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
是誰說90后是狂妄墮落又腐敗的一代,是誰說90后的孩子都不踏實能干,這樣的90后你見過嗎?大學生創業,校園開餐廳。沒有人會想到90后會自主去創業,那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位90后大學生是怎樣去創業的。
“同學你好,請問你要吃點什么,我們的美味悠長湯品都是熬制了3個小時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一臉文氣的小白拿著菜單、端著盤子在小店里忙活著。他是南京林業大學的大三學生,同時也是這家“美味悠長快餐加盟店”中餐館的老板。2月29日開張以來,每天中午,慕名而來的師生會將小店擠得水泄不通。
他是店老板把一間小門面房得挺高雅
中午12:30左右,南林大美食街香樟苑一家名為“美味悠長快餐加盟店”的中西合璧的餐館門口,排起了長隊。“聽同學推薦說這里環境不錯,飯也好吃,而且不貴。”一位排隊等候的同學說。這間只有20多平米的小門面房,只能容納21人就坐。別看空間局促,內部裝修卻有模有樣,米黃色的墻紙、柔和的燈光、墻體四周的.烤漆玻璃,整體環境顯得挺高雅。
由于還在試營業階段,美味悠長快餐加盟店只有七八種餐品,例如蘿卜排骨飯、雞腿漢堡、玉米排骨飯……價格從10至12元不等。“我們的美味悠長湯品都是要熬制3小時的。”面對每一位光顧的客人,店老板小白都熱情推薦著,“我一下課就趕過來了,中午人多,我得幫著搭把手。”
南林大高分子專業的姚立正是第二次來店里吃飯了。“10塊錢能吃到一頓美味營養的套餐,很實惠了。”
他還是大學生南林大的老師在微博上力挺他
美味悠長快餐加盟店老板小白還有一個身份——南林大人文學院社會工作系的大三學生。去年11月,他就開始張羅著要開一家自己的餐飲店。
今年2月29日,小店開張。為了攢人氣,小白還為每位顧客提供一份小掛件,凡是領到8、18號牌的顧客還能領到10元錢的紅包。
“美味悠長快餐加盟店前兩天都是不賺錢的,剛開張,要先贏得口碑。”現在,小白的小店每天營業額有3000多元,毛利1000多元。“我們還請美味悠長快餐加盟店總部的特級廚師為我們開配方調湯料。”
美味悠長快餐加盟小店的開張,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歡迎。南林大老師孟祥遠在微博上力挺小白,“西餐套餐和湯味道不錯,關鍵是不添雜料,貨真價實又放心。”
現在,小白每天的生活緊張有序。如果沒有課,他會在上午9點到店里幫忙打打雜。而中午12點至1點的黃金時段,是美味悠長快餐加盟店最忙碌的時段,點餐、送餐、收銀,小白什么都要干。當接待完一天的客人,打掃完衛生經常是晚上9點了。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2
現在一些大學生都會選擇在大學期間為自己找一個兼職來賺取一些生活費,趙曉曉就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大二美術系是大學生,趙曉曉是一個興趣很廣泛的人,除了專業的美術專業之外還喜歡跳舞,平時會去接一些商業的演出賺取外快,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畫室里畫畫。有一天,朋友問她,她的頭像是在哪里找到的,趙曉曉說那是她自己畫的。有很多人就開始建議趙曉曉可以接一些定制頭像的單子,就這樣趙曉曉開始了她的外快生活。
一個繪畫頭像是20-50元不等,如果是來圖定制的話是80元一個。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趙曉曉發現收益收益還是不錯的。經過了一段時間,除了定制頭像之外,她還會接一些為雜志插畫的工作,這樣的工作一般一單在500-1000左右。就這樣,趙曉曉在默默的自己攢錢,因為她最終的目的是想要自己開一個畫室。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趙曉曉攢夠了開畫室的錢,在學校周圍租了個場地開始裝修。
一開始跟家里說這件事情的'時候,家人是反對的,因為現在還在上學,還是希望趙曉曉把重心放在學習上。趙曉曉也是一般答應著家里,一邊偷偷的在經營自己的畫室。開始了因為沒很多的人脈資源有一些艱難,到后來趙曉曉把自己在畫室繪畫的食品發布在抖音等軟件上,吸引到了非常多的粉絲,從那之后生意開始慢慢變好起來。
趙曉曉開的畫室,屬于自由畫室,是為喜歡繪畫但是沒有專業學過的人們開設的,畫室會提供畫畫的原料,顧客畫完之后可以在店里裱起來然后帶回家收藏。因為這種新穎的經營模式,吸引到了非常多的消費者,這讓趙曉曉的畫室開始有一些名氣。趙曉曉自己說,有一次她接到了一個大單就是去給一個工作室手繪壁紙,那一單她賺了5000塊。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她也在招收員工幫忙打理一些瑣碎的工作。
