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最適合創業的城市有哪些?
蘇州——科技之城
蘇州位于中國最富饒的江南地區,是歷史文化名城,和杭州并列為“人間天堂”。近年來,蘇州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制造業,聚集著飛利浦、三星、日立等世界名企的蘇州工業園區,每平方公里投資額高達14.8億美元,已成為科技創業者的“新天地”。
創業優勢
1、國家政策支持。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go-vern-ment的合作項目,享有國家賦予的“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優惠政策。蘇州市go-vern-ment對民營經濟的發展也相當重視,今年還專門下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的決定》,進一步放寬民營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鼓勵自主創業和投資。
2、科技底子雄厚。近十年來,蘇州以蘇州工業園區為重點,不斷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長超過20%;建立了信息產業園、國際科技園、國家級軟件園等重要創業發展載體;設立了科技發展、人才培養、風險投資、中小企業和留學生企業融資擔保及創業基金等一批專項基金,為科技創業者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與氛圍。目前,園區科技型企業已超過400家,海外留學人員創辦企業200余家。
金礦領域
現代制造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制造業,是蘇州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目前,蘇州筆記本電腦年生產量已占全球總量的25%左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隨著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三星、日立、飛利浦等“微電子大戶”落戶蘇州,“亞太微電子制造之城”已開始顯山露水。
配套服務業: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落戶蘇州,與此相關的倉儲、物流、運輸、金融咨詢、信息咨詢、獵頭服務等配套服務領域,都有著較大的創業空間。
生態旅游業:蘇州的園林和古鎮聞名天下,近年來又開發沙家浜、木瀆、西山、吳江、同里等旅游新品,以及太湖浦莊農林大世界、昆山丹桂園等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大大豐富了蘇州旅游業的內容和發展空間。
溫州——重商之城
溫州,自古就是重商之地。改革開放以來,溫州人更是以“千軍萬馬辦企業、千家萬戶搞生產、千山萬水找市潮的澎湃激情,從家庭作坊式工業起步,一步一步發展成為我國民營經濟的前沿陣地。
創業優勢
1、創業氛圍濃厚。溫州的重商之風由來已久,溫州人具有強烈的致富欲望和吃苦耐勞、敢闖天下的精神。溫州的創新意識之強烈,商業文化之成熟,享譽全國,創業氛圍極其濃厚。
2、市場機制完善。完善而靈活的市場機制是溫州經濟的驅動力,也能為創業者提供規范的創業環境。全國首個私營企業地方行政性法規、首個股份合作制經濟地方行政性法規都出自溫州。經過20年的培育,溫州已形成較完整的市場體系,包括消費市嘗資本市嘗勞動力市場等。
3、創業基礎扎實。區域塊狀經濟是“溫州一絕”,即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生產方式,通過高度的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形成產業集群。創業者如想進入這些領域,有現成的產業鏈和配套渠道,創業基礎較為扎實。
金礦領域
服裝、鞋帽業:溫州號稱“中國鞋都”,制鞋業年產值高達300多億元。同時,溫州也是“中國服裝名城”,服裝業年產值達到230億元。溫州的這兩大產業,不僅在全國具有成熟的市場品牌,而且有完善的市場配套體系,創業者較易入門。
小商品制造業:打火機、眼鏡、燈具、紐扣等,雖是微不足道的小商品,但市場需求較大,而且創業資金、技術要求相對較低。溫州就是憑著一個又一個小商品做大了市常例如,溫州柳市鎮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低壓電器基地,產銷量約占全國的1/3。
1、上海舉辦2010年世博會被看作是東部地區最大的商機,然而,舉辦世博會并非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最近兩次世博會都以巨額虧損收場,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虧損10億美元,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會虧損5.5億美元。此外,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還面臨著經濟周期性波動的挑戰;單向人口導入政策使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生存競爭加劇。對想在這一地區大展拳腳的創業者來說,千萬不能盲目樂觀,而應審時度勢,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發展計劃。
2、和西部相比,東部的政策環境、商業氛圍都更勝一籌,但正由于經濟較為發達,戶籍壁壘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雖然上海、杭州等地已實行了居住證制度,提倡柔性流動,但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戶口”意味著一個人的合法居留權。對看重戶口的創業者來說,去東部地區,特別是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創業,對此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3、華東地區,尤其是江南一帶,歷來是“魚米之鄉”,老百姓生活富庶,生活悠閑,“小富即安”的觀念比較普遍。因此,在東部地區創業,要時刻保持旺盛的創業斗志,否則很容易“入鄉隨俗”。
