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剛川》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金剛川》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1
一部電影,平實的語言,不多的臺詞,卻催人淚下,感人肺腑,這是用中國志愿軍的鮮血與生命譜寫一段悲壯、感人的歷史,這就是電影《金剛川》。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悲壯、豪邁、感人的故事,記錄了在1953年抗美援朝末期,關于金剛川河流上的一座木橋所開展的金城戰役。中國志愿軍須在次日5點前橫渡金剛川,保證6點前抵達金城主戰場進行最后的決戰,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保護好渡江的唯一通道——工兵橋。而在前進過程中美軍為了阻擊志愿軍大部隊挺進,全天候24小時輪番炸橋,兩小時內向載重橋投下了700多枚炸彈,志愿軍們毫不畏懼,用自己的生命撐起了工兵橋,保障了金剛川的水上通道,整部電影也就是圍繞敵我雙方炸橋、修橋的殊死較量展開的……
在影片中,最令人心痛的是張排長犧牲了,張排長滿腹怒火,點燃箱子,吸引了美軍的飛機,他的胳膊、腿炸斷了,仍然頑強地爬到炮位,一個人完成了六個人的操作,以驚人的毅力把敵機打了下來,完成了最終的使命,光榮犧牲了,犧牲的畫面定格了,像一面旗幟飄揚在戰場上,像一面豐碑永遠矗立在朝鮮的土地上,看到這一幕我淚流滿面,心潮澎湃。
最后,志愿軍渡過了金剛川,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也奪取得了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付出的代價卻是慘重的,沉痛的,無數志愿軍戰士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朝鮮的這片土地上!這一仗中國不僅打掉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也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認可,中國終于以傲人的姿態屹立于世界之林,電影中的那些畫面深深地觸動著我,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是無數先輩們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發奮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繁榮。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國家……”電影結束了。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去朝鮮看看,去金剛川看看,緬懷那些英烈,呼喚那些忠魂……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2
看《金剛川》是籌備已久的事了。從聽到電影的消息,一直等到電影上映。上映第一天,就拉上朋友一起去了影院。
這部電影是關于抗美援朝的。抗美援朝在國人心中有特殊的意義,它和我們共和國的成長息息相關血肉相連,也凝聚著千千萬萬國人的生命和情懷。但因為種種特殊原因,近三四十年以來,抗美援朝題材幾乎在影視界絕跡,只有在早期拍攝的《上甘嶺》、《英雄兒女》等影片中大家才能一窺當時的情景和傳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所以看到《金剛川》,我是有一些激動的,在當下它是一個開局和定調的作品,意味著今后我們可以擁有這個題材的更多可能性了。
在這部電影中,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沒有展現志愿軍與美軍的正面交鋒,而是以交通線的保障為入手點,分別從渡河士兵、美軍飛行員、守橋高炮戰士的視角,還原部隊抵達戰場前的一天。"金剛川"這個名字,代表的其實是一條江,夏季時水流湍急,無法泅渡過江。
江面其他橋已經被敵軍炸毀,只剩下一架木橋,為了能夠順利過江,在規定時間達到作戰地點,我軍制定多種策略過橋。讀后感m只是,虎視眈眈的美軍卻一次次又一次地轟炸橋體,不僅多次毀壞我軍剛修好的橋,并且給我軍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最后橋被炸得幾乎碎掉,我軍戰士站到橋底,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架起了生命的橋梁,幫助大部隊順利通過金剛川,圓滿完成任務。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時隔70年,在和平年代回顧那段歷史,回顧那段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英勇斗爭,志愿軍戰士以熱血鋪陳奮斗底色,樹立起中國軍人精神不倒的旗幟。《金剛川》只是一個開始,后續還會有《長津湖》等同題材重磅電影上映。那段歷史那些人,祖國沒有忘記,我們普通人也沒有忘記。作者:張雪云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3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并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此后,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并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復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后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余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中涌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云……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愿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于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4
