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通用11篇)
不知不覺中一天又要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日記了。好的日記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1
新人報道,多多關照,僅表達個人感受以下電影名稱簡稱《星》
當我第二次看的時候,它還是能讓我感同身受。很多人都在罵,這部以宣傳為主的微電影無不透露著庸俗、夸張和極其特征的表達。
但在我看來,如果僅僅去審視這部電影的各種手法,分析它內部所謂的各種電影表現藝術,和背后的功利,宣傳招攬的目的,對這部影片并不公平,既然是北京大學拍攝,必然有著它學校本身利益的追求,放在任何一家高等學府,都會如此,哪里會有完全獨立和完全藝術的文藝的大學宣傳型的微電影作品(拋開宣傳型的微電影作品仍然存在,我只是想表達:起宣傳作用微電影的必然潛在意義)
上述的這些固然重要,但是在對待這樣一部雞血影片,目的就是讓你看到它想宣傳出的理念與主題,電影達到的目的就是能讓你通過它的宣傳而對你的內心世界有所回顧,或者進行思考,甚至能夠起到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教育和感化的目的就能夠達標了。況且這部微電影的受眾并不是想給一些專業的影評人看的,而是給真正需要夢想,需要發聲,需要精神動力的年輕人甚至是中年人的。
14分鐘,能夠表達的很少,但是能夠利用有限時間,完整敘述,兼顧表達藝術,電影效果,宣傳意識……其實是不容易的,很多微電影容易虎頭蛇尾,或者腹部空當。但《星》這部影片最后一絲看起來很虛的,其實很恰當,很容易讓人思考后續,反射自身。影片采用主人公視角的自白,以日記時間將夢想歷程進行演繹,很值得學習,用這樣的手法,讓微電影,盡可能表達更多內用,但同時掌握度,否則“繁絮難擇”,所以《星》表達的恰到好處。雖然這是以一種喜劇形式表達,但其中的悲劇色彩濃厚,如果你在觀看的時候只顧哈哈大笑,那么你就沒有看透它的內在。其實不必苛責。夢想總是讓人嘲笑你,有些人或者你也在嘲笑這部電影,但是夢想應當并且值得我們尊重,無論這個夢想是什么,我們都要尊重別人,也要尊重自己,(尊重現在本就可笑,卻又笑看別人生的你吧,此為諷刺)
所以我想為《星》發聲。當我全程看下來這部微電影,眼中一直掛著淚水。因為看到了自己,如果有同樣的觀影人群,他們也在其中找到了迷茫的自己,甚至落下了淚花,那么,這部電影,就沒有白費我們的十幾分鐘。
電影需要不同的看法觀點和聲音,大家對一部電影的要求提高,審視水平的要求也提高,對待電影的質量也提高,其中的確有很多需要我們分析,這部影片或許有許多并不太好的電影藝術的展示,大家的聲音如此激烈,批判性也局多數。所以可以看出,未來的電影,不說這么遠,以后的微電影還要有很長的一段路要有,特別是高校的微電影的宣傳,還面臨更大的挑戰(很多學校還無法達到北大的《星》,制作比較良心的水平,所以市場還是參差不齊,大部分普通高校都在校內進行展示和宣傳學習)
不斷前進吧,中國電影長河需要更大的浪花。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2
下午的班會課上給學生放了《星空日記》。主人公從小的愿望就是摘星星,即便家長和教師都讓他現實一些。大學時他選擇了“現實”的專業而放棄了“星空”,而在大學期間則在兩者間不斷徘徊。也許是越長大越懂得現實的壓力才有這份猶豫吧!