趙曉曉說,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事業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現在家里人也不再反對她做這件事情。店鋪的資金周轉都是趙曉曉畫室平時的收益和自己平時接的外快單子。店鋪現在一個月能夠純盈利8000左右,出去人工費水電費一個月凈賺6000左右,這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收益是相當不錯的。
趙曉曉閑雜正在考慮擴大畫室,租一個稍微再大一些的畫室,寒暑假的時候還可以成立寒暑假班進行授課,這樣就能夠實現一室兩用。現在,趙曉曉的學費和生活費已經不問家里要了,趙曉曉還會定期給爸媽錢,這讓趙曉曉很是自豪。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同學找到趙曉曉,想跟趙曉曉一起合作經營畫室,通過簽訂合同,他們成為了合作伙伴一起開始了新的投資創業生涯。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自由畫室對于一些從事專業繪畫的經營者還是非常不錯的,除了基本的店鋪收益之外,經營者還可以接一些其他的工作,兩邊都不會耽誤。以上就是對自由畫室的介紹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關注。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3
超級課堂的聯合創始人楊明平是典型的大學生創業者,并且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楊明平畢業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xx年,大三的他接手了學校邊上的一家川菜館,發展到擁有400多平方、一年200多萬營業額規模的火鍋店,大學的'創業經歷為他贏得第一桶金。而后楊明平決定朝著更大的方向發展,進入在線教育領域,創建超級課堂(Super Class)。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4
現在一些大學生都會選擇在大學期間為自己找一個兼職來賺取一些生活費,小白就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大二美術系是大學生,小白是一個興趣很廣泛的人,除了專業的美術專業之外還喜歡跳舞,平時會去接一些商業的演出賺取外快,但是,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畫室里畫畫。有一天,朋友問她,她的頭像是在哪里找到的,小白說那是她自己畫的。有很多人就開始建議小白可以接一些定制頭像的單子,就這樣小白開始了她的外快生活。
一個繪畫頭像是20-50元不等,如果是來圖定制的話是80元一個。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小白發現收益收益還是不錯的。經過了一段時間,除了定制頭像之外,她還會接一些為雜志插畫的工作,這樣的工作一般一單在500-1000左右。就這樣,小白在默默的自己攢錢,因為她最終的目的是想要自己開一個畫室。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小白攢夠了開畫室的錢,在周圍租了個場地開始裝修。
一開始跟家里說這件事情的時候,家人是反對的,因為現在還在上學,還是希望小白把重心放在學習上。小白也是一般答應著家里,一邊偷偷的在經營自己的畫室。開始了因為沒很多的人脈資源有一些艱難,到后來小白把自己在畫室繪畫的食品發布在抖音等軟件上,吸引到了非常多的粉絲,從那之后生意開始慢慢變好起來。
小白開的畫室,屬于自由畫室,是為喜歡繪畫但是沒有專業學過的人們開設的,畫室會提供畫畫的原料,顧客畫完之后可以在店里裱起來然后帶回家收藏。因為這種新穎的經營模式,吸引到了非常多的消費者,這讓小白的畫室開始有一些名氣。小白自己說,有一次她接到了一個大單就是去給一個工作室手繪壁紙,那一單她賺了5000塊。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她也在招收員工幫忙打理一些瑣碎的工作。
小白說,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事業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現在家里人也不再反對她做這件事情。店鋪的資金周轉都是小白畫室平時的`收益和自己平時接的外快單子。店鋪現在一個月能夠純盈利8000左右,出去人工費水電費一個月凈賺6000左右,這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收益是相當不錯的。
小白閑雜正在考慮擴大畫室,租一個稍微再大一些的畫室,寒暑假的時候還可以成立寒暑假班進行授課,這樣就能夠實現一室兩用。現在,小白的學費和生活費已經不問家里要了,小白還會定期給爸媽錢,這讓小白很是自豪。最近一段時間,有幾位同學找到小白,想跟小白一起合作經營畫室,通過簽訂,他們成為了合作伙伴一起開始了新的投資創業生涯。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自由畫室對于一些從事專業繪畫的經營者還是非常不錯的,除了基本的店鋪收益之外,經營者還可以接一些其他的工作,兩邊都不會耽誤。以上就是對自由畫室的介紹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關注。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5
