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關鍵
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多半不強,少數有眼光的員工除外,大部分員工只會看到自己一個月有多少薪水,而看不到讓企業更強可以為自己一個月帶來更多的薪水,他們認為,讓企業變強,是老板考慮的事,這種想法也不完全錯,因為在有些企業里,主人翁意識強的員工不受重視,主人翁意識弱的員工只會關注自己的切身利益,隨著環境的影響,本來不懶散的員工,也會被這種環境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磨掉,也會變得懶散起來,這樣,企業就不會更好的發展;企業的利潤就會不高;利潤不高給員工的薪水就不會高;薪水不高,員工就沒有積極性,就會更加“懶散”;員工懶散,就不會努力工作,企業就不會發展... ...(有點繞口)。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樣的企業,多半會面臨破產,員工們的損失不大,大不了跳槽。而老板的損失或許不可估計,公司破產,損失的不只是金錢,可能還有人脈,經營企業,人脈很重要。
說了利害關系,現在來談談對員工的管理,由于不了解貴企業的情況,所以我只好分情況來說:
1.小型企業(老板直接管理員工):“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這句話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一家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離不開好的制度,好的制度在于:
(1)賞罰分明;
(2)制度大于人情;
(3)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4)制度適用于任何人,老板也不能特殊化。
第(2)條和第(3)條是不是有點矛盾啊?呵呵...其實不然,給你舉個例子:以前我上初中時,班主任讓我們班委干部每天早上把7:40之后來的同學姓名記錄下來,實行這個制度后,仍有不少同學遲到,我就根據“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原理,向班主任提了一個建議,給同學們寬限一點時間,但不是明著寬限,具體辦法是,在班主任的“默許”下,我們私自把遲到的時間改為7:45,在這之后來的同學一律記錄下來,表面上看,遲到的時間仍然為7:40,這5分鐘就叫“小事講風格”,而7:45之后就叫“大事講原則”了。之后就很少有同學遲到了,如果班主任明著說把遲到的時間改為7:45,那效果就會不同了。
用制度套住員工(不是鎖住),給員工留下一點“寬容”,他們會在放松的同時,遵守制度。
除了用制度外,培養員工們的“主人翁意識”也很重要,獎賞制度要明確,適度,經常開會,一定要把“主人翁意識”灌輸到每個員工,至于怎么灌輸,根據貴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
廣開言路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要及時了解員工們的想法,家庭情況,最好記住每個人的生日,在他們生日時,給他們一份驚喜,或許員工會把企業當成“第二個家”來看。經常聽聽員工們的建議,可以發掘出更多的人才,讓“主人翁意識”強的員工,更有積極性,“主人翁意識”弱的員工會增強這種意識。
2.(中、大型企業)(請恕我冒昧猜測一下,大型企業的董事長可能不會花時間在百度上來問這種問題吧):中、大型企業有個特點,那就是員工和老板很少溝通,甚至很少見面,自上而下的生疏,會導致溝通不便,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情況。如:人才的`建議不能及時反映到老板那里去,因為還隔著主管和部門經理,溝通的不方便,會導致大的方針策略不能更好地實施。有句話叫“我下屬的下屬,不是我的下屬”,這句話說的很好,也很適用。作為中、大型企業的董事長、總裁,您的下屬就是部門經理們,您要做的是要像上面說的小型企業里,老板對待員工那樣去對待部門經理,他們,再去管理員工。但您需要不定期地進行“基層調研”,雖然不是您的下屬,但他們也是在為您工作。否則,會出現一種狀況:員工們只關注自身利益,董事長只注重長遠利益,長遠利益不是每一個員工都看得到的,甚至有可能因為長遠利益而影響員工的短期利益,即使長遠利益遠遠大于短期利益。是的,身處不同的位置,看的就不一樣,否則人人都能當董事長了,這種時候,溝通就成為關鍵,董事長、總裁和部門經理們,要努力讓更多員工了解企業的狀況,在實行長遠利益方針時,一定要及時讓員工們了解,這樣,上下一致,企業的路就會越走越好。
上面說的制度和廣開言路,也可以用在中、大型企業里,不過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否則,一味的“教條主義”,反而會不好,破壞企業的和諧。
http://www.shddsc.com/【企業管理的關鍵】相關文章:
企業管理,關鍵在人10-03
成功求職的關鍵點07-23
有關面試的關鍵技巧03-25
銷售成交的關鍵點在哪?01-08
銷售人員成功營銷的關鍵11-12
教育男孩的關鍵問題04-02
企業管理的標語08-30
企業管理的規則05-31
企業管理的原則05-31
企業管理的句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