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2條守則 讓你成功創業當老板
別以為自己當老板很容易!有人創業第一年找不到半個客戶,一百萬一下子就花光。有人自行創業后,沒有大 公司 的蔽蔭,「感覺自己好像流浪狗」。中年創業族該如何做,才能掌握 機會 ,減少創業的風險?光看表面,自由 工作 者、小型創業者好像很自由。高興時,可以睡到自然醒,不想 工作 時,可以一大早就沖到海邊、山上休閑賞美景。不用每天按時上下班、不用每天面對同一個老板。這種彈性、自由與自主的人生,幾乎是每個上班族所羨慕的境界。
但是,在這些看似自由的背后,個人創業者其實常要歷經一段艱辛,才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過去在南非觀光局駐臺辦事處服務,后來臺灣與南非斷交后,南非觀光局也結束在臺營運。快四十歲而失業的林敏慧,深深體會到,幫別人做事,工作權在別人手上,一氣之下拒絕再當打工仔,決定下半生要幫自己做事,而成立維思國際公關顧問 公司 。
「很可怕,第一年,一百萬就不見了,」已經進入創業第六年,去年公司人力成長到五人,年營業額一千萬元。回顧第一年時,幾乎沒有客戶,但公司仍要維持運作,她也要每天穿得體面出去活動,直到第二年案子才逐漸進來,漸入佳境。林敏慧強調,口袋沒有足夠至少一年的積蓄,不要貿然出來創業或當自由工作者。
陳幼娟擁有美國市立紐約大學行銷碩士頭銜,原本在廣告界服務,后來成立文字精品專賣的一人工作室,選擇離開臺北市永康街的住家,自己一個人住到八里翡翠灣內大廈里,擁有一間面海的小套房。
創業后,才知老板不好當
「客戶一定以為我每天過著云里霧里的悠哉日子。其實沒有,天天都在屋子內工作,偶而才抬頭看海而已,」寫書、翻譯、做過微軟、富邦、花旗、國泰等大公司漂亮簡介的陳幼娟笑說。
陳幼娟分享,一開始成立工作室,沒有知名度,公司這么小,不少客戶看到她,都很冷淡,「我感覺自己好像流浪狗」。直到第一個、第二個案子做完,慢慢累積口碑后,她告訴自己「要當只貴賓狗」。她的心得是「個人工作者沒有招牌,沒有店面,但要有品牌,口碑最重要。」
過去一直都在 企業 內服務的上班族,一時間要出來創業變老板,其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在太平洋建設發生財務危機后,出來成立太平洋國際行銷公司的謝基松就表示,盡管他的公司只有兩個半全職員工,過去在 企業 內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才發現其實都不容易。
例如每個月要發薪水,才知道發薪水有多難。二、三十坪的辦公室,電話費一個月就要好幾萬,還有勞健保、水電費,都是不小的開銷。「以前當員工時,不覺得當老板有這么辛苦,」五十一歲的謝基松笑說。
另外,過去在企業內服務,各種人才都有,每個人都只做一部份的工作。但是出來成立一人公司,從開發業務、執行、服務客戶、以及客戶維系、收款、財務等,「從頭到尾,統統要自己來,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一位原本在建筑業界服務近二十年,近年來才以他過去擔任過高階管理者、研修過政大企家班、EMBA的資歷,轉型為個人顧問的四十七歲受訪者就指出。
即便只是成立一人公司,從心態到財務,從專業到人際關系,每一個環節都考驗著創業的過程。到底單飛前、創業后,各該注意哪些原則?又該避免那些錯誤?許多已創業的個人,提供寶貴的經驗法則。
創業前,準備四大條件
1.大組織的磨練,十年以上經驗更好。
要成功創立小型公司,最好先 經歷 過大組織的磨練。因為組織可以提供較大的視野。
當過總裁陳由豪特助、在東帝士集團服務過十年,才出來從事公關顧問的周玉娥,就覺得在東帝士十年讓她見多視廣,不僅集團內產業多,累積了不少產業知識,同時,也承辦過上市、辦過邀請包括總統層次出席的數千人聚會等,這些都是她后來獨立的最好資歷。
而若是服務過的公司較具知名度則更好。今年四十歲的張易承,在一九九八年加入那時成立不久的一○四人力銀行,從管理十六人的設計部總監離職后,目前與另二位不同專長的好友,成立宇承數字科技,除了接企業的網頁設計、 規劃 、上線維護等,也將開發虛擬實境業務,客戶包括匯豐銀行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