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內容創業路上的那些坑
創業有坑是很正常的,關鍵我們要學會看清楚,學會避免那些坑。
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信等平臺和渠道的興起,傳統媒體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自媒體和新媒體等形式席卷整個傳播行業。媒體的去中心化已經成為既定事實,類似一條、羅輯思維等優秀新媒體創業項目估值已經過10億了,同時年收入也非常客觀。新媒體創業的蓬勃發展意味著內容創業的春天真的來了。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內容的創業會一帆風順,專業生產內容的人,大多是個體或者是三兩個人,很多是之前有過文字經歷或者從傳統媒體轉型過來的人。他們善于制作內容、輸出內容、傳播內容。但是對于品牌運營,整體規劃,商業變現,項目融資,大多是欠缺的。像其他創業一樣,創業之路注定不平坦,甚至更崎嶇。
股權是根本
最開始做項目,尤其是從媒體出來或者做內容的人,難免書生意氣,羞于談錢,很多人都在想,先把事情做起來再說,股權平均,或者沒有明確的股權分配。這并不是一個成熟和可取的辦法,因為事實證明,等到事情真的有起色之后,由于沒有契約,大家面對真正的利益,開始糾結于具體利益的分配和落地。于是各種曾經和諧和海誓山盟的小伙伴開始翻臉撕逼。例如之前的羅輯思維的申音與老羅分家、首席娛樂官的合伙人鬧掰,都是與之前創業時期的股權沒有科學和合理的設置密不可分。
但是股權的結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分餅和畫圈就可以決定的事,它需要專業的人和機構來做參考和提供建議。讓創業的團隊找到單獨的律師或者機構咨詢并落實,這似乎也并不現實。更實在的辦法的是有專門的平臺集中式的幫創業者解決問題,將團隊的損耗降到最低,讓團隊走得更遠。
核心是內容和運營
毫無疑問,內容是一個內容創業團隊,最需要解決也是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很多內容創業者在項目開始之初的觀點是,只要是好的內容,就會有市場。其實并非如此,以微信公號等內容陣地為例,充斥著大量低關注率的內容或沒有關注的內容。反而是很多媒體人或內容團隊不屑一顧的營銷號的內容,刷爆了朋友圈,不斷10萬。這是為什么?關鍵在于方向和話題,同樣的話題領域,不同的角度,傳播效果截然不同。
同時,隨著流媒體的發展。視頻已經到了風口期。但是視頻的制作,牽涉到策劃、器材、拍攝、后期制作、推廣、運營等環節,比文字和圖片生產成本要高出很多。視頻內容團隊的試錯,成本將會大大高于文字的生產。所以,如果基于傳播平臺的大數據分析,給到內容團隊相應的數據分析作為參考,將會大大減少摸索的成本。
軍武次位面的CEO曾航聊到這個話題時,說之前自己在做軍事的視頻之前,準備做二次元的內容。因為近些年二次元的概念很火,資本也很追捧,但是經過大量的調研之后,發現這個領域商業模式比較有限,同時用戶的轉化率并不是特別理想,粘性也不夠,于是果斷放棄,最后轉向軍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關鍵是商業模式
一般與內容相關的項目,不管是文字或視頻,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內容變現,靠直接通過內容提供傳播、植入等服務,寫文章或者制作輸出廣告商指定的內容來獲得報酬。這種方式你情我愿,無可厚非。但是這種方式最大的問題是,一是會損耗內容質量,二是很難把廣告與內容高度融合,時間久了會傷害用戶,降低傳播率和輸出效果。最終受損的還是團隊。
現在類似Buzzfeed這樣的有趣的廣告與內容高度融合的原生廣告,并不是一般團隊能把握的。國內做的比較好的也只有萬萬沒想到等極少數團隊。但是商業化又是一個內容團隊能否進入良性發展的重要指標和條件。如果連基本的商業模式都沒有,內容團隊很難走遠。現在包括騰訊媒體平臺推出的自媒體補貼和扶持計劃,保證內容團隊在創造的同時,能夠有基本的收入,降低早期創業的創業成本,能夠更加集中精神去做內容的事。
張偉的新世相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這個號很文藝范,內容好,格調高,讀者愛看,但是因為定位比較高,讀者們接受商業化的程度較低,變現較為困難,于是陷入豆瓣變現式的問題。用戶希望你繼續文藝,但不希望你變得商業。但沒有商業,一個團隊就沒法持續發展。
融資必不可少
對于大多數團隊來說,既然是創業,就會涉及到場地、團隊或制作的成本和開支。對于早期的項目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于是融資就成了一個相對迫切的需求。有了資金,才能生產出更好的內容。但是,對于早期的項目來說,接觸投資人,與投資人溝通,這本身就是一件有難度和挑戰性的事情。投資涉及的條款,選擇靠譜和最適合的投資人,這對初始創業者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如果引入不恰當的投資人,最后的結局很有可能是兩敗俱傷。所以由統一的平臺推薦或對接經過篩選后的投資人,效果顯然會好于單打獨斗去自己尋找。
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在一次公開演講里提到,內容創業者盡量不要融資,因為到時很多事情會不由自主。這離他自己公開融資不過幾個月,很多人都說他不過是在制造話題,但是也不排除,正是因為他經歷了融資的各種問題,所以意識到這個事對內容創業者是一道坎。即使像他這種標桿都是如此,何況是普通人呢。
以上提到的種種問題,是每一個內容創業者甚至創業者都繞不過去的現實問題。內容生產的分散進一步加劇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分散性,于是內容生產者相關聯的平臺的誕生就順勢而生。平臺需要內容,內容生產者需要與內容相關的推廣與服務。這是天然的互補和合作。
目前各大平臺已經開始了這塊的布局,包括流量、補貼甚至后期眾創空間的孵化資源和投融資對接等。最終勝出的還是對自媒體人真正有幫助和價值的平臺。
【內容創業路上的那些坑】相關文章:
創業路上的句子03-03
創業的路上的句子11-02
創業路上的艱辛08-08
創業路上的激勵語句07-13
創業心酸的經典說說,創業路上的激勵語句01-02
如今內容創業的境況09-25
創業計劃書:談談創業那些事08-09
創業的路上的句子500句03-02
創業路上的激勵語句大全06-08
女性創業中的那些“潛規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