選擇“現實”還是“星空”就是我留給學生們思考的問題。
是為了吃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房子大一些、車子大一些而選擇并不喜歡的事情還是接受差一些、小一些但去追求自己喜歡的?我想選擇是沒有對錯之分的,不論選擇哪一個都需要付出努力,都會得到些什么,也會失去些什么。不同的只是追求的方向有所不同。
如果兩者能夠是同一件事情就無所謂選哪個了。但既追求“現實”又追求“星空”會不會讓“現實”遮蔽了“星空”?就像斯賓諾莎,為了保證哲學的“星空”而寧愿以磨鏡片為職業。
要不要做自己的摘星人?你的“星空”又是什么?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3
夢想是真實的現實。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叫《星空日記》,深深的啟發了我。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
夢想才是最真實的現實。一個男孩為了追求夢想,因為不懂而被同學、父母、老師嘲笑,以至于最終放棄夢想,面對現實。然而,教授一直在幫助他實現她的夢想。終于完成了畢業設計,得到了老師的認可。
我覺得,有夢想就要去追逐!不要放棄,像夢一樣才是最真空的現實!那么,為什么要放棄呢?還不如賭一把。如果賭博成功,你就可以實現你的夢想。如果不打個賭,我們就把夢想當成秘密,只是在心里默默想一想。別管它。
那我呢?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么。然而,看完這部電影后,發現我的夢想就在我身邊!只是沒追。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想做一個蛋糕制造者。我覺得我太可笑了!我想做一個做蛋糕的,可能是因為我媽整天傷心,心不在焉。希望媽媽開心。我看著媽媽說:我一定要讓媽媽笑!聽說人吃了蛋糕會很開心。我找到我叔叔,讓他教我做蛋糕。我一直在做。蛋糕準備好了。我看了看蛋糕。很難看。我和叔叔提著蛋糕,一路的人都說蛋糕多丑。聽到這件事我很慚愧。我以為我再也不會做蛋糕了。我給了我媽媽一塊蛋糕。我媽不但沒笑,還假裝笑我。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做過蛋糕。
相對于短片的主人公,我只是一顆小小的沙子。所以,我要堅持這個夢想,努力實現它!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4
每個人的心中,肯定都有著一個小小的美好夢想。但是,有些人的父母的教育使他們埋沒了夢想,接受現實。但是今天通過老師給我們看的《星空日記》,使我夢想之花再次開放。
短片主要講了男主幼年時與朋友訴說著自己的理想——摘星星。不料卻被在暗處的父親發現,大罵了他一頓。但這并沒有使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時間猶如一匹駿馬,在時間草原上奔馳著,快極了。男主的夢想一直在被恥笑,直到他來到北京大學學習,遇到天文學的王老師才繼續自己那摘星星的夢想。他不斷地努力,但他也不斷地被人嘲笑說:“別做白日夢了!”經過努力,最后他在天文學的畢業設計會上,終于摘到了屬于自己的星星。
短篇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是那王老師說的:“夢,才是最真實的現實。”對呀,只要我們努力去完成夢想,那么夢想,總有一天會變成了最美好最真實的現實。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總會有人說:“大家都在恥笑我,說我不要再做夢了。我還是放棄夢想接受現實吧!”在此,我問問大家,他們笑又如何?笑了以后又對我們會有怎樣的影響?如果問我,我會豪無任何顧慮地回答:不會怎樣。所以我們照常去完成我們的夢想,讓那些人看看什么是夢想的力量。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如蔡元培。他是我國北京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他的工資雖然非常高,但是從未給自己買過一套房子,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那是因為她將所有的錢財與心血都放在了教育上。
今天觀看短片,讓我受益極大,我一定要隨著那夢想勇敢前進。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星空日記,這部電影對我深有啟發。使我聯想到我自己的生活。
