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茶投資須謹慎,以次充好難辨真
5萬元買了一餅仿冒的普洱老茶?近期,一場圍繞“天價名茶”真假的爭論引發網友廣泛關注,爭論方各執一詞,至今尚無定論。近些年,從專業茶友圈到普通消費者市場,頻頻曝出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等亂象,卻鮮見權威的鑒定與查處。那么,茶葉真假究竟誰說了算?市場亂象究竟誰來管?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說,近年來,市場上天價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舊摻新等亂象頻現。同時,由于缺乏權威的行業專家與嚴格的認證標準,所以消費者維權難,“往往花了冤枉錢,卻是 打不起的官司告不起的狀 。”
以河南名茶信陽毛尖為例,當地茶葉交易市場所售信陽毛尖不少來自四川、湖北等地。一位不愿具名的茶商介紹,四川的茶葉要比信陽茶葉早熟一個多月,并且價格每斤比信陽毛尖低100多元,在本地茶上市前,很多人會趕到四川大量收購鮮葉,然后用信陽毛尖的工藝炒制售賣。除信陽毛尖之外,諸如龍井、猴魁等名茶也存在許多外來加工仿冒品。
除山寨名優茶外,以次充好、以舊摻新現象也較為普遍。一些茶葉經銷商會到茶廠購買散裝茶,將低等級的茶葉進行豪華包裝,再以高等級茶的名義賣出。“普通消費者很少開裝驗茶,即使驗了也很難判斷是否質價相符。”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茶葉行業并沒有可以對茶葉真假、價值進行權威判定的專家,也缺乏統一的認定標準。“中國的茶圈2005年才開始成形,因為圈子比較新,還沒有權威專家,鑒定無法達成共識也很正常。”高劍飛說,專業鑒定尚且如此,市場上魚目混珠、以次充好、以舊摻新的現象就更難查處了
http://www.shddsc.com/【名茶投資須謹慎,以次充好難辨真】相關文章:
提醒謹慎交友的句子08-15
謹慎交友的名言警句12-30
手機APP理財需謹慎08-09
沒500萬!請謹慎“裸辭”?08-07
須謹記的五招面試技巧08-04
大學生創業應該謹慎注意的事項09-26
面試遇“陷阱”問題需要小心謹慎08-17
求職時須小心用人單位的“智力陷阱”12-19
投資的口號03-09
投資的語錄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