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密碼》觀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達芬奇密碼》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達芬奇密碼》觀后感1
《達芬奇密碼》這部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本的原著小說被搬上了熒幕,看完這部片,給我感覺最深的或許是電影的畫面。整部電影的每一格畫面都好似陳舊的歐洲油畫,雖然大部分場景都在黑夜或昏暗中,但并沒有失去藝術品應有的細節。在為數不少的回憶場景,畫面用一種灰白色調表現歷史,既滄桑又不失華麗。整部電影的動作場景雖然多,除了白化病人出現的片斷并不激烈,不過導演用快速的剪輯配合音樂與音效,讓整部電影彌漫著緊張氣氛。 所謂的達芬奇密碼,就是隱藏在大師達芬奇作品中一個關于基督教的驚世駭俗的秘密。
耶穌是凡人,他有所愛的人并且留有自己的后代。兩派人馬根據各種或為密碼或為文字的提示,試圖找尋到耶穌愛人抹大拉的瑪麗亞的喪身石棺以及耶穌存于世上的后人。一方企圖毀滅以維護上千年的宗教信仰,一方企圖揭示使這個驚天的秘密昭告天下。影片的最后,男女主人公的一席談話找到了正反合。耶穌為什么不能既是人又是神?耶穌的崇高在于他能夠通過自己的德行將世人團結在一起,他已經幻化成一種博愛與寬大的精神。最終,耶穌的后人選擇了讓圣杯即耶穌的愛人繼續躺在大師的作品之中,在滿天的繁星之下永久地安息。 對于向我這樣不信基督甚至沒有信仰的觀眾而言,對于小說及影片的主旨是很難深有體會的。不過作者通過大師達芬奇的作品來解讀基督教,分析地有理有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原歷史的真實性,這種超人的聯想力實在令人驚嘆。一部好的小說帶動出來的一系列產業效應真是不可小覷的。
《達芬奇密碼》觀后感2
推薦星期六去時代影城看了傳說已久的《達芬奇密碼》,坐我后排的是兩個年青女子,從影片開始到燈光亮起長達2個多小時沒有間斷地談論著,其中一個無疑對這部電影研究了很久,一直不停地講給另一位聽。說實話對于這個傳說已久期待已久的電影我也研究了很久,但我寧愿自己對這部電影是一張白紙,然后在黑暗中,與光和影組成的圖像一同渡過這驚心動魄的2小時。
故事是一種對基督教的全新演義,作者學識淵博,涉及宗教、數學、物理、美術等,在感覺合情合理的推論下,我一步步地相信了,我相信牛頓爵士晚年研究神學的原動力竟是因為他本來就是隱修會的成員,是圣騎士;我相信了耶穌是有后代的;我還從變態自虐殺手那里找到了“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的苦修的基督教版本。
誰會相信耶穌不是圣母瑪利亞的兒子?誰又會相信耶穌居然會是一個凡人,一個結婚生子的正常的男人?應該說沒有人會相信,即使是如無神論者的唯物論者也寧愿相信耶穌的偉大和不凡。其實這部電影吸引眼球的就是顛復基督教,但畢竟基督在西方社會里如同孔子在中國文化里一樣的不可顛復,所以才有了結尾的時候那個符號學家不愿道破的善良,站在本初子午線上,鏡頭一路向下,穿過的不僅是建筑物,還穿過了時光的隧道,來到石棺前,然后結束。
當女主人公心知肚明地感覺到了自己就是耶穌的后代時,影片很溫馨地幽了一默,她站在水池邊,然后輕移蓮步,想在水池中凌波微步,結果是當然不能凌波微步,因為她不是仙女,也不是段譽。我想湯姆漢克斯與她相擁的時候,一定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微妙感覺,因為他擁抱的不是別人,正是他一步一步得出的科學結論:耶穌的后代。他看著她,對她說信什么由自己說了算(大意如此)。是的,信什么由自己說了算,有人相信嬰兒的眼睛,因為那最最清純的眼睛,其實嬰兒的眼睛的視力范圍不過一兩米遠,有人相信咸咸的淚水而不信甜甜的柔情,其實淚水只是一種同鼻涕和耳屎一樣的人的分泌物罷了。我想當什么都無法解釋的時候,還是老子說得好:大道無形。
