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的機會與方式
創業,就是通過個人或一個群體投資組建一家新的營利型企業,來提供新產品或服務,以及有意識地創造價值的過程。這種價值的創造需要投入必要的時間和付出一定的努力,且承擔相應的資金、心理和社會風險,同時,創業者在金錢和個人方面的成就感又能在這一過程中得以實現。
那么,創業又從何入手呢?這就是機會的把握,機會在哪兒?哪些情況又代表著機會呢?可以說,機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變則通,通則達,變化就是機會。
處在大變革時期的中國變化無處不在,包括:產業結構的變化;科技進步;通信革新;政府放松管制;經濟信息化、服務化;價值觀與生活形態變化;人口結構變化等。以人口因素變化為例,可以舉出以下一些機會:為老年人提供的健康保障用品;為獨生子女服務的業務項目;為年輕女性和上班女性提供的用品;為家庭提供的文化娛樂用品等,這些都是機會。環境的變化,會給各行各業帶來良機,人們透過這些變化,就會發現新的前景。
把握“高科技”的同時眼睛還要盯著“低科技”
據調查,近年來設立的風險性公司中,電腦占25%,醫療和遣傳基因占16%,半導體、電子零件占13%,通信占9%,可見,隨著科技的發展,開發高科技領域是時下熱門的課題。但是,我卻認為,機會并不只屬于“高科技領域”,在運輸、金融、保健、飲食、流通這些所謂的“低科技”領域也有機會,關鍵在于開發。
集中盯住某些人群的需要
雖說遍地可能是黃金,但哪一塊才是你的?同樣,創業機會不能從全部人身上去找,因為共同需要容易認識,基本上已很難再找到突破口。而實際上每個人的需求都是有差異的,如果我們時常關注某些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會從中發現某些機會。因此,在尋找機會時,應習慣性的把人分類,如政府職員、農、大學講師、雜志編輯、小學生、單身女性、退休職工等,認真研究各類人群的需求特點,機會就自現。
追求“負面”機會
所謂追求“負面”,就是著眼于那些大家“苦惱的事”和“困擾的事”。因為是苦惱、困擾,人們總是迫切希望解決,如果能提供解決的辦法,實際上就是找到了機會。例如雙職工家庭,沒有時間照顧小孩,于是有了家庭托兒所;沒有有時間買菜,就產生了送菜公司等,這些都是從“負面”尋找機會的例子。
網絡創業
有效利用現成的網絡資源,網絡創業主要有兩種形式:網上開店,如阿里巴巴的誠信通,即在網上注冊成立網絡商店;網上加盟,如本人的《西蜀散人網絡營銷》,即以某個電子商務網站門店的形式經營,利用母體網站的貨源和銷售渠道。
加盟創業
分享品牌金礦,分享經營訣竅,分享資源支持,采取直營、委托加盟、特許加盟等形式連鎖加盟,投資金額根據商品種類、店鋪要求、加盟方式、技術設備的不同而不同。
兼職創業
利用工作之余再創業,如可選擇的兼職創業:教師、培訓師可選擇兼職培訓顧問;業務員可兼職代理其它產品售;設計師可自己開設工作室;編輯、撰稿人可朝媒體、創作方面發展;會計、財務顧問可代理作帳理財;翻譯可兼職口譯、筆譯;律師可兼職法律顧問和事務所;策劃師可兼職廣告、品牌、營銷、公關等咨詢;當然,你還可以選擇特許經營加盟;顧客獎勵計劃等等。但要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的是,一般不太主張兼職創業。
團隊創業
具有互補性或者有共同興趣的成員組成團隊進行創業。如今,創業已非純粹追求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為,團隊創業成功的幾率要遠高于個人獨自創業。一個由研發、技術、市場融資等各方面組成,優勢互補的創業團隊,是創業成功的法寶,對高科技創業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大賽創業
利用各種商業創業大賽,獲得資金提供平臺,如Yahoo、Netscape等企業都是從商業競賽中脫穎而出的,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創業“孵化器”。如清華大學王科、邱虹云等組建的“視美樂”公司、上海交大羅水權、王虎等創建的“上海捷鵬”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央視組織的《贏在中國》欄目。
概念創業
憑借創意、點子、想法創業。當然,這些創業概念必須標新立異,至少在打算進入的行業或領域是個創舉,只有這樣,才能搶占市場先機,才能吸引風投的眼球。同時,這些超常規的想法還必須具有可操作性,而非天方夜譚。
內部創業
指一些有創業意向的員工在企業的支持下,承擔企業內部某些業務或項目,并與企業分享成果的創業模式。創業者無需投資卻可獲得豐富的創業資源,內部創業由于具有“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優勢,因此也受到越來越多創業者的關注。
推薦大家閱讀:
http://www.shddsc.com/
【創業的機會與方式】相關文章:
不同創業方式比較12-09
「創業信息」盤點各類創業方式的優缺點09-25
領導創業型員工的有效方式09-02
用自己樂于接受的方式創業08-08
有效領導創業型員工的有效方式09-02
盤點7種最簡單的創業方式09-26
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09-25
創業時哪些經營方式可供選擇?09-25
創業最容易成功的七種方式09-25
淺談創業者的12個關鍵思維方式09-26