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家長學校殘疾人工作計劃
一、做好殘疾人社區康復工作。
1、在大康復理念的指導下,與就業、教育、職康等服務內容相融合,學習“龍崗模式”,以街道社區為陣地、家庭為依托,以專業評估轉介和康復咨詢服務為紐帶,將各項康復服務全方位下沉社區,滿足殘疾人個性化需求。
2、通過社區康復工作自查自評,發現基層專業技術人員配置不夠、場地局限等問題突出,康復部將在區綜合服務中心和區殘聯的支持下,尋求資源解決困難,為社區康復工作的開展提供硬件上的保證。
3、構建社區康復服務網絡新平臺。在“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基礎上,構建社區篩查與診斷、轉介服務、檔案服務、康復治療與訓練、輔具適配、職業康復、教育康復、托養服務、心理輔導、家長培訓和社區宣傳的新平臺,為殘疾人提供全方位、個性化服務。
二、建立視障康復服務網絡
在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和輔具中心構建市級視障康復服務機構的基礎上,與區級、社區專業機構搭建區級、街道、社區服務網絡。在2014年形成視障康復服務體系,為視障殘疾人提供分級、專業康復服務。
三、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服務
殘疾兒童康復工作是康復部工作的重點,下一年結合市殘聯公益金項目,在深圳市殘疾兒童康復的相關文件指引下,做好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包括自閉癥兒童、腦癱兒童、聽力言語殘疾兒童和智力殘疾兒童的康復訓練。
四、做好視障定向行走訓練服務
在今年工作開展的基礎上,結合xx區工作任務,從以下幾點著手做好該項服務。
1、開展調查工作,進行宣傳動員,為有康復需求的視障人士登記造冊。
2、繼續開展訓練服務。計劃完成3期培訓,共培訓視障人士60人。
3、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欄、知識講座、宣傳手冊和公眾體驗等形式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加強社會人士對視障定向行走訓練的認識。
五、家長學校
依據《深圳市xx區殘疾人家長培訓學校工作方案》,通過專題兼做,教學觀摩或實踐輔導,經驗分享交流等形式,根據殘疾人的服務需求,開展殘疾人服務的`科學知識、技巧的培訓,同時結合殘疾人家長世界開展殘疾人心理輔導、案例分析和家長交流等內容。結合市殘聯培訓計劃,每季度安排兩次。
六、加強就業所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及服務水平。
七、進一步做好殘疾人職業評估、企業購買社區崗位安置、失業待崗補貼等工作,加大推薦殘疾人上崗就業的力度,實行走出去戰略,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利用招聘會等形式,全面提高我區殘疾人的就業率。
八、開辦技能培訓班,提高殘疾人勞動就業能力。根據各類別殘疾人的特點,分別開展符合其本身條件的培訓項目,讓其學以致用。
九、完善區勞動就業服務所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殘疾人就業基本情況信息檔案。
十、繼續完善職康中心的建設,職康中心按照中殘聯“陽光家園計劃”和廣東省殘聯“社區康園網絡”建設(以下簡稱 “兩園”建設)要求,將各街道職康中心服務場地、服務功能升級改造,初步構建了“四位一體”的服務格局,為殘疾人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職業康復場所。
十一、廣泛推動文體活動,根據會員的要求繼續完善職康中心的文體娛樂設備,多舉辦一些小型的趣味運動會,多組織街道職康中心之間的聯誼活動,增加會員之間的交流機會。
十二、全年的重要工作任務主要放在安全生產,安全生產工作重于泰山。
十三、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知識培訓,保證殘疾人服務質量。組織舉辦殘疾人政策法規知識培訓,邀請專業機構對工作人員針對性進行康復、精防及心理輔導培訓,通過專業培訓增強業務素質,更好地為職康會員服務。
十四、加強專職委員社會服務工作業務培訓,促進社區專職委員加快向殘障社工角色的轉變。
十五、繼續組織專職委員進行如手語、殘疾人心理學、溝通交流技巧的運用、職業道德等與本職工作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專職委員的職業能力及職業道德水平十六、繼續加強專委隊伍工作作風建設,不讓不良工作習慣有復燃之機。
十七、建立平臺,加強職能部室、街道專干、社區專委的溝通,化解工作中的誤解,理順工作流程。
十八、按照區殘聯要求,對網站建設和信息工作作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完善網頁上的欄目信息,及時更新欄目內容,保證信息內容的及時性和完整性。以更加貼近公眾、方便群眾的形式,向廣大公眾公布各類信息,使公眾能得到方便、及時、豐富的服務。緊扣區殘聯主旨工作和為殘疾人服務的要求,注重網上輿論引導,及時全面宣傳報道我區殘疾人事業的重要活動,充分發揮網站的窗口作用,為區殘聯工作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社區家長學校殘疾人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社區家長學校的工作計劃03-08
社區家長學校工作計劃01-11
社區家長學校工作計劃范文01-11
有關社區家長學校工作計劃范文01-30
社區國際殘疾人日活動01-26
社區家長學校教學工作計劃范文02-22
2017年社區家長學校工作計劃參考08-13
社區殘協殘疾人的個人工作計劃04-04
社區家長學校規章制度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