康盛創想創始人戴志康是無數互聯網人的偶像,他創建的“Discuz!”開源模板與“Wordpress”并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兩個開源網站模板,被數以百萬級的站長使用,深刻的改變了中國互聯網,而戴志康也是一位大學生創業者。
戴志康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親屬中也有很多人是老師。據說,因為這種家庭背景,戴志康小時候開始就一直接觸電腦。在計算機性能不斷升級的過程中,他的編程技術也日益提高。戴志康從小學剛畢業后的1995 年開始初步嘗試編制軟件。初中、高中時期,他幾乎席卷了各類計算機大賽。戴志康20xx年考上哈爾濱工程大學,20xx年便在校外創業,他在外面找到一間月租300塊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個小時都泡在電腦前面,最終他創造的“Discuz!”成為中國最成功的建站開源模板,“Discuz!”于20xx年被騰訊以6000萬美金的價格收購。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6
兩年前,沈陽人李洪福從天津輕工學院本科畢業,學電子商務專業的他也和多數懷揣夢想的同學們一樣,將人生的落腳點選在了大城市。從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島,他整天穿著職業裝和皮鞋穿梭在各個知名企業中。“工資不高,壓力極大,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行走在大城市的燈火輝煌中,總感覺這樣的城市不屬于我,我也不屬于這樣的城市。”嚴重缺乏歸屬感讓李洪福對自己的人生開始了認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繼續那個看似體面實則痛苦的夢,就是因為自己放不下上過大學這個事實。”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洪福發現擦鞋這個領域很有潛力。在進一步做了考察后,他發現了里面的商機。“現在的90后多數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檔鞋根本不會或沒時間去打理,而且現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許多高檔鞋、包、衣服的后續保養都是個空白。”李洪福說,這個發現讓他產生了回老家創業的沖動,并開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并四處偷師學藝。
20xx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學生香薰洗鞋店”在于洪區松山路低調開張。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板,每天忙得團團轉。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從5時起床擦鞋,一直干到24時。“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體累得像散了架,但望著地上那些已經光鮮亮麗的鞋,我的'心里有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說,他之所以將“大學生”三個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訴所有顧客,他這個擦鞋工是個大學生,大學生沒什么了不起,也可以為別人擦鞋。
剛開始,也有顧客好奇李洪福的選擇,覺得一個大學生當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學畢業當擦鞋工,那上大學還有啥意義?”每到這時,李洪福都會微微一笑:“千萬不要把大學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實這個身份什么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當成一件虛榮的外衣。我堅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許多大學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實就是這個身份把他們害了。”
女大學生投5000元開網店年賺30萬買奔馳買哈雷
