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三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讓我們對今后的工作做個計劃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從教師的“教”考慮較多,無論從教材內容的構件、教學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強調以教師為主,很少考慮學生的學。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學中心論”上,強調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傳授去獲取知識,因此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狀態中學習。現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教材組成員們通過學習,認識到要從持續發展、終身教育的視角去考慮問題,所以不僅是以學生為本,還要強調其發展,所以定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二、學生知識能力分析:
音樂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完善學生的個性。眾所周知,學生的音樂能力都會因為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條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異。我們六年級學生基礎不是很好,因而其音樂興趣、音樂潛能、音樂生活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音樂本身的非語義性及音樂藝術的自由性和多樣性,給接受者對音樂的多解性和個性化的演繹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三、教學目標
1、演唱 學習自然呼吸,不聳肩,養成良好習慣,注意咬字、吐字清晰準確,做到有表情唱歌。
2、聆聽 欣賞優秀兒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潑、雄壯、優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樂器。
3、合唱 學習多聲部歌曲,做到音準、和協、動聽。
4、識譜 認識反復記號等以及練習多種節奏類型。
四、教學要求:
1、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把德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使學生掌握淺顯音樂知識和簡單音樂技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4、了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使學生具有初步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聆聽音樂
六、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在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時,都應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發揮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創造性地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及愛好。
七、教學進度
第一周 預習課本
第二周 歌曲《愛的奉獻》 欣賞《歡樂頌》 2課時
第三周 歌曲《歌聲與微笑》 欣賞《愛星滿天> 2課時
第四周 欣賞《重整河山待后生》 欣賞<小放風箏> 2課時
第五周 歌曲《說拉彈唱》 欣賞<說大話> 2課時
第六周 欣賞《梅花三弄》 欣賞<蝶戀花> 2課時
第七周 歌曲《陽關三疊》 欣賞<漁舟唱晚> 2課時
第八周 欣賞《嘎達梅林》 <陽關三疊> 2課時
第九周 歌曲《舉杯祝福》 2課時
第十周 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 歌曲<愛我中華> 1課時
第十一周 欣賞《天邊有顆閃亮的星》 欣賞<街頭少年> 2課時
第十二周 歌曲《什么結子高又高》 欣賞<卡門序曲> 2課時
第十三周 歌曲《捧一束鮮花獻給你》 欣賞 <回憶> 2課時
第十四周 欣賞《遠航序曲》 2課時
第十五周 欣賞《街頭少年》 <老友進行曲> 2課時
第十六周 歌曲《同一首歌》 2課時
第十七周 欣賞《告別時刻》 1課時
第十八周 活動 畢業聯歡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學生39名,上學年優秀率為97%,及格率為100%,總體來說學生在音樂審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課堂上能積極參與各種演唱活動,并能對老師的要求做出恰當的反應,演唱歌曲時能姿勢正確,聲音自然流暢,節奏音準把握較好,在進行合唱時多數同學能注意積極配合他人,能對同學的課堂表現做出合理評價,在欣賞方面能樂于傾聽各種樂曲,并能對所聽樂曲做出簡單分析,多數同學音樂想象力豐富,對所聽音樂能即興表演相應動作,敘說音樂內容,有較強的音樂創造能力。但對于歌曲視唱旋律方面難度較大,許多同學能隨老師的琴聲哼唱及模唱出旋律,但要求單獨視唱還有困難,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加強這方面教學,相信會有所提高的。在這個階段要做好學生的復習工作,但不能要求學生掌握太多的東西,我只要求理解就可以。因為這個階段學生負擔很重。經過六年的學習,學生對音樂的認識,以及他掌握的程度,都已經成了一定的定局,不能強求,所以,在這個階段,只要求學生輕輕松松的.度過即可。另外,要稍稍介紹一些中學音樂知識,為今后的學習做鋪墊。學生將在音樂的殿堂里盡享音樂帶來的無窮樂趣。
二、全冊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課程教材研究所,音樂課程研究中心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音樂課程標準》的精神編寫的,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并試用。
1、本教材體現素質教育觀念,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2、本教材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育觀念,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身心發展規律。改變過去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主的教學方式,代之以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能力與需要為出發點,為學生提供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積累音樂文化的廣闊天地。
3、本教材在編寫體例上采用“單元”形式,各單元都有明確的主題,各主題之間具有有機的聯系,每單元課型豐富多彩,更貼近兒童生活,使學生易于學習,樂于學習。
4、本教材將評價機制滲透在各個單元之中,既注重總結性評價,有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形式上采用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這更能增進學生對音樂課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音樂。
三、教學重難點:
(一)豐富音樂情感體驗,發展音樂感受力
(二)發展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注重音樂能力培養
(三)了解當今比較流行的世界音樂,豐富學生的音樂視野
四、教學目標
1、總目標: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與音樂鑒賞能力,發展藝術想象力與創造力。增強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在生動活潑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友愛精神。
2、分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樂器,并能聽辯其音色,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初步辨別旋律進行的高低、快慢、強弱,能感知樂句與樂段的結束,并能做出相應的反映。能體驗并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能區別齊唱與合唱齊奏與合奏,聆聽音樂主題并能說出曲名。喜歡聆聽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和民族器樂曲。
