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資本創業身家過億的創業故事
小成本投資創業項目,人大代表、來青十幾年創下億元身家,第一份工作從臨時工干起……小成本投資創業項目,南通人何利華創業的故事可謂傳奇,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年齡,1980年底出生的他現在剛30歲出頭。小成本投資創業好項目,千元創業,賺得億萬身家。短短十幾年,從一個臨時工到成功的創業者,他怎么做到的?
在他的身上能看到南方人的細膩、北方人的豪爽,吃苦精神、學習能力。但何利華自己總結,歸根結底還是趕上了好時候,趕上了中國經濟、青島經濟大發展的10年。從他帶著1300元從家鄉出來闖世界,到今年投資億元建中國最大的代駕公司,雄心勃勃謀劃上市,個人成長的背后實際是時代經濟發展的洪流。
“十幾年過去,我感覺自己是個青島人了。”何利華動情地說。剛剛而立之年的年輕人還沒到回憶過去的年紀,這次接受本報采訪,是他第一次分享成長之路。
小成本投資創業項目,出門闖蕩 帶著1300元來青島
1997年,何利華帶著家里給的1300元來青島。當時他高中還沒畢業,覺得當年大學生就業前景不甚樂觀,就出來闖蕩了。“有句話叫男孩志在四方,我就是抱著出去看看的想法從家鄉出來了,沒啥太多想法。”他說,當時有同學朋友在青島,就奔著青島來了,覺得這是沿海開放城市,肯定機會多。當時,家中剛經歷過生意失敗,好不容易湊了1300元,就帶著上路了。
錢帶得不多得省著花,何利華先是在浮山所舊村租了房子,和四五個人合住,然后就是找工作。高中時何利華是美術特長生,懂一點設計。當時裝修設計開始興起,工作機會很多。就這樣他順理成章進入了這個他后來一直從事的行業。在一家小型建筑裝潢設計公司,從臨時工干起,找到了來青第一份工作。
何利華屬于干活玩命的人,雖然只有十六七歲,但很快就展現出了刻苦好學的特點。當時的小型公司隨機性很大,接到了訂單就要突擊加班干活。何利華干勁最足,“別人干8個小時活,我就干10個小時,總要把設計做漂亮為止。”工作之余,他也泡在網吧,學五筆字型、學photoshop,反正是流行什么軟件就學什么。憑著這股刻苦好學的勁頭,他順利從臨時工轉正,老板給開的工資也夠高。但是3年后,他萌生了創業的沖動。
小成本投資創業項目,人生轉折 打工沒掙錢想到創業
2000年春節,何利華帶著打工一年掙的錢回家過年,感覺很興奮。“覺得自己剛18歲就能掙錢回家了,自豪。”但是當掏出攢的1000多元放到父母面前時,他突然想到,3年前他也是帶著1000多元離開家的,現在還是那些錢,等于白忙活了3年。
“其實第一份工作工資不算少,一天能掙50元,對于我這樣學歷的小年輕人算是很優厚的待遇了。”何利華反思,為什么攢不下錢呢,還是怪自己花錢大手大腳,和朋友談高興了就下館子吃飯,“一天掙50元,請客就花60元。”
痛定思痛,何利華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當時想法很簡單,設計的活都會干了,不如自己出來單干。2000年春節后,他回青島組織了三四個朋友,成立了一家小型裝飾公司,踏上創業之路。
小成本投資創業項目,艱難起步 曾被射釘槍打傷腿
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帶著同鄉朋友成立的小公司,論規模,是小得不能再小了。但年輕人的闖勁讓這家企業充滿活力。
“當時趕上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列車,市場機會非常多。”何利華說,一個小青年第一次創業就能風平浪靜地上路,只能說時代給的機會太好了。當時何利華的公司雖說是設計公司,但其實什么活都干,從設計到施工一條龍。臺東步行街、龍山商場的小店鋪開張前,很多都找他做店鋪裝修:設計門頭、設計貨架、設計店鋪。他也從沒把自己當老板看,每個活都是帶著頭干,什么都干。
“我動手能力還比較強,工程上的事沒啥不會干的,有的時候是看看就會了。”何利華說,設計好圖紙后,他帶著工人現場施工,有時候嫌工人干活慢,為了趕工期他自己也帶著錘子扳子上陣,“其實這些活我都沒專門學過,都是看工人干在旁邊學會的。”