20xx年4月,上大三的小魏瞞著父母,投入5000元開起了網店。“一開始也有些擔心,畢竟那么多錢”,小魏說,網店的攝影、美工、售前售后等都需要技巧,她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失敗了再重來。當時,她和男友每天打理網店,“從早上9點一直坐到晚上11點,還會因為壓力大而失眠”,她說,“那段時間,生活有點亂,我都長胖了好多。”提起前期的艱辛,小魏現在還有點叫苦不迭,“從廠家進貨,每次要進幾百件,壓力真的很大,害怕貨賣不走”。
20xx年5月,小魏的網店終于有了起色,“算下來,第一個月我們就賺了20xx元!”回憶起來,小魏難掩興奮,“當時高興慘了,覺得網店比開格子鋪更賺錢”。
一開始,小魏的網店主要賣手機殼,自己在手機殼上繪圖,然后拍圖擺上網,但生意并不好。后來,熱愛藝術的男友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注重獨特性,做出有自己風格的網店。
此后,小魏開始瞄準學生包市場,為了追求獨特性,她常常花錢淘一些風格奇異的進口手工包。一次,在英國的朋友說有一個牛皮包很好看,“我看了那個包的照片,感覺制作和風格很獨特”,小魏要朋友花幾千元錢買了回來,然后擺上自家鋪子賣,“好多人搶著要買,我感覺找到了出路”。
隨后,小魏開始經營風格獨特的手工包,且20xx年6月起,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有一天,我接了300個單子”,小魏說,面對這么大的生意,她和男友突然感覺不知所措。當時,店里就只有他倆,包裝和發貨只能自己動手,“從早忙到晚,感覺像搬磚一樣,等到發完貨,我和他都感覺自己的手沒知覺了”。
小魏說,她店里的商品都出自廣東那邊的廠家,為此她還去考察過廣東的廠家,看到有相關的生產資質后才同意授權。生產完后,貨堆在自己家里,再由自己發貨出去。 “今年4月結算時,我發現竟掙了30萬元”,雖然知道賺了錢,但面對這個數字,小魏還是感到驚訝。現在,她的網店每周有200件的成交量,“算下來一個月能賣出去六七萬元的貨,除去成本能掙3萬元左右”。
在小魏的網店上,記者也注意到,她店里的商品最便宜的7元,最貴的666元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上半年該店的好評數是2911,好評率達到99.71%。記者采訪了解到,好評數加起來等于賣出去商品的數額,也就是說,小魏一年內至少能賣出4000件商品,這其中還不包括打差評的數量。照她所說,一件商品利潤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算下來,一年賺30萬完全有可能。
記者還了解到,該店信譽級別達到了4.8%,且有4顆藍鉆。小魏告訴記者,一個藍鉆是251分,也就是要251個好評才能升級為1顆藍鉆,20xx分~5000分才能到4顆鉆。她現在已經有了4顆藍鉆,如此表明,她現在至少有20xx個好評。
6月8日,小魏買了一輛價值13萬元的哈雷摩托車和16萬元的奔馳smart車,“男友開哈雷,我自己開smart”,小魏說,“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賺了錢就好好玩、好好享受”。記者問及是否全款付清時,小魏回答說:“都是分期分款購買的,我們不可能一次性把流動資金用在買車上,還要用來補貨和進貨”。
接下來,小魏想成立工作室,繼續做大網店。“打算再請兩三個人,分別負責攝影、美工和客服,讓一切都專業化的操作起來”,小魏說,成功沒有秘訣,她也是從失敗中一步步走過來的。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7
王強在大三的時候,由于家里拆遷獲得了一筆不錯的.拆遷費,大四沒有去找工作,而是選擇利用這筆拆遷費創業,王強很看好餐飲行業的市場,覺得開一家餐館,一定能賺錢,在父母的支持下,王強選擇在寫字樓樓下開了一家餐館,主要經營快餐,炒菜,小面,但是王強自己不會廚藝,于是花高價請大廚。
王強請了2個大廚,然后請了幾個服務員,自己就當個甩手掌柜負責收錢,一開始,王強開的餐飲店生意還不錯,可是王強覺得請的2個大廚動作慢,脾氣相當暴躁,于是就想方設法刁難他們,想讓他們提高速度,有個服務員想請假回家看父母,王強不準她請假,因為那幾天生意很好,王強叫她過幾天再回去,可是服務員很生氣就離職了,離職之前還煽動其他員工離職,王強覺得自己是老板,高高在上,絲毫不顧及員工的感受,員工的流動性相當大,經常導致顧客等餐等很久,生意越來越差,最后只有關門了。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8
一提到王興,很多人腦海里面第一想到的一個詞匯就是連環創業者,因為他是校內網,飯否網,美團網這三個中國大名鼎鼎的網站的'聯合創始人,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層身份,大學生創業者,在畢業之后,沒有豐富的職業履歷就開始創業的人。
