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戴志康和他的論壇創業故事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戴志康和他的論壇創業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戴志康和他的論壇創業故事 1
戴志康出生在大慶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喜歡電腦,還在上小學時沒事就去鼓搗家里的電腦,從286到586,他把家里的電腦一次次的升級,編程的本領也越來越高。
2000年,戴志康考上了大學,可進了大學后,他又十分失望。我喜歡自學,對考試的東西不感興趣,而大學里陳舊的教材讓我一點也提不起興趣來。
那時候互聯網火起來了,戴志康通過互聯網認識外面的世界,他對把陌生人聯系在一起的網絡社區有了興趣,他想開發一套能自動生成社區的軟件,讓即使不懂技術的人也能管理,如果有人在自己設計的社區里聊天和認識朋友,應該是一件特有成就的事情。我覺得這種東西做起來很有意思,而且將來也好找工作呀。
戴志康的如意算盤是,做這種軟件,可以讓千千萬萬的用戶使用,將來去找工作的時候,可以跟別人說:這個東西是我做的!這樣就很容易找到一個工作。
為了做軟件,大二那年,戴志康搬出了學校,在外面找到一間月租300塊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個小時都泡在電腦前面。軟件設計好了,他取一個名字叫Discuz!,就掛在網上,免費給人用。
起初,這個軟件是免費的,在積累了相當數量的用戶,又跟其他的同類軟件產品進行對比之后,戴志康決定要對這個軟件進行收費。
我覺得我的產品在一些關鍵性的指標,比如速度、安全、負載能力和人性化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同類產品,而他們的產品都是收費的,為什么我的不能收費?
收費給戴志康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煩惱,網上對他一片謾罵聲討,有一陣,戴志康連網都不敢上。
當時,一個軟件賣五百塊錢,賣了將近半年,一個也沒賣出去。戴志康想,橫豎都是賣不出去,干脆就漲到兩千塊錢吧。
提價之后,戴志康就碰到一個香港人,他想做BBS社區的一個東西,在網上找到戴志康,問他需要多長時間,戴志康告訴他一個星期就行,香港人不相信,就對戴志康說,你這個軟件賣兩千塊錢,如果你能在一個星期之內做完,我就多給你一千塊錢,就這樣,戴志康掙到了三千塊錢。
經歷這次磨難后,戴志康的收費計劃開始奏效了,我們當時考慮,那種比較大的論壇,用了其他軟件之后負載上不去,不穩定也不安全,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術,容納能力是同類產品的好幾倍。打這以后,Discuz!就進入高速軌道,銷售平均每個月增加30%。戴志康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到畢業時,他有了50萬元。
【創業故事】
起初,戴志康想靠做軟件來找工作,可沒等到畢業,戴志康卻成了搶手貨,甚至有公司愿意出30萬年薪邀請他加入,可戴志康卻選擇了放棄。
當時我也非常心動,不過想一想,如果去了就要把現在所有的事情都放棄,我覺得這個事情就像我自己的一個孩子一樣,是沒有辦法割舍的。所以不管外面誘惑再大,我覺得也沒有辦法動搖。
揣著自己賺來的第一桶金,戴志康來到北京,創辦了康盛創想科技有限公司。在跑了幾十個部門,蓋了五十幾個公章之后,公司開張了。
剛開始招人的時候,速度很慢。一個月面試十幾個,才能招一個人,不過這樣篩出來的都是真正值得一起干事情的人。
經過兩年的發展,公司從最初的幾個人擴張到六十多人,其中80%都是程序員,產品份額也在業界市場內占到了50%,2005年的營業額達到了500萬元。
就在公司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戴志康又做了一個讓人意
證大投資集團(6張)想不到的決定,和他前幾年將免費軟件變成付費軟件相反,他決定將已經收費多年的產品全部免費。