(二)音樂表現
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并能對老師的指揮動作幾歌曲的前奏做出恰當反映,演唱時姿勢正確,聲音自然,節奏音調準確,在合唱中能注意與他人合作。知道力度記號、反復記號。
(三)音樂創造
能利用廢舊物品自制簡易打擊樂器,利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能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游戲、音樂劇,并能參與表演。能創作4小節的節奏短句,及簡單的旋律。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熱心收集各種音樂材料并經常聆聽。主動參與社區、鄉村的文藝活動,并能大方地與他人進行交流。樂于聽賞音樂會或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接觸與了解戲曲舞蹈等藝術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突出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重視學生對音樂實踐活動的主動參與能力的培養
2、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擴展音樂創造與相關文化的內容重視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3、教學中將音樂學科知識與技能,有機地滲透在各項活動中,減少學生學習的畏懼心理,使學生在饒有興趣的學習中,自然地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4、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書本,有意識地加強有利于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和有利于學生綜合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內容。
5、認真備課,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注意備學生。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 、指導思想: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同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貫徹落實新課標新課改精神,培養學生一定的音樂技能,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屆六年級學生,總體來說學生在音樂審美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課堂上能積極參與各種演唱活動,并能對老師的要求做出恰當的反應,演唱歌曲時能姿勢正確,聲音自然流暢,節奏音準把握較好,在進行合唱時多數同學能注意積極配合他人,能對同學的課堂表現做出合理評價,在欣賞方面能樂于傾聽各種樂曲,并能對所聽樂曲做出簡單分析,多數同學音樂想象力豐富,對所聽音樂能即興表演相應動作,敘說音樂內容,有較強的音樂創造能力。但對于歌曲視唱旋律方面難度較大,還不能單獨視唱,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加強這方面教學,增強音樂教學實效性。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歌曲、讀譜知識、綜合訓練、欣賞及選用鄉土教材。本冊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補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國民歌一首,外國民歌一首。綜合訓練以多聲部發聲練習與創編旋律練習為主,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與創作能力。欣賞曲目共有七首,著重訓練學生的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愛的形式表現出來。編創與活動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
引導學生熱愛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育學生做共產主義接班人;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樂文化,提高音樂修養。
2、審美教育。
用熱烈而又歡快的情緒,輕松、柔美、富有彈性的聲音來表現歌曲,通過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欣賞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訓練。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能力,學會自己看譜,讀懂力度、速度等音樂符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創編旋律,并為自己創編的旋律配上歌詞,并用其他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發展。
五、教學措施:
1、總結經驗,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了解學生情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經常征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放第要求,防慢教學進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6、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社會工作,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六、教學安排:
周次
教 學 內 容
感受與鑒賞
音樂表現
音樂創造
音樂與相關文化
1
2
3
欣賞《愛星滿天》,為 歌曲劃分段落;
欣賞《歡樂頌》學唱歌曲《愛的奉獻》;
《歌聲與微笑》;《歡樂頌》
集體舞《歌聲與微笑》
分小組創編集體舞;
對歌曲《愛的奉獻》兩個段落作不同的處理并嘗試指揮。
理解《歌聲與微笑》歌詞的含義;
介紹貝多芬及他的作品
4
5
欣賞京韻打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小放風箏》;《蝶戀花答李淑一》;《說大話》
學唱歌曲《說演彈唱》;隨錄音學唱《重整河山待后生》;音樂活動“說、演、彈、唱話曲藝”
初步唱出曲藝的語調特點;簡述曲藝音樂的特點;表演曲藝片斷
介紹曲藝;四川清音;蘇州彈詞;太歌詞;南音說唱;山東琴書
6
7
欣賞《陽關三疊》、《漁舟唱晚》、《梅花三弄》
學唱歌曲《陽關三疊》
填詞演唱歌曲
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有關樂曲《漁舟唱晚》意境的詩畫;有關梅花的詩畫
8
9
欣賞歌曲《嘎達梅林》;《上去高山望平川》
學唱歌曲《舉杯祝福》;《愛我中華》
“愛我中華”展示會
烏孜*克族相關風俗、文化;蒙古族和回族相關風俗、文化;各民族的相關文化
10
11
12
欣賞《天邊有顆閃亮的星》、《卡門序曲》、《街頭少年》、《回憶》;色彩斑斕的歌劇藝術
隨錄音學唱《牡丹花》;
學唱《什么結子高又高》;隨錄音哼唱《回憶》
介紹歌劇《黨的女兒》;介紹《劉三姐》并欣賞《劉三姐》唱段;簡介《卡門》并欣賞《斗牛士之歌》;介紹作曲家比才;介紹音樂劇《貓》以及作曲家韋伯
13
14
15
欣賞管弦合奏《老友進行曲》、歌曲《告別時刻》、合唱歌曲《同一首歌》
學唱歌曲《捧一束鮮花獻給你》、《告別時刻》;活動“畢業晚會”
《捧一束鮮花獻給你》;《老友進行曲》;《同一首歌》;活動“畢業晚會”
了解進行曲的風格特征及幾首比較著名的進行曲;簡介莎拉布萊曼;談談留給母校珍貴的回憶
16
復習,考試
【【精華】六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三篇】相關文章:
【精華】音樂工作計劃三篇04-18
六年級下冊《石灰吟》教學設計03-23
一年級下冊音樂的教學總結報告06-14
初中音樂教師教學工作計劃04-07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匯編15篇04-06
小學音樂優秀教學設計03-07
【精華】音樂教學工作總結范文十篇03-03
【精華】音樂教學工作總結范文集錦五篇03-09
【精華】音樂教學工作總結范文錦集五篇03-02
音樂工作計劃7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