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周鴻祎的創業故事:創業者對困難怎么估計都不保守
創業的基本前提是什么?不是投資,不是有一個好的產品。 這個前提存在于創業者的內心。
創業是一件殘酷的事情,1%的成功者是從99%的失敗者身上跨過去的。 而不成功的原因可能也并不是因為創業者不夠聰明、不夠優秀,而只是運氣不好,時機不對。
古人說"未思進,先思退",創業過程尤其是這樣,所以,創業之初首先要對失敗有思想準備,對困難有提前認知,怎么估計都不保守,這樣在遇到苦難和挫折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那么難以接受。 一個企業家經過十年獲得了成功,你有沒有決心把這十年的苦自己也吃一遍,甚至比他更苦,甚至還是不成功?
從戰略上講,做企業是一個偉大的事業,但是這個偉大的事業都是由瑣碎的事情、困難和問題組成,只要做企業就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解決這些問題。 在創業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人嘲笑你,或者是別人做的比你好,或者是產品沒有按時開發出來……
你遇到N多個問題都讓你感覺到創業就是自我折磨。 如果創業沖動僅僅來自于看到別人的企業上市了,賣掉變現了,成功的風光……就千萬不要創業。 這些動機都不足以支撐一個人堅持到底。
創業者是"理想主義者"
某種程度上來說,創業者應該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不能被物化的東西迷惑住。 如果一個人的創業動機是為一些外在的、物化的東西所左右,就會今天這個因素起作用,明天那個因素起作用,十年過去之后卻一無所獲。
我也曾經到校園里演講過,與很多大學生有過交流,我發現一個現象,很多畢業生找工作時總是在考慮:我要去北方發展,因為我女朋友在北方;我要去這個公司而不去那個公司,因為據說這個公司比那個公司工資高五百塊錢,或者因為我們班有人去了那家公司,他都去了,我不能去嗎?
這些想法,從一開始就錯了。 讓自己的職業發展、人生軌跡取決于一些外在的東西—這些東西重要嗎?你內心想要什么呢?你內心最想追求的,畢業之前你就應該認真的思考清楚,畢業之后就應該去追求。 這樣你就可以按照一個目標堅定不移地走,雖然走得不一定是直線,但總是向那個目標在走。
當年我離開方正,離開當時看起來已經不錯的職位和收入,很多人都認為這種放棄、這種勇氣很難得,實際上我自己并不覺得,因為我很清楚自己內心想要的是什么,我要解的是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個因素在決定我的選擇,就是我要去做一個讓很多人都可以使用的軟件,當方正已經不能讓我實現這個理想的時候,我就選擇了離開,如果你把這些事情想清楚了,那么位置、既得利益,有形的無形的那些東西就都不重要了。
因此,重要的還是價值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創業者應該有這樣的胸懷。
【周鴻祎的創業故事:創業者對困難怎么估計都不保守】相關文章:
關于周鴻祎的傳奇創業故事04-27
周鴻祎:扎克伯格創業奇跡的背后09-26
全球大數據時代貴陽峰會周鴻祎演講(全文)09-25
創業者不得不看的創業小故事09-26
創業者啟示錄的勵志故事06-18
創業者需知的創業病09-25
創業者需知創業的困境09-25
創業者的句子01-02
創業者講述朋友圈百萬月流水創業故事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