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艱辛但很上癮
導語:看看蘇河匯創始人談談創業的艱辛和上癮。
蘇河匯是位于長寧區的一個創業孵化基地,目前蘇河匯孵化的企業超過140家,投資的則有40家。蘇河匯創始人羅鑰說,看著更多的企業成長起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件事情可以干一輩子。
事實上,羅鑰本人的創業故事,也非常精彩。
兩次創業 先賺后賠
在創業的路上,羅鑰一度走走停停。1981年出生的羅鑰,2005年開始第一次創業,參與創辦了一家游戲公司,那是國內最早從事手機游戲、短代、MTK游戲開發的團隊之一。但因為資金問題,公司到第二年就維持不下去了,工資也發不出。一次坐地鐵,羅鑰發現很多年輕人用手機玩一些簡單的游戲,“為什么不在地鐵站賣我們的游戲?”很快,羅鑰在南京西路地鐵站租了半間鋪面,還在一周之內考出了上海營業員資格證,在地鐵站推廣游戲。
就是靠著羅鑰在地鐵站賣游戲,公司堅持到了2009年,隨后被一家上市公司以7400萬元收購,這成為羅鑰的第一桶金。這一年,羅鑰只有28歲。
賣了公司之后,羅鑰開始了第二次創業。當時中國山寨手機發達,羅鑰的公司就幫深圳的手機廠商做設計和制造方案,但是,“整個行業競爭很激烈,壓貨嚴重,一個手機主板的價格只賣10美元。”公司資金鏈斷了,創業失敗了。
第二次創業,血本無歸。羅鑰只好到一家歐洲投資公司打工。“你知道,創業過的人,其實不太適合打工。”羅鑰說,創過業的人,有控制欲,而且初創公司,決策講究速度,甚至不顧風險愿意嘗試。但在這家歐洲公司,什么事情都要開會決策,等決策出來,菜都涼了,“當年我就看好外賣網站餓了么,結果公司投的是小葉子訂餐,如果當年100萬元投給餓了么……也許就不一樣了。”餓了么去年以來連續融資,今年1月融資3.5億美元。
創業上癮 假裝上班
“打工”過程中各種無法自已、失控的感覺,羅鑰很不習慣。這種狀態持續了1年多,2012年6月,羅鑰還是出來創業了,創辦的就是蘇河匯。羅鑰說:創業“上癮”!
“當初辭職是瞞著老婆的,她不同意我創業,因為一旦創業,我就變成工作狂了,家里也不顧上。當時老婆剛剛懷孕,不能受驚,所以只能騙她。”為此,羅鑰還專門買了一臺和單位一模一樣的筆記本電腦,每天西裝革履,裝著去上班的樣子,其實是跑到家附近的咖啡館上網。
“沒有動用家里的一分存款,向一個高中同學借了20萬元。”創業和打工的感覺很不一樣,羅鑰說:“創業,每天早上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司。隨時隨地都在上班,隨時隨地都在考慮公司的事情。”
羅鑰在咖啡館用7天時間搭建了蘇河匯網站,然后坐火車跑到北京,找到了36氪創始人劉成誠,“那一天我印象深刻,北京暴雨,當時36氪在中關村一座大廈的14樓,電梯被暴雨泡壞了,我拎著箱子爬到14樓。”羅鑰從上海跑到北京,其實只是為了在36氪網站上打一個“廣告”,如果誰有創業項目可以找蘇河匯,20萬,占8%的股份。而當時,36氪也只是一家并不大的媒體公司,聚焦報道創業公司。羅鑰和劉成誠談得投機,這個“廣告”最后免費登在網站上。
回到上海,羅鑰仍然每天跑到那個咖啡館“上班”,打開電腦、登錄郵箱、查收商業計劃書,一份份研究。2012年8月底,羅鑰篩選了10個投資項目。
為了項目 抵押房子
按羅鑰的想法,一個項目給20萬,篩選出來的10個項目需要投資200萬,如果再加上100萬元的運營資金,總共需要300萬元,從哪里找?憑著羅鑰此前一年在投資公司的人脈和關系,最開始伸出“橄欖枝”的是某家上市公司,“但當時他們只看中了10個項目中的8個,另外兩個不投。這個我不能接受,我就拒絕了。”
短時間找不到太多錢,羅鑰向朋友借了30萬元,“10個項目一個給3萬元,我告訴他們,先好好做項目,后續資金馬上就到。”其實當時,羅鑰心里也沒底。
幸運的是,2012年12月初,羅鑰找到一家成都的財務公司,抵押了家中一套房子,貸到了300萬元。
羅鑰說,每次飛越,都是承擔巨大風險的。“我很感激當年借我錢的同學和那家財務公司。如果沒有最初的20萬,也就沒有蘇河匯;沒有拿300萬,也就沒有今天的麥客、丸子地球(這是羅鑰當年投資、今天發展不錯的創業公司)。如果要成就偉大的事業,就要承擔很多東西。”
創業十年 觀念在變
幾次創業經歷,羅鑰說,第一次做游戲,運氣好,賺的是快錢;第二次搞SP和山寨手機,方向很偏門,每天睡不著覺,心里忐忑; 這一次“蘇河匯”,是幫扶創業者,能做一輩子,自己也能獲得回報。
羅鑰現在作息很規律,6:40起床,晚上1:30睡,每天睡5個小時。在創業者中很普遍,雖然睡得少,但有自信、自戀、自殘和自由的樂子。“我很欣賞兩位創者,一個是臺灣一家孵化器的創始人Jamie,一個是邏輯思維的羅振宇。前者每天早晨起來寫一篇博客,后者每天早上起來錄音,周末也不間斷。”羅鑰說,對創業者而言,自律很辛苦,“當我開始跑步之后,我開始理解了,當你自律的時候,你的自信也被激發出來。”
2012年12月初,羅鑰寫了一篇文章《成功的秘密》,大意是創業要成功必須要堅持。“但現在來看,那篇文章是有誤導的。堅持有度,創業最怕無為的堅持和輕易的放棄。如果方向錯了,堅持就是浪費時間。堅持,是相對的堅持,發現創業的路不對,就應該轉變方向。”創業的路不是“直通羅馬”,會有各種變化。
創業,對羅鑰來說,已經是一種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