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圈的潛規則
什么是潛規則?吳思在《潛規則》里說:“真正支配這個集團行為的東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現實的利害計算。這種利害計算的結果和趨利避害的抉擇,這種結果和抉擇的反復出現和長期穩定性,分明構成了一套潛在的規矩······姑且稱之為潛規則。”在不同行業,都或明或暗存在著這種潛規則,在互聯網創業圈也不例外。下面為大家推薦一篇關于創業圈的潛規則的文章,歡迎閱讀及借鑒。
注水的用戶產品數據
一般一個創業項目都會研發自己的 App,然后想方設法推廣出去。讓投資人看到數據,拿到更多的錢投入到下一期運營。在各種方式中,最快的刷數據方式就是刷榜。根據刷榜公司的爆料稱,AppStore 榜單排名更新時間是不固定的,有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更新一次,甚至可能一整晚都不更新,不過只要時機把握住,一次更新榜單的排名就能沖到前面去。使用不正當手段將應用刷到排行榜靠前的位置,從而引起用戶關注并獲得下載。這種方法其實早期的論壇很早就有了,例如“頂樓主”“好人一生平安”這些都是充滿人文情懷的刷榜。雖然 APP 刷榜不是很道德,可是參與其中的就是賺錢了,有了錢之后又會用更多的錢去刷榜。
浮夸的融資并購消息
虛報融資額早已是業內已經公開的秘密。很多創業者一般是將融資額翻三到十倍報出,將人民幣報成美元,或者將估值說成融資額。O2O 市場、智能硬件領域以及互聯網金融領域,估值泡沫比較普遍。辣媽幫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根據騰訊科技、創業家等多家媒體分析,號稱C輪融資 1 億美元的辣媽幫,實際額度大概在 3000 萬美金左右,虛報融資反而引火燒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除了虛報融資額外,還有一些創業者借助媒體故意散布莫須有的融資信息或并購信息造勢。由于這些信息都屬于企業內部信息,外部的人根本無從核實。
大家都攀比著虛報融資額度,想在勢頭上壓倒競爭對手。就像小時候,考得不好的時候要是父母問起,會說:“差一點就 95 分了。”其實只有 9.5 分,名符其實的差一點。不過有時候吹牛逼吹大了,吃虧的還是自己。比如深圳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上午剛剛宣布融資,結果午覺還沒睡醒,投資方就站出來說他們根本沒投資。
花樣繁多的財務造假
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企業財務造假是常態,當然上市公司也不見得好到哪去,畢竟不造假的話,當初能不能上市都難說。種子期和成長期的企業財務造假現象更是花樣繁多,包含企業營收造假、轉移公司的融資或者利潤等等。
造假目的,除了為獲取融資外,也可能為欺瞞合作伙伴,或者將公司的資產轉為己有等等。舉個例子,有個創業者人叫張三,他拿了 5000 萬投資,用其中 2000 萬去做營銷和推廣。他找了一家叫李四的廣告公司,讓這家廣告公司再轉包給指定的另一家公司,王五廣告。而這家王五廣告其實就是張三自己的關聯公司,這樣可以順利的把錢轉移出去,即使創業失敗了,但是起碼自己還是賺錢了。
惡意攻擊對手無底線
現在創業者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數據搞得高高的,把自己的品牌弄得響響的。但另外一方面,會花更多力氣、使用各種手段去打擊競爭對手,比如雇傭槍手寫黑稿、惡意投訴、虛假評論等干擾對方正常運營或者直接潑臟水。
就在上周,國內音頻市場風波頻發,《喜馬拉雅 FM 吹牛逼、上黑榜背后:“高位”恐慌?》等幾篇文章傳遍網絡,喜馬拉雅 FM 在其官方微博發布《關于喜馬拉雅 FM 被惡意誹謗的聲明》,就系列報道中提及的“涉總局黑榜”、“C輪 BP 融資資料造假”、“欠債 2 億”等不實傳言進行了正面回應。并指出,相關攻擊性文章系某友商組織指使“槍手”撰寫發布,并發紅包在朋友圈轉發。據截圖顯示,喜馬拉雅的 CEO 曾說“友商”是叫昆蟲的那家,應該就是蜻蜓 FM。有意思的是,在這幾篇文章中,引用的在今年易觀國際 7 月公布的音頻排行榜數據喜馬拉雅是第一名,占 25.8%。蜻蜓 FM 為第二名,占 21%。但是在之前網絡爆出的材料截圖,喜馬拉雅號稱自己占據市場份額的 60%。兩者數據相差得甚遠。還有一份第三方移動數據平臺 TalkingData 發布《2015 移動音樂應用行業報告》,稱喜馬拉雅 FM 以 45% 的覆蓋量居同類應用首位。同樣是第三方數據,相差數倍。在業內,付費報告的公正性也一直受到質疑。
【創業圈的潛規則】相關文章:
女性創業中的那些“潛規則”08-05
創業成功的五大潛規則09-25
資金與潛規則是創業的主要關鍵09-25
女性創業潛規則七大絕招09-25
女性投資創業成功不得不遵循的“潛規則”08-08
大學生淺談創業 資金和潛規則為主要難題09-25
求職的10大潛規則09-25
面試最常見的潛規則08-10
十三條面試“潛規則”09-25
面試的12條潛規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