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印度電影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印度電影觀后感1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中,我相信同學們都看過一部名叫《摔跤吧!爸爸》的電影,當然,我們一家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印度,有個全國摔跤冠軍,夢想是當上世界冠軍。他想要一個兒子,來繼承自己摔跤的事業,為國爭光。可是很遺憾,第一次他的妻子生了個女孩,于是他開始聽信村民的方法,可惜第二、三個還是女孩,他仍然不放棄,當第四個也是女孩的消息散播開時,她爸爸就完全放棄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大女兒吉塔和巴比塔很有摔跤的天賦,便開始了“魔鬼特訓”,把她們變得像男孩子一樣,這位“心狠手辣”的父親說過一句話:“爸爸不會任何時候都會在你們身邊,不會每次都來救你們。我只會教你怎么摔跤,教你們方法。而其他的,由你們來決定。”
終于,持之以恒的吉塔獲得了女子世界摔跤冠軍,而巴比塔同時獲得了全國冠軍。他熱淚盈眶,對自己的女兒說了一句吉塔和巴比塔等了十年的話:“你們是我的驕傲!” 如果吉塔和巴比塔不去摔跤的話,她們在14歲就該出嫁了,所以,她們的父親是為了她們,也為了給印度歷史上添上一塊世界金牌。吉塔、巴比塔頑強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們的爸爸為了教女兒摔跤堅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
印度電影觀后感2
下午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依然延續了我對印度電影的好感。雖然看的印度電影不多,但《摔跤吧,爸爸!》《猴神》看過之后都不得不佩服,原來印度電影甩了國產電影幾條街!這些電影總能從小故事出發,逐步放大成人性的大主題,讓人充滿感動。
本片《嗝嗝老師》也不例外,影片主角奈娜是不幸的,患有圖雷特綜合癥,從小就給她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巨大困擾,但她又是幸運的,校長在眾人面前給了她莫大的鼓勵,讓她可以平等、自信的和之前用異樣眼光對她的人相處,她得以成功獲得高學位。而后充滿艱辛萬苦,謀得一份老師工作,教授差生班并最終完成逆襲,功成身退。
電影表達了很多信息,讓我很有感觸的是,導演借奈娜之口所傳達的理念:學會和恐懼做朋友。最感動我的一刻是在樓頂上同學們放飛了寫滿自己害怕和恐懼的紙飛機,電影的鏡頭雖然短暫,但依然給人深深的觸動。
奈娜恐懼自己的怪病引起旁人嘲笑的眼光;奈娜的父親恐懼女兒的怪病讓家人蒙羞;9F班差生恐懼自己的階層出身而自暴自棄;瓦迪亞老師恐懼差生變好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恐懼,恐懼是人性的一部分。你的恐懼在哪里,你的邊界就在那里。如何克服恐懼?奈娜給出的答案是直面恐懼,和恐懼做朋友。
奈娜正視了自己的缺陷,和怪病做朋友,將傷害降低到最小;奈娜的父親最終懂得了女兒的想法選擇了支持;9F班的同學放飛了恐懼選擇去努力變的更好;瓦迪亞老師沒有逃避,承認了9F班同學的努力。
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每個人都變的更好了。但生活中可能不盡相同,有點人沒有挺過去,而另外的一些人選擇了改變,正如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上的格言:認識你自己。是的,認識你自己的恐懼,選擇面對,選擇眺望遠方,希望就在腳下。
印度電影觀后感3
影片《嗝嗝老師》中,主人公女教師奈娜從小患有圖雷特氏綜合癥,這一罕見病讓她說話時不停發出類似打嗝的怪聲,這也是片名“嗝嗝老師”的由來。 她不僅從小受到同學的嘲笑,讀書時還被12所學校拒之門外。最終,一位校長的一句“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你”,這讓奈娜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等待遇,同時也在心中種下當一名好教師的夢想。
長大后的她終于成為一名中學老師,然而卻被指派教全校最頑皮的班級。對于被這個世界冷眼嘲笑的學生而言,奈娜的出現就像一道曙光,照亮每個孩子的人生。片中另一位老師擁有一流的教學水平,卻沒有給學生良好的引導。相反,奈娜即使飽受質疑,依然堅持因材施教,除了教書,更重視學生的成長,這才是真正的為人師表。
