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一定要明確自身定位
導語:其實無論是創業還是其他任何時候,明確自身定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創業之初很多創業者的策略和產品、服務都很單一,但隨著公司業務的發展,規模也就跟著變大起來,創業者的心也就變大。此時切記不要盲目野蠻擴張,擴張要有計劃性,更要明確自己的模式及定位,否則小則拖累發展大則團隊崩盤。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公司的3種定位:產品型創業公司、服務型創業公司、銷售型創業公司
產品型創業公司一定要注意核心產品的研發,并且質量有保證,然后找渠道合作,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這類主要指工廠企業、產品研發企業等,就如OEM工廠,或者類似大疆無人機研發這種公司都屬于產品型公司。
服務型創業公司主要是提供一些個性服務,毋庸置疑,這類公司主要是提供特色、獨家服務來經營業務,如金融行業、保險行業、旅游行業、家政行業等等。
銷售型創業公司主要以銷售為主,對這類公司來說,甄選產品,稍有賣點且質量又不差,完全就可以靠自己的銷售渠道把產品銷售出去,如微商團隊、直銷等。
以上簡單分析了這3個類型的創業公司模式定位,這3個模式并不是獨立開來,產品型公司也需要銷售和服務;服務型公司服務即是產品也需要銷售的配合;銷售型公司更是在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去完成銷售。所以有時候大家很容易就淆模式定位。舉個例子,同樣是手機行業,蘋果和小米,大家肯定覺得不都是賣手機的嗎?其實不然,在兩家公司創業之初的定位就不一樣,蘋果的定位是產品型定位,后來也證實了蘋果手機是一個顛覆世界的產品,以產品帶動銷售;而小米是不折不扣的銷售公司,它僅僅是以模仿產品之名行銷售之實而已。大家也都看得很明白,說起蘋果都會說手機不錯,而說起小米,“饑餓營銷鼻祖”的帽子到現在都還沒摘掉,如今的小米官網也成了分銷渠道。
現在詳細列舉一個真實案例,有一家創業公司不明確自身定位,我們來看它是如何被自己的錯誤決策拖累。
有一家微商團隊,意氣風發,集結了數個有頭有臉的人物,聯合創立了該公司和品牌。其中有精神領袖,有直銷、會銷高手,個個都是在其行業的銷售精英,各自都有屬于自己的銷售渠道,正所謂萬事俱備,只欠產品這股東風。
他們尋尋覓覓,最終定下一款主打產品是一個健康功能食品,然后找到一家代工廠給他們代工食品。起步是非常順利的,精英們各自發揮各自行業優勢,搞得公司、產品風生水起,朝著上市的目標挺進。也正是因為有個目標,在起盤不到3個月時間股東會便決定要收購這家工廠。收購工廠,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收購工廠,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理由:
1、雖然團隊里個個都是銷售方面的精英,但是在工廠管理及功能食品行業都屬于嫩手;
2、團隊和工廠合作3個月,雙方人員真正接觸時間不足10天,工廠不可能對你揭老底,你對工廠底細可以說完全不了解,銷售水深,工廠的水也不淺;
3、創業團隊和工廠分割兩地,千百公里,管理不方便;
4、你的一家銷售型企業,應該把核心力量集中在銷售上,把工廠的活兒攬下來干只會分散自己的核心力,兩手抓兩手都抓不好。
隨后發生的事情也印證了我的看法。
在收購工廠之后,這家創業公司派來了一個人來監管工廠,看起來實權在握,實際上工廠的核心產品、配方,實際運營權都掌握在原班人馬手里,派來的監管實際上就是一個監軍,通報工廠消息給團隊的一個眼線而已,生產、包裝完全使不上力。說句不道義的,工廠原班人馬說不干就不干,另起爐灶,丟下空殼走人,反應最大最直接的就是該團隊的前方銷售,市場立即崩盤!
之后,工廠出現一些狀況,原班人馬和團隊是你等著我解決問題,而我又在指望你解決,嚴重影響工廠的正常運行,產量跟不上,市場受到極大影響。原來團隊的核心成員分身去工廠解決問題,各自的市場就處于停滯狀態。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就是因為不明確自己的定位,做了一個拖累自己的決定,這個團隊如果不解決好市場和工廠的關系,這個精英隊伍估計散。
總結:創業公司一定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在高速發展的時候難免會有迷失的時候,靜一靜,想想創業初衷,把核心力量用在核心地帶,否則發展得越快離滅亡就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