他是一名人們口中的天才少年,高中沒有參加高考就被保送到中國名牌學府清華大學,畢業后拿到全額獎學金去了美國特拉華大學師從第一位獲得MIT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的大陸學者高光榮,隨后歸國創業,在前一兩次不算成功的創業項目之后,王興創立了中國版facebook校內網,并很快風靡于大學校園圈之中。校內網于20xx年10月被千橡以200萬美元收購。20xx年5月12日,王興創辦飯否。這也是中國第一個類twitter項目飯否網,但就在飯否發展勢頭一片良好之際被關閉,讓王興事業受到挫折。之后連環創業客王興于20xx年3月上線新項目美團網,并在千團大戰之中脫穎而出,穩居行業前三,并先后獲得紅杉和阿里的兩輪數千萬美金的融資,這個連環創業客的事業正逐漸走上正軌。近年五月份,美團單月流水已經突破10億人民幣。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9
一、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年賺百萬故事
昨日上午10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新聞傳播系大二學生胡紫光,正在寢室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腦。他可不是在玩游戲,而是在忙著打理自己的茶杯網店。記者翻閱胡紫光的銷售賬本發現,他從去年6月創業以來,累計已賣出了約180萬元的茶杯,利潤高達30萬元。
“很多人羨慕我創業的成功,他們不知道我也走過彎路呢!”忙完前晚到昨晨的訂單處理后,胡紫光笑著講起自己的創業故事。
胡紫光出生于孝感一個普通家庭,母親是名裁縫,父親則以打工為生,家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好。胡紫光的姐姐開了家茶葉店,兼賣茶杯,因此從高中畢業的暑假開始,胡紫光就常在姐姐的店里幫忙。
“這孩子懂事、聰明,很有經濟頭腦,會根據客人的身份向他們推銷產品。”胡紫光的姐姐說,去年6月份,她建議胡紫光開網店幫忙賣茶杯。
大學生自主創業白手起家年賺百萬真實故事
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故事
“開網店并不難,難的是賺錢啊!”胡紫光笑著說,自己開網店的第一個星期,一個茶杯都沒賣出去,網店訪問量也非常低。“當時我急得覺都睡不著。”雖說是姐姐的店,但從茶杯品牌商那里鋪貨也是下了血本的。
巨大的壓力下,胡紫光坐不住了,他想了很多辦法,諸如競價排名、微博微信推廣、誠招合作伙伴、分銷商加盟等,甚至還包括一些“歪招”。“剛開始創業時,我把自己的店名改得跟一些知名度較高的網店名字接近,這樣就能吸引一些顧客。
我還會在百度知道等網站上,自己提問咨詢我網店的產品如何,然后再用另一個號回答,說店里的東西不錯。”
回憶當時的那些“歪招”,胡紫光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說,雖然這些“歪招”確實給網店增加了不少點擊率,但真正購茶杯的仍是寥寥。
萬般無奈之下,胡紫光只能破釜沉舟,采取“賠本賺吆喝”的辦法——進價30元的茶杯,他只賣35元,刨去運費還要虧點錢。不過令胡紫光沒想到的是,這一招商戰中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價格戰,竟意外賺足了人氣。不到1個月,他網店的訂單就漲到了每天50單左右。
生意有了起色,胡紫光趕緊取消了之前的“跳水價優惠”,但仍堅持薄利多銷的原則,而他對于曾經動的“歪腦筋”也再不愿碰,一門心思做口碑。
“做生意還是誠信為本啊!”胡紫光的這句話可不是套話,他告訴記者,此前有個老客戶,零零散散地買過幾個杯子,慢慢對胡紫光的服務和產品質量比較信任。“去年底,那個客戶突然跟我說要訂800個標價100元的保溫茶杯,說是公司年慶當禮品。”這筆開店以來最大單,也讓胡紫光對經營理念更篤定了。
目前,胡紫光的網店每天訂單在100單左右,僅這個月他的銷售額已達到25萬元。“創業堅持很重要,挺過最艱難的時期,往往就成功了一半。”胡紫光說,下一步打算與更多品牌茶杯公司合作,還將嘗試實體店經營。
看了胡紫光的創業故事,創業仆還要推薦一位大學生自主創業,在網上開網店賣服裝,月營業額高達20余萬,真的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如果你對自己沒錢創業很困惑,希望你認真看鄧偉的創業故事。
“網絡批發,淘寶零售,接單加工……”武昌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大四學生鄧偉在創業這條道路上開拓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如今,他的阿里巴巴武漢市硚口區諾意服飾商行月營業額已高達20余萬元。3月26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鄧偉是湖北松滋人,出生于1992年,目前就讀于武昌理工學院藝術設計1101班。由于家庭條件不太好,他從小就喜歡經商,希望可以讓父母過上好日子,自己的夢想也是創業成為一名企業家。在高中時代,他就做了人生的第一筆生意,從武漢批發了一批學習用品賣給自己的'同班同學。
大學生自主創業白手起家年賺百萬真實故事
大學生白手起家創業故事
