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四線城市用政策引鳳還巢
困惑:返鄉創業難被理解和信任
“放著一個月八九千工資不拿,回來養雞,你大學白讀了!”父親氣得掄起斧頭在桌上砸了個洞。回憶起創業之初遭遇的困難與阻力,江蘇鹽城市軍曼農業科技公司董事長廖正軍不禁感慨萬千。
2008年6月,廖正軍從揚州大學畢業,進入上海一家軟件公司工作,年薪達到了十萬。村民都叫他“廖大學”,夸獎他讀了好大學、找了好工作,廖正軍父母的臉上也很是有光。但是,半年后廖正軍的一個舉動震驚了鄉里鄉親:從上海辭職回家養火雞。
父親氣得不理他,母親哭著求他回去上班,女朋友的家人也不看好他,逼迫他們分手。親人的不理解,朋友的不幫忙,周圍的冷嘲熱諷讓廖正軍陷入了矛盾和掙扎中,他說當時感覺自己一無所有,“就是一個光桿司令在孤軍奮戰,很脆弱也很無助。”
回鄉創辦了“淘金時代”的王金合曾經是杭州阿里巴巴公司銷售人員之一,最初選擇到江蘇南通創業時,他同樣也遭遇了家人的不理解。在開展業務初期,由于辦公環境不理想,招致客戶的不信任,甚至出現了簽完合同對方不給錢的情況。
是放棄還是繼續?這是所有創業者在初期都會遭遇的糾結。而在創新意識不足、對失敗包容力低的三四線城市,創業者的堅持更加艱難。
對策:當地政府“扶上馬送一程”
在大城市讀書、打拼的鄉村青年,他們大多眼界比較開闊,信息比較靈通,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具有較強的開拓進取意識。如果積極為他們搭建平臺,吸引他們回鄉創業,勢必將會為家鄉帶來巨大的財富。
青年返鄉創業,政府“扶上馬送一程”。近日,在“發現雙創之星”走進江蘇主題活動中,人民網IT頻道看到,連云港、鹽城、南通、泰州等城市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創業方面的諸多努力。例如,鹽城市政府出臺“515”人才引進政策等措施吸引大學生、年輕有為者來鹽城創業,南通市政府積極推動大學生等各類青年創新創業,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吸引科技人員和留學歸國人員到江蘇創新創業。
如今,回鄉后的廖正軍,經過幾年的辛苦打拼,他的火雞養殖事業已如火如荼。同時,感受過回鄉創業的艱難,廖正軍現在借助自己打造的鄉旮旯網幫助和扶持更多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廖正軍的妻子,軍曼農業科技的總經理魯曼說,年輕人回鄉創業不能光靠年輕人自己的力量,要有一些人幫、一些人拉、一些人扶。正是當地政府在土地和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幫助才讓廖正軍走出了最初的迷茫和無助,將公司發展到了今天。
“淘金時代”的王金合在今年也啟動了由電商服務到電商創業服務的二次創業。王金合說連自己子女上學的問題,都有領導幫他解決。沒了這些“后顧之憂”,他更能全心撲在事業上,拉動更多人就業、創業。
未來:為回鄉創業再“添把火”
“木茂鳥集,水深魚聚”,創業經濟是典型的環境經濟,其發展繁榮需要配套服務的支持與補充。相比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南通、鹽城等三四線城市在投融資環境、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劣勢。創業企業除了在初創階段需要政府幫助其解決“后顧之憂”外,在創業中后期的資金支持、人才儲備方面同樣需要政府的幫扶。
最近,廖正軍和王金合都開始頻繁奔波于北京、上海與自己的公司所在地之間。對這些已經小有成績的創業者來說,挺過了創業初期的不被信任,接下來的市場開拓、尋找融資,甚至部署上市是更大的難題。
由此,主政者需時時更新創業創新觀念,補足欠缺資源,為這些返鄉創業者“鋪好路”,為創業創新再“添把火”。
有人如此評價,三四線城市能不能長出企業,實際上決定了中國未來30年的命運。這些中小城市的創新企業,正是中國萬眾創新創業的基石。如何吸引更多的“鳳還巢”,讓更多人才會回到三四線城市尋找藍海,“回鄉創業,大有可為”,將成為新的時代課題與機會。
【三四線城市用政策引鳳還巢】相關文章:
關于城市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03-08
城市戶口生二胎政策02-27
關于全國重點城市創業政策09-25
關于城市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3篇03-08
全國重點城市大學生創業政策09-25
2022年通用華胥引的語錄39句07-21
2023年通用華胥引的語錄48句07-25
秋風引的詩意03-15
2023年通用華胥引的語錄摘錄80條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