夢想是最真實的現實。一位男孩為了追求夢想,不幸被同學、家長以及老師不理解而嘲笑,以至于最終放棄夢想,去面對現實。但教授還是一直協助他,幫她完成夢想。最終完成了畢業設計,還獲得老師的認可。
我覺得,有夢就要去追!不要放棄它,同如夢是最真空的現實!所以,放棄它干嘛,還不如賭一把,萬一賭成了呢,就可以實現夢想。萬一沒賭成,我們就把夢想當作秘密,就放在心里默默的想它,就好了。就不要去管它了。
而我呢?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墒,我看了這部電影,就發現夢想就在我身邊!只是我沒有去追它。
我小的時候,我想當一個蛋糕師。我原來覺得自己是這么可笑!我想當蛋糕師,可能是因為我的媽媽整天愁眉苦臉心不在焉的。我希望媽媽快樂。我看著媽媽說:我一定要讓媽媽笑起來!”我聽說蛋糕吃了,人就會幸福起來。我就找到叔叔,讓他教我做蛋糕。我一直做啊做,蛋糕做好了,我看著蛋糕,很丑。我和叔叔端著蛋糕,一路上都有人說橋這個蛋糕多丑啊。我聽了十分羞愧。心想我再也不做蛋糕了。我給媽媽吃了蛋糕,媽媽不但沒有笑,還要裝著笑給我看,從此我再也沒做過蛋糕了。
比起短片主人公,我還只是微弱的小沙子。所以,我要堅持這個夢想,去努力實現它!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6
在跟車協的團課中,看到這個北大的立志微電影,有好多的感慨。
《星空日記》講的是一個鄉下孩子,從小有一個摘星星的夢想,但卻一直被人嘲笑,在現實和夢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里,他學習了經濟學,天文學,倆個完全不同的學系,代表著他的現實和夢想。糾結徘徊中他漸漸長大,漸漸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漸漸一點一點的糅合這現實和夢想的差距。整個微電影中,現實,夢想,愛情,親情交替,一點一點闡釋了北大精神,
微電影開頭,主人公說自己來北大之前已經成功忘掉自己的夢想,可是果真如此嗎?那一段孩童聲音的夢想“摘一顆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后,你要有一個夾子,星星很燙,不能直接用手摘!彪m然聽上去很幼稚,也有一點點可笑?墒沁@卻是一個孩子真實的夢想,一個很樸素卻又很偉大的夢想?墒,畢竟這只能說是一個夢想。在那個鄉下的環境里,沒有人會把天文當做是一個職業,更多的只是當成一種笑話。所以,主人公一直被嘲笑著,而這在父親知道他要上天文學時體現的一清二楚。摔書本,摔筆,生氣,這也許就是主人公的可悲之處。
十八歲,母親去世,家里欠債,大學志愿改報經濟專業。那是,他哭了,哭得很傷心很傷心。我想,這眼淚里,包含的'不僅僅是對他對母親的不舍和思念,還有他對夢想的放棄,對現實的屈服。
大學第一年,報到,主人公想,從那時起,不會再讓人笑我,北大將是他新的起點。努力的把自己的生活做成一張全是對勾的表格,可是在那一張滿滿對勾的表格后面,我想隱藏的確實一顆空虛全是叉的表格吧。因為那并不是他想要的。
這樣去定義一個人?是他所處的位置?不是!是他前進的方向。可是方向到底是什么?在北大那個有無數可以隨時進去的課堂里,他再一次迷惑了。
“如果夢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學是我穿不起的品牌”很形象的比喻,卻能很好的闡明現實和夢想的差距。夢想真的如此遙不可及嗎?
王老師和他的第一次談話中,王老師贊賞了他的夢想?墒窃趯τ谶@個夢想被人笑話而放棄的現實,王老師的解釋就是,大笑,然后,突然停下!艾F在笑完了,又能怎么樣?”是啊,笑完了,那又怎么樣?能怎么樣?那些嘲笑的人們,在嘲笑過后,又能怎樣?繼續笑?那自己呢?就這樣放棄了?主人公最后選擇輔修天文學雙學位。可是對于已經被笑怕的他來說,似乎還是現實更重要。
“像我這樣一生下來就沒有抓到好牌的人,只能打好手中的爛牌。面對現實,才是我正確的路”現實,真的那么殘忍嗎?沒有抓到一手好牌,就一定要去接受這樣的現實?第二年,她走了,去美國。他沒有送別。因為他覺得,如果你不能讓自己喜歡的姑娘坐在奧馬車里,你就不要去打擾她,免得讓然笑話。
第四年,北大的雙學位體系能給他一個機會,王老師問他的選擇。他知道這時她最后接近夢想的機會,于是,他去尋求最后一個可能性。想找一個公司實習,支持他天文學研究生的學位?墒牵莻老板很直接地吧簡歷撕掉,倒了一杯酒,說,這才是最重要的,醒醒吧,被做夢了。于是,他放棄了最后的機會,在王老師失望的轉身后,他只能說,星空,再見,你好,現實。
就這樣,他去了金融部應聘面試處。很快,他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就業中心傳來的消息,他在全班第一個得了國際投資銀行的工作邀請。坐在快車上。拿著那張應聘紙張,看著對面孩子一聲聲唱著小星星,再一次哭了。夢想,就真的要放棄了。不過,此時,他也不用再擔心有人會笑話他了,再也不用了?