進入大學后的鄧偉也一直思考著創業,但因為資金的問題,大二以前一直在做兼職,他發過傳單,送過快遞,售賣過新生用品,在肯德基做過服務員……直到大二時積累了一部分資金,他才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開了一家女裝網店,但因為沒有經驗,沒有好的貨源,最終以失敗告終。
“雖然失敗了,但是我從中明白了好的貨源對一個網店的重要性,同時發現了為別的服裝店提供貨源也是一個創業項目。”面對失敗,鄧偉沒有退縮而是認真思考,總結經驗教訓,他親自前往廣州深入考察。他暗自下決心,總有一天他會創業成功,。
20xx年5月份,鄧偉注冊了屬于自己的阿里巴巴武漢市硚口區諾意服飾商行。在廣州,他找到了一個有生產能力的團隊,進行結盟合作,以保證他自己的阿里巴巴武漢市硚口區諾意服飾商行有充足的貨源。他的網店可以提供其它網店沒有的選擇,即賣衣服,還接受衣服樣板進行訂單加工,同時也做網絡批發。
經過一段時間的苦心經營,鄧偉已經擁有皇冠等三家大型女裝網店,售賣各種女裝,目前,他每天可接到8000元的衣服訂單加工,月營業額高達20余萬元。
“創業過程雖然很艱辛,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我總對自己說,沒什么大不了,咬咬牙總能過去,是困難,總能克服。”
鄧偉表示,“盡管現在每天我要接訂單、選布料、上貨,經常忙到晚上十點,回到家后倒下就能睡著,可是這樣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累的同時也充滿了快樂,每天都可以為了自己、為了家人而奮斗。”記者了解到,在不久,鄧偉的第四家大型女裝網店也將開業。
大學生自主創業感悟:
“大學生聰明,思維活躍,一些創業的學生難免會被‘歪心思’誘惑,走錯路。”胡紫光的輔導員田離榮表示,胡紫光能夠意識到誠信經營才是根本,及時調整方向,這是他創業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此外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也值得其他同學借鑒。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0
電驢(VeryCD)之父黃一孟是一名中途離開大學的創業者。20xx年,verycd.com只是愛好計算機的大學新生黃一孟陸續注冊的眾多個人網站中的`一個。當時,因為不滿于網絡上質量不高且需收費的電影資源,VeryCD很快聚集起了一批和黃一孟有著類似熱情的用戶,他們在下載的同時也愿意上傳自己的資源。這讓黃一孟意識到,這個所謂的個人網站不再只對他一個人具有價值。20xx年,VeryCD以黃一孟中途離開學校專心創業而成立了一個工作室。黃一孟除了是VeryCD的創始人,也是心動游戲的創始人。20xx年,心動游戲的收入達到了10億人民幣,從入不敷出的VeryCD到年收入10億的網頁游戲公司。黃一孟依靠自己的感覺和摸索去創業。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1
大學生創業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以溫大學生為例,從沒擺過地攤,沒嘗試過任何創業行為的學生反倒成了少數。如何在洶涌的創業浪潮中闖出自己的天地,用獨特的大學資源幫助自己取得成功?
近日溫大的一位帥小伙盯上了女生用的“姨媽巾”,這個有意思的創業故事背后,是當代大學生敢想敢干的勇氣。
“親,您的貨送到了!”一位帥小伙站在女生寢室樓下,將一袋子物品塞到女生手里。女生一邊付錢一邊捂著嘴偷笑。她的貨是幾包衛生巾,而賣家正是這名送貨的男同學。
為了創業,王聰開通微信公共平臺,做起了衛生巾生意。“雖然創業才起步,但我看好這個市場。”
看新聞發現商機
王聰是江西人,目前在溫大甌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讀大三。當時選擇來溫州讀書,就是沖著溫州的創業氛圍來的。王聰說,在校期間他一直想找機會創業,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適的項目。
前段時間,王聰上網瀏覽新聞時看到一則消息:湖南一高校幾名女生在校園內做起衛生巾生意,收益不錯。這給了王聰靈感,他算了一筆賬,茶山小區內有四五萬女大學生,如果有1000個女生成為他的客戶,每個女生每個月買三包衛生巾,以每包衛生巾2元的利潤計算,每個月就可賺到6000元的利潤。王聰決定試試看。
做調查比價格找貨源
想要創業就必須先了解產品,王聰開始惡補衛生巾知識,比如品牌、材質等等。隨后,他還在女生中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包括常用的衛生巾品牌、每個月的花費、平時選購的地點等等。
通過問卷調查,他發現有七成左右的女生喜歡網購買衛生巾并希望能送貨上門,有六成的女生希望帥哥送貨。
這份調查給了王聰創業的信心。隨后,他拉上在溫州醫科大學讀書的`姐姐去大超市比價格。“我們去了市區的沃爾瑪超市看貨。說真的,第一次站在那么多衛生巾前面,我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王聰說。
上網找上家、比價格,搗鼓了幾天之后,王聰投資了3000元,進了幾箱衛生巾回來。創業這就算開始了!
