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失敗三大誘因,如何避免?
企業的管理離不開制度上的管理,尤其當企業形成一定規模和體量,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為之護航。一個經歷過創業失敗的小伙伴曾說過他失敗的三個誘因,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呢?一起來看看。
一、沒看懂市場,找準方向
二、財務混亂,人員管理更亂
三、人員更替,人才的流失
平安創投董事長郁樂曾說過,20人以下的企業管理起來比較容易,當公司人數增長到20人以上時,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精細化運營。唯有如此,才能使企業能夠更好更快的健康發展,使員工得以在陽光化、透明化的制度下心無雜亂的工作。
如果管理制度上一片空白,亦或是管理漏洞頻出,各種問題可能層出不窮,譬如:小到上演會議室爭奪戰、遲到早退現象蔚然成風,大到加薪制度匱乏引發集體跳槽、辦公室物資損耗現象嚴重等等,日復一日地惡性循環,最終創業者不但感到精疲力盡,還會驚訝地發現:企業業績沒有翻番,管理成本和經營成本等費用反倒是陡然躥高,企業陷入了持續虧損的泥潭。
退一步講,如果粗放式管理,沒有擺上臺面的制度,每發生一件事情都要創業者出面解決,一旦處理結果另一方不滿意,其難免被戴上偏頗,有失公允的帽子,甚至各種閑言碎語滿天飛,其形象還會一落千丈,公信力明顯削弱。
所以說,在問題沒有出現之前,防微杜漸才是明智之舉。當然,一味強化管理制度,也無異于給員工在脖頸上套繩索,使之喘不過氣來。在此問題上,創業者還需把握好一個度,可能精細化運營+開放式管理不失為松緊適度的好辦法。
所謂開放式管理,也就是去層級化,使用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讓創業者能夠更直接地聆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收集各種意見,使企業得以在創新中前行,溝通成本得以降低、各部門協同效應有望發揮到最大化,最終把團隊帶上“凝聚力強、創新意識強、執行力強”的臺階,比起創業者豪華的履歷,相信這樣的團隊更能引起投資人的興趣,畢竟團隊才是企業最富有的資產。
【創業失敗三大誘因,如何避免?】相關文章:
創業避免失敗需注意的問題12-09
家族創業如何避免內斗?08-09
創業中應該避免的13個失敗因素08-06
創業者如何降低創業失敗的風險?08-09
如何正確的正式你的創業失敗08-10
創業初期應該如何避免資金投資預算錯誤?08-08
創業失敗原因03-14
如何避免面試高級錯誤09-25
創業融資時應避免的錯誤08-05
創業失敗的原因幾何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