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發商創業故事
阿里巴巴IPO風靡華爾街之際,在那些被神化了的人物形象背后,以房地產業的視角,對馬云及其創立的阿里巴巴抽絲剝繭,很容易看到其與房地產開發商一樣似曾相識的發展路徑。
1999年,教師出身的馬云創辦阿里巴巴。這一年,房地產龍頭企業萬科王石卸任總經理。馬云創業過程中許下宏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翻譯成房地產業術語,不就是房地產企業家們曾經提出過的讓居者有其屋的愿景么?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總是驚人地相似。1999年阿里巴巴創建后定位為中國中小企業貿易服務商,創業之初的阿里巴巴采取了為中小企業提供網站設計+推廣主營業務,通過吸引足夠的供應商和買家,打造出所謂的B2B模式。換到房地產業,不就是--想著交易中介的事,干著營銷代理的活。
在馬云所領導的阿里巴巴發展中,有幾個節點至關重要。2003年初,在阿里巴巴B2B核心業務穩定后,馬云又尋找到了新的商機。2003年5月C2C模式的淘寶成功上線,隨后推出網上實時通信軟件貿易通(阿里旺旺前身),2003年10月,采用擔保交易模式的支付寶上線,在信用體系尚不健全的中國,淘寶生態鏈逐步完成;同時加上免費策略,其市場份額逐步超越曾經具統冶地位的eBay易趣。但此時的淘寶贏利能力不佳,直至淘寶商城的出現。2008年4月,淘寶網推出B2C淘寶商城,并在2010年啟用獨立域名并更名為天貓。
這個過程,從商業地產的角度,其實就是業態調整、產品升級的過程。C2C模式中,商戶營業額小,客單量小,承租能力不強,但可以聚攏人氣;到B2C模式,商戶承租能力強,交易額提點高,且廣告位購買支付能力強。在具有統冶地位的市場中,阿里巴巴完成了從市場占有率到公司實際營收能力的變現過程。至于團購的聚劃算,廣告服務的阿里媽媽等,其商業模式都沒有超出商業地產中打折促銷、廣告服務與人流導入的范疇。
在資本運作上,吸引軟銀的風投、雅虎的合作,以及香港的上市,本質上與房地產開發商在行業大發展中,財務上加杠桿投資邏輯并無二致。只不過,在香港的退市,馬云完成了一次高拋低吸資本運作戲碼,也為時至今日IPO留出巨大騰挪空間。
2013年5月,阿里物流在深圳成立,這家名為菜鳥網絡的公司,彰顯了大阿里戰略的核心:依托消費者群體、商戶、制造產業鏈,整合信息流、物流、支付、無線以及提供數據分享為中心的云計算服務,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基礎服務商。最終,2014年9月,阿里巴巴于美國開啟世紀性的IPO盛宴。
至此,馬云講述的開發商故事清晰可見:從中介與營銷代理起家(阿里巴巴網),通過免費策略與擔保支付吸引人流(支付寶),打造商業交易平臺(淘寶和淘寶商城);然后再通過業態調整、產品線升級、提高租金完成變現(天貓);延伸至上游領域拓展金融業務(余額寶、小微金融),并圍繞所建成的社區(阿里事業群)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務(阿里云等),然后加杠桿推動國際化(IPO與拓展海外市場)。
與中國開發商的發展相比,馬云與阿里里巴巴是不是也殊途同歸呢?
【開發商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IT創業故事09-12
經典的創業故事08-07
創業的故事08-23
創業的故事精選08-06
創業的故事11-03
「名人創業故事」鄉村基李紅的創業故事08-10
鄭裕彤的創業故事08-28
隨意的創業的故事09-02
楊瀾創業故事09-04
村姑創業故事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