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狼圖騰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狼圖騰觀后感1
在沒有看過電影《狼圖騰》之前,我對狼是非常厭惡的,但是,看了這部電影后,狼在我心中的形象徹底改變了。而且,我認為很多時候我們還應該向狼學習,學習它們團結、勇敢的精神。
在狼群捕殺黃羊的整個過程中,狼群顯得多么有計劃有組織。剛開始,我以為狼群中肯定有一只狼會搶先出擊而打亂計劃,但是,卻發現沒有一只狼會這樣做。那一瞬間,我被深深震撼了。每只狼都會把集體利益放在最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團結,而我們人類卻不會,因為自己的私心破壞了整個集體。
電影中,人類殘忍地把狼群攢下的食物偷走,掏狼仔,捕殺狼,取狼皮。可是,這是違背大自然的規律,而這些只有草原上的蒙古人知道。如果這樣,黃羊就會大量繁殖,會把草原上的草全吃光,而草原就會變成荒原、沙漠。我還深深地記得包貴富開著吉普追趕狼,直到最后一只狼倒下。事實上狼沒倒下,而真正倒下的是我們人類。
我們有些人會在尊嚴面前屈服,而狼卻沒有,因為我們少了一份狼的團結,少了一份狼的勇敢,少了一份狼的堅持。
狼圖騰觀后感2
看過電影《狼圖騰》后,不免讓我對內蒙古大草原的生活有種特別的向往,茫茫的大草原上,飛奔的駿馬,悠閑吃草的黃羊,還有隱藏在濃密草叢中的草原狼,到處充滿了生機。上頭是藍藍的天,白色的云,下面是翠綠翠綠的草原,牧民們在草原上邊唱歌,邊放牧,一片祥和、溫馨的畫面。
電影《狼圖騰》為我們講述了狼與人,狼與草原的故事,人離不開狼,同時狼也離不開人,他們是相扶相依,又十分對立矛盾的兩個物種。
這種結合了人來拍動物的電影很有新意,把人和動物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相得益彰,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很會拍以動物為主角的電影,他用人來襯托出草原動物的生存現狀和善良的本性,表面上是拍狼依賴人和黃羊生存的故事,其實說的是人離不開狼。它教會我們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中,我們應該遵循自然規律,不要打破生態平衡,保護好環境,不要過度消耗自然資源。
雖然這部電影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但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導演也做了不少的改動,導演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去拍攝,有文藝片的長鏡頭,也有劇情片的特寫,還有記錄片的寫實和偷拍,手法老辣、嫻熟,很有自己的想法。
導演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回報,影片剛一上映,口碑和票房都很好,這樣一部費時又費力的電影能得到觀眾的認可,這也是對導演最好的安慰哦。
狼圖騰觀后感3
看完狼圖騰一部電影,多多少少是有點感觸的,這種感覺不深沉卻也不單調。其中,印象頗深的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吧!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等幾個重要過程,在此過程中,人與自然矛盾最為緊張時應該就是征服自然時吧!這個時候的人們不太了解大自然的力量,反而是受欲望的趨使對大自然進行肆意的掠奪,然而,種的什么因,就會得到相應的果,隨著大自然資源的減少,狂風,海嘯,荒漠化等自然災害也會隨之而來。
讀完狼圖騰也是如此,草原就是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里面的生物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生物活動,狼吃羊,羊吃草更是一種不可磨滅的規則,如果是人刻意或無意的擠進了這條規則,后果不堪設想,正如一般人所想,認為狼是壞的,那么就會去殺狼,這樣一來,狼少了,羊多了,荒漠化嚴重了,生態不平衡了,正如畢利格老人經常說的那樣:“狼是草原上不可缺少的動物,要殺,但不能殺完,要維持生態的平衡。”這位老人可謂是智慧的象征,如果是人們能夠多多的像陳陣那樣聽他的話,草原應該也會好很多吧!