戴志康將公司主打的BBS軟件Discuz!進行了全面免費,只在定制、技術支持等服務方面收取費用來維持公司基本的運營成本。
這是我好幾年來的一個理想,我本來想做一個大眾化的、很普及的一個東西,現在產品免費后,原先想用但沒錢買的這些人,就可以使用這個軟件,我的用戶群就可以急速上漲,這些人里面比如說有1%的人做大了,那我的收入也會水漲船高,我們未來的贏利模式都建立在這個龐大的用戶基數上。
靚麗風采(19張)免費之后,幾乎每天都有1000多個網站安裝Discuz!,有效用戶已經達到了30萬左右,在中國70萬個網站中Discuz!的占有率已達到了40%左右。
戴志康算了一筆賬,中國一千個網站有600個網站是BBS的,也就是說BBS占了整個中國網站的60%、70%,我相信我們提供這個解決方案將來會更高一些,我們估計是在80%,就是說中國有7、8萬社區會成為我們的用戶,我認為這個市場前景還是不錯的。
從收費到免費,意味著公司盈利模式的改變,從原來的單純賣產品盈利轉向靠提供產品的服務支持盈利。
我們不是要先賺你的錢,然后再為你提供服務,而是先為你提供服務,等你做大了我們再來賺你的錢。
【人格魅力】
戴志康保持著貓一般的機敏。
隨便溜一張網頁,只要眼角掃到個陌生的應用,就一定把它弄明白。看什么東西都特別慢,只要眼生,就先把這個東西想明白。去朋友公司,人家怎么跟員工談話,內容和目的是什么,在一旁用心聽;談話效果怎么樣,隔幾天打電話去追著問。有員工最近態度不好,要找他來談;談之前想好,到底是針對他的性格、價值觀、還是物質利益去談,談的過程中注意其表現,眼睛一眨、嘴角一動,就知道對方內心怎樣活動。這樣活得累,大部分時間都在想別人是怎么想的。但積聚多了,點就連成面,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隨時用到。
蔑視技巧。戴志康不看好的一種方式,就是看起來很聰明卻有話不好好說,非要繞來繞去曲線救國。他說這時常是最傻的做法,因為技巧都沒用,就是讓別人更費力,浪費大家的時間。最原始最簡單的才最有效。戴志康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對不喜歡的做法,他會當面說出來:我不喜歡。
決斷。23歲那年,要買輛車的念頭一天早上突然冒出來,第三天,就把車開回了家。24歲打算換輛車,第四天,他開著銀灰色的寶馬上路了。后來在海淀置辦了一套大房子,看房子可比看車復雜,可從有這個念想到拿到鑰匙,不過10天。2005年1月,他第一次把悶在心里、思前想后近半年的決定告訴手下:我決定產品完全免費,你們討論怎樣執行吧。
決斷需要威信做后盾。我比較獨斷和固執,說完了就要執行,所以威信極為重要。新員工,一定要讓他先認同獨斷和固執,說完了就要執行,所以威信極為重要。新員工,一定要讓他先認同自己。大多員工是搞技術的,要在技術上樹立威信。戴志康是社區軟件方面的一流高手,一旦發現員工有不懂,就馬上從頭到尾講一遍,從不吝嗇把最好的想法、最先進的技術告訴他們。他清楚以后搞管理的時間會越來越多,如果很長時間不搞技術,就會落伍;落伍了,以前的那些經驗就沒有什么可驕傲的。所以就趁還沒有太落伍的時候把所有東西告訴大家,既樹立了威信,也傳承了經驗。
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總可以把機器搞定。戴志康說,技術上沒有他搞不定的。難的是與人溝通,如何花更多精力去培養、提高員工。最痛苦的是招人,要大規模擴張,人是第一位的。以前是出不起好價錢,現在是出得起好價錢,找好的人還是要費大量的時間。戴志康現在成天都在招人。從公開招聘渠道里來的.都不理想,還得從認識的群體里去淘。相馬是個費時費力的活兒,見了十個也不見得碰上一個。
管理和財務上的,隨時碰到問題隨時學習,去網上搜,或者買書看。什么樣的問題都遇到過,招聘的技巧、賞罰的技巧,怎么開會、怎么樹立威信,怎么建立制度、怎么使制度執行下去。要應付不同性格的人,有些人喜歡激勵、有些喜歡成就感、有些喜歡生活上保障,有些喜歡教給點技能。現在員工也不多,都是經過篩選和磨合過的,有共同價值觀,有天然的凝聚力。
戴志康有時候覺得快累死了,但決不能在員工面前表現出來。他眼里,執著是最重要的創業素質,執著是貫穿始終的原動力。執著可不是為了一個明顯看得到的希望而奮斗,而是為了一個一直都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干上三年。
【人生感悟】