而當他覺得自己有資格有勇氣向他表白的時候,他卻發現,那個自己喜歡的人,在五歲
那年,就在等待著那個仰望星空追夢的男人,而不是現在的自己。她轉身而過的那個瞬間,他的笑臉漸漸的僵硬了??
再次回到天文學的教室,王老師默默地說,好久沒來上課了。一句淡淡的問候,卻讓他在無言以對。
別人對他說過一千次:”別做夢了!
可王老師卻對我說,“夢,才是最真實的現實!
一直逼自己長大,比自己走正確的路?墒堑阶詈蟛虐l現,不是現實支持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
最后,他放棄了銀行的工作,開始建立動態的星團數據庫,作為天文專業畢業設計。你好,星空;現實,再見。
站在舞臺上,面對眾多的評委,過往的經歷再次被一一喚起,嘲笑,嘲笑,無盡的嘲笑從腦海里閃過,最后王老師的一個巴掌響起,結束了這無盡的嘲笑。“笑完了,又能怎樣?”“如果人只能活一次,就讓夢想比現實,高那么一點吧”。
面對動態的星空數據庫,王老師笑了,在場所有的觀眾都在驚訝起身鼓掌,而他自己,手捧著星團,也呆了,因為他最終追逐到了自己的夢想。那一天,在北大的一角,獨自等待星空的到來,從此,感到勇氣。
看完之后,有個學姐說,她今天感觸很多。因為上課時老師剛說過這個話題,轉眼間就有這么一個微電影,作為大二的學生,有了自己的對未來的擔憂。學姐說,當夢想額現實有了沖突,你會選什么?
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現實。當時我看完之后的感想其實,并沒有多少,因為我一直覺得,現實和夢想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能像主人公一樣有如此勇氣的,現實中真的很多嗎?我不敢賭。所以我選擇現實。
而當我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這僅僅十五分鐘的微電影時,我的感觸越來越多。十五分鐘的電影,我看到了一個小時。因為,我覺得,這雖然僅有十五分鐘,不多的臺詞,卻全是經典。愛情,很美好,卻又很現實。什么才是真正表白的勇氣?我想并不是物質上的富有,寶馬車又怎樣?沒有寶馬車,單車就不能帶來幸福嗎?
現實,很殘酷,卻又很溫存。在一個個痛楚的背后,我相信總會有那么一個溫暖的地方,會讓你在殘忍的現實中有那么一個可以堅持你夢想的地方。但是,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會很痛苦。
我也不知道夢想和現實,最后我會選擇什么,大學四年,我希望我會慢慢成長,我也相信我會慢慢成長,到時候,我相信,我會有面對,解決它的勇氣和信心。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7
看這部微電影第一遍,自己就哭得稀里嘩啦的。一個窮小子,從小立志摘星星,想學天文學;后來生計所迫,學了經濟,堅持旁聽、輔修天文學。雖然獲得國際投行的工作邀請,但是最終撕毀協議,選擇堅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出色的畢業設計征服了天文系的評委們。
就讓夢想比現實,高那么一點兒吧。
小時候在家中,每當有親戚朋友來串門,小孩子不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當叔叔阿姨面帶笑容地、用和他們平時說話不一樣的溫柔語氣問:“孩子,以后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會自豪地說:“我以后要當一個科學家!”這種社會期許的回答自然能夠收到良好的反響,大人們聽到以后總會交口稱贊,說這孩子真懂事。
“我一直在逼自己長大,逼自己走正確的路。”懂事,而不是夢想,伴隨我從小到大。每一個階段,我都生活在社會的意見里;這也要拜自己出色的社會化所賜。我不至于像影片中的主人公那樣,因為堅持自己的夢想而挨打、被嘲笑。我相信任何一個性格正常的孩子,經過常規的家庭熏陶、學校教育,都能通過社會化而習得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所認可的一套價值。除非,家長或學校試圖通過暴力的方式改變現實。
在來到北大之前,我并未成功地忘掉自己的夢想。我記得接到招辦老師電話的時候,問我想報什么專業,我欣喜地說:“德語!彪娫捘穷^短暫的沉默,然后說:“抱歉,德語系今年在山東沒有計劃!
