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美創業環境有什么不同?
有對比才能更容易發現問題,下面一起看看中美創業環境有什么不同?
八月底,《紐約時報》制作了一部名為《中國正如何改變你的互聯網》(How China is changing your Internet)的短視頻,對微信進行了介紹。截至目前,視頻的播放次數如今已達百萬級。
這一數字,體現的更多是美國人對于中國科技環境的未知與好奇。以往中國創業Copy to China的模式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中國科創事業的發展使得海外的創業者們不得不開始對中國模式進行觀察研究,模式因此也變成了to Copy China。
而這種未知,同樣出現在中國創業者們的眼中。他們也十分好奇,在大洋彼岸的硅谷,科創環境與中國又有何不同?在中國創業飛速發展的今天,美國創業是否還有特點,值得中國的創業者們深入學習?
有關中美兩國科創狀況的討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隨著G20峰會在杭州的召開,以及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取得重大進展,兩國創業者互相深入了解的愿望開始加深。
9月4日,在英諾天使基金主辦的一場創投交流會上,來自美國硅谷的一些中國創業者們就中美創業環境的現狀給出了看法。在他們的眼中,相比于美國硅谷創業,后起的中國創業正走在一條新的道路上。
黃效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C2C垂直社區Xberts的創始人之一。在今年夏天的Y Combinator訓練營中,Xberts是唯一一個入選的,由中國人創辦的企業。長期生活在美國的他,對于硅谷當地的創業氛圍十分了解。談到兩地對比時,黃效認為,中國創業最大的一個特點在于行業的垂直細分化。
“以O2O為例,前些年風口到來的時候,中國就出現了垂直方向上很多的O2O公司,”黃效說,“但在美國,創新是很多元化的,從生物基因到無人機,什么都可以嘗試。”
這種差異,體現的是中美兩地創業出發點的不同。黃效認為,中國創業者的思維是運營驅動;而美國的創業則大多是需求驅動。
他表示,在Y Combinator的訓練營中,美國本土的創業者往往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和技術的發展,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而市場的變化也導致了他們的創業目標經常會同步變化;而在中國,創業者們更多的是聚焦于熱點,集體進入風口,追求運營的數據。“兩種增長的方式并不一樣,”黃效說。
在吸引投資方面,中美兩地的投資趨勢也有不同。硅谷創業公司艾拉物聯中國區總經理張南雄表示,在早期投資階段,美國投資者一般比較謹慎,且投資數額較少;而中國創業的早期投資速度相對較快,但在后期或許會遇到瓶頸。
“從創業的角度來看,A輪、B輪的發展比較簡單;但從C輪開始,投資人關注的東西就會變多:市場占有率、團隊構成、能否盈利。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后續運營中得到解決,”在談到美國創投狀況時,張南雄說。
對硅谷風投和創業項目來說,自去年年底開始出現的資本寒冬還在繼續。這使得一些美國的創業項目選擇遠跨重洋,來到中國尋求投資。而如何熬過這一寒冬,硅谷創業者們的看法大同小異。
張南雄說,美國資本寒冬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投資人目標的收窄。“以往投資者會關注行業內排名1-10位的企業,現在他們只會關注第一名,最多第二名,”張南雄表示,“因為只有這類公司才能獲得市場,得到收益。投資者現在關注的,首先是一家公司能不能賺到錢。”
而黃效在Y Combinator訓練營中,同樣學習到了相關的創業理念內容。他說,在如今投資縮減,企業估值開始下降的情況下,創業者們同樣需要學會如何去盈利。
“在美國,我最近聽到最多的就是要擺脫對于資本的依賴,”黃效說,“在訓練營的三個月中,大部分的公司都會關注一個點,就是它們是不是profitable(可盈利的)。如果在訓練營結束的時候,這些項目還不能夠證明自己能夠賺錢的話,那在寒冬之中它們會遇到很大的挑戰。”
至于“中國硅谷”深圳的未來發展,創業者們基本認為,如何吸引人才,是政府需要關注的主要方向。張南雄和黃效均認為,深圳和硅谷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教育基礎,高校林立的灣區是硅谷的人才庫;而深圳想要發展,同樣需要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中美創業環境有什么不同?】相關文章:
2016農村創業有什么好項目08-10
2017小縣城創業有什么項目09-26
2017國家創業有什么扶持政策08-07
公司取名有什么講究創業指南08-27
中美國創業教育的區別08-10
不同創業方式比較12-09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天空說說04-20
中美大學生創業的異同08-05
大學生創業有什么好發展項目09-26
返鄉農民工創業有什么扶持政策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