記得卡爾馬克思說:一切宗教都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世界觀,由此可以知道要獲得世界的本原是多么的難,所以說,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最不欺騙你的是眼睛,但最欺騙你的也是眼睛。
偉大的牛頓,博學的達芬奇,最后對未知的世界也只能用宗教來解釋,宇宙的原力就是上帝的一擊。所以哲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你怎么看世界,世界也就怎么看你。還是李白說得好:相看兩不厭。
當牛頓爵士的蘋果敲在他的頭上的時候,人類嶄新的文明由此展開,所以,影片最后以“apple”作為密碼的時候,其實是作者和導演在向牛頓致敬。
《達芬奇密碼》觀后感3
傳說中的《達·芬奇密碼》,很久以前便希望有機會拜讀,但是由于種種原因,
一直耽誤下來,直到今年寒假放假在學校圖書館偶遇見它,并把它帶回家仔細閱讀,
開篇便引入了一個藝術館館長的死亡,離奇的死亡,將自己的身體擺成達·芬奇名 畫《維特魯威人》的形狀,并且在自己的身邊留下了指引人們去發現真相的密碼文 字。符號學家蘭登以學者的身份被邀請至兇案現場,卻是以嫌疑人的身份被嚴密監 視,半路殺出來的神秘又有些不可理喻的密碼學家竟然是死者
的孫女,而且在她看 來,祖父這些字是留給自己的,而且告訴自己,蘭登是那個可以協助她揭破這個迷 題的人。于是,由她的一個決定開始,蘭登和奈芙開始了他們的逃亡和尋找答案的 辛苦歷程。而當他們解開了所有的面紗,達到了事實真相面前時,他們擁有的不僅 僅是一份精神上的滿足。當然,最后的尾聲跟我們說,這只是蘭登先生的一個夢而 已,但是這個夢卻給蘭登先生,也給我們自己帶來深一層的精神境界,也給了這個 故事一個完美的結局:尋找圣杯之旅,就是希望能到抹大拉的媽麗婭墳墓前跪拜的 探索之旅,是想在這位被放逐著腳下祈禱的探索之旅。
整個故事情節復雜,所有的人幾乎都有著自己的雙重身份,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信 仰和自己的小算盤,每個人都為著自己的目的而行事,在自己的面具下面,做著只 有自己才知道的事。 到底誰是誰非,這場謀殺的幕后操縱到底是誰,危機的時候, 到底自己身邊的人是敵是友,蘭登不知道,奈芙也不知道,當然,我們也不知道。 事情一直在進展,當真想需要浮出水面的時候,不用我們去尋找,它自然會出現, 正如“你不需要去尋找圣杯,圣杯會來找你”。
這個故事還充滿著宗教的色彩,當看到塞拉斯對于他所信奉的主的崇拜時,我曾經 一度以為整個事情只不過是兩個不同的宗教信仰的人們之間爭奪某些東西的斗爭, 但是當我看到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的人們,看到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做這 些事情的人們,我才發現原來在神的身邊,還是有一些人不能免去世俗的困擾,他 們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他們的耶穌。但是事情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那個可憐的主教, 那個可憐的塞拉斯,只是被人利用了,而那個利用他們的人,卻是一意孤行想要把 那個保存了多年的圣杯的秘密公布于世的人,那個狂熱的圣杯迷戀者,那個歷史學家。
這個故事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在于它情節的曲折和離奇,還包括它對于很多我們已 經熟知的事物的新的理解。其實也許這些看法并不是新的,而是如作者在文中提出 ,它有著很多很多權威的“參考文獻”,但是卻給我這個從來對這些事情只是一知 半解,也從來沒有去關心過達·芬奇和他的作品的人一個全新的世界。關于達·芬奇 的畫里面隱藏的機密,我不得不在下面做一些總結:
《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自畫像在人物的臉部有許多相似之處,而蒙娜麗莎的
