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匯編3篇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又將迎來新一輪的努力,是時候開始寫工作計劃了。好的工作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20xx年秋基本情況分析:
上學期我擔任了八年級1班數學科的教學工作,經過上期和兩個班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成績不理想,平均51。1,全縣排名中等稍偏下,差生較多。從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是比較好的,只是部分學生數學基礎差,導致學習興趣低下,同時還有好大一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正確數學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雖然,部分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稍微好一點,但大部分學生的數學知識遷移能力還是較差,在能力方面還有帶待培養,如:計算能力的訓練、分析能力的培養、幾何空間想象力的發揮等,尤其是計算與分析能力的指導與訓練,在數學教學中猶為重要。總的來看兩個班的學生數學基礎差,都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20xx年春教材分析:
20xx年初二年級數學科教材一共有5個單元:
1、分式,這個單元讓學生通過與分數的類比,學習分式的性質及其運算;通過與正整指數冪的性質聯系,學習零指數冪及其負整指數冪的意義;本單元有呈上啟下的作用。
2、函數及其圖象,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是學生剛開始接觸數與圖形的結合,因此本單元基礎性相當強。
3、全等三角形,本章是在以前各章中數學說理與邏輯推理的繼續,要讓學生了解命題、公理與定理,學會由公理出發證明幾何定理解決邏輯推理問題,加強數學理性訓練。本單元有過度強化的作用。
4、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本章是在上學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各種四邊形的判定方法。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到結論的發現過程中去。對四邊形的性質特征進一步強化。
5、數據的整理與初步處理,本單元都是體現對數據的分析與處理,是讓學生利用數據體現的信息發現與解決與實際生活席席相關的問題。因此,本堂課充分體現數學的作用。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問題。
教學任務與目標:
本學期的教學任務:認真成以上五個單元的教學,充分培養好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分析能力及其邏輯推理,進一步強化學生數學知識的遷移,并能讓學生學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與實際生活席席相關的問題。
在教學成績上,爭取在上期成績排名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優生提高兩人,差生減少五至六人。
教學方法與措施:
1、本學期繼續實施洋思經驗中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在課前做到認真研究教材,考點、整合資源,課前準備充分,認真確立每堂課的學習目標,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增強課堂的實效。
2、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力爭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在學中做,做中學。
3、從最差的一名學生抓起,多給差生鍛煉的機會,簡單的問題、上黑板板演,做對了,及時表揚,樹立了自信心;做錯了,很好的暴露了還存在的問題,讓他們在犯錯誤的過程中體會知識,并解決問題,從而加深了印象。
4、教師認真篩選練習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思考,獨立答題。盡量減少無效作業,增強作業布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持批改,及時反饋信息,及時表揚與指正。及時組織好每一次考試,及時批改與分析,側重考點,學生的難點,易錯點,易混點等的評講,以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
5、在平時的課外輔導中,注重優生和差生的輔導監督,抓兩頭,促中間,力爭讓教學成績能更上一個臺階。
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學生報名注冊
第二周:分式的概念及其分式的性質
第三周:分式的運算:加減乘除
第四周: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
第五周:函數的定義及其平面直角坐標系
第六周:一次函數及其圖象的性質
第七周:反比例函數及其圖象的性質
第八周:命題與公理和全等的幾種判定方法應用
第九周:尺規作圖半期考試及相關工作。
第十周:半期考試
第十一周:逆命題與逆定理證明及其應用
第十二周:平行四邊形及其矩形的判定應用
第十三周:菱形與正方形的判定和應用
第十四周:等腰梯形的判定及其復習考試
第十五周: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統計圖的劃法
第十六周: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方差
第十七周:復習本單元及其考試
到十八周分單元復習,最后查漏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情況分析:通過上學期的教與學,幼兒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減運算,理解了1─6的數的組成,另外對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等立體圖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們的摸索發現中發展了空間思維能力。在活動中還發現他們對于動手操作,自己嘗試的活動非常有興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力求新、奇,恰當地融合知識和趣味。
二、學期目標:
1、教幼兒學習6─10數的分解和組成。引導幼兒體驗總數與部分之間的關系部分數的互補和互換。
2、教幼兒學習10以內的加減,正確迅速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體驗加減、互逆關系。
