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消除企業里的勾心斗角
當我的事業達到一定高峰時,我內心卻感到空蕩蕩,希望能夠找到歸屬感
“人生如夢,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
這是在上海經營酒業的陶可(化名)面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他的第二句話是,“當企業經過創業之后,爬坡爬到一定高度時,那種痛苦,你是無法想象的。”
陶可說,到這個時候他會常常問自己,是先求質還是先求利?既為企業,必求利潤,但這個法則卻讓很多企業家產生困惑。
在記者近日采訪的近20位民營企業家中,與陶可有相同疑惑者并不少。一位來自濟南的企業家說,他學習過西方的管理模式,但是 在現實管理中并沒有太多意義;他也為了尋找企業管理之道專門去學習國學,可這讓他更犯糊涂,“我越學習越暈。當我們取得一定財富的時候,各方面都遇到了一個瓶頸,比如,在整個社會轉型期如何調整企業方向?如何建設企業文化,讓員工有凝聚力?這是我一直很迷惑的問題。”
“經濟管理是'技',而這個是'道'。當我的事業達到一定高峰時,我內心卻感到空蕩蕩,希望能夠找到歸屬感。”河北一家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說。
也許是為了填補空虛感,陶可學了佛,并拜了一位老師。而經常給北大和清華總裁班講課的舒國華認識更多這樣的企業家,“我認識的企業家很多都學習佛學,他們的資產多是千萬元到億元之間。他們給人的感覺都很謙和,管理企業時也充滿人文情懷。”
但是現實往往讓人文情懷遍體鱗傷。在很多企業家看來,無論用什么樣的西方理論管理企業,都是一個征服和被征服、管制和被管制、防范和被防范的管理關系, “恰恰是這種管理模式,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企業員工之間同樣存在著勾心斗角,企業和諧文化的建立也很艱難,更不要說培養起來的人才能夠從心底為企業著想。只要有機會,他們隨時會離開。”
也有企業家認為自己找到了答案。一位南京的企業家告訴記者,他也曾為此苦惱過,后來找到問題的根,“是因為我們企業家本身就沒有達到一個社會人該有的品質,沒有達到一些基本的做人標準。比如,對父母的孝順,對家人的關心。一個人對父母都不負責任,又怎么能對他人負責?”這位企業家在學習和感悟之后,回到家給自己的母親洗腳,后來他將這一項“禮規”說給中層領導聽,讓他們體會母親的不易,沒想到,這種做法在全公司得到了員工的肯定。
“其實,這也只是一個小小的感悟,我想,當我們做好自己的同時,去管理一個企業,很自然地把威信建立起來。與此同時,建立一個很科學的管理制度,我們也用不著那么費心,整天琢磨著誰背離我,誰不忠誠于我,在那猜忌。真的很累!”
對于企業家學習佛學的現象,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夏日并未感到意外,“信仰是個人的自由,而宗教的發展也是'與時俱進'的,在'構建和諧 '社會中,宗教也發揮著它的作用。關鍵是不能將這種信仰極端化,企業家想得更多是如何將宗教中的一些東西能和現實結合起來,這才是關鍵。”
http://www.shddsc.com/【怎樣消除企業里的勾心斗角】相關文章:
怎樣幫孩子消除緊張焦慮05-26
關于勾心斗角的說說04-21
關于勾心斗角的句子12-13
應屆畢業生面試怎樣消除緊張08-08
怎樣讓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09-23
企業怎樣實施戰略管理11-16
企業面試問題怎樣回答08-04
淺談企業怎樣看個人簡歷09-25
怎樣的企業氛圍能讓員工快樂工作?09-09
輻射消除器廣告口號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