奈娜的成功在于:她心中有個標桿,榜樣的力量;她有一個夢想,回報社會;她獨特的教育方式;面對問題,展現出積極的一面,樂觀向上,心里充滿的正能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老師們的感言,對自己的人生保持足夠的耐心,一路向下扎根,向上生長,人生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作為教師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弟子,是培養孩子完整人格的沃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奠基石,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高尚情操,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普通教師,教知識;
好的教師,教做人;
更好的教師,拯救他人性靈。
印度電影觀后感4
"昨晚一家人看了這部時長2個半小時印度電影,動人的歌舞,感人的情節,讓人忘記了時間。看似一個簡單的科幻喜劇,卻表達出了唯美的愛情故事和對地上宗教尖銳的諷刺。把一個復雜敏感的宗教問題用喜劇的形式來揭示,不得不佩服導演的高明和大膽。精彩的故事,唯美的畫面,干凈的剪輯,出人意料的情節,每一個環節都看得出是用心在做。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引導人們去思考一個深刻復雜的問題。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三傻大鬧寶萊塢》,《巴菲的奇遇》,《武林爭霸》到今天這部,印度電影在不斷給我驚喜。印度電影給我最初的印象是80年代初上初中時看的《大篷車》,載歌載舞印象深刻。今天的印度電影仍然是載歌載舞,他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沒有被時間的長河淹沒,反而利用現代的聲,光,影技術讓之大放異彩。印度電影能做到老少皆宜,而且被世界承認,正是由于他們努力使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完美接合。看得出他們一直用心在做。
反觀中國電影,其實我沒資格評論中國電影,因為近幾年來我幾乎沒看完過一部國產片。開演10分鐘不能吸引我,馬上換。感謝網絡使我現在不用跑到電影院去受那些爛片的罪。但我知道中國電影和中國足球有得比,甚至更爛。論人力,物力,財力我們都看不起印度阿三。可做出來的東西有目共睹。好壞先不論,審美有高低。用沒用心做還是看得出來的。國內XX導演,XX明星就能成為一部電影的賣點。電影本身成了次要的,所以不用花心思,中國人多的是(不愁沒票房)忽悠國人的本事還是有的。浮躁,迷亂,做作,虛假充斥著國內的銀幕。更惡心的是主流媒體還時刻捧臭腳......(此處省掉1000字!)
不吐槽了,強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影,不要因片名翻譯得爛而錯過一部佳片哦。(看三傻前有教訓的)
溫馨提示:前部分輕松搞笑,后部分請準備紙巾。
印度電影觀后感5
《地球上的星星》的小主人公伊夏是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滿與別人并不以為然的驚奇:色彩、魚兒、小狗和風箏;甚至是別人隨意踩出的水紋和倒影。這些對于成人的世界并不重要,大人們只對孩子的分數,家庭作業和名次更感興趣。而伊夏在學校,總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因為這次他惹出的.麻煩已經超出父母的承受范圍,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學校理解“教育指導”。在新學校,一切并沒有什么不一樣,甚至愈來愈壞,伊夏必須承受與親人分離的創傷。
一天,一位新的美術教師,尼克,突如其來,用他樂觀和自由的教學風格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他讓學生自我去思考,去想象,學生們都對這個趣味的教師的到來感到興奮,唯獨伊夏沒有。尼克教師很快發現伊夏并不歡樂,然后他開始尋找原因。尼克教師發現伊夏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夠拼寫和閱讀,即患有閱讀障礙癥。尼克教師對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忙伊夏找回了自我和歡樂。
伊夏的爸爸雖然不懂教育,但他也是擔心兒子的。他之所以給伊夏施加壓力是因為伊夏今日的不努力,今后會遭到社會的淘汰。我覺得伊夏的父母應當靜下心來,多從孩子的角度去體會,去感受。他們應當像尼克教師一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等待。用耐心,愛心去接納和包容伊夏,至少他需要健康和歡樂。