3、教幼兒學習等分實物或圖形,并區別物體的高矮。
4、引導幼兒學習按物體兩個以上特征或特性進行分類,學習在表格中勾畫圖形特征及按勾畫好的特征尋找圖形,學習交集分類。
5、啟發幼兒按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的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及正逆性關系。
6、教幼兒認識球體、圓柱體,能根據形體特征進行分類,體驗平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7、引導幼兒學習以自身為中心和客體為中心區別左右,會向左右轉動。
8、教幼兒認識時鐘,學著看整點和半點,學習看日歷,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稱和順序。
9、教幼兒認識一元以內的紙幣,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知道它們的值是不同的。
10、培養幼兒能清楚講述操作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11、在老師的幫助下能歸納、概括有關數學經驗,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觀察與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12、培養幼兒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活動,學會迅速,有條理的擺放、整理活動材料。
三、教學進度表:
時間、活動內容、活動目標、備注
第一周
一、學習7的組成
1、學習7的分合,知道7分成兩份可以有6種分法。
2、學習按序分合和記錄。
二、學習7的加減
1、讓幼兒講述圖意并列出算式,會編應用題。
2、學習7的三組加減。
第二周
一、學習用三個數字寫四道算式題
1、鼓勵幼兒嘗試按圖中的動物不同特征,找出三個相關聯的數,并列出算式計算。
2、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加減運算中三數的關系。
二、認識圓柱體和球體
1、讓幼兒觀察、比較球體和圓柱體,說出其名稱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學習二等分
1、教幼兒初步學習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二、分成幾小杯
1.感覺用瓶瓶罐罐一起玩水的快樂
2.觀察生活中水在流動的現象。
第四周
一、學習8的組成
1、教幼兒學習8的組成,了解8分成兩份有7種分法。
2、引導幼兒觀察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相關系(增1、減1)
二、圓柱體的游戲
1、通過實踐體驗,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主動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別認識圓柱體,感知其基本特征。
3、在動手嘗試的基礎上,會自己說出、找出并制作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第五周
一、學習8的加減
1、引導幼兒學習按實物圖的內容選擇答案圖,列算式。
2、教幼兒學習8的四組加減。
二、學習看點圖列算式
引導幼兒觀察點子圖,列出相應的算式,復習8的加減。
第六周
一、看點子圖列算式
學習看兩張點子圖,根據點子圖的變化列算式。
二、按差異個數擺放圖形
1、教幼兒學習在相鄰的兩個圖形之間,用短波浪線作標記表差異個數。
2、教幼兒學習按標記表示的差異數目擺放圖形。
第七周
一、學習9的組成
學習按序將9分成不同的兩份,感知9的分合。
二、學習9的加減
大班數學教學計劃
1、學習看分合式列算式,體驗總數和部分數之間的關系。
2、學習9的加減。
(慶祝第33個教師節開展 師恩情深,感謝有您 感恩祝福活動方案)
第八周
一、改錯題(一)
1、學習改錯題中的得數,使得算式運算結算正確。
2、復習9的組成、加減。能熟練準確得進行運算。
二、改錯題(二)
1、學習改錯題的三種方法,使幼兒知道三個數的任一個數均可以改動。
第九周
一、兩個特征分類
1、學習按運算方法和得數的數目將算式歸類。進行9以內的加減。
二、分類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觀察比較物體的不同特征并進行分類。
第十周
一、認識時鐘
1、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特征
2、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能辨認整、半點。
二、記錄時間
1、讓幼兒知道整點半點的記錄方法,理解鐘點和指針關系。
2、進一步使幼兒感知時鐘和生活的關系,初步發展幼兒的時間感。
第十一周
一、學習10的組成
1、要求幼兒有序的進行10的分解。
2、引導幼兒從9的分合推導10的分合。
二、學習10的加減
1、引導幼兒看實物圖列算式,學習10的.加減。
2、教幼兒講述應用題。
第十二周
一、學習“0”的算式
1、學習有關“0”的算式。
2、復習10以內的加減。
二、復習10以內的加減(一)
會兩個、三個加減符號的連續加減。
第十二周
一、復習10以內加減(二)
1、會把算式題目填寫完整,如1+=3
自編
二、快速口算
練習口算的能力,能相互之間玩出題游戲。
自編
第十三周
一、認識人民幣
1、認識十元以內的貨幣,并能說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學習錢幣兌換,復習10以內加減。
二、超市
1、復習10的加法,并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學習態度,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十四周
一、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1、教幼兒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2、讓幼兒感受到客體和自我為中心的左右方向不同。
二、依樣接畫
1、培養幼兒仔細觀察排隊規律的能力。
2、教幼兒發現規律并依著接畫
第十五周
一、學習四等分物體
1、幫助幼兒學習將物體四等分的方法。
2、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補漏洞
1、引導幼兒學習根據物體缺口而選擇形狀相同的填。
2、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
數學游戲
第十六周
一、10的加減試題
1、會運算各類形式的加減題目。