華南地區,地域遼闊,面積占全國土地面積的20.78%,人口占全國人口的34.76%。華南經濟板塊處于東亞經濟走廊的中心,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而且改革開放時間較長,是東亞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2003年8月,華南9省達成共識,面向世界推介“大珠三角”區域經濟概念,推進與港澳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區域內共同發展。可以預見,隨著“珠三角”腹地的延伸,“珠江虎”將成為繼“長江龍”之后,中國又一倍受關注的經濟重地。
創業商機
“大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經濟實力雄厚: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已大大超過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水平;高技術產業產值已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是亞洲最大的計算機零配件生產基地。但相對于“長三角”,“珠三角”在周邊省區的龍頭地位還不太明顯。隨著“大珠三角”經濟區概念的提出,“珠三角”將突破腹地狹小的掣肘,與周邊省區共同實現經濟騰飛。按有關部門的計劃,在未來20年,“大珠三角”城市群將成長為與美國東北部城市帶、日本京阪神城市帶分庭抗禮的全球超級城市群。“大珠三角”區域合作為投資和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商機。
“僑鄉”效應
華南地區包括臺灣、香港、澳門,臨近東南亞,是著名的“僑鄉”,有著得天獨厚的市嘗資本、商業關系資源優勢。去年6月,粵港簽署CEPA協議,進一步加強粵港經濟合作,提升華南地區的國際競爭力。CEPA實施后,僅粵港兩地的GDP加起來就等同于“長三角”,華南地區將發展成為亞洲最為活躍、最具競爭力的出口加工貿易基地和跨國公司設立機構的集中地之一,蘊藏著豐富的創業機會。
廣州——商埠之城
廣州,是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世界500強”企業中有58家在廣州投資辦廠,形成了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工業項目。廣州的民企經濟活躍,民企數量在全國連續多年名列第三。
創業優勢
1、地理位置優越。廣州是中國的南大門,與香港、澳門、深圳等經濟發達城市為鄰,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廣州成為南方最繁華的商埠和我國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并逐步發展成中國南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2、創業歷史悠久。廣州有著2000多年的商埠史,民營經濟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矗廣州民企數量在全國連續多年名列第三。在服裝、制造、飲食、貿易等領域,幾乎是民企的天下。而且,更多的行業正在向民營資本開放,創業者的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大。
3、go-vern-ment政策支持。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得益于中央、地方的政策絕非其它城市可比。從去年初廣東省go-vern-ment推出扶持民企發展的12個配套文件,到廣州市出臺民企“十個放寬”政策,再到建立多元化的投資、融資和擔保體系,廣州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日益公平、寬松。
金礦領域
餐飲業:俗話說,“食在廣州”。廣州人愛吃、會吃、敢吃,是全國皆知。廣州更是粵菜發源地,餐飲業特別紅火,酒樓餐館遍布城市各個角落。餐飲業由于市場需求大、進入門檻低,而成為廣州民企最集中、最活躍的傳統領域。
服裝業:廣州鄰近港、澳、臺地區,在獲得國際服裝流行信息上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而且廣州的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成為國內主要的服裝產業基地。
花卉業:廣州素有“花都”之稱,每年都將舉辦聲勢浩大的國際花卉博覽會,而且還建有國內規模最大的花卉博覽園和園藝產品超市。根據廣州市go-vern-ment的規劃,廣州將發展成為中國花卉產業的“硅谷”。
廈門——風景之城
廈門是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時也是中國五大經濟特區之一,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根據廈門市go-vern-ment的發展規劃,到2010年,廈門將基本建成生態型港口風景旅游城市,屆時將成我國東南沿海又一塊投資和創業的熱土。
創業優勢
1、硬件環境一流。廈門曾多次被評為“國內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并入圍“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此外,還擁有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多項殊榮。
2、創業政策優惠。廈門市go-vern-ment為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降低民間資本準入門檻、打破行業壟斷、堅持“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實行一視同仁政策、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為來廈門發展的創業者提供舞臺。
金礦領域