有一次,他第一次用射釘槍,不慎將釘子射進了自己大腿。即便這樣他也沒下“火線”,把釘子拔出來繼續把活干完才回家。到家后涂了點酒精就睡覺了。“我們這種外地來的孩子從不嬌生慣養。”他說,創業頭幾年,他吃了無數的苦:熬夜、打地鋪、饑一頓飽一頓。
“都說溫州人能吃苦,溫州人吃的苦我也都吃過。”跑工地有時干活晚,他也是幾張紙殼一鋪就睡覺。資金周轉緊張的時候,他到北海船廠食堂吃飯,一頓午飯就花1。5元:兩個饅頭1元錢,一碟花生米五毛錢。
何利華的努力沒有白費,創業第一年公司經營持平,2001年上半年,何利華就掙到了第一個10萬元。2002年底,這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就已經手握幾十萬元了。或許有人認為他成功有些僥幸,但成績是擺在那里的:當時臺東步行街上的小型店鋪,一多半的裝修出自何利華之手。他拼命地接單,從不挑肥揀瘦。“2000元的工程也接,那還能掙幾百塊呢!”
小成本投資創業項目,多元化發展 不怕走彎路見商機就上
自己如何創業幾年順風順水,卻埋下了隱患。當時市場剛剛開放,很多不規范的地方,何利華卻沒有意識到其中的風險。
2004年,何利華和朋友聯手開了一家廣告公司,一起合作投資。新公司的藍圖很大,計劃面向全國加盟擴張,卻因為股東太多太亂,加盟失敗而損失慘重。由于合同約定不詳細,何利華在經營尚可時沒分到紅,最后卻弄得50萬元投資款血本無歸。
大學畢業后靠5萬元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兩年后擁有固定資產200余萬元,并被評為陜西省大學生創業明星,商洛響當當文化傳媒公司總經理黃鵬,給眾多為就業而茫然的大學畢業生樹立了榜樣。
小成本投資創業項目,5萬元成就創業夢
2007年,黃鵬從西安外事學院畢業后,在北京一家私營企業做營銷策劃一年后,又回到商洛了,他要創辦自己的公司。
通過調研分析、論證策劃,他決定以慶典、演藝為主打,以影視、網站、雜志為載體,以教育培訓為創業發展方向,開辦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可父親是下崗職工,加上地道農民的母親,“缺錢”一直伴隨他從小到大,開公司的啟動資金成了他最大的困難。
這時,他了解到省上有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好政策,在人社部門扶持下,他順利貸到了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2009年12月,商洛響當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了。
人們普遍認為,大學生創業是“小打小鬧小作坊,不如就業保穩當”。黃鵬卻認為,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知識結構完備、活力充沛,只要有吃苦肯干的務實精神,創業的成功率就比別人要高出許多。
他覺得,父親下崗后,他和姐姐先后考上大學、父母相繼生病做手術,家中每年都欠別人幾萬元的債,他從大二開始做家教為自己掙錢上學的經歷和他在打工期間磨練了的意志、鍛煉了能力,都為他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成本投資創業項目,成為大學生創業明星
2009年12月,黃鵬的公司開張后,以力求做大做強文化創意品牌,挖掘商洛歷史文化內涵為目標,以經營慶典、演藝、影視、網站、培訓、圖書編輯、營銷策劃、管理咨詢等多個項目為主打項目。
圍繞這些項目,他精心策劃并舉辦了一系列有知名度、有影響的活動。如商洛市“扶殘、助殘”策劃活動,商洛國際會議中心開業慶典儀式,大型花鼓山歌電視劇《天狗》的開機儀式,商鞅大道開工典禮,紀念“五四”青年節歌手演唱會等。公司成立兩年多來,先后為150多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策劃運作200多場大型文娛活動,個人婚禮300多場次。
此外,他的公司還出版了以“發展商洛,宣傳商洛、展示商洛、推介商洛、見證商洛”的《富商智路》雜志,為商洛市扶貧局編印《聚焦商洛扶貧》,為商洛市旅游局等十多個單位撰寫腳本、攝錄鏡頭、制作光盤等業務。