尼克教師組織的學校繪畫比賽中,伊夏的畫勝過尼克教師,最終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夏簡直不敢相信著巨大的成功與萬分的喜悅,流著淚撲進了尼克教師的懷里。這之后,伊夏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伊夏的父母很是吃驚。伊夏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歡樂,他的臉上綻放出幸福歡樂的笑容。
伊夏的成功更是尼克教師的成功。正是尼克的智慧發現了伊夏的特點從而實施針對教育,才發掘了伊夏的天性,很好的發揮了他的特長。雖然父母不能讓自我的孩子成為一個很聰明的天才。但父母們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與愛,讓他們健康,歡樂的學習與成長。
印度電影觀后感6
在朋友圈看到推薦的電影《嗝嗝老師》,有關于生活哲學的內容我都很感興趣,時間推遲了兩三天才看的。
這電影主要講在遇到挫折的意志力,馬托爾老師有“土耳其是終合癥”這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有時候神經系統會有失去控制的抽搐或發出像打嗝的聲音。她的父親無法接受她的這樣的缺陷,讓她受到的心理受到創傷,同時她受到一位校長的肯定和鼓勵讓她的心靈找到了方向,她非常的優秀拿到教育雙學士,還是理科碩士,在五年的時間堅持應聘老師都被拒接了,還有在同一所學校反復去應聘。
即使這樣她從沒放棄過,最后是因為一個差班是貧困區的孩子,校長沒得選擇了才給機會讓她來試試,層層的挑戰她都沒有放棄這些孩子。她問孩子們:“你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問'為什么`而不是問'為什么不`?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怨天尤人,為什么不去做給別人看呢?
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她們會成為愛造反的學生是有原因的?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老師。
這群孩子不是一開始就是愛造反,而是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她們是貧困區的孩子,受到學校的不平等對待,他們用造反來與學校對抗。馬托爾老師也是因為自己身上的一些缺陷受到其他的的不平等對待,而在她之前沒有人做為一個榜樣向這些學生說明在面對不平等對待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一般老師只是教書,好老師會告訴你怎么做人,而優秀老師教你怎么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身上都有缺陷,我們都會遇到一些自己恐懼的問題,如果有幸遇到一位前輩給你一些指點,這樣的人生應該會更幸福吧。
那馬托爾老師告訴孩子們:面對你的恐懼把它寫下來,放飛這些恐懼去承托自己的夢想!
印度電影觀后感7
20xx年5月25日下午,體訓一大隊組織全體教練員、運動員觀看影片《摔跤吧!爸爸》。
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愿望將來能生一個兒子,也從事摔跤運動,幫他完成他的世界冠軍夢想。事與愿違,辛格一連生了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再三考慮后,他開始訓練他的兩個女兒。他讓女兒們換掉裙子、剪短了頭發,讓她們練習摔跤,并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女兒吉塔最終參加了英聯邦摔跤比賽并奪得冠軍,成為了千千萬萬女性的榜樣。
《摔跤吧!爸爸》將父愛和夢想相結合,聚焦女權問題。觀影的教練員、運動員紛紛沉浸在精彩的影片當中,被辛格偉大的父愛而感動的流下眼淚,為吉塔獲得冠軍而鼓掌喝彩。父愛雖然不像母愛那樣溫潤透徹,但在你遇到困難時會成為你最堅強的后盾,為你加油打氣。吉塔的成功來自于平實刻苦的訓練,來自于戰到最后永不言棄的精神。觀影結束后,教練員、運動員無一不被影片感動并深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訓練的艱苦,運動生涯中的低潮,這并不能將我們打敗,只要懷揣夢想,永不放棄,勇于拼搏,必能沖破阻礙前進的壁壘,創造新的輝煌!為新疆體育事業書寫新的篇章!
【印度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印度合伙人觀后感02-06
電影超越觀后感03-20
電影搜索觀后感03-19
電影觀后感【熱】03-15
電影《袁隆平》觀后感03-11
電影刮痧觀后感03-10
電影1921觀后感03-03
1921電影觀后感02-22
《1921》電影觀后感02-21
電影《1921》觀后感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