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本創業故事:海帶百變賣出上億
下面的一個創業故事,告訴你同樣的東西,你讓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它就能帶給你不同的價值。時斷時續的降雨對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峨石村的海帶養殖戶楊良來說太不是時候了,因為現在正是海帶的收割季節,陰雨天氣使撈上來的海帶沒法晾曬容易發霉腐爛。
榮成市俚島鎮峨石村養殖戶楊良:“雨季雨大,腐爛也多,所以這幾天在這半個月內每天加班加點搶收海帶。”
海帶并不能在海水里常年生長,它是一種冷水性藻類,適宜生長的海水溫度是10度左右,超過20度就開始腐爛。前年高溫和陰雨天氣使海帶爛在海里,這幾天變化不定的天氣使楊良左右為難。而隔壁高家村的袁洪國卻不顧天氣在收割海帶。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袁洪國:“你看這熟成的海帶,全都熟了,尾部基本都圓了,厚度也很好。這棵至少能賣5角錢。這條繩上30多棵海帶,重量達到100多斤。”
兩個小時后,袁洪國隨船回到碼頭指揮工人卸海帶。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袁洪國:“我們不受天氣影響收海帶。現在你看今天下小雨我們這么多船在收海帶,一天還要收割1000多噸。”
袁洪國不但養殖海帶,而且還有一個海帶加工廠。他把收上來的海帶直接拉回了生產車間。經過加工,這些產品的價格遠遠高于楊良的淡干海帶。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袁洪國:“每棵海帶比淡干海帶價格上漲15%到20%的利潤。”
榮成市俚島鎮海帶養殖面積3.8萬畝,產量40萬噸,約占全國海帶總產量的六分之一。目前像袁洪國這樣的海帶鹽漬加工企業俚島鎮有60多家,而在2000年以前他們基本都像楊良一樣以賣淡干海帶為主,每公斤僅售1.6元。
為實現增值,當地水產部門曾經引導廣大養殖戶把海帶煮熟后加工成海帶絲賣,但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榮成市俚島鎮海帶養殖戶孫啟文:“技術水平不行,掌握不了溫度,搞一段時間就停了。”
水產公司負責人曲光偉:“加工廠區還有漂燙的地方都有泥沙,加工完后就往箱子里打捆就賣了。怎么能賣出去?積壓一兩千噸,最后扔掉了。”
2000年,在昆明水產品交易洽談會上,搞海帶加工的馮玉安結識了專門做海帶生意的臺商蕭榮祿。通過交談,馮玉安得知臺灣市場上海帶需求量很大,而且產品品種不但有普通的海帶絲,還有海帶卷、海帶結、即食海帶等十幾個深加工產品。馮玉安當即邀請蕭榮祿到俚島實地考察。看到當地海帶資源這么豐富,蕭榮祿就與馮玉安進行了合作,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海帶生產流水線,進行海帶卷、海帶結等精深產品的加工。
海帶加工廠負責人馮玉安:“這是牙簽卷。它的根部往下一般40到50公分。一棵海帶正常平均能產3到5個卷。以前這邊部都扔掉了,現在利用它的邊部打成海帶結重復增值。一噸能增值兩三千元。”
以前馮玉安賣整棵鹽漬海帶,現在他根據不同的部位針對不同的消費市場而生產。海帶的中間部分做海帶卷,邊部做海帶結出口,根部賣到重慶、哈爾濱等城市做火鍋配料。
http://www.shddsc.com/【小本創業故事:海帶百變賣出上億】相關文章:
小資本創業身家過億的創業故事09-05
靠給員工畫大餅身價過億的創業故事09-25
歌手汪峰FIIL耳機日進億金的創業故事09-25
億元基金扶持天大師生創業的故事08-28
百度創業初期的故事09-23
小本創業要注意的問題09-26
小本創業必看11要訣08-10
小本經營的創業指南09-25
初次創業的13個精選小本創業項目09-25
二手包生意短期做到5億創業故事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