計劃把衛生巾賣給男生
王聰自己的創業微信公共平臺,取名叫“閨蜜閣”,主要經營七度空間、蘇菲和ABC三個品牌的衛生巾和護墊,這也是溫州大學城內第一家專營衛生巾的創業平臺。顧客可以微信下單,而王聰會在課后的休息時間送貨上門。
開張20多天,王聰的“閨蜜閣”已接待10來位顧客,賣出30多包衛生巾。“不著急,這才剛剛起步呢,我相信口口相傳的口碑會帶動更多的生意。”王聰對自己的生意非常有信心,也有自己的規劃:發傳單、做微信微博推廣、請同學幫忙宣傳。
王聰還打算開通“男生頻道”,鼓勵男生們在女朋友生理期送衛生巾做禮物,并可為這份禮物提供禮品袋和祝福卡片;普及衛生巾的多種用途,教新生們在軍訓時用衛生巾做鞋墊;為照顧害羞的女生,他特地找了個女同學合伙創業,為有需要的女生送貨上門。
創業得到老師同學支持
王聰“姨媽巾”生意的第一個顧客是他的班長李暢,她訂購了四包衛生巾。同時,王聰班上的許多女生也紛紛幫忙轉發王聰的微信信息,支持同學創業。
“王聰是個很陽光,也很有想法的男孩子,我知道他一直都有創業意向。”甌江學院的李寶珍老師是王聰的輔導員,當她第一次聽到王聰創業是賣衛生巾時也有點小吃驚,但是她認為學生能有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力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贊揚的事情。李寶珍說,甌江學院里很多學生都熱衷創業,整個學院很有創業的氛圍。作為老師,她也希望同學們能通過創業來實現就業,并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來。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2
烈日當空照,氣溫超過了30℃,江蘇大學的大四學生何勇還是堅持穿著制服出去送外賣,“穿著制服顯得比較規范。每次送外賣,我都要自我推薦說我是大學生創業,現在賣餛飩,這是我唯一的噱頭。”
今年5月20日,何勇等5個學生集資了20萬元,在鎮江市江大后街盤下了一個40平方米的店面,加盟了一家餛飩連鎖店。在20天不到的時間里,他的小店凈賺了1萬余元。
眼睛弱視,被逼走上創業之路
23歲的何勇來自四川南充的一個小鄉村,就讀江大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他成績優秀,拿過獎學金,已經和浙江臺州一家制藥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然而,他心中一直有個不敢吐露的痛,那就是高中時視網膜脫落造成的左眼弱視。
眼睛弱視,給何勇的大學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擾。他是班里最早立志考研的人,卻在考研體檢前夕悄悄放棄了考研;同學約他去考駕照,他推脫說自己沒有空;甚至看到心動女生,也不敢上前去搭句話。
今年3月,他去工廠上班,實驗室里化學試劑的刺激性氣味讓他眼睛極度不適,“像正常人一樣讀書、工作,我肯定比不上別人,走創業這條路就是被逼出來的。”何勇說。
雖然大學里毫無創業的實踐經驗,但是對自己不能走尋常路早有預想,何勇稱自己是個很喜歡思考的人,“去飯店吃飯,同學們關注的是哪個菜好吃,我則更關注店里的裝潢、碗筷、桌子的顏色等。”
為了說服同學湊齊啟動資金,何勇把平時儲存在腦袋里的.關于創業的細節都一一拼湊,讓同學看到了他的信心和細心。何勇還給同學算了一筆賬,“20萬元的投資看起來很大,可是就算失敗了,還有十幾萬元的店鋪轉讓費可以保本,平攤下來一兩萬元的虧損對每個年輕人來說是承擔得起的。”
就這樣,化工學院的5個學生集資20萬元,賣起了餛飩。
一天工作15個小時,不到20天凈賺1萬多
開店之初,何勇和同伴胡志良料理店面,忙得焦頭爛額。
“每天早晨8點到店里理貨,整理廚房,外賣、收銀、下單、洗碗……一直要忙到晚上11點才能回宿舍睡覺。”何勇戲稱自己又是老板,又是伙計,還要負責和店里的顧客聊天,了解顧客的建議和滿意度。
熟悉學生生活習慣的何勇接手店鋪,第一招就是加入了一家外賣網站,網絡直接點單還能享受優惠,店鋪的外賣量直線上升,生意最好的一天銷售額達1200多元。
何勇驕傲地告訴說,接手店面不到20天,已經凈賺了1萬余元,這對試水創業的他來說是個好消息。“和工作的人不一樣,對創業有激情的人只要肯去做,做8小時就能掙8小時的錢,做10小時就能掙10小時的錢。”現在,何勇正享受著這種自主創業的艱辛和甜蜜。
面對質疑,他認為行業不分高低貴賤
“大學畢業了開飯店也太沒面子了,大學四年不是白上了?這樣的創業高中畢業生也能做。”何勇的創業在同學中引起了質疑,對此,何勇看得很開。
“大學四年和不同的人接觸,我待人處事都成熟了很多,這是四年前的自己達不到的。”至于面子的問題,何勇說,行業不分高低貴賤,他用了一段網絡調侃回應那些質疑:“當你可以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換回你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只要店面的地理位置好,做得不比別的店難吃,你的店面就不會倒閉。”對大學周邊的餐飲業,何勇有自己的看法,他坦言,經營這樣一個店面,想要做大做強不太現實,他和同伴正計劃著依靠賣餛飩的第一桶金,盡可能地在周邊尋找成熟的餐飲項目,經營更多的店面。他相信,只要選對項目,肯付出,就能在創業這條路上“活”下來。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3
