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激增近四成 五成收益不透明
根據最近中國人才網的調查分析可得,受益于穩(wěn)定的產品收益率,2013年銀行理財市場維持高速增長的態(tài)勢,據同花順數據顯示,2013年商業(yè)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數量大幅增加,共有181家銀行發(fā)行44817款銀行理財產品,較2012年同比增長38.33%。
其中,建設銀行發(fā)行4977款,發(fā)行數量排名第一;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廣發(fā)銀行分別發(fā)行3268款、2498款、2304款、2263款,分列第二至第五。發(fā)行數量超過千款的銀行還有平安銀行、浦發(fā)銀行、民生銀行、農業(yè)銀行、交通銀行和南京銀行。這11家銀行的產品發(fā)行數量共計24560款,市場占比總計54.79%。
2013年3月27日,銀監(jiān)會下發(fā)《關于規(guī)范商業(yè)銀行理財業(yè)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即“8號文”),意在防范和控制非標債權資產業(yè)務的風險,引導理財市場規(guī)范發(fā)展,將對銀行理財市場的整體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從市場整體規(guī)模來看,各家商業(yè)銀行對非標債權資產的調整與清理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非標債權資產收益率較高,促使商業(yè)銀行尋找多種渠道規(guī)避額度限制,從而使2013年理財產品數量遠超過2012年。
11家銀行產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率
目前商業(yè)銀行對發(fā)行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大多保持著剛性兌付,存款理財化趨勢正在加劇。銀行理財在無風險的'銀行存款與高風險的投資之間以為投資者建立起一個風險收益程度適中的固定收益理財市場。但預期收益率并不一定等于實際收益率,同花順數據顯示,2013年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大于或等于預期收益率的數量為24500款,占比53%;實際收益率小于預期收益率有19款,占比0.04%。
未達到預期收益率的19款產品分別為中國銀行、包商銀行、廣州農商行、河北銀行、浙江稠州商業(yè)銀行、晉商銀行各1款,青島銀行、紹興銀行、淮海銀行各2款,廣發(fā)銀行3款,成都銀行4款。
在結構化理財產品方面,虧損及未達最高預期收益的銀行仍然不少。如2013年招商銀行到期的“焦點聯動系列”結構性產品絕大多數沒有達到預設的最高預期收益率,部分產品僅實現了最低預期收益率0或0.4%。
如果單就最近兩年到期的結構性產品公布的到期收益率分析,在2974款產品中,有86.17%的產品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僅有13.60%的產品實現了最低預期收益。有119款產品在2012年到2013年到期,其中,有27款收益在1%以下,占比22.69%。有36.97%的產品僅實現了最低預期收益,未達最高預期收益的產品占比高達59.02%。
除此之外,占比為46.96%的理財產品約21710款,缺少收益資料,難以確定實際收益率是否達到預期。據民生銀行金融市場部市場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3 年上半年各期限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相對波動不大,而在6月“錢荒”期間,伴隨著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極度緊張,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明顯跳漲,隨后小幅回落,但整個下半年均呈現上行走勢,并在年末達到峰值。
具體在全年平均預期收益率方面,7天期限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3.78%;14天期限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3.83%;35天期限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4.45%;2個月期限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4.66%;3個月期限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4.70%;6個月期限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4.82%;12個月期限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5.01%。“近年來,部分銀行對收益表現較差的產品到期信息刻意隱藏,公布到期信息的產品一般都是收益較好的產品。”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一研究員表示。
而信息披露是理財產品監(jiān)管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部分。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清晰已成為隱患,中國銀行業(yè)協會最近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銀行家認為下一步應在銀行理財業(yè)務信息披露加強監(jiān)管。
非保本型產品份額升高
2013年,理財產品發(fā)行集中度進一步下降。其中發(fā)行數量前11名的銀行理財產品占比總計54.79%,2012年這一數據為57.32%。具體到六大國有商業(yè)銀行(工農中建交及郵儲銀行)共發(fā)行14012款產品,占比總計31.26%,與2012年的31.18%幾乎未發(fā)生變化。12家股份制銀行共發(fā)行 13400款產品,占比總計29.90%,低于2012年的34.05%。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共發(fā)行了31435款,同比增加11037款,市場占比上升 7.18個百分點至70.14%,是最主要的產品收益類型;而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共發(fā)行了8669款,同比增加1758款,市場占比下降1.99個百分點至19.34%;保本固定型產品共發(fā)行了4711款,環(huán)比減少378款,市場占比下降5.2個百分點至10.51%。
1個月及以下期限產品發(fā)行數量為1901款,同比增加286款,市場占比為4.24%;1個月至3個月(含)期限產品發(fā)行數量為26738款,同比增加7270款,市場占比為59.66%;3個月至6個月(含)期限產品發(fā)行數量為9805款,同比增加2717款,市場占21.88%;6個月至1年期(含)期限產品發(fā)行數量為5227款,同比增加1988款,市場占比11.66%。
地方商行表現搶眼
地方商業(yè)銀行雖然在發(fā)行產品數量方面沒有優(yōu)勢,但無論在綜合能力還是投資管理能力及服務水平方面都相對于大中型銀行有著絕對優(yōu)勢。
在綜合能力排行榜前15名中,僅有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入圍,位列第2、5名,其余均為地方商業(yè)銀行。其中柳州銀行以總分71.69排名第一,而作為國有大行中排名第一的工行以58.62排名第32名。在2012年的銀行理財產品綜合能力排行榜中,大中型銀行排名靠前,如招行、中信、民生、工行、建行、華夏銀行及平安銀行均排名靠前,且前三名均為股份制銀行。
在投資管理能力中,桂林銀行以43.44位列第一。在前10名中,除華商銀行外,其余均為地方商業(yè)銀行。股份制銀行中,排名最靠前的渤海銀行排名第20名;建行以25.20位列國有大行第1名,卻在投資管理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97名。在2012年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能力排行榜中,大中型銀行排名靠前,如中信、建行、招行、民生、工行、華夏銀行及平安銀行均排名靠前。
但大中型銀行在產品運營能力方面中表現優(yōu)秀。工行以16.95排名第一,前四名俱為國有銀行,排名最靠前的城商行為江蘇銀行,以15.36位列第6名。
在服務水平方面,地方商業(yè)銀行再次完勝。江蘇邳州農村商業(yè)銀行以24.78位列第1名。平安銀行作為股份制銀行中排名最靠前,為第7名;國有銀行中,郵儲銀行排名第29;交通銀行作為服務水平最高的大型商業(yè)銀行,排名第30名。在2012年的銀行理財產品服務能力排行榜中,前11名均為大中型銀行,如招行、中行、光大、工行、農行、民生等。
http://www.shddsc.com/【銀行理財激增近四成 五成收益不透明】相關文章:
個人理財怎么提高收益11-22
獲得更高的收益該如何理財11-21
如何衡量投資理財的收益與風險03-28
在投資理財中如何衡量收益與風險03-29
手里有30萬閑錢怎么投資理財收益高03-25
家庭5萬元投資理財方案,如何提高收益03-28
互聯網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排名03-25
盤點銀行理財小知識12-07
銀行理財注意事項10-31
銀行理財的陷阱有哪些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