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留守兒童工作計劃
【導語】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6100萬人(相當于英國人口的總和) 。
2017留守兒童工作計劃_篇1
為了營造全社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更多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根據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實施辦法》、《安徽省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辦法》和《宣城市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考核辦法》,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特制訂本工作計劃。
一、工作定位
在學校“留守兒童”教育領導小組領導之下開展工作, 面向全體留守兒童,普及學會學習、人際交往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識;以預防為主,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建立必要時求助的意識,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自我完善和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同時,要加強領導,形成合力,不斷提高廣大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將目標落到實處。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使留守兒童建檔率達100%;
2、留守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
3、千方百計使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4、關愛留守兒童,在學校班級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由校長、主任和班主任組成的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
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其基本內容: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護人或其委托監護人的職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并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系卡的有關內容。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班級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3、確保“三個優先”
(1)學習上優先輔導。班級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
(2)生活上優先照顧。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食堂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有益身體發育。留守兒童患病時,要及時診治,悉心照料。要指導寄宿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3)活動上優先安排。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4、開展幫扶活動
在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配對幫扶教師和要經常與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師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日記。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兒童,教師要不時與留守兒童互相交流、溝通,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情況;非寄宿的兒童,教師要定期走訪與其他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對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5、建立談心制度,注重心理輔導。
學校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座談會。要求班主任每月與“留守兒童”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卡,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發展失范、涉嫌違法的“留守兒童”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班主任和課任老師要與學生多談心,著重進行心理輔導,開展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6、開展人文關愛活動和親情見面活動。
讓留守學生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通過定期舉行主題班會、團隊活動,舉辦書畫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除了創造條件,讓留守兒童在節假日與父母見面外,盡可能地利用電話、網絡視頻等媒介,開展留守兒童與父母親情見面活動,讓留守兒童找到回家的感覺,體驗親情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7、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游戲
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游戲,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讓留守學生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
8、加強寄宿班級的建設與管理
通過廣泛宣傳,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動員留守兒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輔導、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讓寄宿生能夠安心、舒心,讓家長放心。讓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應有的教育、管理、照顧與關愛。同時,結合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的現狀,轉變辦學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具體工作安排
2、3月份
1、制定本學期留守兒童工作計劃。
2、召開“留守兒童”會議。
3、完善留守兒童檔案。
4、組織安排留守兒童住校生入住工作。
5、舉辦一次安全教育講座。
4月份
1、檢查班主任“留守兒童”工作手冊。
2、組織心理咨詢室教師對留守兒童談話,做好疏導工作。
3、舉辦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4、開展預防傳染病、毒品、吸血蟲教育活動。
5月份
1、召開部分“留守兒童”家長座談會。
2、家訪部分留守兒童,宣傳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識。
3、舉辦一次法制報告會。
6、7月份
1、留守兒童“家長開放日”宣傳及接待工作。
2、檢查班主任“留守兒童”工作手冊。
3、“留守兒童”工作整理評比。
4、組織召開留守兒童家長培訓會議。
5、開展“留守兒童”監護人培訓工作。
6、總結評比。
2017留守兒童工作計劃_篇2
為了進一步規范我我校留守兒童之家項目建設和管理,確保民生工程順利實施,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意見》(皖發〔2009〕32號)、《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實施辦法》(民生辦〔20XX〕1號)和《安徽省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辦法》(皖教基〔20XX〕6號),根據縣教育局2011年開學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特制訂大光中學2011年度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切實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營造健康、快樂、陽光、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活動宗旨
加強對我校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管理,從思想上疏導、學習上輔導、言行上引導,并在生活上予以幫助,讓留守學生感到學校就象家一樣溫暖,讓留守學生和其他孩子一樣幸福健康地成長,讓留守兒童滿意、讓外出父母放心、讓社會輿論認可,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三、工作目標
針對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陽光、和諧的成長環境,使他們快樂幸福地成長。
