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剃頭王的高招創業故事
民國時,“剃頭王”是北京有名的理發大師,10歲開始拜師學習技藝,到現在做這個行業已經50個年頭了。他的名聲特別大,技壓群雄。然而,他一生中只收了三個徒弟,這也是他的一個怪事,沒有人能夠明白這是什么道理。
“剃頭王”的3個徒弟,最大的已然40多歲了,最小的20多歲,他們三個一直跟著師傅,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手藝比起師傅來總是差那么一點兒。
這3個學徒各有自己的特長:一個擅長為婦女盤發,樣式典雅,手法熟練。另一個擅長為男士修發,無論是多難以處理的頭型,到他的手里處理起來相當容易。還有一個擅長為老年人剃光頭,說得夸張一些,他剃的光頭可以當鏡子看。
有一天,店面來了3個人,這3個人都是聽了師傅的大名而前來理發的,其中一個是年輕的少婦,要求盤頭,最好是那種具有古典風味的發型。還有一個是中年男子,要求把頭發修補得具有紳士風度。最后一個進來的是個年老滄桑的老人,要求剃光頭,越光越好。
學徒們一看就很開心,全都躍躍欲試,準備一展身手,都想在師傅面前好好展現一次。
可是,當師傅出人意料地分配完任務后,大家都傻眼了。
原來“剃頭王”讓擅長剃光頭的徒弟給中年男子修理頭發,令擅長為婦女盤卷頭發的弟子給老人剃光頭,讓擅長修理男士頭發的徒弟為婦女盤頭。
這樣一來,不光是3個學徒傻了眼,就連門外看熱鬧的人也都開始討論紛紛起來,絕大多數人認為“剃頭王”由于年齡大,變成了老糊涂,看來他多年建立起的信譽就要在今天毀掉。但也有人不這么想,他們對“剃頭王”還是很有信心的。
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那就是觀望,要看看這里到底怎么回事兒?
3個學徒看師傅這樣決定了,沒有辦法,只能拿著他們手里的工具開始工作,此時“剃頭王”十分認真地觀察他的3個徒弟的一舉一動。
擅長剃光頭的學徒慢吞吞地走到中年男子的身邊,很拖泥帶水地拿起剪刀,一下就剪去了一大綹兒頭發。原來,這是因為他給人剪光頭的習慣難改,結果心里想著先少剪掉一些,但是,不由自主地就剪多了。碩大的汗珠沿著順著他的額頭流了下來,手里的剪子也停了下來,在場的人全都為他捏著一把冷汗。
他慌張地抬起頭向師傅看去,“剃頭王”沖他微微一笑,點了點頭。看到師傅并沒有勃然大怒,他的心里才稍稍平靜了一些,閉上眼睛努力地回想師兄和師傅原來處理男發的場景,這時才發現原來只關心剃光頭而沒有真正上手去處理其他發型,而今被逼到緊要關頭的時刻才發現自己對其他發型的處理還是很有把握的。于是,他很順利地做成了這個工作,雖然技術上不像師傅和師兄那樣熟練,但在外人眼里,已經很好了。
其他兩個學徒也受到了鼓勵,同樣完成了自己的工作。3個顧客十分滿意地離開了這里,臨走時留下了不少銀子,四周看熱鬧的人們也都對“剃頭王”十分稱贊。
從此,3個學徒再也不專門找自己擅長的工作去做,而是盡力多嘗試其他的活。“藝多不壓身”這句古語被他們牢記了,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新一代的“剃頭王”。
要想挑戰自我,首先要向自己的弱點發起挑戰,才能得到質的進步。“剃頭王”不惜拿自己的名譽來賭,給3個弟子創造了攻擊自己弱點的空間,其精神實在是很可貴啊!
培養下屬成為多面手,是任何一個企業領導應該盡到的責任。有的人想,術業有專攻,員工在一兩門技術上很優秀就夠了,沒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
【剃頭王的高招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美團總裁王興的創業故事09-25
“人脈王”里德·霍夫曼的創業故事09-26
王定標的故事:大旗下快樂創業07-18
馬云教你創業賺錢的14大高招09-26
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的創業故事09-23
創業的故事11-03
富二代兼國民老公王思聰的創業故事07-16
村姑創業故事05-04
草根創業故事06-10
明星的創業故事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