2、提高幼兒的運算正確度。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本學期教材分析,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是華師大版七年級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知識的綜合性也較強,教材為學生動手操作,歸納猜想提供了可能。觀察、思考、實驗、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更好地自主學習。因此對每一章的教學都要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要求老師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學第一周我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中發現少部分學生基礎還可以,而大部分學生基礎和能力比較差,甚至加減乘除運算都不過關,更不用提解決實際問題了。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鼓勵他們增強信心,改變現狀。在扎實基礎上提高他們解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確立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目標的具體做法。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是七年級(上)的五章內容,力求學生掌握基礎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動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類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初中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常常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一開始不適應中學教師的教法,出現消化不良的癥狀,究其原因,就學生方面主要有三點:一是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異;三是學習方法不科學。我以為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因此為防止過早出現兩極分化,我準備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掌握學生心理特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學生由小學進入中學,心理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開始要求“獨立自主”,但學生環境的更換并不等于他們已經具備了中學生的諸多能力。因此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估計不足。鑒于這些心理特征,教師必須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時時地向學生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要想辦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離開數學知識將無法進行。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直接興趣,數學第一章內容的正確把握能較好地做到這些。同時在言行上,教師要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
(1)在教師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讀教材,駕奴教材,認真備課,認真備學生,認真備教法,對所講知識的每一環節的過渡都要精心設計。給學生出示的問題也要有層次,有梯度,哪些是獨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組合作完成的,知識的達標程度教師更要掌握。同時作業也要分層次進行,使優生吃飽,差生吃好。
(2)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七年級的數學是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根據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的精神,在教學中我著重對學生進行上述幾方面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地把學生的潛能全部挖掘出來。
(三)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
進入中學,有些學生縱然很努力,成績依舊上不去,這說明中學階段學習方法問題已成為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知識的內存規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斷、綜合、歸納的解題能力,我要求學生養成先復習,后做作業的好習慣。課后注意及時復習鞏固以及經常復習鞏固,能使學過的知識達到永久記憶,遺忘緩慢。
三.教學研究計劃
課堂教學與數學改革是相鋪相成的,做好教學研究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本學期將積極參加學校和備課組的各項教研活動,撰寫“教學隨筆”和“教學反思”。 本人決定在第十一周開一堂公開課,與學校同組的老師共同探討教學。
四、繼續教育計劃:
繼續教育是提高教師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我積極參與校內外組織的各項繼續教育,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1、通過網絡繼續教育培訓,學習新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方式。
2、閱讀有關新課程的書籍,做好讀書筆記;
總之,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任務還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匯編3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設計12-27
《數學教學》讀書筆記03-27
數學老師教學心得05-02
初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04-21
數學教學論文的格式09-21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匯編15篇04-06
課堂數學教學總結報告12-09
數學教學課題開題報告范文02-05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總結11-13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找規律》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