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15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觀后感1
昨晚如約打開電視機,準時收看《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著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其威力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里,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由于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還想到了“最美司機”吳彬,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盡管我這一票并不能有什么作用,并不能算數!看完節目后,淚眼婆娑,還有一點遺憾,吳斌師傅為什么沒有入選呢?按說吳斌師傅當時的行為其實是全社會都需要踐行的基本準則,尤其是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大環境下。也許是由于吳師傅的英雄行為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鐘。張麗莉老師如果憑借著對學生的愛心和工作的認真努力獲得此榮譽,那將是多么完美的事情,只可惜她是坐著輪椅上臺領獎的。
感動中國觀后感2
每一年的開學,我們都會收看《感動中國》,這會讓我們懂得很多,讓我們知道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物。
其中,最讓我感受深刻的人物就是其美多吉。他是一位開郵車的司機,郵車我們都知道,里面裝滿了郵件,報紙,可以讓山區里的人也知道外面的生活。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不是漢族的',是的,他是藏族的。
藏族是一個地區危險的地方,尤其是在下雪天,山路特別難走,很容易滑倒。這輛郵車在艱難的行駛著,其美多吉要把全身的精力都投入到開車上,一旦出現危險,就會車毀人亡。再一次運送中,發生了雪崩,一個巨大的雪球與車身擦肩而過,這是多么危險。他們只能在風雪中吃飯,他們已經習慣了。20xx年的一次運送,途中遭到劫匪搶劫,他為了阻止劫匪,身上挨了整整17刀。當他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車有人守嗎?”他已經這樣了,心里想的還是郵車,可見他對郵車這種熱愛是多么強烈啊!
說實話,我并不明白他為什么會那么熱愛郵車,在這么艱險的環境下,他就不害怕嗎?他就不擔心自己的安慰嗎?他就不感到害怕嗎?我心中涌上來了種種問題,知道影片結束,我的問題還是不明白。或許,他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心里有個照應,因為這一車上滿載了人們的期望,他不能把所有人的期望都毀滅。
每次觀看《感動中國》,心中總有一種澎湃,總有一絲激動,當危險的音樂響起,我們的心也會隨著影片緊張,當他們遇到了事情,我們也會熱淚盈眶。20xx年致敬:改革先鋒。
感動中國觀后感3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做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做感動,這,就是《感動中國》。
雖然早已經看過多遍《感動中國20xx》,但是當我再次觀看時,我的心還是久久不能平靜,我忘不了的是年僅12歲自愿捐器官的何月姐姐和危難時刻奮不顧身救學生的最美老師----張麗莉。
12歲,一個花一樣的年紀,何月姐姐竟被查出腦死亡!當她知自己的生命還有3個月的時候,她毅然要捐出自己的器官,大吃一驚的'爸爸把她罵了一頓,因為老家有個風俗,不能那樣做。而何月姐姐卻很堅定,最終爸爸和媽媽含淚同意了。并且在何月姐姐的感召下,她的爸爸也簽下了無償捐獻器官的協議書。
在危機時刻,張麗莉老師不顧自身去救那些孩子,她撒下愛的種子!她雖然失去了自己的雙腿,但是她卻救了孩子年輕的生命,她真正的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家人,她愛孩子甚于愛自己,所以,當危險來臨時,她毫不猶豫的做出了驚人的選擇,她的師德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感動中國20xx》后,我又一次淚盈滿眶,我被那些默默奉獻的人感動,我要向他們學習!
感動中國觀后感4
一年一期的《感動中國》如約而來,一批各行各業感動國人的故事躍然屏幕,給予我們感動和力量。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鐘揚,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張渠偉,擔起未來的80后鄉村教師張玉滾。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明白了要為社會做貢獻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提升自我能力。俗話說“打鐵還需本身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是干事創業的根本,身體力行,才能彎腰實踐。不斷學習黨的政策法規、學習業務理論技巧,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練就新能力。
二是堅守基本原則。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嚴守規矩底線,不踩法律紅線,按規矩辦事,用制度管人。在工作上,始終堅持不推諉不扯皮、不攤派不遙控,搞好單位團結,帶好干部隊伍。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尊老愛幼,爭做人人學習的表率。
三是履行自身職責。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組織和領導安排的要及時抓落實,自己分管負責的要親自指導跟蹤問效。作為一位公民一名國家干部,要敢于同社會的不良風氣說不,要善于帶頭做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他們活著是一面又一面旗幟,倒下是一座又一座豐碑,折射出一個時代中最閃亮的光芒。
感動中國觀后感5
《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不管從意氣風發到兩鬢斑白的偉人,還是純樸的百姓把播下愛的種子變成了接力賽,從黑土地灑向人間,讓人間感受到了溫暖。那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關愛的美德,而這些溫暖又讓我們的國家得以從冰雪融化成溪水,流淌在人間,而得以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有希望。
當我們從呱呱墜地,就有了父母無畏的關愛,而極少數的嬰兒卻遭到丟棄。但世上存有一些好心人士收留那些棄嬰,無論那些棄嬰的健康狀態,還是殘疾程度,都義無反顧的做出了艱苦的抉擇:收留他們。就是高淑珍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去收留上百名的殘疾人士,在家里人沒有飯飽的情況下也不讓那些殘疾孩子們的肚子受的'半點委屈,她為的就是讓那些有殘疾孩子能夠為自己掙得養家糊口的錢去,她已經不在乎自己的餓,冷,暖......只在乎那些不能自理的孩子們,她不僅僅是她自己孩子的媽媽,是那上百名孩子的媽媽,她是可敬的!