戴志康仍然把自己的公司定性為技術型公司,他認為只有把技術做專做精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我經常跟程序員說,你會十樣東西也不如精通一樣東西。做一件事情要非常專注、投入,哪怕一個時期只做一個事情,做到最好、最精通、最深入,做到這個領域的一流高手,或者把自己的產品做成這個行業最頂尖的產品,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戴志康告訴大家的成功秘訣就是拿出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去做自己喜歡并且擅長的事情。他說:重要的是把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就像跑馬拉松一樣,現在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腳下的路,而不是遠處的終點。剛開始樹立一個小目標,實現之后再慢慢走向大目標的做法造就了今天的戴志康。戴志康的成功故事向飽受應試教育折磨、走一成不變道路的年輕人發出了明確的信息。
戴志康和他的論壇創業故事 2
戴志康創業8年了。開始創業那年,戴志康21歲,那時的他是一個“決斷了就不去改變,犯錯了也不后悔”的人。他開發了一款叫“discuz!”的軟件產品,提供了國內大多數論壇的后臺代碼。就像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一樣,一個網站也可以拆解成類似于主板、芯片、存儲器這樣的零部件,比如論壇系統、博客系統、內容發布系統等軟件。如果要建立一個中小規模的網站,只需把這些零部件組裝起來。戴志康小小年紀就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社區平臺和服務提供商的當家人,靠的正是這個本事。
研發軟件只為找工作
戴志康1981年出生在黑龍江大慶市。高考后,戴志康進入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習通信工程專業。他在校外租了一間房,學習之余,就是無邊無際的網上沖浪。
戴志康在網上結識了很多朋友,慢慢對能把陌生人聯系在一起的網絡社區產生了興趣。2002年3月,他開始開發論壇后臺軟件“discuz!”,將軟件上傳到各個下載網站,希望更多人使用。
談到為什么研發這個軟件,戴志康說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通過這個軟件找工作。但是,當一份年薪30萬元的工作擺在他面前時,他卻拒絕了。“這個軟件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外面的誘惑再大,我也沒法放棄它。”
“收費”的黑色記憶
當戴志康看到自己的軟件被800多個社區使用時,他覺得可以把它拿去賣錢了。但他沒料到,“收費”這兩個字帶給自己的會是一段黑色的日子。網上罵聲一片,人們說戴志康是個騙子,做出一個軟件引誘大家用,看到有人用就收費。有人說這根本不是戴志康編寫的程序,盜用了居然還敢吆喝著賣……
那段時間,戴志康成了網友的靶子。他每天早上一睜眼,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事做著還有什么意義?”但一通牢騷之后,該忙什么還得忙什么。他堅持對程序進行優化,每天加入一點新功能。
8個月過去了,定價500元的軟件一套沒賣出去。面對朋友提出的降價和恢復免費的建議,戴志康的決定讓大家覺得他失去了理智——他把價格從500元漲到1000元,后來漲到了2000元。
若干年后,戴志康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解釋了自己當初的做法:我如果賣500塊錢,要碰到4個冤大頭才能賺2000塊錢;要是賣2000塊錢,只要碰到一個冤大頭就可以賺2000塊錢。反正也賣不動,不如價格高一點。
很快,真來了個“冤大頭”。一位香港用戶給戴志康打電話,表示愿意付錢購買這個軟件,但個別地方需要改進,如果能快些,他愿意多付錢。結果,戴志康用了一周完成了任務,賺到了第一個3000元。
隨著網絡收費大環境的改善,愿意向戴志康付錢的人越來越多。到2003年年底,戴志康賺到了50萬元。
