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年輕大學生的IT創業故事
創業路茫茫,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下面小編分享年輕大學生的IT創業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故事(一)
他叫潘衛國,2011年畢業于江蘇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短短3年,他從給別人打工到開公司創業,目前,雖然他還是手機游戲屆新秀,但根據自己所持的公司股份,他的身家已從剛畢業時的“一窮二白”陡升至千萬身家。
2007年,大二,他成立明宇軟件工作室,從事軟件外包開發;
2011年,畢業,明宇軟件工作室解散,他招聘人馬成立新工作室;
2012年,辭職,帶領在校大學生團隊于南京成立公司;
2014年3月,成立小西網絡公司;
2014年6月,小西網絡啟動數百萬人民幣融資計劃并獲得成功;
2014年8月,首款月流水百萬級人民幣產品誕生;
2014年10月,小西網絡進入二輪融資談判;
預計,2014年12月,首款月流水千萬級人民幣產品誕生。
大二組建工作室
還沒畢業就找創業伙伴
2007年,潘衛國考入江科大計算機專業,大二第一學期,與同伴陸宏明共同組建了江科大校內第一個工作室—明宇軟件工作室,零零散散做一些外包小項目。大三時,團隊拓展到8個人,其中有3個研究生,5個本科生,都來自校內計算機專業和通信專業。
作為技術男,潘衛國并不木訥。他說,一進大學就在糾結是考研還是創業。兩個月后,他選擇創業。大一下學期,接手的第一個項目是江科大西校區管委會網站,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2000元。之后,校內外各種類型的項目,只要是賺錢的項目他都接。
臨近畢業,潘衛國回顧做的各種項目,看似經驗豐富,實則方向不明。最終,8人團隊忍痛解散。
2011年3月份,距離畢業尚有3個月。潘衛國想,未來肯定還會創業。因此,他招聘人員,并給來報名的200多學弟學妹專門開講座,并從中物色創業合作伙伴。畢業季,大多數畢業生奔波于各大招聘會,他卻堅持每周六給小伙伴們上課。一個培訓班,大浪淘沙般最終篩選出8個人,這8個人最終也成為小西網絡前身公司的創始團隊成員。
指導開發的游戲獲大獎
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就職于南京誠邁科技有限公司,隨后他被派駐北京MTK公司上班。人在北京,潘衛國的心卻記掛著學校那批伙伴。每周末,跟他們視頻會議分派任務,每月從北京回鎮江一次,商討項目運作。“糖果惡霸”手機游戲創意就是在那時確定的。
2012年,曾被稱為江科大“三劍客”的理工高手陳嘉生、陳嘉昊、龍天宏,在潘衛國的指引下開發出物理引擎類休閑游戲《糖果惡霸》,以高分拿下“第二屆移動MM百萬青年創業計劃”特等獎,更榮登大賽全部作品分會榜首,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匹“黑馬”。
2012年,手游市場發展迅速,本打算3年后創業的潘衛國辭職提前創業。 7月份,在南京江寧一幢財務大廈,潘衛國租下一間50多平方米的房子。就他一個人全職,大三、大四的同學不定期來實習。
最糟糕的`不是艱苦,而是暗淡的前景。因為沒有錢,發不出工資,團隊中除了江科大最初的一撥人,對外招聘的人員全部陸續離開。2013年6月,江科大的團隊成員回校做畢業設計,整個公司就剩下潘衛國一個人堅守。他自嘲地說:“終于不需要任何開支了。”就這樣潘衛國的第一次創業算是失敗了。
二次創業終于成功
想讓更多員工成“土豪”
2013年底,潘衛國著手成立新公司,全面放棄維護已經上線的十幾款2D游戲,轉而集中人力和精力研發精品3D游戲。2014年3月,小西網絡公司成立。6月首款3D游戲研發成功,8月,一款摩托車競技游戲上線,并產生數百萬元月流水收入。同時小西網絡獲得資本數百萬元投資,目前小西網絡正在研發的一款策略型角色扮演類游戲,得到市場和同類行業公司高度認可,保守估計,上線后該游戲月流水數千萬元左右。潘衛國占有公司60%的股份,據估計,他的身家已漲至“千萬”。在大學時就跟著潘衛國創業的同學,一畢業就成了半個老板,身家也都不菲。
不久前,潘衛國再次回到母校招聘人才。潘衛國說,畢業學校不重要,他只看重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和對自己未來負責的態度。
2012年剛創業的時候,公司有8位聯合創始人,在創建小西網絡的時候只剩下5位聯合創始人。談到這些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的工資收入,潘衛國自豪地說,你應該關心他們的身家是多少。“公司會繼續發展,我想做的是和一些靠譜的人至少做成功一件事,也希望小西公司的盈利分成制度未來能創造更多的土豪員工。”
故事(二)