經過兩年的艱苦打拼,黃鵬從身無分文籌借5萬元貸款起步,到現在擁有固定資產200余萬元,開辟就業崗位23個,吸納大學生就業11人,實現營業額300余萬元,上繳利稅8萬余元。目前,公司正由個人獨資向股份制平穩過渡。2012年3月,黃鵬被評為陜西省大學生創業明星。
草根創業型企業大多沒有強大的資金實力,沒有清晰的管理模式,想要生存下去,首先要確定自己獨特的贏利模式。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是贏利模式而不是商業模式。必須要賺錢,不賺錢一切都是空談。很多時候,商場比戰場更殘酷,戰場上你投降了也許可免一死,但是在商場上,不能打贏就只有死路一條。
在考慮初期的贏利模式時,不要想得太高,一定要做到短期之內就能贏利,在沒有任何融資的情況下也要能夠活得很好,從而保證自己的生存。周鴻祎說要進行顛覆性創新,這是一個好想法,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做到。大部分中小企業,生存還是主要課題,這時候就要踏踏實實賺錢,保證自己的現金流順暢,只有生存下去才可能產生創新。
對創業型企業來說,創始團隊也很重要,核心團隊一定要同心同德、統一思想,大家都要清楚,企業的核心訴求是什么,贏利模式怎樣,然后圍繞這個模式聚焦產生合力,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一步一步實現目標。
我見過很多企業,還沒有構建好團隊就整天去找投資,其實這是不對的,在投資人考察企業的時候,創始團隊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也有一些創業者跟我說,他們沒有錢就沒法吸引優秀的人才,沒有人才就沒法構建健康的團隊,進而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其實這是初期贏利模式不清晰造成的,優秀的人才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能夠看到你贏利模式的前景,他們不僅會投入進來,甚至會帶入一部分資金。
對于草根創業企業來說,融資是一大難關,獲得融資可以保證企業一段時間的健康生長,單純從財務來說,也要寬松得多。但也有部分草根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尤其一些出身鄉野的創業者,他們因為之前的知識積累并不能將企業模式分析得很清晰,也會錯過很多融資的好時機,這時就需要創業者自身持續“充電”。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不僅僅在吸引投資時,創業并不是一個單純的釋放能量的過程,也要時刻“充電”,保證自己適應企業的發展。
在融資的時候,草根創業型企業往往并沒有一個詳細的規劃,我也見過不少企業,初期融資沒有設計好股權結構,進而在一兩輪融資過后,發現已經沒有后續融資的能力了。股權結構是一個企業的基因,基因不好,對企業發展影響重大。在投資時,投資方和企業方的信息是不對等的,這就造成了投資機構與創業者對企業估值的矛盾,也會出現創業者自身“賤賣”的情況,這在技術型創業企業中很常見。
總而言之,草根型企業創業,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需要很多方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培養,其中,贏利模式、團隊培養是核心。
【小資本創業身家過億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靠給員工畫大餅身價過億的創業故事09-25
創業勵志小故事11-04
創業勵志小故事10-14
勵志創業小故事09-26
10個創業小故事05-02
90后創業小故事10-09
董明珠創業小故事09-19
中職生創業小故事11-03
創業者不得不看的創業小故事09-26
創業勵志小故事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