名字:MonaLisa正是古代埃及神話中代表男性生殖的神Amon和代表女性生殖的神: Lisa合成的結果。《最后的晚餐》:在耶穌的右手邊,是一個女人,也就是瑪麗婭 ·抹大拉,她的衣服與耶穌的衣服顏色完全對應,耶穌是紅罩衣,藍斗篷,而瑪麗 亞是藍色的罩衣和紅色的斗篷,很多的證據證明她就是耶穌的配偶。而與此同時, 彼得非常怨恨的看著莫大啦,并且用手做出了一個威脅的'手勢,如同《巖間圣母》 中的一樣。
另外,這本書帶給我們的,當然還少不了很多密碼方面的東西,雖然只是簡單的提 到了一些,沒有系統地介紹,但是還是有必要把提到的東西作以下小小的總結:
開始,在死者身旁的那一堆密碼:第一行的數字,很容易被認出來是一個被打亂順 序德裴波那契數列。我們把剩下的兩行文字,拆墳成音節,然后把他們重新組合, 按照裴波那契數列的正確的排放順序,于是得到了我們的第一個密碼的答案。
然后他們根據上面的密碼找到了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并且找到了上面的 另外一個線索,于是引出了另外一個迷題:一個十位數的數字賬號,嚴格的說,這個 應該不算是一個迷題,而只是一個猜測,很自然的,他們得到了這個答案,那個裴 波那契數列。
然后他們拿到了密碼箱,并且開始解答下一個迷題:一段看不懂的文字。這段文字 的解答是從一個簡單的方法開始的: 把它從鏡子里面看,則可以看成我們認識的英 語,這不愧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而我本人也在前幾天剛剛收到某個家伙的這樣 “編碼”之后的短信。
之后我們碰到了一個新的編碼:埃特巴什碼,這是以22個希伯來字母為基礎的簡單 替換編碼,在埃特巴什編碼體系中,第一個字母用最后一個字母替換,第二個字母 用倒數第二個字母替換,以此類推,得到我們需要的結果。
而這個聰明的編碼者在這里面用的很多的,還有他的所謂的二元論,或者說他的雙 關,比如一開始的P.S.的多種特殊的意義,以及之后最后一個編碼的Pope同時作為 一個人的名字“蒲柏”和作為“教皇”出現。
當然這里面還有許許多多的類似于“字謎”的咚咚,都是根據當時的情況而定的, 每一步都留給我們一些思考,一些猜測,真得很不錯:)
《達芬奇密碼》觀后感4
看過《達芬奇密碼》后,給我您想最深刻的是,在真個影片中穿插很多關于宗教和歐洲中世紀歷史的介紹,像達芬奇名畫《最后的晚餐》,以及與郇山隱修會有重要關系的圣殿騎士等相關的歷史資料,里面也不缺乏兇殺、懸疑的劇情。讓我們在觀看影片的同時也對宗教歷史有了一定的理解。
電影圍繞尋找基督教圣物“圣杯”展開,代表著正義和黑暗的雙方展開了激烈交手,最后以蘭登博士的勝利告終。這部電影是根據美國暢銷作家丹.布朗連續兩年排名紐約時報最暢銷書排行榜冠軍位置的小說《達?芬奇的密碼》所改編的同名電影,整場電影除了個別細節改動外,是非常忠實于原著的,電影其實挑不出什么大錯,但我估計是因為片長所限,所以書中很多情節被刪減和改動了,想要在短短兩、三個小時來解釋一個本來需要長篇大論的復雜理論。為了時間,只好犧牲故事的細節;而沒了細節沒了環環相扣的解密與推導,故事本身的可信性就大大下降了。影片的結局忠實于原著,少了說明介紹,但是想大多數人也能明白其中原委。看最后的一幕,再聽一次最后的密碼,心里不由得一陣慷慨,這偉大的人類杰作阿!不知多少秘密也像那石館被永久的埋藏了,一切都讓它湮滅吧?生活還是會這樣繼續。
影片中一直提到的人物瑪麗亞,生活在一個叫抹大拉的地方。后來因為她和耶穌那層說不清的關系,人們便指地起名,稱她為“抹大拉的瑪麗亞”。小說《達芬奇的密碼》中絕大部分說的就是這段模糊不清的宗教史。書中用懸念迭出的歷史逸事和新教在保護耶穌的后人的艱難與兇險的歷程作為引線,向現代的人們公開了一個世紀大謎:耶穌有后代,今天還活著!夠嚇人的。然而,更使人驚訝的竟是耶穌的太太不是別人,卻是被人們一直猜測的妓女。把達芬奇的名畫《最后的晚餐》也順帶地捎了進來,說坐在耶穌旁邊的不是別人,就是抹大拉的瑪麗亞。那畫里有女人嗎?在西方宗教史中,似乎有過這樣一段歷史秘密;新教試圖保護秘密降生到人間的耶穌的后代。這項任務為什么如此艱巨,
甚至有生命危險,主要原因是天主教對此事的反對態度。如果他們知道了耶穌有后代的話,如果這件事公開了的話,那么宗教的權利和教義是否面臨著信任危機和巨變。所以,秘密追殺耶穌的后人和秘密保護耶穌的后人,這兩股巨大的勢力就在秘密中較勁兒,從來沒有停止過。而達芬奇也參加了這一龐大的秘密活動。
