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觀后感
應朋友之邀,談談對《道士下山》的預期和對首款預告片的評價。自從擔任了《一代宗師》的編劇以后,徐浩峰一夜間名揚四海,人氣直上云霄,順便帶熱了他的書籍著作,尤其是影評集《刀與星辰》,以及小說代表作《道士下山》。很早就聽說《道士下山》要拍成電影,滿腹狐疑,因為印象里,《道士下山》跟《云圖》、《少年派》一樣,似乎是一本無法被改編的小說。它跟尋常的武俠小說、歷史小說,有太多的不同,也難怪接下燙手山芋的陳凱歌說,這是他30年來最艱巨的挑戰。近日,《道士下山》發布了第一款預告片,從預告片里,大致可以推斷,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完成的如何。
讀過原著者有一個共同的印象,就是徐浩峰的筆風很散,并不遵循任何既定的章法套路,筆下角色多如繁星,謀篇布局信馬由韁,各種詭奇的世界觀蜂擁而來,沖擊著讀者的腦洞。光是出場及提到的高手,就包含太極武當,禪宗密宗,雪山仆人門,形意中統,日本忍者等,每個都有細分的派別、歷代傳人,已經足夠龐大紛雜,他還不過癮,還加入各類精怪,甚至科幻味的納粹不死戰士等,全融于光怪陸離的民國大舞臺,真是天下大同,將武功沖破任何屏障,奔著人類的身體極限而去。
那么問題來了,如此龐大的世界觀,電影是高度忠實,采用浮光掠影的方式一一點到,還是大幅刪減至核心人物呢。從預告片來看,逗笑耍寶是主基調,也為愛情等元素預留了很大的空間,影片卡司雖然強大,也不至于達到這種《建國大業》似的陣容,另外也沒有拍多部曲的消息。因此比較靠譜的猜測是,劇本會做一個同類項合并的工作,將人物刪減合并,突出主題理念。這是高度可行的,畢竟原著中,很多角色面目模糊,特性趨于同化,比如有讀者評價“董安、鈍刀陳的相似性,再加上棄官學劍陳將軍,三人都是軍官、學道法,政治努力失敗”,因此完全可以合而為一,并不影響整體的`表達。
武功派別多,兵器道具也多,18般武器,多種古董車,戰亂年代氣勢磅礴的爆破戲也少不了,不過這一切新聞大肆渲染過的吸睛元素,仍未在預告片中顯露,連動作戲的展示都很吝嗇,看來要將好東西藏到最后一刻。引人注目的是第一主演王寶強,草根諧星出身的他最初出演動作片時,許多影迷覺得不可思議,但經過《冰封俠》、《一個人的武林》,大家都見識到了,這位八歲上少林習武的練家子,與甄子丹老牌打星過招,非但絲毫不露怯,反而大有拳怕少壯的精神氣勢,確實是打星新秀,可造之材。而王寶強本身的氣質,又跟下山見識大世面的小道士頗為相通,出演《道士下山》稱得上一時之選。不過預告片主要突出王寶強喜感一面,對于身手藏藏掩掩,只亮出一個跳過汽車的動作。
看來,首款預告并無意觸及海平面下的冰山,只是盡多強調喜劇混搭風。王寶強和范偉的搭檔亮眼不已,浮光掠影的幾段對手戲頗為惹笑。實際上,兩人早在 11年前的《天下無賊》就已經交過手,此番大可以算是雙雄重聚。逗笑手法也有點雙雄戲結構,通過外貌、年齡、三觀和體型的反差,制造翻轉。雖然喜劇作品稀少,陳凱歌卻表現的像是拍喜劇片的行家,純熟喜人,且跟原著中的黑色范兒有所不同。《道士下山》既有習武悟道的高逼格,也有與民同樂的親近范兒,作為首款預告片,抓住好奇、引發猜測的任務,算是圓滿完成。
http://www.shddsc.com/【道士下山觀后感】相關文章:
《道士下山》觀后感01-29
電影《道士下山》觀后感07-24
道士下山觀后感范文1500字01-13
道士下山電影觀后感(通用12篇)05-07
電影道士下山的經典臺詞12-16
讀《道士塔》有感04-06
《上山的與下山的》讀后感04-20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03-30
《道士塔》讀書筆記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