生物多樣性減少,草場植被破壞,荒漠化嚴重……一系列的問題出現之后,再去治理,一切不都太晚了嗎?因此,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同時,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學會與自然共同發展,方能使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要知道,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狼圖騰觀后感4
今天我去看了電影《狼圖騰》。
我從狼的行為中看到了我所知道的幾乎所有的軍事策略。狼是等獵物吃飽后跑不動了才出擊,它們分工明確,進退有據。對馬群的攻擊又是另一種戰法。那是在拼速度、拼耐力、拼遠見。狼群的目的就是把馬趕至冰湖,將馬淹死。此外,狼群的團結協作的精神也令我印象深刻。
狼似乎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起碼從人類的角度是可以這樣理解的。但狼又不缺乏母愛,影片中母狼為了自己幼崽的安全,使用計謀來迷惑獵人。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為了不讓自己的皮毛被人剝掉,狼跳下山自殺了。這種追求完美,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總之,通過觀看電影《狼圖騰》使我對狼的特征有了充分了解,狼的一些優秀品質是值得人類學習的。
狼圖騰觀后感5
是懷著敬畏的心情走入影院的,因著之前讀這部小說時心中逐漸升起的那份崇敬,對自然,對生命。
把這部作品搬上銀幕,把文字還原成畫面,再一次敲擊人類的心靈,不得不說既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貢獻。
在自然面前,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可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們的征服欲與日語增。不留余地,便可把自己置身死地;缺少對自然的認知和敬畏,只因一路成長心智被蒙蔽了,把自我舉得那么高。我能想到當年成吉思汗統帥千軍萬馬像征服的只是不羈的人類,而非那一望無際的草原和與草原朝夕相處的生靈。
尊重規律,了解自然,懂得每個生命存在的意義,便會多幾分敬重,多幾分愛護,便會知道在異類眼里我們也是異類,和平共處才是最好的'相處,那樣才會有藍天有白云,少些霧霾天,少些自然災害。任何毀滅大自然的行為都是在毀滅自己,這個道理你懂的,你必須懂。
有的人還在評價電影沒能更好的展現原著的精髓,評論演員演技的時候,你是否看到了它所傳遞的這些東西,心有敬畏,行動才有約束,才會留他類留有余地。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狼圖騰觀后感6
自從我看了《小狼小狼》這本書后,就一直想著要是這本小說改編成一部電影該有多好啊。果然,今年春節《狼圖騰》上映了。聽到這個消息我既高興又興奮,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一睹為快。
狼聰明機智,狼群具備團體作戰能力。有一次,狼群在夜間趁著鵝毛大雪的天氣攻擊馬群,馬群當時一片混亂,四處逃竄。聰明的狼群有組織性地把馬群逼進了一條河里,結果馬都被凍死在河里。
狼很有耐心,不打無準備之戰,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還有一次,當一只前哨狼發現了黃羊群,就秘密通知狼群,狼群很有組織地進行布控,等待時機。
黃羊群沒有意識到任何危險,繼續吃草,一個個吃圓了肚子走不動了,躺下休息。就在此時,狼群突然襲擊,黃羊群遭到重創,死傷無數,狼群還把吃剩下的黃羊埋藏在雪堆里備用。
狼還是自由、獨立、有尊嚴的,草原狼驕傲的自由精神讓人動容。相比施舍的食物,狼更喜歡用自己的能力捕食。狼寧愿跳崖自殺,也不容許人類的鎖鏈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狼,是草原生態平衡的守護者。在草原,狼是神。蒙古老人說:狼是騰格里派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也保不住了,狼沒了,蒙古人的靈魂也就上不了天了。
