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教育不能與社會需求脫節
創業教育不能與社會需求脫節
新聞回放:近日,武漢大學創業代表隊在美國加州柏克利舉行的英特爾全球技術創業挑戰賽總決賽中奪得第一名,獲5萬美元創業獎金。然而,參賽的中國學生紛紛表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均遇到過困難,盡管學校也開設有創業指導課程,但對解決實際問題作用有限,他們渴望在學校接受相對實用的創業教育。
創業大學生遇商業化難題
給老照片上色,把婚紗照轉成卡通版,完成圖片的再創作。近日,武漢大學創業代表隊憑借這項創意擊敗全球其他27支名校代表隊,在英特爾全球技術創業挑戰賽中勇奪冠軍,獲得5萬美元獎金。
作為該創業團隊的創始成員之一,武漢大學2011級市場營銷專業碩士生李璟告訴記者,剛開始創業時,團隊得到了學校和當地相關部門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商業化”。
原來,他們剛開始打算做網站時,不知道如何才能盈利。后來通過幫婚紗攝影店做后期處理,開拓印刷市場,直至個性化圖片處理,團隊才算成功實現了商業化運作。截至目前,他們創立的“改圖網”總計處理圖片400億張,擁有118萬名會員,成為國內較大的在線圖像處理網站。
與武漢大學代表隊相類似,參加此次比賽的四川大學代表隊目前遇到的最大難題也是如何實現商業化。他們使用基因工程蛋白質技術,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種可以大規模生產的酶,利用這種酶可以生產戒酒藥。然而,由于在建廠、融資等方面遇到困難,直到目前他們也沒有開建自己的工廠,甚至考慮過轉讓這項技術。
創業教育缺乏針對性引導
“很多學校請一些知名企業家給學生作講座,這些企業家不自覺地渲染一夜暴富的神話。事實上,創業這條路并非那么簡單。”李璟告訴記者,缺乏適當的引導和有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已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瓶頸。
在上海交通大學創業學院副院長桑大偉看來,國內創業教育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把創業與就業混為一談,凡談創業,必談就業,“過去一個蘿卜一個坑,現在坑不夠了,要學生挖一個坑把自己栽進去,這是非常低端的創業,創業教育不應該這么做”。
桑大偉介紹說,創業教育在國內有幾種模式,有掛在管理學院的,有掛在就業中心的,有掛在團委的,還有一些是掛在大學科技園的。但它們都存在共同問題,即結構很松散,教學內容形式化,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脫節。
事實上,創業教育要鍛煉學生在社會上的自力更生能力。用這樣的標準來看各地高校的創業教育,就可以看出它們與實際的距離。無論是創業課程也好,還是社會企業的參觀學習也好,抑或是創業成功的學長們的經驗之談也好,作為課程的創業教育如果不與實踐結合起來,它所能取得的效果一定是非常有限的。
創業教育還須與企業對接
康盛創想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戴志康認為,大學生創業不能盲目,對相關政策和行業規定的了解、對市場的判斷能力,這些素質都不是僅靠上幾堂課就能學來的。他認為增加學生創業實踐的體驗性,是深化創業教育的突破口。
上海交大的創業教育近年來受到國內高校的熱捧。桑大偉向記者介紹,上海交大創業學院成立以后,投入很大的力量為全校所有學生開設創業課程,讓全校學生接觸創業;同時,面向部分具有強烈創業愿望的學生單獨編班,提供創業導師團的教學支持。“我們甚至會送學生到上市公司、即將上市的公司和剛創立的公司實習,全面真實了解企業的運行,而不是僅通過創業比賽模擬的方式。如果學生有了自己的實際項目,我們會請人給他們做評審,評審通過還會給資金幫助他們創業。”桑大偉說。
在本次大賽上,英特爾投資總監也鼓勵大學生創業者多與企業進行溝通,“每個公司的情況不盡相同,他們可能需要技術援助、雇員援助、穩定性援助、法務援助或供應鏈援助等。我們必須足夠了解一家公司,以確定他們需要什么,才能為其提供更為適當的幫助”。
創業教育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讓大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社會環境下,與社會需求進行對接,在實際的企業運行中得到實戰鍛煉。
http://www.shddsc.com/【創業教育不能與社會需求脫節】相關文章:
教育培訓創業計劃書02-05
80后教育培訓校長的創業故事09-25
教育創業項目計劃書02-28
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09-26
遼寧畢業生創業教育悄然起步09-25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論文07-31
大學生教育創業計劃書11-03
不悲不喜的說說05-16
化學能與電能教學設計03-15
不悲不喜不愛不恨說說 不悲不喜的心情短句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