王學集出生于浙江溫州 ,畢業于浙江理工大學。大學時和2位同學一起創業,大三時正式發布phpwind論壇程序,20xx年大學畢業的王學集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為phpwind,中文名“杭州德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專門提供大型社區建站的解決方案。目前,phpwind已成為國內領先的社區軟件與方案供應商,PW6.3.2版本的`推出更在社區軟件領域樹立起一個極高的技術壁壘,phpwind8.0系列版本則推動了社區門戶化。phpwind于20xx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約5000萬人民幣的價格收購,現在隸屬于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為阿里云計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于20xx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約5000萬人民幣的價格收購,現在隸屬于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為阿里云計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4
當許多農村娃跳出農門,想在城市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時,大學生龍波和女友卻一頭扎回農村當起了“豬倌”。7年過去,龍波建了12個養豬場,在全國第一家給豬注冊了商標,并創建了豬業合作社,擁有商標豬23萬多頭,產值逾千萬。
作為四川唯一一個因科學環保養豬而發家致富的人,龍波獲得了由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團中央宣傳部主辦的“我與祖國共奮進”青春夢想獎。
他也利用空閑時間,給當代大學生的就業提出了建議。
大學畢業回家養豬發明新方法
龍波妻子都是新都人。20xx年左右,兩人相繼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幾次找工作碰壁后,龍波回家休整。在家里,見父母養豬很費勁,他突發奇想,能否變個法養豬呢?于是,學經濟管理的他便四處收集資料,研究養殖。學食品工程的女朋友王旭則試著照科學方法,給豬配營養飼料。
得知兒子準備養豬,龍波的父親非常氣憤:“上完大學回來養豬?腦袋是不是出了問題?”王旭的父母更是想不通。面對雙方家人的反對以及同學朋友的質疑,兩人毫不猶豫,20xx年底,用辛苦攢下的10萬元在自留地上建起了養豬場,并買了兩頭豬,正式開辦豬場。
龍爸爸無法理解兒子養豬的`想法。父子二人吵了架,分了家,各養各的豬。20xx年11月,在龍波的養豬場,母豬已有30頭,見兒子用顛覆幾十年傳統的輕松養豬法用兩頭母豬養出了一窩窩的小豬,每天為僅有的7頭豬忙活個手腳不停的龍爸爸沒話說了。
注冊商標做品牌豬產值逾千萬
龍波為自己的豬注冊了名為“普蘭克”的商標。隨后,他擴大生產,并請工人進場飼養。他的養豬場每年收入超過一般打工者的幾倍,甚至幾十倍。20xx年,龍波在豬場附近開辦了一個豬業合作社,并逐漸把豬場開出了省。如今,普蘭克豬已是國內知名品牌豬,在全國建了12個養豬場,加盟的養豬合作社員達1400多戶,擁有商標的豬有23萬多頭,產值已逾千萬,年收入達到200萬。來自德、美等國家的相關人員也開始來他的合作社考察,有人甚至讓他移民德國,與他合作養豬。
龍波說,他養的豬還有一種頂級精品豬,每年都有許多國內客戶提前預訂,這些豬經10多個月精心喂養后出欄,迅速運往各地。去年豬肉供銷緊張,他的合作社1年就賺了5年的錢。
農村需要知識和技術發展空間大
現在,龍波每天的工作幾乎是給全國各地來的社員做培訓。工作累了,他就掃掃地,閑時就坐下來看書、寫毛筆字,有時還會坐在豬場里彈吉他、唱歌。龍波還有個愿望,就是在新繁鎮上建個圖書館,“我已把申請報告遞上去了。”
對于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龍波表示,大學生首先要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強項是什么、喜歡做什么,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去找工作。同時,現在的農村需要更多的有知識和有技術的人,現代農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做一個新型農民比做一個城市打工者強。“我們合作社現在就有20多個博士和碩士。我們的社員中有100多位本科生。”龍波說,“我建議更多的大學生來農村創業。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5
鄧小明是一名去年畢業的大學生,就讀于計算機專業,大學期間非常癡迷數碼產品的研究,經常幫室友修電腦,修手機,學得一身好本領,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說服了父母,開了一家數碼維修店,經營一些手機電腦配件和相關的維修業務,整個店面的'投入資金在5萬元左右,鄧小明是一個很有耐心和努力的人,一開始店里的生意冷淡,小明毫不氣餒,憑借著超高的維修技術,解決了人們數碼設備的各種疑難雜癥,備受當地人稱贊,在鄧亮的堅持下,終于贏來了曙光,鄧小明的生意越來越好。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大學生的真實創業故事07-18
大學生真實的創業故事07-15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09-02
創業真實小故事08-03
關于創業真實故事08-06
真實的創業小故事08-02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精選22篇)11-26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5篇11-03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