這部《狼圖騰》電影,深深地震撼了我。在廣闊的草原上,我們人類就是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羊的善良、溫和,也要學習狼的勇于拼搏、不屈不撓、團隊合作精神。
狼圖騰觀后感7
周六,我和媽媽看了電影《狼圖騰》,這讓我對草原、狼和羊有了新的認識。這部電影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內蒙古邊境附近最后一塊原始草原的故事。這里的蒙古牧民仍然保留著游牧民族的生態特征。他們在草原上自由浪漫地放牧牛羊,并與一群群堅韌的郊狼共同維持草原的生態平衡。
一個名叫陳陣的年輕北京人和幾個知青來到這里,看到了草原人和狼之間的斗爭。他們看到了狼的起伏。從最初對狼的恐懼到最后被游牧民族同化,他們幾乎崇拜狼。這幾十個與狼有關的緊張而離奇的故事把我吸引到了狼的世界,看起來我真的和這些狼住在一起。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的狼既聰明又頑強。他們從未停止過生活和戰斗。他們以團隊的名義與人類作戰。狼的死亡般的態度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狼與狼之間的友誼和仁慈都震撼了我的心。
的確,狼捕獵時極其殘忍,但是狼只有在饑餓時才會捕獵,只有在無助時才會攻擊動物和人類。這比那些充滿熱情、渴望和貪得無厭的人高尚許多倍。狼天生害怕光、火和人,但它們不怕艱難、疲勞或死亡。這種精神不正是堅強進取的精神嗎?我也對這種“一個人必須崇拜的精神征服力量、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大的智慧”印象深刻像狼一樣,我想學習它們強大的智慧和進取精神。
狼圖騰觀后感8
《狼圖騰小狼小狼》寫出了蒙古草原狼寧死不屈的精神,也寫出了作者與他心愛的小狼結下的生死之情。全書帶著對蒙古草原狼的敬佩與贊嘆,寫出了很多平常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書中帶著對小狼的深深的懺悔和真情的呼喚。
狼,在漢人心中和文化里只有惡毒貪婪,陰險狡詐。還有“大灰狼”、“狼外婆”等難聽的詞語,和刻毒的詛咒謾罵。漢人的文化里有對狼的很深的偏見與誤解。大多數漢人崇拜的是龍圖騰,但我卻崇拜狼圖騰。在龍王爺面前只能背躬屈膝,畢恭畢敬;而狼可拜可敬可殺,狼多了就不是神了,就變成災禍和妖魔了。
草原上的老牧民都相信騰格里(天),做事要看騰格里的臉色。他們還相信,騰格里會幫狼。遇到打狼人,會叫狼避開;遇到陷阱,會叫狼繞開。因為,狼是騰格里派下來維護草原的,所以騰格里會保護它們。
讀《蒙古草原狼,不可牽》,我感受到蒙古草原狼寧死不屈的精神;讀《額侖狼,快逃吧》,我體會到作者的傷心、悲憤和無奈;讀《陳陣見到了心中的狼圖騰》,我仿佛看到了小狼的狼皮筒子在蒙古包頂上迎風飄揚;讀《尾聲》,我看見了滿眼荒涼:草場沙化,鼠兔成災,狼群絕跡,黃塵漫天;夜晚,再也沒有四面狼嗥,只有過去青草遍地的蒙古大草原在哭泣;讀《打狼人來了》,我想對蒙古草原狼大喊:“額侖狼,快逃吧!”
小狼也走了,它像一條真正的蒙古草原狼,戰斗到最后一刻才倒下。小狼帶著它那不屈的精神,升上了高高的、冰藍的騰格里。
小狼!小狼!
狼圖騰觀后感9
這個觀點更不新鮮,早在二戰時的納粹德國就有臭名昭著的血統論。猶太民族是低賤劣等的“渣滓”、“寄生蟲”,必須要被鏟除,由高貴的雅利安族日耳曼人統治世界。我沒有發現作者大力贊美的游牧民族高等論與納粹的血統論有何本質區別。而且作者一再提及,華夏文明綿延之功全在于狼性的游牧民族對羊性的農耕漢族不斷“輸血”,就差直接道出“血統論”三字了。
漢族的確有很多缺點,需要深刻反省。然而,這種批評反省是否就意味著對游牧民族的極力贊美呢?作者把一切正面事物都歸功于血液中有狼性的游牧民族的貢獻,而把一切負面情形都歸罪于所謂羊性的農耕漢族。漢唐的強盛,是因為“狼性”,尤其是李唐統治者的游牧血統;宋明的軍事軟弱,則是“羊性”太重,而近代清政府對西方殖民者的軟弱表現,也是因其狼性退化。
作者對于這種武斷簡單到荒謬可笑程度的邏輯觀點所使用的論述方法
狼圖騰觀后感10
那個時候,城市很混亂,所以學生們都被調到鄉下插隊,其中包括陳陣和他的朋友楊克。到了內蒙后,他們見到了生產隊長老畢利格,他也很有學問。
陳陣在內蒙呆了兩三年后,在一次牧羊中抄了近路,因此遇上了狼群。從那時起陳陣想了解狼的欲望就越來越強烈,于是他就和楊克自己跑進狼穴,掏了一只狼崽兒回來,偷偷養著。
當老畢利格發現他私自養狼的時候非常生氣,他對陳陣說:“狼是有尊嚴的,自己捕食就是它們的尊嚴!它們寧可冒著生命危險去捕獵,也不愿被人喂養。你養狼,就是剝奪了狼的尊嚴!”
