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女性應該如何理財?
女性無論美與丑,生活依然要繼續。因此要讓生活活得充實、活得幸福,一定要把自己修煉成理財的多面手。那么,女性應該如何理財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女性錯誤消費觀 你是這樣的嗎?
1、過時的東西不再用
每到新年或節日,很多女性都認為節日里,商場一般有打折促銷活動,購買東西要比平時要便宜的多,造成盲目消費。甚至覺得手機,PAD,手表,衣服鞋子包包等都過時了,一過年覺得就用不上手,重新購買,棄舊換新的消費觀念定會造成很大的浪費。這種消費觀念不可取。
2、要買就買名牌的東西
很多女性都想購買名牌產品,然而就相同的性價比來說,名牌的東西肯定比一般品牌的東西要貴,名牌商品包含著大部分廣告推廣費用和品牌價值。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每位女性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消費水準并不降低的前提下,適當避開名牌,做到平實消費,能降低不少消費成本,比如購買衣服和化妝品時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
3、有點錢就想買輛汽車
一些職業女性手中有點錢就想買車,不管汽車價錢高低,不管上海牌照好不好拍,不管油價多么貴,也不管上海交通堵不堵,先給自己買輛車再說,覺得很有面子。尤其是近年來,買車人增多,看到別人有車,不少女性更想買車了。理財師提醒,買車要考慮“實用性”,若買車就為面子,為春節拜訪親戚就開那么幾天,那就不必要買車了。
4、節日專屬女性理財產品收益高
現今,女性的理財意識增強,市場上專屬于女性理財的產品也增多,尤其是節日理財產品。每到節日,不少理財產品都標注“某某專屬”或“專享”字樣,比如“三八婦女節”專屬理財產品等。但節日理財產品收益未必高,曾有金融機構在節日里推出的產品,只有投資期限和起購金額不同,收益與平時一樣,并沒有專門針對女性量身推出,節日專屬理財其實是個噱頭。所以女性在節日購買產品時最好貨比三家,多咨詢,多防范。
5、出行必打車省時間
不少女性出行必打車,她們覺得不僅省時間,而且坐公交,地鐵等工具要舒服的多。但是像上海這座大城市,堵車現象非常嚴重,不僅沒能讓你節約時間,甚至還增加了生活成本,何必呢?建議路途不遠的,能走路就走路,騎自行就騎車;上班盡量做公交,地鐵,節日或上班高峰期,相比還比打車快的多,而且還能剩下好多錢。總之,打車要看是否真需要才決定。
6、找老公要找有錢的`
有這么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卻萬萬不能”,在如今這個現實社會,結婚就要有房,有車。但是新時代女性,自己也要有錢,有獨立,更要有幸福。像鄧文迪這樣女性,她擁有了名氣,地位,金錢,可沒有愛情,生活并不非常幸福。所以每位女性要相信一切努力都會有回報和收獲,也要擁有自己的事業,自己能賺錢,再找一個愛你的老公,一起努力奮斗,未來生活只會越來越好。當然若遇到有錢有愛你的老公,那就更好啦。
不同年級段 理財方法不同
18~22歲,象牙塔里的“月光族”
目前很多女大學生都談不上財務獨立,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主要的資金需求就是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從這個角度來講,女大學生遵循的理財原則應為勤儉節約、穩健理財。在支出方面要進行嚴格管理,不與人攀比,不愛慕虛榮。
22~26歲,初涉職場的“女白領”
大多還處于單身或準備成立新家階段,沒有儲蓄觀念,“拼命地賺錢,瀟灑地花錢”是其座右銘。因此,常聽到有很多年輕女孩振振有詞地說,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然而要能賺到更多錢,首先需要有賺錢的本領——換句話說,投資自己比自己投資更重要。
26~30歲,初為人婦的“巧婦人”
剛剛步入兩人世界的女性,為愛筑巢,隨著家庭收入及成員的增加,開始思考生活的規劃。因此,大多數女性開始在消費習慣上發生巨變,“月光族”習慣開始摒棄,投資策略也由激進變為攻守兼備。這是一個理財最為復雜的時期,個人理財逐漸轉變為家庭理財。
30~40歲,初為人母的“半邊天”
這時女性都較為忙碌,兼顧工作和照顧孩子、老人、丈夫的多重責任,承受著較重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她們善于持家,但還缺乏一些綜合的理財經驗。隨著子女的出生和成長,教育基金的需要量也會同步增長。
40~50歲,為退休后準備“養老金”
由忙轉閑、準備退休階段。這一階段的女性,子女已獨立,忙碌了一輩子,投資策略轉為保守,為退休養老籌措資金。子女已獨立,忙碌了一輩子,投資策略轉為保守,為退休養老籌措資金,理財手段以精打細算、穩中求勝、開源節流為主
【2017女性應該如何理財?】相關文章:
女性如何投資理財11-16
女性如何正確理財10-28
職業女性如何理財11-10
職場女性應該如何減壓08-02
工資低應該如何理財12-07
月薪4000應該如何理財12-06
工薪階層應該如何理財11-12
女性理財應該避免的誤區有哪些12-07
三口之家應該如何理財10-25
2017新手如何投資理財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