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后感1
周末看了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豆瓣評分還挺高,有8.9分。電影看完內心其實起了不小波瀾,久久不能釋懷。
看電影名字我一點也沒看出來其實這是一個通過文藝的手法來描寫戰爭殘忍的影片。通過孩子的天真善良純粹友誼的刻畫,反諷了成年人世界的復雜,戰爭的殘酷。電影講述了8歲的主人公布魯諾跟隨自己的爸爸-德國高級軍官,搬家到集中營附近的新家后的故事。小布魯諾是一個愛探險的小男孩,不知道集中營和戰爭為何,在父親的謊言中,甚至認為集中營是個很讓他向往的農場。過程中和集中營同歲的小男孩成為好朋友,最后換上他理解的睡衣進入集中營,手牽手一同被推搡著推進了集中營最恐怖的地方……整部影片前面部分其實還比較平淡,最后那幾分鐘才進入高潮部分。最后那一刻在內心還蠻希望主人公被父母找到可以免于噩運,但其實其他一同被推進貌似焚燒室的那么多猶太人,又何嘗是應該死的呢?他們也都是無辜的,只不過因為是猶太民族而已。
兩個善良的小男孩,在那樣的戰爭背景下,最終都沒能沒什么好的結果或下場。看起來其實挺悲哀的一件事情,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到最后死亡兩個小男孩也并不知道戰爭和真相的丑陋。手牽著手一同面對未知的恐懼,那一刻他們的內心也還是單純而美好的。我們亦常常會懷念童年,其實也是懷念童年的單純美好。成年人的世界,在謊言和利益的影響下,往往會變得越來越復雜。隨著年齡的增長,希望我們都能始終保持善良,不要變成最后連自己都會討厭的那種人。
這個故事最后主人公布魯諾媽媽撕心裂肺的哭聲在我的.心里亦久久揮之不去。媽媽其實也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并不知道丈夫是在做這樣的工作。但是丈夫的所作所為最終懲罰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某種意義上感覺其實也是有一些因果循環的意思。當然小男孩的死誰都不愿意看到,但真是德國納粹對猶太民族的這種屠殺,主人公父親擔任集中營管理者的這些因,得到了最后這令人無法接受的果。
正如佛教中所說,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報,皆從業起。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后感2
電影開始之前有一段話: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約翰-貝澤曼)。剛開始我不是很明白這句話,但是從主人公布魯諾的所聽,所嗅、所看的故事里,我認識了那個世界,黑暗的世界:慘無人道地迫害布魯諾爸爸口中“他們根本算不上人”的無辜的猶太人,最后也終將把自己的孩子埋葬在了黑暗里。生命終止于無知的童年,以為被關進毒氣室只是避雨和洗澡,其實挺好,畢竟不用體驗以后更加黑暗的世界。
這部真實再現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的歷史的電影長度只有90多分鐘,遠遠短于《辛德勒的名單》。但是它遠遠比后者更觸動我的神經,也許只是因為我剛被現實從對童年的依依不舍中分離出來,所以對布魯諾“嘟嘟嘟”跑著探險這個世界的行為極為有興趣?從柏林街上與里奧等伙伴“嘟嘟嘟”跑著,像小鳥、像飛機,到森林里奔跑著見“敵人”小伙伴希姆爾,布魯諾短暫的童年一直在奔跑中,穿越的表面或為繁華的大街、或為綠意盎然的樹林,背地里卻是血雨腥風,與我們目前所處的世界有得一比。
電影前面部分的演繹已經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筆。布魯諾和伙伴們奔跑過休閑的柏林廣場,也跑過了搜查、押解猶太人的軍車,破敗的受壓迫的猶太人生存場景和布魯諾家里的裝修是強烈的對比,可是故事最后,失親愛的兒子的他們家其實和扔滿條紋衣服的“牢房”并無差異。布魯諾的奶奶最有先見之明:“打小我就給你做各式各樣的戲服,你那時就很喜歡盛裝出場。所以你現在也覺得高人一等,對嗎”?只可惜拉爾夫“作為一名士兵”,他的人生便不是關于選擇,而是關乎責任。擔起了對國家的責任,卻忘記了自己首先是一名父親,他的言行都被他的孩子看在眼里,如同他長成了他的“父親”。在慶祝晚會上,奶奶娜塔莉哽咽著與閣樓上往下望的兩個孫輩揮手告別,預示著故事里她也含恨身亡。離開柏林的家的早晨,布魯諾和伙伴玩游戲,有他假死的一幕,只是沒想到,他的生命也很快終止。
布魯諾的生命終止于童年,因為友情,這兩點足以支撐我對人性繼續懷有信心,畢竟因為他的懦弱,不承認友情而讓希姆爾挨打這件事真的很讓我失望。本來已經預料到他和希姆爾并不能找到希姆爾的爸爸,只是沒有料到他們會被投進毒氣室,留下遺憾。不過故事在此戛然而止,止于錯落著條紋衣服的毒氣室外廳,由明便暗,其實已經是導演給觀眾的賞賜。
故事里不得不提的是布魯諾的媽媽艾爾莎,她由一位仰慕自己的丈夫變成婆婆娜塔莉式的母親、妻子,過程那么讓人痛心。拉爾夫曾經對他母親說過一句話:在公開場合說不合時宜的話,會給你帶來“trouble”。只是這個惱人的名詞帶給他人的同時也帶給了他自己和他的家人,表現上最鮮明的就是艾爾莎。一直到離開柏林之前,她臉上的笑容是那么迷人、靚麗,可是到了她本以為是美好生活的鄉下,她的笑容只有在聽布魯諾說“I told a lie, I didn’t bring a history book but an adventure one”才再次打動我。其余場景里,她的憤怒、無奈、痛哭流涕逼得我好想和她一起嚎叫和動手,多希望她能一直在秋千上飄蕩著,就到永遠,沒有喪子之痛,沒有對丈夫的懷疑之痛。
電影的電影里,猶太人集中營仿佛是世界上最安詳快樂的地方,但是現實里只有“迫害”。集權者高高在上,耀武揚威,鞭、皮靴打在猶太人的身上,其實他們自己的人性也在這樣的戰斗里被擊落了。誰才是真正的“連人都算不上”?很明顯的答案。
我們的國家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多少歷史被掩蓋,多少迫害被忘記?我們悲哀得都沒有勇氣為無辜的人拍一部諸如《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和《辛德勒的名單》類似的電影,只能躲在角落或嘲笑、或羨慕他人的勇氣。沉默地活著,迷茫地活著。借用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字便是:這個世界會好嗎?
答案在每個人的心里,更在每個人的行動里。
【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后感】相關文章:
奇跡男孩電影觀后感5篇03-07
馭風男孩觀后感05-05
《奇跡男孩》觀后感范文03-13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02-22
條紋箭頭簡歷封面10-19
電影《奇跡男孩》觀后感:哪有什么奇跡,不過是選擇了善良12-20
穿普拉達的女王觀后感04-24
《奇跡男孩》觀后感8篇03-28
1921電影觀后感02-22
《1921》電影觀后感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