看著《感動中國》一幕幕感人的畫面無一不扣動作我們的心弦,充盈作我們的雙眼。
感動中國觀后感6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感動中國》。里面一共介紹了10個人物,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感動我,有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有堅持五年背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為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陳斌強,但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的女教師——張麗莉。
張麗莉是一名優秀的老師,她很愛自己的學生,每個同學也都很敬慕她,親切地叫她麗莉老師。在同學眼中看來,麗莉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們,但是,不幸降臨在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身上:一天放學時,老師和幾個同學在過馬路的時候,一輛大客車迎面而來,麗莉老師奮不顧身地把其它學生推開,同學們安然無恙,可是麗莉老師卻終身失去了自己的雙腿。至今,張麗莉老師身體還在恢復中……
張麗莉雖然是一名普通教師,但她為了別人不惜犧牲自己,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勇氣,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跡。她不僅感動了你,感動了我,感動了他,還感動了全中國,我們應該向張麗莉老師致敬,并以她為榜樣,向她學習。
感動中國觀后感7
昨天晚上,我看了《感動中國》。
這里的第一個人是為了做核試驗,得了病在病床上還堅持用電腦查看資料,怕耽誤了工作,堅決不手術,最后,因為病得太重而去世的院士,他叫林俊德。
還有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叫何玥,不幸得了不治之癥,在病床上,她對家里人說,到去世的時候要無償捐獻器官。使我大受感動。
還有一個是教師,名叫陳斌強,他為了照顧患上老年癡呆的母親,無論走到哪里,是上班還是下班都把母親帶在身邊。有一次,他因為在照顧母親大小便時,沾在衣服上,所以,上課的時候,學生們都聞到了氣味。他說明了原因,問學生:“你們嫌臟嗎?”學生們都說:“不嫌臟,因為這是愛的味道。”他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了學生,也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讓大家都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這就是他感動中國的原因。
在看的時候,我也和許多觀眾一樣,哭了。在這些人上臺的時候,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了一個個美,讓我們知道什么是愛。愛其實很簡單,不簡單的是,要堅持做下去,而且做好。一個人如果做好每一件事,就能干成大事。如果能做好一件事,或幫助他人,并能以自己的行動感染身邊的人。在道德上,就已經感動了大家,感動了中國。
感動中國觀后感8
前幾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讓我一次次地流下了眼淚,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胡忠和謝曉軍的故事。他們被人們譽為“雪山上的并蒂雪蓮”。
胡忠和謝曉軍是一對夫婦,有著優越的大學教師職業。有一天,胡忠在一張報紙上看見一所孤兒學校缺老師,便放棄了優越的大學教師職業,獨自一人去了那所西藏兒學校。
謝曉軍也放棄了大學教師職業,帶著女兒一起到了胡忠身邊,在那所西藏的孤兒學校,和胡忠一起當那的老師。
他們這種平凡而偉大的愛,讓我震撼。震撼之余,我理解到其實這種愛就是一種責任,我們每個人出生后都有許多責任,有對父母兒女的,有對親朋好友的,但他們夫婦選擇的卻是對社會、國家的責任。他們放棄自己優越的生活,奉獻自己的熱情,帶個孤兒們沒有的父愛和母愛,他們的`這種奉獻的精神,真可以說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呀!