近日,電影《金剛川》陸續釋出CINITY、中國巨幕、IMAX海報,宣布將同步發行CINITY、中國巨幕、IMAX、wanos、dbox、4dx、4dmovie、mx4d、holosound、杜比、DTSX等版本。多種影音格式集結獻映,足見影片非凡的歷史與行業價值。志愿軍戰士所展現的英勇精神代代傳承,影片以個體這一獨特角度切入,以小見大呈現戰爭場景,正是主創滿懷敬畏之心所嘗試的戰爭片新思考。
三位硬核導演各展所長,從戰場上小人物的個體視角去感受戰爭。而如何以現代電影工業手段呈現當年歷史景象,同樣令觀眾倍加期待。對此攝影指導羅攀回憶拍攝歷程:我們找到了彩色歷史照的反轉片效果,同時又有數字時代電影特點的綜合路線,影像上既有真實感,又有電影感。作為戰爭電影,《金剛川》追求的正是讓觀眾感受真實氛圍、看到戰爭的殘酷性,向曾經的先烈致敬。
實力集結刻畫英雄風骨。
《金剛川》弘揚中國精神。
此番金剛天團集結,眾實力主演懷揣對歷史和先烈的敬畏,奉獻出動人演繹,力求追尋當年志愿軍戰士的精神風貌。飾演炮手張飛的張譯,在拍攝怒吼戲過程中,因極度投入而缺氧暈眩,稍作調整便繼續進入狀態;吳京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與戲中炮兵連兄弟們共同訓練、交流感情;李九霄、魏晨也接受了軍姿、施工等特別訓練;而鄧超為求更加真實自然的人物呈現,首次挑戰家鄉方言對白。牢記使命刻畫歷史風骨,赤誠之心共鑄英雄群像,《金剛川》所承載的動人故事和用心詮釋,勢必將為觀眾帶來跨越時代的共鳴。
電影《金剛川》懷抱時代感召、回溯歷史記憶,以光影呈現中國人民志愿軍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前線,不懼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為新中國的和平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基礎。弘揚無畏勇氣,生動展現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和偉大精神,也正是電影《金剛川》的時代使命所在。影片預售現已開啟,將于10月23日登陸各大院線。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5
抗美援朝紀念館坐落于丹東市的英華山上,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每當我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就會產生對志愿軍戰士的無比欽佩。
今天,我們全校師生懷著無比崇拜的心情來到抗美援朝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氣勢雄偉的歷史豐碑——抗美援朝紀念塔。紀念塔,氣勢恢弘,雄偉壯觀,塔高53米——象征著53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的巨大勝利。我們坐在紀念塔的前面,聆聽著大隊輔導員那驚天地泣鬼神的好漢人物事跡。雨來羅盛教黃繼光……我仿佛一下子看到了那鴨綠江大橋上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情景。我被他們的事跡所感動著,我被他們的愛國之心感動著,我更被他們的勇氣而激勵著。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正如作家魏巍所說: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巨大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我們以我們祖國有這樣的好漢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國度而驕傲,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參觀過紀念塔后,我們來到了陳列館,展廳中豐富的文物和歷史資料,展現了抗美援朝時期無數英烈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八個大字永遠在世人的心中銘刻。和彭德懷的塑像佇立在展廳中央,來到展廳的人心中回蕩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志愿軍之歌。
參觀了陳列館后,我們又來到了全景畫館,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記述了第二次戰役,反映了志愿軍在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彭老總叱咤風云;黃繼光勇撲槍眼;邱少云身臥火海;羅圣教躍入冰海等無數英雄形象。
無數先烈血戰沙場,拋頭顱,灑熱血,是堅強的信念和頑強的拼搏使我們打勝了這場戰爭。如今,距朝鮮停戰已經有50多年了,現在的生活幸福了,社會進步了,祖國強盛了,在中國人歡悅的時刻,我們一定不會忘記曾經有志愿軍戰士們的付出。我想,當他們看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時,他們在九泉之下也會開心的。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4篇)03-21
電影《金剛川》觀后感5篇03-20
變形金剛觀后感(合集15篇)01-24
電影超越觀后感03-20
電影搜索觀后感03-19
電影觀后感【熱】03-15
電影《袁隆平》觀后感03-11
電影刮痧觀后感03-10
電影1921觀后感03-03
1921電影觀后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