沒錯,狼是有野性的,對他們來說,不自由,毋寧死!可自由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有時候,他們吃不到東西,得挨餓,并且一餓就得餓上幾個月,所以,他們必須團結、群居。而到嘴的食物不能跑了,所以,他們必須把握時機學會忍耐。
陳陣答應老畢利格要給小狼自由,所以,陳陣帶小狼學游泳,練爬山,就是為了教會他生存的技能、保留他不怕傷、不怕死的精神。可他就是狠不下心來把小狼放回深山。
最后,小狼被畢利格的兒媳嘎斯邁放回了山里。當陳陣準備回到北京時,他看見了小狼,小狼不舍得望了他一眼,便轉身奔向了屬于他的那片天地。
我想,小狼一定會成為一匹出色的草原狼!
狼圖騰觀后感11
狼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厭惡”“壞蛋”的代名詞。但在蒙古一族,狼卻是被他們視為神靈的一個種族。
在之前,我也一直沉浸在中國平原地區的人對于狼的誤解之中,是“狼圖騰”讓我知道狼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在遙遠的蒙古一族,他們數代生活在大草原上,與狼是亦師亦友亦敵。他們的許多招式都是在狼的身上學得的。狼是一個聰明的種族,甚至比人還要聰明,他們比人類更懂得隱忍、團結。他們一起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而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在任何一場戰斗中,這是令對手最恐懼,也是最具有殺傷力的。勒尼.格魯塞的《草原帝國》中曾有言:吾文可汗之騎士英勇如狼,其敵人則怯懦如羊。更加證實了狼的兇狠,在大草原中,狼矯健的身軀,幽綠的眼睛,以及自身所帶的聰明計謀無一不被蒙古一族認為是上神騰格里賜予的。生是蒙古人,死是蒙古魂。畢利格老人就完美的詮釋了這種蒙古精神,他就像是草原上的一條老狼,各種事情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但最終因為中原人的侵入,他無能為力,只能眼看著美麗的大草原被肆意掠奪,含恨而去。狼是他們心中的信仰,是騰格里賜予他們的物種,他們不會像中原人一樣趕盡殺絕。
在“狼圖騰”中,蒙古一族與狼族都懂得做事不能做盡的道理。身在電影之外的我都能感受到大草原的美麗與幽寂,狼族的哀傷與凄涼。對于各種生態環境及其物種,不能趕盡殺絕,否則,自然將會給予人類一定的懲罰。要維護生態平衡,人類才得以生生不息。
狼圖騰觀后感12
今天,我和幾個小伙伴一起看了一部情節激烈而又新奇神秘的電影-----《狼圖騰》。看完電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電影主要講述了:從北京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插隊的知青陳陣,來到了草原后,被蒙古草原狼深深地迷住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抓了一只小狼自己圈養了起來。在生活中和小狼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及陳陣在大草原生活中與狼族,人,大自然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我覺得電影中的領導包主任十分的愚昧無知。原來狼群和牧民們還能和平相處,但貪心的他把狼群辛苦獵殺的黃羊搶走了,令饑餓的狼群對人類開展了系列的報復行動,開始襲擊蒙古人的羊群和馬群,令一位蒙古人不幸去世,直接點燃了人和狼族的戰爭!隨后包主任對狼群進行獵殺,還要村民們把可愛的小狼崽摔死,使草原上的狼幾乎全部滅絕,嚴重破壞了草原的生態環境!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雖然狼群有時候令人害怕,讓人厭惡,氣憤,但是有些時候它對草原是有幫助的。草原狼的存在是草原存在的生態指標,狼沒了,草原也就沒了魂了。就像狼殺黃羊一樣,可能聽起來覺得黃羊可憐,但是如果讓黃羊大量存活繁殖,黃羊會把草原的草全部吃光,那么其他動物就沒東西吃了,草原的環境就會被嚴重破壞。我還懂得了,狼不同于狗,它需要群居生活,它有狼性,渴望自由生活,因此電影的最后,我們看到主人公依依不舍地把小狼放回了大草原,回到了離別已久的故鄉。
狼圖騰觀后感13
狼圖騰這部電影是由姜戎寫的狼圖騰這本書改編的,講述了狼的本性。
在草原上,有一個生產隊,他們養馬和羊。一次,領導給他們一批軍馬養。結果在一次“白毛雨”中,被狼群趕入結了一層冰的河中,全部軍馬都葬身冰河中,慘不忍睹。那些狼知道,冰凍的河是死路,他們還知道,自己可能會被馬踩死、踢死,但他們就是要這樣,就算要死也要奮勇直前去捕食!因此,他們贏得了這場戰爭。
這件事發生后,陳陣去掏狼崽。第一次掏了兩只狼崽,被人誤以為要剝狼皮,所以被人,把兩只小狼崽活生生的摔死了。陳陣看了十分心痛,他沒有把摔死的狼崽拿回家,而是鉆進洞里在,又掏了一只狼仔抱回家。回家后,他讓自己的小狼去喝母狗的奶。陳陣就這么一口一口的養大了這只小狼,小狼會刨土了,自己刨了一個洞住著,陳陣天天給他送肉吃。等小狼夠壯了以后,他們要搬到另一塊草原上。陳陣把它系在車尾,小狼死活不肯走。我覺得他不肯走有三種可能:
一,他想自己走去新的草原,
二,他不想再被人養著,想自食其力。
三,他聽見過這里的狼叫聲,認為這里才是他的家。
我覺得狼更愿意自己捕食,而不是被喂養。因為他是兇猛、聰明、頑強的草原狼!