《達芬奇密碼》就遭到了宗教界強烈的批評,有人甚至還曾揚言要與作者對簿公堂。聽說作者滿不在乎,而且有理有力地贏了。這種強烈的抨擊是宗教在神、人之間的定位出現了“攪局者”這一現象的必然結果。梵提岡政府不能就這么看著一直隱瞞了多少世紀的歷史秘密被這種不學無術的小人在玩笑中隨隨便便地揭開。大家不但沒有撈到半點好處,弄不好還要付出隱瞞真相,造人為神的假冒偽劣宗教史的代價。這是宗教在今天的危機,是先進的人類對歷史的考證的研究所無法回避的成果。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需要通過性行為來繁衍后代,也因此在很多遠古文明中都存在著對于生殖器的崇拜,這就說明了繁衍增加人口是很重要的,是神圣而嚴肅的。也因此作者并不認為在耶穌布道的時候會不做相關的考慮來拉攏人心,如果他當真沒有配偶,那么他將無法以非常道德的方法來繁衍生命,而無法繁衍生命的信仰在人口數很重要的古代,是很難站得住腳很難讓人信服的。所以作者也是相信耶穌是有配偶的,也許她正是抹大拉的瑪利亞,也許她另有其人,并不曾出現在歷史的記載中,這些已經無法得知了。在看電影之前,看到過很多有關電影的反面言論,但是作者卻認為這部電影恰巧彌補了書的一些不足,比如書中那堆復雜的外國人名,對于一個中國讀者來說要弄清他們誰是誰是需要一定的精力的。并且因為全書都是在闡述西方的歷史,對與中國人來說那些是比較遙遠的,也是了解不多的,所以如果光看書,我們無法得知作者所說的究竟是什么,然而電影卻可以將那些呈現出來。在這里就不得不說導演所采用的一種手法了,在影片中大量的使用了一種將歷史與現實融合的手法,用以表示蘭登教授的思考,也幫助我們了解那些東西究竟是什么,而這樣的表現手法在作者看過的其他電影中是不存在的,
然而它卻非常完美的表現了作者在書中所想表達的,甚至它還給人一種歷史如煙的感覺,這個可一說是該部影片的一個亮點。說回電影的好處,它可以通過配樂以及影象來烘托一些很有意味的話,比如最后蘭登教授對索非亞所說的話,現在你知道了事實,你可以選擇是向錯誤的歷史教會挑戰,還是繼續默默的延續這個秘密,而最重要的是你愿意相信什么?這話到像是要對看書看電影的我們所講的,在知道了這個論點后,不管我們想怎么做,重要的是我們愿意相信哪一邊,畢竟現如今耶穌究竟是人還是神對我們來說已經并不重要了,在我們需要他是神的時候他就是神,在我們不需要的時候他就是人。這些是書中無法明確表現出來的,至少作者并沒有注意到,只是從電影中才注意到這個問題,這個發人深思超脫于這部書而適用于任何宗教信仰的問題,信仰不就是相信我們愿意相信的么?當然了電影也有它的不足,比如,密碼箱所存放的銀行就不夠宏偉堅固,至少它沒有給作者這樣的感覺,感覺它配不上那悠久的歷史以及重要的秘密。還有就是那把鑰匙不夠華麗,那場神秘的祭祀交代的并不充分,沒有表現出對陰陽交合的崇拜以及它的神圣,原著中所描述的參加祭祀的人手捧的金色球體也沒有出現,作者不知道是因為刪節而不存在還是因為它原本就不存在,但是這確是一個很重要的細節,不能不說如此的表現有些不夠充分。并且電影有些場面的沖擊效果奪去了很多重點,例如瑟雷斯的幾次出現,那些太過的突然和震撼加上電影院的音效足可以將你從對迷團的關注中拉出來,就好象夢境被打破一樣的遺憾,作者個人并不喜歡這種安排。
這部影片給我的感覺還是不錯的,他給我們介紹了關于西方宗教的歷史,尤其是他不在把神描寫得神圣不可侵犯,而是描寫成有血有肉的一個真正的人,這也是一種突破吧,也是我喜歡這部影片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影片結尾,主人公沒有去將這個謎公諸于眾,也歸諸于這種人性的美和對逝者的尊重。
【《達芬奇密碼》觀后感】相關文章:
達芬奇的求職信完整版05-18
揭秘孩子性格密碼02-14
電腦忘了密碼怎么開機05-15
怎么取消電腦的開機密碼12-01
怎樣設置電腦開機密碼介紹11-29
用包包測試你的個性密碼07-24
涂鴉透露著你哪種情緒密碼?03-27
選位置測試你的個性密碼01-20
創業英雄季琦的財富密碼故事09-20
關于社會保障卡密碼是多少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