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投資理財方式總結:誰是理財神器
進入7月,2017年已經走完了一半,很多人都對自己上半年的投資理財狀況進行了一個盤點。縱觀理財市場,由于股市的振蕩,許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更為穩健的理財方式上。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產品和黃金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理財產品緩慢下行且季度效應不再那么明顯,互聯網寶類產品一路跌跌不休,“理財神器”的光環似乎有所破滅,而黃金經歷了去年的熊市,到年中時表現卻有所上漲。那么,進入下半年,大家口袋里的閑錢又應該投向何處?
銀行理財產品
發力凈值型產品應對打破剛性兌付
上周五,《中國銀監會關于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35號文)發布。35號文中,重申了理財產品銷售時不得有“保本保收益”類似剛性兌付的介紹,不得使用小概率時間夸大產品收益率或收益區間,不得代客戶簽署文件,不得挪用客戶資金等要求,并且明確要求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相分離本行理財產品之間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調節收益。
而為了應對這樣的趨勢,已經有部分銀行推出了凈值型理財產品。所謂凈值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不承諾收益,提供凈值查詢,并根據產品招募書中的規定,選擇每日、每周、每月等固定周期公布凈值。在一些人士看來,凈值型理財產品將是銀行理財的一種發展方向。
例如,今年5月末,建設銀行推出該行第一款凈值型理財產品——“乾元—鑫滿溢足”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管理計劃。該產品投資起點10萬元,規模上限為50億元。投資封閉期為兩個月,封閉期過后每月10日開放申購和贖回。
觀點:
國家理財規劃師劉麗新對記者表示,她短期內并不太看好凈值型理財產品,因為這類產品并不符合目前普通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認知,在普通投資者看來,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有些類似于“較高收益的存款”,而凈值型理財產品并沒有明確的預期收益率也沒有剛性兌付。同時,由于銀行的理財能力相較于專業的證券、基金公司而言也比較弱,能否運營好凈值型理財產品也存在疑問,一旦虧損得多,就會失去投資者的關注。
黃金
國際金價走勢不明朗
據信息時報此前的調查數據顯示,即使遭遇了去年黃金的熊市,但這并未打擊到投資者對于黃金的喜愛程度,在對于未來一年投資理財的選擇上,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仍將黃金列為首選,其次才是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不過人們對于未來黃金的走勢卻頗為迷茫。
機構對下半年國際金價的走勢也存在分歧。有業內人士預計,第三季度金價仍有上行動能,刷新年內高點至1400美元/盎司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在黃金消費市場上,從8月開始,全球珠寶商都會大量進貨,為下半年的節日消費做準備,9月后就會進入黃金消費的旺季。該人士預計,進入第三季度后,黃金的實物需求有望得到釋放。
分析:
在廣東南方黃金市場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葉川云看來,今年年內黃金價格將繼續下跌。他表示,美國加息預期對今年黃金價格的影響較大,一旦美國加息,國際上的資金就會從黃金市場流向美國,黃金價格也就會繼續承壓,在短期內金價下跌的趨勢是不會有所改變的。當美國加息完成以后,金價或許才會迎來真正的回調。他建議,在金價下跌的背景下,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雙向投資工具, 譬如買黃金下跌,就能夠從中獲益。
互聯網理財
三類寶寶混戰收益率下跌
目前,互聯網理財市場上出現了寶類產品三足鼎立的情況,銀行和保險公司紛紛出擊。從收益率來看,今年上半年,銀行系寶寶和保險公司推出的類似的產品,而他們在收益率上較互聯網寶寶更勝一籌。
在銀行系寶寶中,目前已經有10家銀行推出了相關的產品,其中,如民生銀行的“如意寶”、中銀“活期寶”等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都能夠達到6%以上。這些產品同樣是低門檻,有的門檻低至1分錢,掛鉤貨幣基金,實現快速贖回。
保險公司也試圖插足這塊市場,相繼推出了各種互聯網理財險,利用高收益和超短期限來吸引人們的眼球。他們大多為萬能險,收益分為保本收益2.5%和附加收益,高的收益率能夠達到6%以上。
建議:
國際財務規劃師徐正國建議,在產品的選擇上,只用考慮到投資者本人的使用習慣即可,這類產品的主要功能是現金管理工具,并不用把收益率當作是唯一的衡量標準,方便快捷才是應當考慮的因素。
http://www.shdds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