“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蹦兄鹘亲龅米钫_的一個選擇,或許是選修天文學雙學位,而不是從經濟學院轉專業到天文學。想從政管轉專業到外院學德語,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做得最“錯誤”的決定——我自認為我堅持了自己的夢想,得到的卻是家里冷冰冰的回復:“你要是敢轉專業,你以后休想得到家里的一分錢。”
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們終于改變了回復:“你要是敢轉專業,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
于是我還是覺得,現實支撐了夢想。等到父母確信我不會有任何“非分之想”以后,輔修和雙學位他們也沒怎么太多插手。不過現實是,大一上績點太低以至于不夠修德語輔修;到了大二,興趣轉向了社會學,于是選了社會學的雙學位。
我直到現在還暗自慶幸沒有告訴父母,北大的雙學位除了CCER的經雙,其他都不是教育部級別承認的學位。我還很慶幸我向父母撒了謊,說我的成績不夠修經雙;不然估計要被逼著修個經雙,可是自己數學又不好腦子又笨,經世濟民個蛋,最后還不是經家濟自己。
突然發現做這種決定不需要多么宏大的理由,沒人在意修雙學位是出于功利目的還是從小到大的夢想。夢想,存在自己心里就好。
來北大的學生不可能都像《星空日記》的男主角一樣,出身貧寒、堅守夢想、績點第一、實現夢想。至于男主角的未來,影片也沒有展示。選了天文學這條路,注定和很多基礎學科一樣要苦苦耕耘,不知什么時候能多發幾篇paper熬出頭,真正讓人類的知識領域擴展一點點。這對于一個堅持夢想但是家境一般的學生來說,能不能在這個時代經得住物質的匱乏、家庭的催促,真的是個未知數。
但是這就是北大最好的地方!至少,你可以享受選課輔修雙學位的自由,而不是學校教務規定你只能修這幾門課、每個學期都安排好、一切按部就班;至少,你可以在4年的本科生涯中,讓夢想高于現實;至少,能讓夢想發亮那么一會兒,能夠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暫時的安寧。
以及歡迎大家報名社會學雙學位,別看它不怎么火,可是必修學分多得一比啊。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8
“夢想是真實的現實!
今天,我看了一部名為《星際日記》的電影,它深深地啟發了我。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生活。
夢是最真實的現實。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一個男孩因為不理解夢想而被同學、父母和老師嘲笑。他最終放棄了夢想,面對現實。然而,教授一直在幫助他,幫助她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完成了畢業設計,也獲得了老師的認可。
我想如果你有夢想,你必須追逐它們!不要放棄,夢想是最真空的現實!所以,為什么不放棄呢,還不如賭一把,萬一賭上了,就能實現夢想。萬一我們不打個賭,我們會把我們的夢想當成一個秘密,并在心中默默思考。別管它了。
我呢?我從來不知道我的夢想是什么。然而,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發現我的夢想就在我身邊!我只是沒有追求它。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想成為一名蛋糕師傅。我覺得我太可笑了!我想成為一名蛋糕師傅,也許是因為我的母親很悲傷,心不在焉。我希望我媽媽快樂。我看著我的母親說,“我必須讓她笑!”我聽說人們吃蛋糕時會很開心。我找到了我的叔叔,請他教我如何做蛋糕。我一直在做蛋糕。蛋糕準備好了。我看著蛋糕,它們很丑。我和叔叔帶著蛋糕,一路上有人說蛋糕有多丑。聽到這個我很慚愧。我以為我再也不會做蛋糕了。我給媽媽吃了蛋糕,她不僅沒有笑,還假裝笑給我看。我再也沒做過蛋糕了。
與這部短片的主角相比,我仍然只是一粒小小的沙子。因此,我將堅持這個夢想,并盡我所能實現它!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9
“不是現實支撐了你的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边@是微電影《星空日記》中的一句臺詞,就是這句臺詞讓我回味了好久。
電影講述了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何曉東,從小有著一個摘星星的夢想。因為這個夢想他被人嘲笑。他發憤學習,考上了北京大學,但卻修了金融學。在夢想和現實中徘徊。
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國際投資銀行發來的工作邀請。他是全班第一個得到工作邀請的人。他終于覺得自己有資格去表白,但她卻說她等待的始終是那個仰望星空追夢的男人,而不是現實中的這個何曉東。他幡然醒悟原來自己放棄的不僅是夢想還有愛情。