1、現代物流業:廈門是上海、香港連線上的一個重要樞紐港口,擁有海、陸、空三大運輸優勢,因此,物流業被定位為廈門的支柱產業之一。預計到2010年,廈門將建設成為承接臺灣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聯系的航運物流中心。
2、電子信息業:廈門現有電子工業企業200余家,其中包括廈華、廈新、戴爾、松下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根據規劃,今后廈門將重點扶持發展三大領域,分別為計算機與網絡產品領域、通信資訊產品領域、數字技術產品和家用智能中心產品領域。
深圳——年輕之城
深圳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卻是國內“含金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在中國200多家創投機構中,深圳籍的占了一半,創投資本總額高達120多億元。作為首個經濟特區,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深圳在基礎設施、市場環境等方面已大大超出其他城市,被稱為中國的創業樂園。
創業優勢
1、創投資本雄厚。深圳是國內創業風險投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中國200多家創投機構中,深圳占了1/2,創投資本總額高達120多億元,而且創業投資資金來源多元化,包括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上市公司、境外創投公司、銀行、個人資本等。
2、創業氛圍寬松。深圳是新興的移民城市,包容性強,各種新思想、新創意不會輕易被排斥。這種富有時代特征的創新文化,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氛圍。而且,深圳開放程度較高,不受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束縛,對外來者有很強的認同感,更有利于創業者自由發展。
3、創業環境一流。深圳作為中國首個經濟特區,在政策上有著諸多的優惠。深圳go-vern-ment高辦事效率和透明度全國聞名,市民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在全國名列前茅,加上與香港相鄰及多元的文化氛圍,使深圳成為年輕人心中的發展“寶地”。
金礦領域
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國內創業投資最活躍的城市,又有很多優惠政策支持,使得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特別是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領域,聚集了華為、中興、聯想、創維、TCL、金蝶等一批國內民營高新技術龍頭企業。
服裝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服裝業已成為深圳的優勢產業之一。特別是服裝加工業,依托深圳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勞動力密集優勢、對外出口優勢,發展空間較大。
物流和商貿服務業:全球最大的物流地產開發商———美國普洛斯信托公司投資逾10億元,在深圳建立國際物流園,以及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東部黃金海岸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啟動,使深圳的物流和商貿服務業充滿商機。
泉州——民企之城
泉州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優質的自然條件、悠久的經商歷史,為泉州民企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如今,泉州已成為福建省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經濟總量連續7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并擁有“中國鞋城”、“中國內衣名鎮”、“全國食品工業強市”、“中國百強縣市前十名”等榮譽。
創業優勢
1、商業底蘊深厚。自古以來,閩南文化的精髓在于“敢拼愛贏”。先輩們敢闖天下、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傳統,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泉州人。而泉州對外開放較早,在外來文化及商品經濟的影響下,鑄就了現代泉州人的開放意識、超前意識、商業意識。深厚的商業底蘊為泉州營造了濃厚的創業氛圍。
2、創業資源豐富。泉州是我國著名僑鄉,有著豐富的海外信息、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為泉州民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此外,泉州是華南地區重要港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強大的運輸業支持,這些都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發展背景。
金礦領域
微波通信業:泉州是我國微波通信產業三大主要基地之一,預計至2010年,可實現總產值60億元,微波產品產銷量占全國70%以上。可見,泉州的微波通信產業是塊大蛋糕,有著諸多的發展機會。
紡織服裝業:作為泉州第一支柱產業,目前已形成抽絲、織布、漂染及后整理、服裝生產完整的產業鏈,是國內最大的休閑面料供應基地、服裝配件供應基地、服裝批發集散中心,而且具有設備先進、技術水平高、行業規模化、市場占有率高等優勢。
http://www.shddsc.com/【中國最適合創業的城市有哪些?】相關文章:
最適合90后創業的項目有哪些09-16
中國制造2025試點城市有哪些08-01
二線城市創業賺錢生意有哪些?07-24
創業有哪些形式09-11
創業的模式有哪些12-14
創業類型有哪些07-27
創業的方式有哪些07-24
適合創業的方向有哪些-創業的心得09-25
中國新興城市50強是哪些城市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