,等我爸爸來接我。他對親情始終有一種向往與不舍,但是最后他跟馬修先生走了,也就說明他已經把馬修當成了他的爸爸。其實一個老師,用盡自己的心血去教授孩子,就足以融化任何一個孩子冷漠的心。
這部電影看了兩遍,每一次都會帶來心底的觸動與震撼,一切都在跳躍,在奔騰,在開放,在變化。生命是個偶然,我們常常在無意的邂逅中,擺渡了生命的無常,獲得永恒的回歸。
一位評論家為該片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不同于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夸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這是一個愛與音樂交織的故事,一把找回遺忘記憶的鑰匙,一個勇敢追求夢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