學習他們的事跡,讓我知道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優秀傳統,而我也是中華民族的其中一員,我為之驕傲,更讓我明白今天的努力學習是為了將來長大后勇于承擔國家的一份責任,所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感動中國》里的事跡就是為了呼吁全民族人民繼承發揚我們優秀的傳統精神,而成為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是我現在努力的夢想,我要為之而奮斗……
感動中國觀后感9
《感動中國》是一個催人淚下的節目,它給我們講述了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那些故事觸動我們的心靈,給我們最深處的感動。
在觀看的過程中總讓我淚流滿面。獲獎者,有的是為了國家的事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結束,令大家敬佩;有的為家人,為了他人平凡的付出……但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主動捐獻器官的小學生何玥。
20××年4月,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小腦膠質瘤,當她得知自己只有三個月的生命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去,但她的爸爸罵了她一頓,因為按老家的習俗,死后尸體被解剖是大逆不道。何玥哭了,說:“我希望能盡力給別人生的希望。”最終爸爸媽媽含淚同意了。
11月17日凌晨零時10分,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時,她的兩個腎被送到了解放軍第181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其中有一位是藏族小伙子;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看著何玥的故事,我熱淚滿眶,我為何玥惋惜,12歲正是花樣年華,她卻悄然離開;我更敬佩她的勇敢和無私,面對死亡她不但不懼怕,而且在生命垂危之際還想著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救助他人,這樣的舉動使我敬佩不已,何玥像天使一樣飛翔,她用自己最后的生命把人間照亮。
就像組委會授予她的頒獎詞一樣:“何處春江無月明。”我相信,何玥仍活在這個世上,他活在藏族小伙兒身上;她活在所有被他救活的患者身上;她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何玥來過這個世上,但,她不曾開!
感動中國觀后感10
作為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一個品牌欄目,《感動中國》自20xx年推出以來,向全國觀眾推薦了100多位“感動中國”人物。在這份名單中,河南人的身影,從來都是濃墨重彩的存在:張榮鎖、任長霞、洪戰輝、魏青剛、王百姓、李劍英、謝延信、武文斌、李隆、李靈、胡佩蘭、劉洋、隴海大院、王寬……14年來,一個個河南人先后登上“感動中國”的舞臺。
在錄制現場,專訪完王寬老兩口,白巖松感慨地說:“我大概查了一下,從河南走出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應該在全國的省份里不是排第一就是第二。我一直有個想法,大家應該有共識,甭再說河南人、貴州人、上海人、廣東人等等,咱們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他的話音未落便引起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據悉,同時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十大人物的還有南通“磨刀老人”吳錦泉,凋刻火藥的大國工匠徐立平,幫助寶貝回家的志愿者張寶艷、秦艷友,鞠躬盡瘁的化緣校長莫振高,促進民族團結的基層村干部買買提江·吾買爾,琴弦上的放歌者閻肅,最帥潛水員官東,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科學家屠呦呦,率領中國女排重奪世界杯冠軍的郎平。
感動中國觀后感11
在我們身邊,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為了人民,做出了無私的奉獻。
在《感動中國》里,就有這樣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張桂梅。張桂梅看著那些山區里的女孩無法上大學,無法受到高等教育的時候,立志要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為了實現這一愿望,她拿著自己的證書和獎狀,向街上的行人們籌資。
有時人們會給她一塊兩塊錢,但更多的人對她的.請求都拒絕了。就這樣,她努力了五年卻只籌到了一萬元。終于有一天她通過一個記者向世界吐露了她的夢想,人們紛紛慷慨解囊,張桂梅心心念念的女子高中終于建成了,還招來了16位老師。
雖然女子高中是免費的,但人們還是不愿把女孩們送到這里來上學,于是張桂梅一家一家請,一家一家勸,將那些女孩帶到了女子高中。
張桂梅辦女子高中是為了女孩們能免費上高中,能上大學,她一切的努力只是想改變那些女孩子們的命運,完全無私,不求任何回報。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人,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發現了鐳,并研究出了鐳的提純方。
但她并沒有利用來賺錢,而是把它無償獻給了國家,給戰爭中需要治病的人帶來福音。多年之后,當一位記者問到這位發現鐳的科學家最想要什么時,她竟然回答說:“一克鐳,我的實驗需要它。”這讓全世界的人深感震驚。也讓我著實驚訝,她們雖然是不同領域的人,但她們都是無私奉獻、令人敬佩的偉人!
長大后,我也要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12
在這個社會上,總有一些令我們贊揚的人。每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為這些人提供了一個舞臺,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事跡。在這個簡單,而又充滿意義的舞臺上,閃耀的不是明星,而是一個個平凡的普通人。他們單薄的力量,卻能迸發出如此令人敬佩的光芒,實在令人震驚。
在這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這位為了讓兒子接受正常教育,和他同桌6年的母親。“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這是她的頒獎詞。48歲的陶艷波,辭職陪著失去聽說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12年苦讀,兒子如愿考上了大學,她則被親切地稱為“同桌媽媽”。這是多深沉的母愛,才能有12年的陪伴苦讀。每天從早到晚,她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他一起學習,做他的老師、陪讀,十二年如一日。我被這位偉大的母親深深感動。
收看完這期節目后,內心隨之涌上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無法言喻的人性的震撼。愿中國能有更多的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事,愿有更多的人能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觀后感13
昨天晚上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那一個個圖片仍歷歷在目!那一個個感動的故事不禁讓我潸然淚下!那一個個人物的精神品質讓我震撼,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那一個個人物都讓我流連忘返,但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為人民的好警察,他叫做:木拉提?西日甫江。他令我記憶深刻。他的'好精神令我倍受感動!讓我學到了深刻的道理!
