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講述“江門合伙人”的創業故事
眾所周知,有一部電影,叫《中國合伙人》,受到很多觀眾的好評。影片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與他的幾個合作伙伴為原型,講述了頗具中國特色的創業故事。在江門,也有一個有關合伙人的創業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池安。他和幾位廚師一起開辦了一家股份制餐飲店,讓員工的收入也與餐飲店的營業額掛鉤,演繹了一個充滿勵志和創新色彩的“江門合伙人”的創業故事。
a從賣菜到外出打工
李池安1979年出生在新會司前,父母種了幾畝田,農忙時,李池安和姐姐都要幫父母干農活。讀到小學六年級時,李池安就沒再讀書了,和父母一起賣菜。
賣菜的日子是艱苦的。每天凌晨2:00,李池安就要起床。等他騎單車將菜運到菜市場時,已是早上6:00。如果將菜全部賣完,則要到上午10:00左右。這時,他才能回去。“那時候菜價很便宜,都是幾毛錢一斤,也就能維持家用而已,于是我就想出來學一門手藝,因為當時廚師收入比較高,比很多行業收入都要高一點,所以我就到江門來學廚。”李池安說。
經朋友介紹,李池安在陽光火鍋海鮮酒樓打雜。打雜的間隙,師傅炒菜,他就在邊上看,將一些技藝牢記在心。當時,他每天的工作時間是上午9:00到下午2:30,然后是下午4:30到晚上9:00,工作時間很長,工作也很辛苦,但因為喜歡這個行業,李池安堅持下來了。最初在江門的三年,使他掌握了最基本的廚師技藝,日后在工作中逐步提高。
后來,李池安去了很多地方工作,新會、順德、中山、佛山等地他都去過,甚至他還在山西的一家高級酒店工作了一年多。畢竟,人往高處走,只要有收入更高的工作,李池安就會去嘗試。在順德,李池安呆的時間最長,從2003年-2013年,有10年之久,他在那里擔任酒店的總廚,每月收入有1萬多元。
b實行股份制經營
李池安2004年結婚,父母、子女都在江門。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2013年,他決定回江門嘗試創業。他在白沙開了一家經營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餐飲店,專做配料獨特的“火焰鵝”,不做別的菜。對此,李池安是這樣考慮的:炒菜的質量因人而異,很難控制,只做一個菜式,既有特色,又好控制和保證質量。
與一般餐飲店老板出錢投資,出工資請廚師炒菜不一樣,李池安在餐飲店實行股份制經營,自己股份最多,幾個廚師也有股份,一起合伙來做。這樣一來,大家都有責任、義務,并且要盡最大努力來開好這家餐飲店,因為餐飲店與大家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每個人都是老板。
李池安和其他幾位廚師股東分工明確,合作愉快。作為餐飲店的主要負責人,李池安負責整家餐飲店的運作和員工管理。在員工的收入分配上,李池安也不是給固定工資,而是將員工收入與餐飲店的營業額掛鉤,使他們也有老板的心態和責任感,真正為自己做事。他們有了主人翁的感覺,工作的積極性就會更高。
在餐飲店,很多服務員都是中年人。“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做服務員,中年人也挺好的,做事比較踏實。”李池安說。
談到打工與自主創業的不同,李池安說:“兩者的概念和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自主創業壓力更大,但能見識不同的人,學到更多東西,比如,如何做生意、如何經營好一家店等。只有學會了做人,才能做事,而誠信經營是基本的要求。”
一旦走上創業的道路,李池安奮斗的腳步就不會停止。除了江門市區,他還在新會陳皮村開設了另一家餐飲店,希望在旅游市場中分一杯羹。
★記者手記
不斷求新、求變
《海底撈你學不會》是一本書的名字。這本書,李池安也看過。他發現,海底撈的做法,實質上就是善待員工,讓員工在企業找到歸宿感,讓每個員工都是老板。“一家企業,經營得這么好,一定是有很好的企業文化在里面的。”李池安說,海底撈不是一下子就學得會的,但只要結合實踐中長期積累的經驗來思考和理解,很多地方還是可以慢慢學會的。
經過自主創業的摸索,李池安已經具有了很強的危機意識與創新意識。他說:“一道菜行不行,要看市場的實際需要,如果顧客接受就不變,不接受就變,即使餐飲店是盈利的,也要有危機意識,不斷求新、求變,”
http://www.shddsc.com/【講述“江門合伙人”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創業者講述朋友圈百萬月流水創業故事11-01
合伙人是創業之本08-05
找一個合伙人很重要的創業故事09-03
創業合伙人合同08-26
創業的故事11-03
IT創業故事09-12
經典的創業故事08-07
創業的故事08-23
創業的故事精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