四、主要措施
1.建好留守兒童之家
根據文件精神,學校將進一步完善留守兒童活動室、電腦室建設,活動室配有的電視機、DVD、親情電話、圖書、還有益智型活動器材要保障正常使用,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雙休日、節假日等固定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保障留守兒童在校有一個溫馨的“家”,讓留守兒童有一個健康、快樂、和諧、溫馨的成長環境,使他們快樂幸福的成長。
2.開通親情電話
學校要將開通的親情電話成為專線,把電話號碼公開,為留守兒童在課間、休息時、雙休日或節假日與家長聯系、溝通提供方便,增進學生與家長的感情。
3.舉辦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要開展多姿多彩的人文關愛活動。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了解安全常識。對帶有傾向性、易發性、規律性的'心理問題,實施重點教育疏導,把解決心理問題與抓好生活關懷結合起來,讓學生身心都健康。
4.定期組織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不僅要在學習上、生活上關心留守兒童和潛能生,更在活動上給予優先。根據留守兒童學生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開展勞動體驗、科技探秘、關愛老人、保護環境、公益活動等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使留守兒童學生廣泛汲取社會生活的豐富營養,強基固本,茁長成長。
5.搭建陽光舞臺
學校搭建陽光舞臺,今年學校將舉行第四屆陽光體育節及第二屆陽光藝術節。同時,結合“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開展如:書畫展、演講比賽、收看電視、興趣小組、網上學習等各種活動,鼓勵留守兒童積極參與,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充分體會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同時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實、境界得到升華。
6.寫親情書信
輔導老師繼續負責監督、指導留守兒童利用傳統節日、長輩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給遠方的家長寫一封親情書信,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
7.過快樂生日
各班要繼續建好留守兒童生日檔案。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舉行生日會,給留守兒童贈一張生日賀卡、寫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簡便易行、溫馨祥和的活動,讓每位留守兒童過一個快樂的生日。
8.做有意義的事
輔導老師要繼續引導學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為家庭、為學校、為班集體爭光添彩,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上進心。
五、活動要求
1、學校領導,全體教師要充分認識這項活動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全身心投入這項活動,扎實做好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2、輔導教師要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此項活動,確保活動收到實效,認真履行人員分工職責,讓留守學生都得到溫馨的關愛,和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2017留守兒童工作計劃_篇3
一、歷史背景
在當前市場經濟大潮中,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背井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有些兒童的家長不可避免地盡不了監護人的責任,而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這部分遠離了父母親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便成了農村學校中的特殊群體。對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教育,已經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和諧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才會讓他們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為此,我們在婦聯、政府、教育的通力支持下,創辦了雙溪橋鎮留守兒童服務托管中心。
二、指導思想
以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奉獻一片愛心,用實際行動解除留守兒童家長的后顧之憂,讓留守兒童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三、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們雙溪橋鎮留守兒童服務托管中心開辦了兩個留守班,五、六年級各一個班,五年級47人,六年級53人,一共招收了100名留守學生。相對而言,留守中心的師資水平是一流的,生活環境是一流的,活動設施是一流,服務質量是一流的,教育管理是一流的。這就為留守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組織領導:我們成立了雙溪橋鎮“留守中心工作”領導小組:主任:李德榮(雙溪橋鎮教育協管員)副主任:張金霞(雙溪中心小學校長)成員:李幼林張遠發朱瑞豐王杰 陳夕信陳恢家王燕華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陳宏衛同志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協調處理日常工作。五、目標任務1、建立留守兒童管理體系,落實管理措施,為留守兒童提供和諧的生活環境與優質服務,及時向留守兒童的父母反饋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況,使我們的教職工真正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監護人,讓孩子得到健康成長。
2、留守中心要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減輕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托管中心除了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要在他們身上傾注的關愛,讓他們在留守中心這個大家庭中得到的溫暖,從而彌補親子關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平臺。
六、具體管理辦法與措施1、建立健全《留守學生檔案》和與家長聯系制度詳細了解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和基本情況,建立留守兒童家長通訊聯系簿,因人制定教育管理方案。保持與留守兒童的家長經常聯系,隨時向家長反映孩子的在校情況。特設留守兒童親情電話0715-8745992,留守兒童可免費打親情電話。
2、開辟“托管”寄宿的新模式
鑒于多數留守兒童“無家可歸”的現狀,留守中心開辦“托管”寄宿模式,為留守兒童提供專門的住宿與活動場所,允許留守兒童節假日在托管中心學習與生活,解除留守兒童家長的后顧之憂。聘請專人負責照管理服務等工作。
3、強化教職工特別是班主任的責任心
留守中心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安排專管領導;班主任教師親自參與留守兒童的在校管理,并負責隨時向家長匯報情況;留守中心配備專職管理員,具體落實留守兒童在托管中心的食宿與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工作。學校還落實專人專管孩子吃飯、睡覺、洗頭、洗澡、理發等一系列日常事務,為孩子洗衣、輔導學習。
4、努力營造優質環境,提供優質服務。
多方面籌集資金,改善留守兒童在校的住宿條件。努力改善伙食質量,關注留守兒童在校安全,免費提供課余輔導,有計劃地安排節假日孩子們的娛樂、體藝等活動。要讓孩子們真切的感受到留守中心就是他們的家。
5、加大資助力度,確保貧困生“安居樂學”。
繼續做好領導、教師“一幫一”的助貧助困的資助活動,多方面大力支持部分特困學生的生活與學習。
6.實行服務高標準、收費低標準機制。
我們留守中心對留守兒童實行從生活到學習到心理輔導到行為指導等全方位的高標準服務,留守孩子可以每兩星期放大周假一次,也可以一學期全托給留守中心。節假日仍然有專人料理生活,有老師上課。我們留守中心的收費將實行最低標準。崇陽一留守中心每學期每人收取生活費1000元,收取管理費780元,合計 1780元;安徽一留守中心每學期每人收取生活費和管理費共計2200元。我們雙溪橋鎮留守中心本學期每人收取管理費300元,生活費用多少算多少。
【留守兒童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計劃06-13
班級留守兒童工作計劃05-04
社區留守兒童工作計劃05-04
小學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計劃01-18
小學留守兒童工作計劃01-11
留守兒童之家工作計劃范文02-19
關愛智障兒童及留守兒童的口號01-02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1-27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