從賣產品到賣服務
揣著讀大學時賺到的50萬元,戴志康來到北京,開辦了自己的`公司,這就是后來的“康盛創想”。
創業之初,除了業務推廣外,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組建團隊。戴志康租的辦公地點是個很舊的民宅,應聘的人看到這個工作環境就不再給他繼續談的機會,甚至有人覺得戴志康是個騙子。足足用了8個月,他才從大學同學里找到了第一名員工。
挨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戴志康在2005年迎來了康盛創想的飛速發展,員工有60多名,公司年收入超過500萬元。開心之余,戴志康覺得難題要來了。他覺得康盛創想在創業第二年就會碰到“玻璃天花板”,想突破就必須創新。
戴志康的決定再次讓人吃驚——把他的軟件變成免費的。這意味著,康盛創想的盈利模式將發生顛覆性的轉變,從賣產品變成賣服務。
員工們很難接受老板把為公司帶來巨大收益的主打產品變成免費產品——產品從賣到送很容易,但萬一送得不如意,想重新賣就不太可能了。
其實,戴志康是經過了一番躊躇的。關鍵時刻,投資人周鴻祎出現了。他告訴戴志康,暫時不要考慮錢的問題,先通過免費的方式快速把用戶量做大,抬高競爭者進入的門檻,避免價格戰,這才是互聯網公司,而不是軟件銷售公司。“這好比到了一個滑梯前,我想玩但不敢跳,老周出現了,踹了我一腳,我就直接下去了。”戴志康開玩笑地說。
2005年12月12日,戴志康宣布,永遠為免費版用戶提供最全面的產品功能,永遠向免費版用戶提供穩定、長期的可升級支持,永遠支持中小網站、個人網站,尤其鼓勵基于草根的社區應用創新。
程序變成免費的以后,康盛創想的用戶數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免費策略的成功讓戴志康頗為興奮,他給這一行動起了“螞蟻雄兵”這個名字。雖然用戶都是個人網站站長,但他們聚合起來的力量足以影響互聯網的創新機制及導向。
看好“跨界融合”
2006年除夕,戴志康在傳真機旁等待紅杉資本的傳真。“全球最知名的風險投資商,竟然也會認可我們這種草根企業,我幸福而緊張地等待著。”
在資本的支持下,康盛創想的產品日趨豐富,公司客戶除了個人站長外,還有搜狐、網易、貓撲等商業網站。2008年,戴志康推出了全新的盈利模式:用虛擬貨幣“漫游幣”架橋,將散落在互聯網上的社區網站連接起來,讓流量轉化成真金白銀。康盛創想從一家純粹的軟件公司轉變成真正的互聯網公司,成為中小網站的運營和銷售平臺。
2009年,戴志康將幾乎全部力氣花在一個項目上。他無法用已有的概念將其準確描述,只好以“x產品”代稱。
戴志康說:“真正的經典,在于形成一個良好的骨架后,讓更多的肌肉附加于其上,進而實現做‘乘法’般的融合,而不是做‘加法’般修修補補似的堆砌。”他解釋說,商界有不少范例:寶馬x6——越野車中的跑車;小沈陽——二人轉演員中的電影明星;韓寒——作家中的賽車手……這正是“跨界融合”的理念。他相信“跨界融合”將帶來高效的溝通模式。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政府部門發起了“打擊色情”專項行動,這次行動清除了一批違法、違規網站,一些守法經營的網站受到牽連。在一個月內,戴志康接到了全國10多個省市站長的反饋,稱自己所在的機房被關停或整頓,網站連續數天無法訪問。作為站長的“送水人”,戴志康和站長們一樣揪心。
“在互聯網這個新興產業中,今天的站長就如同改革開放初期的個體戶、私營業主,是最具活力的群體。經過短暫的寒冬,我們必將迎來新一年的春暖花開。”戴志康為陷入困境的站長鼓勁,就像當初他從投資人“踹他的那一腳”中獲得力量一樣。
【戴志康和他的論壇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馬化騰和他的團隊合伙創業的故事09-14
大學生CEO戴志康:一年掘金30萬元12-30
楊庭志癡迷養鵪鶉的農村創業故事06-18
創業論壇策劃書03-10
【經典】創業論壇策劃書08-25
大學生創業故事:溫少波和他的“攜職”02-07
創業論壇策劃書優秀02-09
創業論壇策劃書12篇05-08
IT創業青年創業的故事04-30
IT創業故事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