80后大學生張宇畢業后,來到大連,經過多次求職,均不順利,后來決定報名參加IT培訓。為此,張宇多方打聽,最終報名北大青鳥大連星海培訓中心的BENET網絡工程師培訓。
對于張宇來說,學習網絡技術是從零開始,以前雖然也接觸過計算機,但那都是在學校學過的一些基本的電腦知識,意味著,在IT培訓機構的學習一切要從頭再來。
在北大青鳥大連星海培訓中心,張宇系統學習了網絡組建與維護、Windows系統管理、Linux、計算機安全與防護、數據庫管理、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等方面知識,并通過項目實踐,積累了相當于兩年的網絡工程師工作經驗。
在學習技術知識的同時,培訓中心提供的職業素質培養課程對張宇整體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在北大青鳥,采用職業化管理制度培養學員的職業素質,使學員在學習階段即開始接觸并適應職業人的要求,比如:良好的職業禮儀,表達和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等。中心安排的COT課程針對學員在求職過程中如何制作簡歷有一門單獨的課程。通過職業素質課程的熏陶,張宇的社會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目標明確,加上老師們的認真輔導,IT培訓結束后,張宇順利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崗位,進入某知名公司擔任IT部門主管。
盡管事業發展順利,但張宇并不滿足,他覺得只有創業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經過同北大青鳥老師的交流,加上朋友的.幫助,張宇踏上了自己創業路。
張宇給公司起的名字叫“易維立方”,同時它也有一個很好聽的英文名字“EwayLife”——信息生活。公司面向高新技術行業,定位于軟硬件開發、計算機硬件銷售等業務,主要從事新媒體互動演示系統開發設計與服務,利用圖形圖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視覺顯示技術為一體的的新媒體技術,不斷滿足并提升人們對數字視覺體驗服務的需求。
公司在年輕人的激情努力下投入運營。但因為缺乏經驗,在公司成立后,張宇遇到了不小的困難:首先是資金問題,盡管辦公電腦都是創業伙伴原有的舊電腦。但因為創業項目特殊的需要,在展示與人員開支等費用方面花費了大筆的資金,這筆支出遠遠超出了當初的計劃;其次,由于創業團隊都是專業的技術人員,缺乏與客戶洽談的經驗,加之項目較新,經常會使客戶感到無法理解,前期業務拓展進展緩慢。
由于問題較多,加上前期投入大,公司成立的前幾個月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這個時候張宇第一次體味到了創業的艱難。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北大青鳥大連星海中心的老師不斷激勵著他,多次對公司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方案,這使張宇堅定了將創業繼續下去的信心。
正因為有這種信念的支撐,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張宇沒有放棄,而是帶領創業團隊不斷摸索經驗,使公司運營漸漸步入了正軌,到第四個月時,公司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這個進步給了這個年輕團隊很大信心。
目前,易維立方的業績開始逐步增長,在大連IT市場已經建立了不小的知名度,業務發展呈現良性增長。作為一名80后的初次創業者,張宇走過了創業初期的陣痛。張宇知道,自己前面還將面對更多更大的困難,但自己既然選擇了創業這條路,自己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年輕大學生的IT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年輕人創業的故事(精選13篇)11-30
大學生創業故事04-03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11-04
大學生創業成功故事03-01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02-17
當代年輕人如何創業04-03
十大年輕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09-02
創業的故事11-03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15篇11-04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