他最終決定就讓夢想比現實高那么一點。就讓自己去追夢。在天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創建了星庫數據資料,并在畢業設計上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讓觀眾甚至是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很震撼。他成功了,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最終他在北大的一角伸手看到了星星,從此感到了勇氣。
縱觀人類的歷史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總是在別人笑過之后才到達這里的人。例如,蔡元培教育家,他工資很高,但為人慷慨大方。終生沒有存夠錢買一套自己的房子。胡適教育家,他舊學造詣深厚,但卻提倡白話文寫作。被人笑為“乞丐蓮花落”。陳獨秀思想家,他給自己起名“獨秀”被人嘲笑狂妄自大。裴文中生物學家,他前半生找到了北京猿人頭蓋骨。在抗戰期間,頭骨丟失后半生一直在尋找。卞之琳詩人,他時常被人嘲笑為“說話都彎子”于是寫出名句“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
他們也從窘迫于現實的艱難。難道他們就應該放棄夢想,回歸所謂的現實嗎?那么整個社會的發展將會由誰來維系?
有夢想你就會了不起,有努力你就會有成績。讓我們為期待和夢想而努力奮斗。迎接我們的必定是陽光和笑容。只要多一份堅持,多一份熱愛,夢想總有一天會照進我們的現實。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10
今天,我看了《星空日記》——北大宣傳片,這個宣傳片使我深受感觸。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小男孩——何曉東,他從小就想摘星星,但是他的想法卻遭到了別人的不認可。中學時,他的臉上被別人畫滿星星,他的作文還被別人嘲笑;上大學時,由于自己選的是經濟學科,去天文學科“偷聽”只是偶爾的獎勵。當他要畢業做設計的時候,他選擇了天文學。當他的畢業演講結束后,他似乎有了極大的勇氣去學天文學。
故事中的男孩為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奮力拼搏,而不是走別人為自己安排好的路,他在最后還是選了天文學,我認為是“不忘初心”,繼續追逐自己的夢。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小男孩一直為了夢想拼盡全力,不放棄,不因為某種困難而“知難而退”。
這個微電影使人受益匪淺,里面有很多道理,但是它最想告訴我們的是:不忘初心,堅持夢想!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星空日記》,這是一部感人的電影。主要講的是一位男生從小到大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摘星星。你一定會覺得很不切實際,但天文系的教授卻說:“夢,才是最真實的現實。”
小時候,這位男生寫了一篇——我的理想——摘星星,結果被老師罵了一頓,還被同學們嘲笑。下課同學們讓他站在高處當星星讓同學們來摘,他們無情地嘲笑他,父親更是不理解她,這使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可他卻并沒有放棄夢想,每天會在天文系教室旁聽課,會做一些筆記。正當他要放棄夢想的時候,教授對他說:“每個人都是被別人嘲笑才來到這里的!
畢業后,他去找工作,可卻被人嘲笑說:“醒醒吧!”他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卻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著,我是多么佩服他的這種精神。
再想想自己的事情,是多么慚愧。小時候,我看見只比我大兩歲的姐姐學會騎自行車了,我就想去學。我騎自行車時總是摔跤,疼得我哇哇大哭。我騎一下摔一下,被一個路過的小朋友看見了說,“哈哈!這人真笨,我都會騎!蔽沂仉x開了,至今我還沒學會騎自行車。想想我只是遇到一點點的挫折就放棄了,那別人經歷這么多的挫折我算什么呢?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它告訴我們人應該為夢想而奮斗,不怕別人嘲笑,一直堅持。這就是一種精神,不能因為一點小挫折而放棄,做事一定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
【電影《星空日記》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星空》觀后感12-22
電影《星空》觀后感范文05-09
電影《仰望星空》觀后感01-05
電影《星空》觀后感1000字01-12
星空日記觀后感12-09
星空觀后感04-12
錢學森傳記電影仰望星空01-12
電影《忙人日記》觀后感10-30
《星空》觀后感950字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