狼圖騰觀后感14
從小以來,在我的心目中,狼就是壞蛋的象征,貪婪,自私。可是,自從我觀看了電影《狼圖騰》以后,才發現狼并非我所想象的那么壞,它也是有靈性、有智慧的。
說說《狼圖騰》吧!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年輕的漢族知青陳陣在額侖草原,跟隨隊長畢利格老人和一群蒙古人見識狼群狩獵、掏狼洞、養狼崽、面臨狼災……這些令陳陣終生難忘的事慢慢滴改變了對狼的不良印象。陳陣漸漸領悟到:狼圖騰時一個強大、神秘、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冥當中改變一個人的信仰,并把狼的靈魂深深地鑄進人心。
狼是一種極具智慧的動物。這種無與倫比的智慧仿佛是與生俱來的。這一點在它捕殺獵物的時候表現的淋漓盡致。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組織嚴密,不急不躁,等待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利用團體的力量進行戰斗,像是在實踐孫子兵法似的。這種智慧還表現在狼與人類的斗爭中: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發現的狼通常會向狼群相反的方向逃亡,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種事情放在人類身上,又有幾個人會做的呢?年輕的母狼為了保護幼崽,會把敵人引向舊狼窩。
狼還是一種極具尊嚴的動物。電影當中,為了不被人類抓住,一匹狼跳崖自盡;一匹狼返回洞穴,用爪子封死洞口,活活悶死。更讓人感動的是狼王,它為了不束手就擒,連續跑了38公里,最終因體力耗盡而死亡,連打狼頭子包順貴也被感動了,讓它留在了倒下的地方。
我們人類在批判狼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學學狼身上存在的優點呢?
狼圖騰觀后感15
今天沒有出去的計劃,我要求在家看一部電影,媽媽幫我挑了狼圖騰。
電影中講了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一直與狼互相制約,但漢人來了以后,發起了的滅狼運動讓狼與人之間的關系陷入緊張的狀態、其中的片段讓我感觸很深,甚至潸然淚下、
漢人把狼辛苦凍死的黃羊全帶走了,與此同時,生產隊又接到命令,掏小狼,把小狼全部殺死、狼群失去了來年的食物和幼崽,就開始瘋狂地圍剿軍馬,襲擊羊群、最后,馬群被逼入冰層凍死,狼也全被殺死、這是一個大大的悲劇,看著讓我揪心不已、
大自然的生態是一個嚴密的食物鏈,缺一不可、其中一環中斷,勢必影響另一環的生存、動物與人,自然與人的相處不應該是兩敗俱傷啊、當草原不再碧綠,天空不再湛藍,河水不再清澈,人類會不會為往日的破壞悔恨不已呢?
【狼圖騰觀后感】相關文章:
狼圖騰觀后感15篇04-14
《狼圖騰》觀后感(15篇)03-26
狼圖騰讀書筆記03-26
《狼圖騰》讀書筆記(15篇)03-30
過年觀后感04-27
科普觀后感04-26
海洋觀后感04-25
足球觀后感04-24
《過年》觀后感04-24
《秘密》觀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