大學畢業后他放棄了繁華的都市,放棄了優良的環境。回到了他的家鄉――和田,做了一位為人民服務的警察。他為了人民,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和匪徒爭斗。為了人民的幸福哪怕放棄生命他也愿意。他的精神令我感動!面對困難,他毫不畏懼。面對匪徒的一次次攻擊,他永遠沖在第一個。面對同伴,他像親人一樣關愛有加。他的那種身先士卒,不怕艱難,熱愛同伴,舍已為人的精神讓我明白了許多。對于領導的任務,他永遠都說:“我愿意。”他從不抱怨。他接受過許多艱巨任務,從沒放棄,每次都完美地完成任務。他是一個好警察,一個真真正正的好警察。
我們國家需要這樣的人,他就是國家的棟梁,他讓我感動,他的精神讓我感動。他就是我們的榜樣,一個好榜樣!讓我們以他為榜樣努力吧!爭取做國家的棟梁!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好警察!他當之無愧被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木拉提?西日甫江這個名字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里。我們以他為榜樣努力吧!爭取做國家的棟梁!為我們的祖國母親效力!
感動中國觀后感14
看過了感動中國后,總覺得那些被評選出來的人物個個都讓我很敬佩又感動。站在舞臺上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xx年的感動中國的節目中,有隱姓埋名30年的'核艇之父黃旭華;有的為了報答戰友之情,日復一日地去戰友的墓前,向戰士們問好的陳俊貴;段愛平用自己所有的錢,給返底村建造了一座學校等等。
在這些人物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劉盛蘭。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地打工,后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七十多歲的時候,老伴就去世了,他成了孤寡老人。
1998年,他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一條求助的報道,從那時候開始,劉盛蘭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捐給那些貧困的孩子。最多的時候,他同時捐助了50多名學生。每天清晨,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了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過一點點的肉,沒添過一件新衣服,“吝嗇”得連一個饅頭都舍不得買。
看過《感動中國》之后,我的內心被劉盛蘭爺爺深深地打動了,我會向劉盛蘭爺爺學習的,我會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看見盲人要過馬路時,上去攙扶;在公交車上看見老人,主動讓座等等。
感動中國觀后感15
昨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里面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品質,最讓我敬佩的是第八位官東。
官東是一個海員,他很有責任感。一天晚上,海上東風做起,天上烏云彌天,東方之星被擊落,東方之星的輪船落入海中,使船上的`所有人都落入海中,海員們立刻出動,官東他不想讓其他隊友去冒險,就像一個人去,他第一次下海,在黑暗中找到了,救上來一個老奶奶,第二次下海的時候,有隊友陪他去,他很不情愿,可是官東一下海,就被信號繩纏住,官東為了救人,把信號繩給剪了,把信號聲剪了,就等于把原路返回的機會丟失了,官東為了去救人,從來不想自己的生命,隊友已經救上來人了,只有他還在黑暗中摸索,大家都著急的等待,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他的氧氣瓶被卡住,他努力掙扎著,因為氧氣不足,他想立刻上岸可是氧氣瓶太重,所以他把氧氣瓶扔了,憋了一口氣,到了海面。
官東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為了幫助別人不顧一切、也不想一切代價,舍生取義。我也有這樣的小事。
一天,王志輝向我借筆,我毫不猶豫地說:“我的筆多著呢!我一會借你的,”我什么也沒想,吃完早飯,他找我來要筆,可是我卻遲遲不肯給,我心想:我給他,他還會給我嗎?轉念又想:他肯定會給我的,不就是一根筆嘛!我還是給了他筆吧。我內心糾結著,最后還是給了。
官東是為了朋友而不顧一切的,而我只是一個借筆得一個小事,都沒有像關東一樣,我以后一定會向官東學習,做一個愛幫助別人的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頒獎心得11-05
《感動中國》觀后感08-29
感動中國觀后感09-06
感動中國觀后感05-30
《感動中國》觀后感07-06
感動中國觀后感最新06-30
《感動中國》觀后感優秀08-31
觀看感動中國觀后感08-25
關于《感動中國》觀后感01-07
觀看感動中國個人心得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